登陆注册
55179400000003

第3章 工作上留有余地

工作一向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没有工作就意味着你会过的很落魄。但工作上的方法和技巧却被很多人所忽视,因而有很多人想好好工作却又不能,烦闷充斥于整个工作之中。其实,这常常是因为在工作之时没有“留下余地”。圆满地完成工作是必须的,但工作过程的环境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就需要你好好地琢磨了。

1.好领导留余地

无论是什么样的领导,在工作中,都应学会给自己的下属留有余地。因为在给同事、给下属留有余地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是营造良好的人际工作环境。许多事你不去强调,别人反而更愿意去接受。这样,你在单位的权威就会形成。因此说,一个领导要善于给他人留有余地。

给下属留有余地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要把所有的权力都死死地握在手里,事必躬亲,不管大事小事都要一一过问,总是超负荷地工作。其实,这绝对不是一种有效的工作途径。你所做的工作有许多并不需要你去做,那是你的下属的事情,如果你做了这些事情,他们不但不会心存感激,反而会认为你专横跋扈、粗俗无知。不要忘记自己是个领导者,你有自己的工作,只要你把自己的工作尽心做好就行了。如果有必要,有些你分内的事情你也可以交给下属去做,这一方面可以锻炼提高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你抽出一些时间去做全局的决策,使你所领导的事业有更大突破,何乐而不为呢?

汉宣帝手下有一位宰相叫丙吉,有一年春天,丙吉乘车经过繁华的都城街市,恰巧看见有人群殴,死伤极多,但却若无其事地通过现场,什么话也没说,继续往前走。不久,他又看到一头拉车的牛吐出舌头来气喘吁吁,无精打采,丙吉马上派人去问牛的主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此,旁边的随从人员都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宰相对于群殴事件不闻不问,却单单操心牛的气喘,这不是有点轻重不分,本末倒置了吗?于是,有人就鼓起勇气请教丙吉。丙吉回答说:“取缔制止群殴事件是长安令或京兆尹的职责。身为宰相,我只要每年评定他们的政绩,再将其赏罚建议上奉给皇上就行了。宰相对于这些琐屑之事不必一一参与,而我之所以看见牛气喘吁吁就要停车问个究竟,是因为现在正值初春时节,而牛却吐着舌头气喘不停,我担心是不是阴阳不调,而宰相的责任之一就是要措调阴阳,因此我才特地停下车询问原因何在。”众随从听后,这才恍然大悟,纷纷称赞宰相英明。

无论是官场还是职场都需要给别人留有余地。日本松下幸之助以其管理方法先进,被商界奉为神明。而他的方法就是善于给别人留有余地。后腾清一原是三洋公司的副董事长,慕名而来,投奔到松下公司,担任厂长。他本想大有作为,不料,由于他的失误,一场大火把工厂烧成一片废墟,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后腾清一十分惶恐,认为这样一来,不但厂长的职位保不住了,还很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这辈子就完了。因为他知道松下是不会姑息部下的过错的,有时为了一件小事也会发火。但这一次让后腾清一感到欣慰的是松下连问也没问,只在他的报告后批了四个字:好好干吧!松下的做法深深地感动了后腾的心。由于这次火灾发生后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他心怀愧疚,对松下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的工作来回报松下。他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那个工厂。

松下给下属留了余地,同时也给自己留了余地,留下了更快更高的发展道路。试想一下,如果松下断尽了后腾的路径,那么自己快速发展的路径可能也就没有了。作为一个领导,要记住,敲碎别人的饭碗,自己的饭碗也容易碎掉。

亨利·福特就犯下过这样的错误。艾柯卡刚进公司时只是一名低级的推销员,后来他推出新的推销方案50计划,使他所在的地区从全公司销售最差一跃成为各区之首,一下子轰动了福特公司总部,他的职位也得到了晋升。不久,他主持设计的野马车又为公司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后来,他出任公司的轿车和卡车系统的副总经理,经过10年的奋斗,凭着天才的推销能力和杰出的研发组织能力,步步高升,成为福特汽车王国的高层管理人员。俗话说,功高震主,艾柯卡的巨大成就招致了公司独裁者福特的嫉妒,使他越来越厌恶艾柯卡,对他艾柯卡日益增长的威望深感不安,他不愿看到自己的王国里有一个功高震主的人与自己分庭抗礼,他更害怕自己的公司会被艾柯卡夺走,于是他毫不留情地解雇了艾柯卡。

艾柯卡转而投奔克莱斯勒,经过一番努力,他领导的新公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抢占了福特的大部分市场,并且很快跃到福特公司的前面。这个时候,福特才开始后悔当初的做法。

职场正是如此,不让别人为难,不与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自己也活得自在。这就是留有余地的妙处。工作中有很多事情你无法预料到它的发展态势,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背景,切不可轻易下断言,使自己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给下属留面子等于给其留余地

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在宣布调动、否定下属的决定时,要尽量顾全下属的面子,使对方不至于有太多的压力,或是遭到其他职员的怀疑和非议而下不了台。假定领导与下属在一开始就没有掌握全部事实的情况下发生了分歧,作为领导,为了劝服下属,他可以这样说:“当然,我完全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你那时候还不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或者说:“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当我了解到全部情况后,我就知道你我都错了。”这样说就给下属留了面子,换句话说,是给他台阶下了。这样可以把下属从矛盾和不服的疑惑中解脱出来,使他体面地收回先前的立场,并信服你说的话。在实际工作中,领导最好采取单独面谈的方式,让下属避开公众的压力,这样更有利于下属的认真反省,并且还会因为你保全了他的脸面而对你心存感激。这样,你在他心中的威信又进一步升高了!

国人历来看重面子。项羽败给刘邦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也不过乌江。可见,一个人的面子在我们的传统观念和现实生活中确实很重要。因此,作为领导者,不可不慎对下属的面子。

当下属有成绩时,要舍得给面子。《三国志》中记载:鲁肃取得赤壁之战胜利后回来,孙权召集群臣,为鲁肃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亲自下马迎接鲁肃。孙权问鲁肃:“我这样恭敬地对待你,你很有面子吧?”鲁肃回答:“不!”在大家的惊愕中,鲁肃说:“我希望主公统一天下,然后再拜我当官,这才是给足了我面子呀!”孙权听后抚掌大笑。看,因为孙权给足了鲁肃面子,鲁肃知恩图报,攒足了劲儿要回赠孙权一个君临天下的大面子。这说明,当下属有了成绩时,领导给下属面子是对下属最好的激励,由此能使下属更加努力工作,以回报领导给他的面子。遗憾的是,在现实中,不是每个领导都如此“大方”,有的对下属的成绩视而不见,有的把下属取得的成绩看作理所应当之事,更有的怕下属露了脸,自己没了面子……久而久之,下属也就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和热情。高明的领导对做出成绩的下属是舍得给面子的,比如当众表扬,比如给予物质奖励或荣誉奖励等。这样,在做出成绩的下属有成就感的同时,对其他下属也是一种激励。

当下属犯错时,也要适当留面子。《说苑》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楚庄王夜宴群臣,酒酣耳热之际,请后宫美人出来劝酒,恰巧风吹灯灭,有人趁机拉美人的衣服,美人迅速扯掉了那人的帽缨,告诉楚庄王赶快点灯。楚庄王却说:“今日大家与我饮酒,不把帽缨去掉不痛快。”于是,大家都把帽缨拿下来,然后点灯,尽欢而散。后来,晋国与楚国开战,有一员楚将奋勇杀敌,立了大功,楚庄王问他姓名,他说:“我就是那晚被美人扯掉帽缨的人。”楚庄王懂得给犯有过失的下属留面子,换回的是下属的拼死相报。相反,如果楚庄王把那个人当场捉住,除了破坏欢庆气氛、损失一员大将以外,什么作用也没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下属有了过错,特别是非原则性的过错,领导者应该宽大为怀,给下属留点面子。这当然不是提倡不讲原则、好人主义。这里说的留点面子,是指对犯错者本着“治病救人”的动机,点到为止,促其自省,给他以改过的机会。

在日常小事中,更不能让下属丢面子。《左传》中记载:一天,郑国大夫子公与子家一起上朝。忽然,子公的食指颤动起来,子公对子家说:“以前我指颤时,预示着有异味可尝,看来今天又有好吃的了。”入朝后,果见郑灵公煮龟犒劳大臣,二人相视大笑。郑灵公问他们为何笑,子家把子公的话告诉了郑灵公。当龟烧熟时,郑灵公故意让子公难堪:龟汤每人一份,偏偏不给子公。子公气极了,如此大丢面子,他不顾一切地从鼎中捞起一块龟肉,边吃边走出去了。郑灵公大怒,想杀子公却又忍住了。但郑灵公没想到,不久,自己却死在子公的手下。这个历史故事警示领导者,在一些看似日常小事上,千万不要让下属丢不该丢的面子。但现实中,在一些小事上让下属丢面子的事并不鲜见。比方说,取笑下属的一些生活习惯;不分地点、场合对下属发脾气、给脸色等。这种在一些小事上让下属丢面子的做法,不仅对下属的自尊心会造成伤害,而且也影响了领导者的威信,对人对己对工作都不利。因此,领导者在日常小事上要注意尽量别让下属丢面子,这既是为官之道,也是做人之道。

给同事留有余地

一个聪明的领导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是从不会把话说死、说绝、说得自己毫无退路可走的。例如,“我永远不会办你所搞砸的那些蠢事”。“谁像你那么不开窍,要我几分钟就做完了”。“你跟××一样缺心眼儿,看他那巴结相”,等等。这样的话谁听了都不会痛快,人人都最爱惜自己的面子。而这样绝对的断言显然是极不给人面子的一种表现。

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汤姆·韦恩原先在电气部门的时候,是个一级天才,但后来调入计算部门当主管后,却被发现非其所长,不能胜任。但公司当局不愿伤他自尊,毕竟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何况他还十分敏感。于是,当局给了他一个新的头衔,让他做咨询工程师。工作性质仍与原来一样,但他的部门让别人来主管了。

此事令汤姆很高兴。

公司当局也很高兴,因为他们终于把这位易怒的明星遣调成功,而没有引起什么风暴——因为仍为他保留了面子。

保留他人的面子,这是何等重要的问题!而我们却很少会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常喜欢摆架子、我行我素、挑剔、恫吓,在众人面前指责同事或下属,而没有考虑到是否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其实,只要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想一下,就可以缓和许多不愉快的场面。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句话:“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被大多数西方人视作是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真正有远见的人不仅要在与同事一点一滴的日常交往中为自己积累最大限度的“人缘儿”,同时也会给对方留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给别人留面子,其实也就是给自己挣面子。

尼玛小姐是一位食品旬转业的行销专家,她的第一份工作是负责一项新产品的市场测试。但她却犯了一个大错,整个测试都必须重来一遍。当她开会向老板报告时,她怕得浑身发抖,因为老板会狠狠训她一顿。但是老板只是谢谢她的工作,并强调在一个新计划中犯错并不是很稀奇的。而且她有信心第二次测试对公司更有利。老板保留了尼玛的面子,使她深为感动。果然第二次测试她搞得十分成功。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虚荣感,甚至连乞丐都不愿受嗟来之食,更何况是原本地位相当、平起平坐的同事。工作中,很多人却总爱扫别人的兴,当面令同事面子难保,以致当面撕破脸皮,因小失大。纵使别人犯错,而我们是对的,如果没有为别人保留面子就会毁了一个人。因此,一个好领导就要学会给下属、同事留一个台阶下。会给他人留余地的领导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

2.给老板一个台阶下,

常言说:人要脸,树要皮。脸面代表了一个人的形象和自尊,所以正常人没有不在乎自己面子的。在职场,良好的形象有利于一个人获得成功,所以职场中人更看重自己的脸面。

在一个公司里,一个人的地位越高,他的面子似乎就显得越重要。所以,老板比员工更看重自己的脸面。在老板处于极端尴尬,甚至脸面行将不保的紧急关头,你若能帮助老板保全面子,这比你完成老板交给你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功劳;反之,如果在本来能够帮助老板避免丢面子的前提下,你却束手无策,目击老板颜面丢尽,老板就可能迁罪于你,即使嘴上不说,但也会怀恨在心。无论你工作多么出色,他一想起自己的“屈辱”,就会情不自禁地找借口贬低你,让你永无出头之日,甚至将你扫地出门。

老板也有丢丑的时候

相对于员工来讲,老板一般比较稳重,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似乎不应该有大意失荆州的事情发生。但老板也是人,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也会碰见突发事件,所以,老板有时候丢丑,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们常见的老板丢丑,有以下几种:

1.在重要的场合口误;

2.被客户不留情面地批评;

3.被生意场上的对手围攻;

4.误人竞争对手设下的圈套,在突发事件面前一时反应不过来;……

当你跟老板一同面对以上情况时,你一定要冷静积极地处理,尽最大努力避免老板丢丑,从而保全他的面子。如果你无动于衷,或者惊慌失措,眼睁睁看着老板颜面不保,那么这就可能成为老板手中的把柄,你也就别指望在公司里有好的发展了。

让老板感激你

当老板口误的时候,你要及时给老板传递信息,让老板自我改正。一是冲老板使眼色,提醒老板他刚才发生严重口误了。如果老板跟你心有灵犀,就会从你的眼神里领会到你要表达的意思,马上回味刚才说的话,找出错在哪里,然后及时改正。二是举手提示。如果老板照着文稿讲话,你可以先举手,然后站起身说:“刚才那个地方,是不是文稿打印错了?”老板借机更正后,就会很感激你,自然想着你的好。

当老板被不敢得罪的大客户批评时,你要做的就是赶快离开。如果还有不识相的同事愣在那儿,你要冲同事使眼色。如果他还反应不过来,你就找个理由把他支开。老板自然会很感激你的做法。

在突发事件面前,如果你能挺身而出,避免让老板丢丑,甚至是免遭皮肉之苦,那老板自然对你感恩不尽。

桑克是一家酒店的服务员,一天中午他当班时,有几个人消费完离开酒店不久后又返回来,说他们感到身体不适,怀疑饭菜有问题,要求赔偿,而且非要见老板。吧台的值班人员让他们拿出证据来,跟那几个人争执起来。眼看就要动起手来,老板从楼上下来,看见这边情况就走过去,问怎么回事。吧台人员看看老板,又看看那几个凶神恶煞的顾客,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桑克冷冷地对老板说:“这件事与你无关,请走远点。”

那几个人接着嚷:“让你们老板出来,不赔偿就砸酒店。”

老板明白了,立即转身走开。

桑克假装去找老板,打电话报了警,因为他看出那几个人是来敲诈的。后来警察介入把事情摆平了。

这件事,使桑克给老板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不久,老板就提拔桑克做了酒店的办公室主任。

别成为老板心中永远的痛

如果丢尽老板的面子,那将成为老板心中永远的痛。当你成为老板丢丑的见证者,而且本该通过你的努力就能保全老板的面子,那老板对你的袖手旁观一定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消逝,老板可能淡忘了他丢丑的事情,但一看见你,可能就会勾起他痛苦的回忆。这时老板就可能把他丢丑的事全部怪罪到你头上。在这样的老板手下工作,你要想获得加薪和晋升的机会,可谓难于上青天。

朱南被公司炒了鱿鱼。很多人不理解,因为他的销售业绩一直不错。他的一个好朋友问他,他才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有一次,朱南陪同老板参加一个高新技术产品洽谈会。在饭厅就餐的时候,有一个人阴沉着脸冲他们走过来。

朱南认出他曾经是公司的竞争对手,因为他在一次商战中被打败,而且败得很惨,使其所在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他也因此被炒了鱿鱼。他从此对朱南的老板怀恨在心,从对手变成了敌人。这次忽然在洽谈会上遇见,他扬言让朱南的老板等着瞧。朱南情不自禁地看了一眼老板,老板很紧张地说:“小心他。”

那个人走到老板对面,倒了一杯葡萄酒端着,冲老板阴险地一笑,突然将葡萄酒向老板的脸泼去。老板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就被泼了个正着,红色的葡萄酒顺着脸向下淌,仿佛满脸鲜血。老板摸起餐桌上的纸巾擦拭的时候,那个人已经潇洒地走了。

朱南当时愣在那儿了,他醒过神来的时候,老板已经转身离开了餐桌。周围的人都好奇地冲他们张望着,有的人还窃窃私语。

从此,老板就不再给朱南好脸色看。朱南明白,老板恨死他了。老板肯定是这样想的:我已经提醒你了,你应该挡住那杯酒,或者在对方还没泼出酒的时候,先把矛盾化解了,至少也不能让对方那么潇洒地离开,怎么也该冲上去理论一番。

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朱南想通过努力工作,为公司多创造效益来弥补对老板的歉意,但是老板根本不领情。在年底的裁员中,他理所当然地被裁掉了。

人事部在他的解聘通知书上写的辞退理由是:“缺乏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朱南明白这是给老板抓住了把柄,但也只好走人,因为他明白,在这样的老板手下干,永无出头之日。

在职场中,当你同老板在一起的时候,老板一旦处于丢丑的边缘,你一定要积极应对,而不是做一个冷漠的看客。如果不能避免老板丢面子,你应赶快躲开,而不是目击老板受辱。如果有一丝可能保全老板的面子,就要冲上去挽救,即使保全不了老板的面子,老板也会理解你。如果你在危机面前无动于衷,束手无策,甚至幸灾乐祸地看老板的笑话,老板一定不会给你好果子吃。

要保住上司的面子

有句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工作中,特别是对于一个上司来说,“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中国,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中国人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往往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如果你不顾别人的面子,总有一天会吃苦头。因此,成熟的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别人尤其是上司的坏话,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既保住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

对任何人来说,被击中痛处,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特别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在中国古代,有所谓“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一部位,一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身上多少都会有“逆鳞”存在。所谓“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因此,在工作,只要我们不触及上司的“逆鳞”,就不会惹祸上身。

历史中,因为击中别人痛处而惹祸上身的例子有很多很多。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做了皇帝后自然也就有许多往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而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朱元璋儿时的一位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费尽周折才进了皇宫。一见到朱元璋,他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子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你没忘记吧?”

朱元璋听后非常生气,但他仍是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

“为尊者讳”,这是官场的一条规矩。一个人,无论他原来的出身多么低贱,有过多么不光彩的经历,一旦当上了大官,爬上了高位,他身上便罩上了灵光,变得神圣起来。往日那见不得人的一切,要么一笔勾销,永不许再提;要么重新改造、重新解释,赋予新的含义。这位穷哥们儿哪懂得这一点,自以为与朱元璋有旧交,居然当众揭了皇帝的老底,触犯了“逆鳞”,岂不是自找倒霉吗?

朱元璋本是泥腿子出身,早年当过和尚,后来又参加过推翻元朝统治的红巾军起义。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些经历都是卑微的。朱兀璋因当过和尚,对“光”、“秃”一类的字眼十分忌讳;因红巾军被统治者说成是“贼”、“寇”之类的组织,朱元璋便对这些字眼也极为反感。有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杭州徐一在《贺表》里写了“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几个字,朱元璋读了勃然大怒,说:“生者僧也,骂我当过和尚。光是削发,说我是秃子。则者近贼,骂我做过贼。”于是,立即下令把徐一处死。

洪武年间,大兴文字狱,唯一幸免的文人是翰林院编修张某。他在作贺表文里有“天下有道”、“万寿无疆”两句话,朱元璋看了发怒说:“这老儿竟骂我是强盗呢!”差人逮来当面审讯。张某说:“天下有道是孔子说的,万寿无疆出自诗经,说臣诽谤不过如此。”朱元璋被顶住了,无话可说,想了半天才说:“这老儿还这般嘴硬,放掉吧。”左右侍臣私下议论:“几年来才见饶了这一个人。”

在日常工作中,要谨慎处理与上司的关系,最要紧的一点是千万不要伤害上司的尊严,同时注意替上司保守秘密,要学会给老板留个台阶下。

3.巧批评留余地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任何事都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就算是批评人也是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尤其是领导,在批评下属时,要给下属留有余地,这样才能够让下属心悦诚服地接受。

有些领导在批评别人特别是下属时,往往难以控制自己,情绪激动时还常会说些过头的话,这种批评方式实不可取。批评在于讲理,在于从思想上帮助下属纠正错误,而过激的言词、过分的话语,不但不利于犯错误者接受,弄不好还会使犯错误者产生不接受批评的抵触情绪。如果是居高临下、大声呵斥式的批评,就更不应该。这样的批评只能制造隔阂、激化矛盾,把本来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复杂化。正确的批评方法是,批评时注意把握分寸,措辞严厉但不过头,给被批评者留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有一家建筑公司的安全检查员,他的职责是督促工地上的工人戴好安全帽。刚开始,当他发现有不戴安全帽的工人时,立即很严肃地批评工人,要他马上戴好安全帽。结果,被批评的工人很不高兴,等他一离开,就马上脱下安全帽表示反感。于是,安全检查员改变了方式,当他遇见有工人不戴安全帽时,就问是不是帽子戴起来不舒服,或是帽子的大小不合适。并且用愉快的声调提醒工人,戴好安全帽是很重要的,最后要求工人在工作时最好戴上安全帽。结果,工人很乐意地戴上了安全帽。

“贬低他人,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渺小。”的确,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经常会在背后说别人的缺陷、批评别人。对此,我们最好不予理睬。但是,当别人的错误伤害了我们自己或周围的人,当别人的错误妨碍了事情正常有序的进行时,我们需要促使其改变态度和言行,就得进行批评了。不过,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

说起批评,谁都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既批评过别人,也被别人批评过。尤其是在企业里,由于过失,或者不尽职等因素,员工被领导批评是很常见的现象,我们常常碰到一些领导者在会议上批评员工的情况。这样的领导者没有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批评员工会令被批评者颜面尽失,也会令第三者感到尴尬,第三者就会想下一个对象会不会就是我?无形之中员工的心理上就会留下阴影。这也许不是领导者故意为之,可能是一种习惯。但是,这种习惯要不得,它会损害领导者在员工心目中的个人形象,使领导者个人的领导魅力大打折扣。同时,领导者的向心力也会减弱,企业的业绩也会受到影响。

很多领导表示,表扬起来容易,批评却很难。批评容易使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受到影响,也会使下级对上级安排的工作表现出消极应对的情绪。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领导者不懂得如何批评员工,也没有掌握批评员工的艺术。

我们常见到画家画花时只画一枝或几枝,而不是全部,有时也会在花枝添上一只小鸟,让人品味其中意境。诗人写诗同样如此,寥寥数字就能将一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同理,作为领导者,要善于让员工去反省自己,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对员工进行指责。批评员工,要点到为止,让他自己去思考、想象和反省。

不要随意批评和责骂

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如果下属工作中出现失误,或者一不留神犯了个小错误,应理智地对待下属,不要火冒三丈、张口就骂。殊不知,责骂会伤了和气、少了士气。相反,你用一些委婉的语词给以安慰并纠偏,其效果完全是不同的。

鲍勃·胡佛是个有名的试飞驾驶员,有一次,他准备驾机从圣地亚哥飞回洛杉矶时,有两个引擎同时出现故障。幸亏他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得以降落。虽然无人伤亡,但是飞机已面目全非。他琢磨着问题可能是出在那架飞机的喷射机用油上。结果不出所料,果然如此。

回到机场后,胡佛见到了那位负责保养的机械工。年轻的机械工早已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而痛苦不堪,就等着胡佛的批评呢。然而,胡佛并没有责备那个机械工人,只是伸出手臂,拍了拍工人的肩膀说:“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你明天要帮我修复我的F—5l飞机。”

那位机械工听了这番话后,感到很吃惊。相信胡佛的做法已经足以让年轻的机械工终身记住这一教训了。

相反,张涛在一家公司做秘书时的遭遇就不同了。一次,经理让他给客户发传真,由于他的一时疏忽将传真单发错了,导致客户埋怨而不再与其公司合作了。事后,经理将他劈头盖脸地大骂一番,并毫不留情地将他辞退。

其实,既然错误已经犯下了,责备和抱怨又有什么作用呢?尤其是下属并没有大错。即使你正在气头上,也不要口无遮拦、破口大骂。正确的做法就像上述胡佛那样,给别人一个鼓励和改正的机会。因此说,一个领导应当尽量去了解和理解下属,而不是随意责骂。

巧妙批评泯“恩仇”

在工作中,下属犯一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或许会因此给团队带来一定的影响,作为一个“掌权者”,当然要进行批评、指正,甚至追究责任,给予处分。但是“拉弓未必真放箭”,在批评下属时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很多的领导不懂得这一点,下属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们就当着所有人的面,随便批评。每个人都知道,这种做法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受批评的人不仅听不进批评的内容,反倒会因当众被斥而感到屈辱,在这种屈辱感的强烈作用下,内心会愤愤不平。在这种情况下,下属是不可能平心静气地进行反省的。对于每个领导来说,这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批评的目的在于在适当的场合,通过适当的方式促使对方发生转变,而当着众人的面对其进行批评,是与批评的目的极不相符的,也根本不可能达到批评的目的。当对方受到这样的批评时,只会让他认为这是上司在有意给自己难堪,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会伤下属的自尊心。

作为一个领导,当你确实要对属下进行批评时,必须注意当时的场合和氛围,在不伤和气又给人面子的情况下语重心长地批评,注意批评的言词不可过于激烈。这是作为领导者所应该采用的批评原则和方法。

当然,也会有些领导认为,批评有时需要“杀一儆百”,当着众人的面去批评一个人,这样就会使其他人从中受到教育,保证以后不再发生这种事情。其实,这种观点在现实中常常是行不通的。因为,对于一般情况来说,在场的其他人可能会品头论足,有的则可能是对被批评者同情,有的则可能把它当成与己无关的耳旁风,假若是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必明确地提出批评对象来。不点名地向全体人员正式提出,希望大家注意某一点,这才是正确而又有效的方法。

或许,有些领导还会有一种这样的观点,对一个大家不信任的属下,领导完全应该这么做。因为当领导当着大家的面批评这个“众矢之的”时,等于是在表明领导认同大家的看法,完全站在大家一边,大家就会因此而信赖这位领导,而且还可以牵制旁听者当中有问题的人。

在对那些有问题的人采取了种种方式的教育均告无效时,作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手段,也许可以试试。然而除了这种极特殊的情况外,运用这种方法是极不妥当的。因为批评归根结底是为了促使对方改正。当众批评,有时还会让对方抵触批评的态度变得越来越顽固。弄得不好,甚至会让领导感到无法开展工作。

所以,对下属的批评,要考虑对方对问题自觉认识的程度、顽固程度以及能否吸取教训、及时改正的态度。否则,单刀直入地进行严厉批评有时也难以奏效。领导在批评下属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批评要出于真诚

批评是对受批评人执行要求的一种评价,是对执行人需要履行规范的匡正。批评的目的,不是仗势欺人,不是以势压人。所以,批评要出于真诚,要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这是一种友好的提醒。

比如说:老师发现学生回家不做作业怎么处理?简单的办法是把学生叫到办公室给予严厉的批评,或者采取一些惩罚的措施,或者通知家长配合教育。结果呢?在老师的“严厉”批评教育下,学生被迫答应完成任务。而有一位老师在发现学生回家不做作业时,与其交谈:“你昨天回家怎么忘了做作业呢?”“你上课听懂了吗?要不要老师再给你讲一遍?”“你看今天可以给自己布置些什么作业呢?”在老师真诚的批评教育下,学生羞然,答应老师回家一定做好作业。两种批评,效果截然不同。

批评要因人而宜

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心中没有目标,行动无所追求,玩世不恭。对这样的人,即使再严厉的批评,也是不会有成效的;而有些人脸皮特别薄,爱面子,即使是很轻微的批评,他也会受不了。对于这样的人,批评不注意分寸,就收不到效果,反而会使其产生畏惧、敌意,甚至会发生意外。有些人,听话听音,一点则通,响鼓不用重锤敲;有些人任你怎么说,他也无动于衷。所以批评一定要看对象,因人而宜,切忌不顾一切,一泄而后快。

批评要适可而止

谁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批评总不那么好受。但在工作中,批评是避免不了的。但批评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切忌唠唠叨叨、喋喋不休,这样会使人厌烦。

有的领导喜欢摆架子,动辄以领导、长辈的口气来教训年轻人。殊不知现代许多年轻人最反感的就是专门教育人的人。年轻人干活有朝气,充满活力。但也常因经验不足,做事毛躁,令一些上年纪的人看不惯。但喋喋不休的批评,还不如多与他们交谈,寻找适当的时机,指点一二,让其自悟。

批评要留有余地

从某个角度来说,批评的目的在于使被批评者觉悟,从而纠正自己的行为。批评人不能把人看死、不能把话说偏。批评要给人以余地,给人以自省的机会。

有一个领导在找下属谈话:“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你的做法似乎有些不妥。”这儿强调的是某一局部环节,而不是一览无余地推及全部。口气中带有商量、劝慰的味道。这样的批评容易使人接受,从而起到促使其正视问题,改正错误的作用。

但如果这样说:“我看你这辈子是不会好了!”“你真是屡教不改啊!”说者可能出于无奈,恨铁不成钢。但对听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宣判,是很难让人从心底里接受的,自然也起不到批评的作用。因此,领导在批评下属时,一定要给属下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了,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一个管理者,在工作中免不了要批评人。但怎样批评、什么时候批评、批评时的语气怎样,都与批评的效果有着十分必然的联系。在批评别人时,要多替对方考虑考虑,要学会给对方留下余地,这样的领导才会是一个好领导。

4.职场不轻易做“出头鸟”

俗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当你还不具备实力时,请把你过剩的才华藏起来!同样,在职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功高不能震主,与上司要有老二的心态,就是谦让。功高盖主常常是职场上的大忌。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韩信如此,文仲亦如此。

当你圆满完成公司交付的一件任务或工作时,你要表现的态度是谦虚、不卑不亢,不要盈满自得到处夸耀,或是在别人、主管或老板面前说得天花乱坠,而要表现出大将之风。

这里主要指的就是平常心。你只是让老板感受到你已经尽力在完成任务就行了。如此,上级领导才会给予更大或是更重要的任务,自然而然地你就成为所有同事之中重要的人物了。要知道,重要的任务只给重要的人去执行。这样一来你不会得罪同事(因为你的低调);二来让老板安心(你并不居功,但你会努力去完成);三来你的进取心也不会让人知道。

每个人在自己的职场生涯中,都应该好好认识一下自己的个性、脾气、专长及技能的优缺点,因为假如连你都不清楚自己的优缺点,你的主管或是上司就更不了解,这样一来你也无法“秀”出才华了。

不要锋芒太露

因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在古代可谓屡见不鲜。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图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让皇帝感到威胁,所以屡屡有开国初期杀功臣之事,所谓“杀驴”是也。韩信被杀,明太祖火烧庆功楼,无不如此。大家读过《三国演义》后可能注意到,刘备死后,诸葛亮好像没有大的作为了,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了。在刘备这样的明君手下,诸葛亮是不用担心受猜忌的,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因此他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刘备死前曾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辅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又怎么知道没有杀他的心思呢?因此,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天子”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这是韬晦之计,收敛锋芒是诸葛亮的大聪明。

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往往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所以与领导交往的技巧就是“故意装傻”。也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修养才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如果不表现得恰到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职场最忌功高盖主

在职场中,对于一个下属来说,最忌讳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八九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场。当年刘邦曾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10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

自以为有功便忘了上司,总是讨人嫌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嫉恨。被人比下去,是很令人恼恨的事情,所以你的上司被你超过,这对你往往会有不利影响……

刘涛从大学刚刚出来,就跟了现在这个老板,经过几年的拼搏,公司现在也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他也算是劳苦功高的重臣了。所以,当人事部晋升他为总经理特别助理时,公司其他同事都没有任何异议。自刘涛出任特别助理以后,凡事他总是亲历亲为,对待员工,也是礼让有加。公司的各项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这对于他的顶头上司来说,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在每次主管会议上,总经理都是对他大加赞赏。一次,总经理还特别提议,让刘涛给公司做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好在国外开拓一个新的市场。

在了解各个部门的情况之后,刘涛把一份厚厚的计划书交给了总经理。

过了几天,总经理找刘涛谈话了:“刘涛呀!你的计划书做得很好,而且内容也很详细,但是有一个问题,别的人对这个项目都不熟悉呀,对于人员问题,我考虑了一下,可能就只有你最合适了。所以公司决定在法国设立一个办事处,请你过去担任驻法代表。同时为了使你无后顾之忧,公司还为你准备了一套房子,你的出差费全都由公司承担。”多么优厚的待遇啊!公司所有同事都对刘涛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可只有刘涛自己心里清楚,总经理是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功高盖主”,抢了他的风头,阻碍了他的仕途,找了个理由把身边最有能力的人外放了而已。

历史上许多为草莽出身的皇帝打天下的臣子,后来都没有好的下场。刘涛的“功高盖主”,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改革,凡事亲历亲为。虽然看似对老板有利,但是因为和老板一起打拼多年,其威望在员工心里也很高。而老板就怕这种情况会给自己带来威胁。所以,最后他遭到了“外放架空”的命运。

在一些主子的眼中,臣子是他的工具,那工具对他有利时,他会重用;无利时,他就要除去。不要以为你给老板打拼多年,无功也有劳,他会一直善待你的。如果你自认是“芳兰”,那么你就要学会先下手为强的道理,在老板还来不及下调令前,就做好万全的准备,使自己不至于陷入他的陷阱当中。

正如老子所说:“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智若愚……”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人成熟、睿智的标志。而《周易》之《坤卦》篇:“六三,不显露、炫耀才华,固守柔顺之德,即使辅佐君王,亦不居功自傲,会有善终。”这些古训都在告诫我们,作为一个职场中人,要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上司面前,不要喋喋不休。对于取得的成绩不要张扬,这样的处事原则会让你远离很多的是非。假若立了几次功,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就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就觉得上司不配指挥自己,不论什么事,少了自己别人就干不成,居功自傲,对下属以领导自居,甚至对上司指手画脚,不可一世,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长此以往,不但会伤及上司和下属的自尊心,而且会导致你和上司的情感不和。

即便你是公司元老、创业功臣,也切记不要居功自傲。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功高盖主”是为臣者的大忌。在现代一个相对成体系的企业里面,企业最高决策者的权威同样不容置疑。我们见过为数不少的知名经理人,因为居功自傲、功高盖主而黯然出局。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做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士,特别是到了老板副手、准接班人等位置的时候,光有“直方大”的品德、运筹帷幄的能力和令人信服的业绩还不足以担此大任,还要懂得“大音稀声”和“无成有终”的道理。

难得“糊涂”

历来“难得糊涂”都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只要你懂得装傻就行。其实,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现代职场中,与领导交往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适时“装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纠正对方的错误。人际交往,装傻可以为人遮羞,自找台阶;可以故作不知达成幽默,反唇相讥;可以假痴不癫迷惑对手。在这期间,你必须有好的演技,才能“疯”得恰到好处。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不然,你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第一个项目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6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箭,取胜的6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有的射中靶边,有的射中靶心。第五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3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一位射手是个老人,他叫颖考叔,胡子已经有点花白,曾劝庄公与其母亲和解,庄公很是看重他。颖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击,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剩下他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对手一眼,然后就开始跑了。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脚滑了一下,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提了长矛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来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遂怀恨在心。

颖考叔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从城头栽下来。

颖考叔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就是因为他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才华。如果他在那一轮中稍微地让一步,适当地掩饰一下自己的本领,那么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后果。当然,公孙子都的做法是可杀的,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职场中,也往往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道理。中国有个成语:“芳兰当户,不得不锄”,就是说跟主子穿一条裤子打天下的臣子,常常第一个被杀掉。因此,作为一个职场中人要学会适当地掩饰一下自己的才华,有时“糊涂”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推恩施惠

虽然在当今的职场中,已不同于当年“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的奴才;当今的企业,似乎也不同于一言生死的朝廷。但古往今来,只要自己不是一把手,就有可能面临“功高盖主”与“兔死狗烹”的问题。

《黄石公兵法》中有一项“推恩施惠”的主张,颇有见地。意即:有功劳的时候,要懂得将功劳往上推;有利益的时候,则要懂得施惠给下面的人。这个做法很值得人参考。

一个职场中人应懂得向上“推恩”,才能获得上司的重视和信任。上司会认为你不贪功,是可辅佐他的可用之才。反之,经理人如果处处和上司或老板抢功,老板一定会以为你野心太重,将来势力丰满必将难于驾驭。此时上司不但不会把你放在重要的位置,也不会将你列为接班的人选。

当领导的总是要显示出在一切重大的事情上都比其他人高明。君王喜欢有人辅佐,却不喜欢被人超过。如果你某些事做得好,你应该表现得你只是做了本来就该做的事。可谓是:尽管星星都有光明,却不敢比太阳更亮。

倘使你的才干远超过你的上司,且有愤愤不平的感觉,并让旁人闻知其事,这样无异于自取失败。但是如果你的能力会成为上司或老板的荣誉,他就会认为你是他训练出来的,是他培养出来的。此时他对你还有什么不放心呢?

除了懂得推恩之外,也要懂得“施惠”,将恩惠布施给下属。如果你只顾自己享受,下属会认为自己为公司做到手软,却没有受到激励。这样的话,组织的向心力自然就会变得薄弱;对你这个主管也会变得口服心不服。要知道,一个能接近你而又记恨你的部下,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你可以让别人推你攀升,也可以让别人拉你攀升,方法虽然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因此,把功劳让给下属,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必然会助你成功。因为你的下一步成功,也就意味着他下一步的成功。

因此,作为一个职场中人,在工作时,就应该适度地掩饰自己的才华,不要因过于显示才华而落一个不好的下场。

5.先退一步,再往前跳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职场中人都希望自己越跳越高。但是做任何事都要事先考虑考虑,是否给自己留下了足够的余地。如果不慎跳错槽,选择了一个不适合的池塘,别说钓大鱼,恐怕连小鱼也成问题。有时候,退一步换一个小池塘来钓鱼,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退一步再往前跳

碰上僵局,或者对方一直不掀牌,让你感到高深莫测的时候,打破僵局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让一步。

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被公认为最伟大的作品,应该是他的大理石雕刻——大卫像。

有很多人不知道,当米开朗基罗刚雕好大卫像的时候,主管这件事的官员跑去看,竟然不满意。

“有什么地方不对吗?”米开朗基罗问。

“鼻子太大了!”那位官员说。

“是吗?”米开朗基罗站在雕像前看了看,大叫一声:“可不是吗?鼻子是大了一点,我马上改。”说着就拿起工具爬上架子,叮叮当当地修改起来。

随着米开朗基罗的凿刀,掉下好多大理石粉,那官员不得不躲开。

隔一会儿,米开朗基罗修好了,爬下架子,请那位官员再去检查:

“您看,现在可以了吧?”

官员看了看,高兴地说:“是啊!好极了!这样才对啊!”

送走了官员,米开朗基罗先去洗手,为什么?

因为他刚才只是偷偷抓了一小块大理石和一把石粉,到上面做做样子。

从头到尾,他根本没有改动原来的雕刻。

但是,试想一下:如果米开朗基罗不这样做,而跟那位官员争,会有这么好的结果吗?

人的胸襟有多大,成就就会有多大。争一时不如争千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反倒是处处是出路。

一位留美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思前想后,他决定收起所有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

不久,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岗位。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于是老板又提升了他。

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博士证,老板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职场中,经常会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有时往后退一步、两步、三步,都不失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能屈能伸,能上能下,才是跑赢职场的一种策略。

学会让一步

赫尔鲍姆是矿冶专业的高才生,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之后,又进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深造,拿到了硕士学位。然而,当他来到美国西部的一个大矿上找工作时,却发现很不顺利。

按照预约的时间,赫尔鲍姆走进大矿主的办公室,准备面试。他先把文凭递上,心想对方看了之后一定会感到满意。可大矿主对此一点也没有兴趣,断然拒绝了他的求职要求。

“先生,正因为您有硕士学位,所以我就不能聘用您。”大矿主毫不客气地说,“我知道,你们学了系统的理论,可那些东西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我可用不着这种温文尔雅的工程师。”

原来,这位大矿主是工人出身,一步一步地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后来成为大矿的“掌门人”。此人生性耿直,脾气倔犟。由于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因此不喜欢有学历的人。尤其对那些张口能讲出一大套理论的工程师,更没有好感。面对应聘时出现的这种尴尬和无奈,聪明的赫尔鲍姆脑子一转,很快想出了对策。他毫不恼怒,而是巧妙地转换话题,以缓解气氛。

他微笑着说:“大矿主先生,我想向您透露一个秘密,可您得事先答应我的一个条件,就是不能告诉我父亲。”大矿主对此颇感兴趣,表示决不泄密。

“说真的,我在德国佛莱堡大学的3年时间一直是在混日子,什么东西也没有学到。”他小声地告诉对方。一听完这话,大矿主的脸马上由“阴”转“晴”,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当场拍板:“很好,您被录用了,明天就可以来上班。”

赫尔鲍姆之审时度势,灵活多变,采用了以“退”为“进”的策略。求职场上情况复杂,变化多端,让步有时是必要的。让步是一种暂时的虚拟后退,是为了进一尺。让步是一种修养,并非懦弱,更不是失去人格。

或许会有人担心,赫尔鲍姆此举不妥。可他这样做的结果既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又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更何况赫尔鲍姆并不会因此而使自己贬值,他的学识水平如何日后自有公论,不在于自己的评价。

择业需要退一步

在人才择业过程中,只要走进职场,不少人都是抱着“高就”的念头。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只要用人单位能够用己所长,无论是高走或是低就,都是很正常的。尤其对技术和知识结构比较欠缺的择业者来说,攀高还不如低走。

试想,一个单位的人才结构总是呈金字塔形,不可能人人都坐上高职位。通过竞争凭自身的过硬本领求得高职位,固然值得庆贺,但假若一时难以获得机会,求高不成,就应该低就一级,那样自己也能有个更为宽阔的空间和能量的积累机会。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个道理。

某汽车制造公司招聘员工,名牌大学汽车制造专业的几名毕业生前去应聘,结果一个个失败而归,而一个自学成才的修理工却马到成功,当场签约。原因很简单,大学生们只想坐办公室,而这名工人则是自愿到生产一线去。他的理由有二:一是初进这种现代化大公司,谁都得先去一线见习,与其被动下放锻炼,不如主动去当工人;二是自信比其他工人更具理论基础和发展潜力,在现代化管理的人才选拔机制下,相信自己早晚会被提拔。这种心态,使他不但容易择业成功,而且日后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人才市场有关择业流向的分析资料表明,有些人在择业过程中明明有许多选择,却非高职位不就。这虽是有志向的表现,但也有失偏颇。特别是有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大学生,时常忽视自己缺乏实践经验和尚未经受社会环境考验的弱点,他们应聘时信心十足,开口谈工资、闭口谈工作条件,结果往往失望而归。

如果把自信心和奋斗精神建立在“持久战”基础上,退一步进两步,结果往往不一样,不妨试一试。

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有时为了更进一步,就需要我们去忍一时,需要我们去让一步。因此,做任何事都要学会给自己留余地,先退一步再往前跳实为良策。

同类推荐
  • 世界不会等你哭够了,再让你坚强

    世界不会等你哭够了,再让你坚强

    《世界不会等你哭够了,再让你坚强》写给每一个拼命想要让自己强大的人。致:不甘平庸的你。无论你曾经经历过什么,现在正经历着什么,都请你不要轻言放弃,人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特别是当你回头看看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走了一段自己都没想到的路。我见过夜晚坐在路边因失恋而失声痛哭的女孩,也见过在深夜的地铁里压抑啜泣的中年男人,还在医院的走廊里见过哭得撕心裂肺的病人家属……我们都有一双会流泪的眼睛,最难得的是哭过之后,依然能站起来热爱生活。
  • 办公室那些事儿

    办公室那些事儿

    办公室不相信眼泪,办公室只注重结局。如果不明白办公室那些事儿,即使学富五车,也会感到怀才不遇,甚至被“赶出”办公室。在办公室的“激烈斗争”中,我们无需将别人踩在脚下,但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 魅力说话100招

    魅力说话100招

    古人云:“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说话是何等的重要。在相同的环境中,因为说话的方式和技巧的不同,往往效果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话说好,把话说到位,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 积跬古鉴

    积跬古鉴

    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历史上许多成大事者,他们早期的生活充满了挫折、坎坷与艰辛。但他们能知难而进、励精图治,最终成就了大业,名垂青史。而我们现在有多少人会因为希望和梦想的破灭而颓废泄气,一蹶不振;他们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他们会把所有的错误与不幸归咎于恶劣的环境,对世界充满怨恨,责难周围的一切而怨天尤人。于是我们在自怜的泥淖中越陷越深。
  • 幸好不漂亮

    幸好不漂亮

    每个人都有权利不按照世俗的标准生活,每个女人都不必因为自己的容貌而心存芥蒂。当我们把视线从容貌上移开时,才能用更广阔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本书写给每一个曾因外貌而焦虑的女孩,人生不的意义本就不在于完美,缺少的是超越漂亮的美和自由独立的灵魂。
热门推荐
  • 如是风月:宰相皇妃

    如是风月:宰相皇妃

    什么?灵族圣女女扮男装凭一身本领被任命为宰相?日日斗皇帝,拦臣子还要折腾。谁告诉她,那个七皇子居然每时每刻都在与她作对?设计谋,送礼物,抓小辫,最后直接向皇帝要人。某女忍无可忍,难道她作为一个圣女好好辅佐皇帝治天下还要被那无赖纨绔的皇子坑!某女不甘心呐!一日显真身,原来当朝美相竟是个女子?各路美男上门求娶,某男一声下之:“谁敢抢我媳妇儿!”剧场:朝堂之上,某皇子看着某女:“丞相大人,你对本皇子有感觉吗?”全场哗然。某女邪笑:“当然有,很有感觉的。”“什么感觉?”“怀孕的感觉。”全场再次哗然。“什么是怀孕的感觉?”“想吐又吐不出来的感觉。”全场N次哗然,从此,皇帝下旨:朝堂之上不准谈情说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梦惊醒梦中人

    一梦惊醒梦中人

    午夜时分,可能,你所做的梦就是梦中的你所做。
  • 情人像野草一样生长

    情人像野草一样生长

    中学时代的一个吻改变了高丽丽一生的命运,一场被母亲主宰的婚姻终结了她的少女时代。看似平凡的丈夫大水却有着引来婚姻之外的女人的青睐的品质,她们像野草一样生长在高丽丽的周围,春风吹又生。
  • 宛如流云(下)

    宛如流云(下)

    时值塞外羌人来犯,瑞王爷李闻持奉命出征,陆子澹为监军随行。送走陆子澹的流云与师父素心研习救治陆子澹之法,终于找出救治药方,但此药方需前朝遗物碧玉蛤蟆为引。为寻找碧玉蛤蟆,流云只得收拾行李,按照先祖所绘藏宝图,至沙漠寻找。行至漠北古浪城时,流云遇到了卫国飞将军易冲,并被他错认,因而结为朋友。狼盗突袭古浪城,流云被困。为抗击狼盗,流云与易冲亲自上阵,将狼盗阻在城外近十天。狼盗进攻的最后一天,流云与易冲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眼看就要全军覆没,郑国援军及时赶到。然后,领兵前来的陆谦却怎么也无法找到流云。原来,她已经被身处狼盗军营的庄翼虏走。
  • 末世心灵系统

    末世心灵系统

    作为一个普通高中生,张淮从未想过世界末日的来临。但随着世界末日一同到来的,还有一座心灵终结基地。
  • 末世进化英雄

    末世进化英雄

    我就是一卖空调的,在这变异体吃人,活人害人的世界,渺小如蝼蚁的小人物,进化挣扎求生的故事。
  • 姑娘困了

    姑娘困了

    “公子,你的姑娘困了。”男子一笑“是么?”说罢起身就走。“你你……你给我站住……等等我,我也去——”
  • 神召天下

    神召天下

    司一凡所处大陆有六大帝国,是一个能召兽斗武的世界,帝国之间纷争不断时黑暗邪神正在苏醒,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他从小收养在东帝国一个农户家庭,在南人国的紫峰山开始了召兽斗士的修炼,无意中他得到一个古兽图,因为有了古兽图,他能赚取更多的财富,能更快地升级,随着功法越来越强大他最终成了召神,也有了抵抗对手的实力:通过统一六大帝国并联手对抗黑暗军团的进攻,粉粹了黑暗邪神欲毁灭大陆的计划。男主最后与黑暗邪神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巅峰之战,将黑暗邪神重新送到了地狱之中。
  • 重生之玉行九州

    重生之玉行九州

    天意如此,又岂能浪费了这再来一次的大好生命?且看我如何在新的生命中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