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诸儒退去,卫氏三人启了屏风上前行礼。天子见了卫氏兄长,只见卫长君面色泛黄,身材瘦削,束发美髯,其形容比之其弟更为阴柔。而霍去病此时亦比之去年所见大有不同,长高了不少,眼中精光流转,但气质沉稳,形容更像卫长君。
天子见霍去病如此便随口问到:“霍家郎,今日所辩之文,你可读过?”
霍去病答曰:“读过。”
“那你对几位宿儒得见解有何感悟?”天子又问。
霍去病答:“两位博士所言各有道理,先头那位伏博士以礼论之,在他而言,不容天佑之人是为无礼,然而众人皆知重耳乃叛父无礼之人,对无礼之人无礼岂非天道?郑伯治下虽郑国国力未及庄公,但亦未失宗庙,联合秦公固然是权宜之计,然而却也不算大过。国力强弱本非一人之力,若无百年蓄积,如何能一世称雄?想那秦国自秦孝公用商鞅变法起何止百年,秦国诸公皆蓄力直待始皇帝一发。故此小子看来,伏博士固然旨在托此文激励陛下养兵蓄力,然而横加指责郑伯却也无益。”
天子挑眉而视,霍去病又说,“至于后来那位博士所言郑伯之为堪比信陵君,在下认为两者颇有不同,信陵君所行不过所为自己,郑伯之行关系宗庙社稷,为己者不拘小节无不可,关系宗庙者若不具礼而行,势必为后人耻笑。况且当时烛之武劝谏秦公结盟,固然有理有据,须知人心难测,天恩更是难测,如若不成岂非拿宗庙社稷当儿戏?”
天子大惊,此子不过六龄稚子,所言句句有理,转眼又看卫家长兄,面色如水,沉凝不语。因问:“霍卿所言可是你自己想的?或是有人教的?”
霍去病答曰:“舅父曾经讲过此文,然而此文究其根本实则为了宣扬烛之武能言善辩,至于陛下所问乃是对两位博士所言之感,实乃吾之愚见。如有错失望陛下海涵。”
天子听闻此言愈发深觉此子有才,却见卫家兄弟面色如常,并未显出赞赏之意,更觉奇诡。待卫长君及霍去病退下后,天子留下卫青询问缘由。
卫青言道:“此子自小心思缜密,慧狤异常,擅辨众人心机,兄长恐其性格骄矜,故无论何时,对其良言善行从不过誉,每遇事皆使其自思良策。便有行差踏错,只要不违背天理,都任其自改。”
天子若有所思:“如此看来令兄果然颇有智慧。也怪霍家小儿太过机敏,令兄想必也是不得已如此。”
卫青苦笑道:“正是如此,此子精明至极,吾尝教他骑马,只不过教了两次,他便上下自如,疾走如飞。射箭也是如此,弓弩都拉不满,但却知借力拉弓,虽不至于百步穿杨,但也从不落靶。依臣愚见,直待此子能拉满弓,便可上阵杀敌了。”
天子点头言:“如此良才,切莫辜负了,朕见汝兄身体欠安,汝若得闲,便多教导他,五经博士若有些见解汝便带他过来旁听。”随即略顿,思虑一翻道“如今太学早已荒废多年,如若世间有如此之才,能得大儒巨匠讲解岂非妙事?”
及至转年四月,窦太皇太后病重,皇帝、皇后、太后、太主、诸王皆随侍左右。熬至五月丁亥,窦太皇太后崩,皇帝等人具礼服丧,太皇太后为皇帝祖母,因疼爱窦太主及陈皇后,去世之前留有遗诏命其所遗金玉均予以窦太主。窦太皇太后刚一离世,天子便命令丞相和御史大夫主理丧事,并嘱咐二人,太皇太后乃是国之至宝,与天子祖孙情深,定要加倍厚葬。然而太皇太后祔太庙,诸事皆成之后,天子便指责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为丧事办得不周到,将二人一起撤职。并对主张丧仪恢复三年孝期的窦婴等人面斥。而后天子陆续又裁撤一批太皇太后安插在自己身边与自己意见向左的臣子,或是宫中奴婢。这些人稍有行差踏错,便早早被轰出宫墙。
王太后本欲效仿窦太皇太后把持朝政,此时见到皇帝如此雷厉风行,心中便止了擅权之心,安心休养身心,也不过问内外之事。等到天子所修得上林苑修葺完毕,王太后便长期移居此地,不再干涉天子。
待天子清理完太皇太后所有安置的老臣旧部,并且瓦解了王太后的诸位外戚,已是建元六年八月有星孛于东方,长竟天,太卜言有大吉之象,因此确定改元元光,自元光元年始,天子正式接手了本就属于他的权利。
此时皇朝上下方才发现皇帝早就停止一切玩乐,悉心政务。此时闽越侵南粤,南粤因其势弱又与汉有约,故请汉扶助。淮南王听闻此时上书阻止天子发兵,但天子感念南粤依约不发兵的义举,特下令遣大行令王恢出豫章,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击闽越。然而汉军还没越过阳山岭,闽越王弟馀善杀死了郢,降汉,汉军未损一兵一卒便大获全胜。天子感念淮南王进谏的善意,特命淮南王亲信严助前往南粤传旨。
严助到达南粤国传旨,南粤王赵胡感激天子驰援之恩叩谢道:“天子乃为臣兴兵讨闽越,死无以报德!”又遣太子婴齐入京,言道“太子虽为国之储君,却亦为天子之臣,今以太子戍卫天子,乃臣属应尽之责,望中大夫转达老臣之意。”助听闻连连称是,而后便将南粤王太子公子婴齐带入京城。
南粤之事刚止,匈奴又有使者求和亲,朝廷再掀起战和之争。此时大行令主战,御史大夫韩安国主和,两人在朝堂上辩得不可开交。大行令言:“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韩安国言:“匈奴迁徙鸟举,难得而制,自上古不属为人。今汉行数千里与之争利,则人马罢乏;虏以全制其敝,此危道也。不如和亲。”
天子因问大行令:“兴兵击之可有良策?或有良将否?”
大行令道:“臣乃武人,不知何谓良策,臣只知若不战和亲,不啻于用汉之国帑养匈奴之兵。”
韩安国又道:“匈奴并无国、城,不过逐水草而生,不足危虑,此时以和亲换取休养生息,并无不可,来日汉军势壮在自兴兵,岂非良策?今闽越止乱若非我汉军压境,声势壮大,安可不战而降,他日汉军之壮百倍于匈奴,安之不可屈人之兵?”
群臣皆认韩安国所言,天子观之,心下闷闷不乐,却又无力反驳,此时主战之人太少,冒然用兵绝非善策。遂下旨同意和亲,责有司择选宗室之女送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