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射戟[1]
兴平元年(194)春,天下烽火四起。徐州牧陶谦兵少将寡,向青州刺史田楷告急求援。田楷派平原相刘备相救。刘备带来兵马数千,陶谦又拨他四千人马。从此,刘备便归附陶谦了。
刘备是大汉皇室后裔。陶谦看他一身英气,卓有见识,即上书朝廷,举荐他为豫州(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刺史,率兵驻屯小沛。十二月,陶谦病危,遗言让刘备接任。如此,刘备便占据徐州。
吕布为争夺貂蝉,与义父闹翻,杀了董卓,以其首级系于马鞍,去南阳投奔袁术。当时,刘备正与袁术在淮河对垒。袁术派吕布攻打徐州,答应供应军需粮草。吕布英勇善战,水陆并发,一举攻陷徐州,并俘虏刘备家眷。刘备逃到海西(今灌南一带),被迫向吕布投诚。吕布埋怨袁术承诺供应军粮落空,便自号徐州牧,将刘备接回,仍令其为豫州刺史,驻屯小沛。
袁术为惩治吕布,派将军纪灵率步骑三万进攻小沛。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率步骑火速赶来,邀刘备、纪灵面谈。吕布对纪灵说:“刘备是我兄弟,现受围困,求救于我,我不来不义。我并不爱打仗,但愿为二位讲和。”
吕布让军侯在营门外竖起画戟,同纪灵、刘备走出军帐,说道:“二位看我射戟旁小支。如射中,各自罢兵;如若不中,任二位决战。”吕布挽弓搭箭,弓开满月,“嗖”的一声,正中画戟小支。纪灵因有约在先,又惧吕布武力强盛,只好罢兵而去。
刘备得到这次喘息机会,趁机招兵买马,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
擒杀吕布[2]
建安二年(197),刘备投靠曹操,被封豫州牧,仍然驻守小沛。吕布追随袁术,派高顺攻打刘备。
曹操率军,兵临徐州城下,修书与吕布,要他认清利害,趁早归顺。敌众我寡,吕布意欲投降。部将陈宫曾得罪曹操,恐身遭不测,献计道:“曹操远道而来,势不能久。将军可带步兵、骑兵驻扎城外,我率兵众驻守城里。若曹军攻你,我带兵击其后;若曹军攻城,将军从外救我。如此,不出十天半月,对方军粮告尽,自然撤兵,我方乘机掩杀,必能大破曹军。”吕布首肯。
吕布回家一说,貂蝉坚决反对,说:“曹公过去待陈宫如儿子,陈宫还要背叛曹公。如今,将军待陈宫不如曹公,陈宫反而要将军丢下城池和妻子,孤军出城。如若情况有变,我还能做将军之妻吗?”吕布一听,心又软了。
曹军围城三月,城中上下离心。吕布走投无路,不得不献城投降。他对曹操说:“从今以后,天下大势定了!”曹操问:“何出此言?”吕布说:“明公的心头之患,不就是吕布吗?我已臣服于你。从此,我带骑兵,你带步兵,一扫四海,天下不足忧也!”吕布回头看着刘备,自恃过去对他有恩,央求说:“玄德,如今我为俘虏,身上捆绑太紧。你是座上宾,拜托你说句吉言,给我松松绑吧!”曹操笑道:“缚虎不能不紧!”于是,示意给吕布松绑。刘备制止道:“不可!你忘掉他杀掉丁建阳、董卓两位主公之事吗?”曹操顿悟,点头称是。吕布痛骂刘备道:“大耳儿,最不可信!”
曹操指着陈宫说:“你自负聪明,今天如何?”陈宫头指吕布说:“此人不听我言,以致如此。否则,还很难说呢!”曹操又问:“该如何处置你母亲呢?”陈宫说:“怎样处置,在你不在我。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父母。”曹操再问:“那该如何处置你老婆孩子呢?”陈宫又说:“我听说,开创霸业之人,不绝人家香火。”陈宫请求赶快动手,昂然走上刑场。这一天,吕布、陈宫同时被杀。
义士关羽[3]
建安四年(199),曹操派刘备和朱灵拦截袁术。袁术南走。刘备如虎下山,乘机杀掉徐州刺史车胄,代理徐州太守,派关羽驻守下邳,自己依然屯驻小沛。
建安五年(200),曹操东征徐州,刘备投奔袁绍,关羽被俘。曹操怜才爱将,对关羽十分欣赏,多有赏赐,但察其心神不定,便嘱咐张辽,试探其可否长留曹营效力。关羽听罢,长叹一声,说:“深感曹公待我不薄。但我受刘备将军厚恩,曾盟誓同生共死,叛之不义。我最终不会留下,但务要杀敌立功,报效曹公之后离去。”张辽据实报告曹公。曹操嘉其义气。
不久,曹公探知袁绍派大将军颜良攻打白马,遂命张辽、关羽率兵迎战。于千军万马中,关羽望见颜良,怒眉倒竖,挺枪跃马而往,一枪刺死颜良,斩下首级。袁兵溃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上表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斩杀颜良后,已报曹公知遇之恩,且得知刘备行踪,遂把曹公所赐全部封存,留下告别书信,悄悄离开曹营而去。
曹操得知,痛惜不已,令人勿追。
大师郑玄[4]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毕生从事古代文化遗产整理工作,是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
郑玄自幼好学,曾到太学受业,学习《易经》《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向张恭祖学《周官》《周礼》《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后西入洛阳,拜经学大家马融为师。
马融门徒四百多人。郑玄三年没见师面,全由师兄传授。马融计算张衡浑天仪数据,总是不对。经师兄推荐,郑玄一次运算成功,从此崭露头角。完成学业后,郑玄辞别老师,返回东方。马融担心其另立山门,秘密派人追踪郑玄,企图杀之于途。
一路上,郑玄预感身后有人,途中机智地甩掉尾巴,躲避桥下,手持木屐,漂浮水面。马融精通易术,经过占卜,说道:“郑玄在土下水上,傍着木头,死定了!”从此,没再继续追杀。郑玄得以逃过此劫。
郑玄游学十年,返回故里,家贫,以授徒为生。时值东汉末年,政治一片乱象。郑玄不愿为官,于黄巾起义后,避乱来徐州讲学。徐州牧陶谦以宾师相待。
孔融在北海为相,写信给郑玄夫子,殷勤致意,邀请他回乡效力,说:“先生早年吃尽苦难,赴南方游学,也一定思念家乡,想看看故园吧?放心好了,我们会修葺一新,翘首以待。”郑玄读信,顿起思乡之情,遂择日返里。
北海郡守袁绍见到郑玄,深情感叹道:“本以为郑夫子只是学问之人,今天有幸一见,才知夫子德高望重。一介平民,受天下敬重,实属难得!”
郑玄离乡时,袁绍在城东安排盛宴饯行。三百余名士,个个恭敬离席,高举酒杯,向郑夫子敬酒,从旭日东升直饮到晚霞满天。郑玄痛饮美酒三百杯,竟略无倦色。
晚年,郑玄讲经传道,来往于徐州、北海之间。
建安五年(200)春,郑玄得孔子梦中相告:“今年是龙年,明年是蛇年,相见有期啊!”便知生命行将结束。时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对垒,袁绍之子逼郑玄随军行进,郑玄勉强带病出发,死在途中,年七十四岁。
神医华佗[5]
东汉末年,华佗在徐州行医。
某郡守身染沉疴,延请华佗诊治。一番望、闻、问、切,华佗退出卧室,回到厅堂,告诉郡守之子说:“令尊之病,与常人不同。其腹中有大量淤血,若不排出,势必丧命!”
郡守之子问排除淤血之方。华佗说:“唯有一种途径,即刺激病人,致其暴怒,才能将淤血吐出!”
郡守之子束手无策,拜托华佗设法搭救。华佗忖度再三,说:“能把令尊的所有不是、丑行相告吗?如果在下把他狠狠臭骂一顿,或许有望。”
郡守之子救父心切,于是,把父亲不光彩的行为,一五一十,和盘托出。
华佗察知郡守劣迹,挖空心思,实名具款,向郡守修书一封。信中,华佗毫不留情,大揭其短,其言词恶毒,无以复加。郡守览信,七窍生烟,搥床大怒,喝令:“赶快逮住华佗,治以重罪!”可是,到哪去抓华佗呢?全郡上下,竟无一人行动。郡守气上加气,气火攻心,“哇啦”一声,哕出一升多黑血。说来奇怪,从此,郡守的病便慢慢好了。
一个花枝招展的女孩,由于错过花季,没能嫁出,右膝害疮,脓血淋漓。华佗诊断后,对女孩父亲说:“叫人骑上马,牵条栗色狗,一口气跑三十里路回来。”其父救女心切,立即照办。不一会儿,牵狗跑马的人回来,华佗把大汗淋漓的栗色狗右腿截下,抵到女孩右膝上。俄顷,就见一条小红蛇从女孩疮口游出,钻进狗腿里。自此,女孩右膝巨疮一天天平复了。
还有一人,腹中长有硬块,白天黑夜,痛得要命。弥留之际,他告诫儿子说:“我死后,把我开膛破肚,看看究竟是何物作怪。”此人一咽气,其子遵父所嘱,便划开父亲肚子,结果找到一把铜枪。华佗听说后,登门察看,把铜枪置于碗中,从小箱中取出药水喷洒。瞬间,烟雾蒸腾,铜枪化成一碗美酒。
仙人摆渡[6]
汉末,汴水西来,泗水北至,于彭城东北汇合后,绕城而东,再向东南流去。
彭城东门,有一个渡口。每每东方泛白,晨露沾衣,急于进城者云集渡口,常扯起嗓子叫船。
这时,就见一位艄公,从对岸悠然划船过来,把人们摆渡过河。可是,当人们下船上岸,回过头去,会发现河面上空空荡荡,船和艄公竟然都不见了。
久而久之,人们便称这个渡口为“仙人渡”。
酒鬼刘伶[7]
沛人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他身长六尺,容貌丑陋,性情放诞,常口出狂言,嫌宇宙太小。刘伶嗜酒如命,酒壶随身,乘车外出时,让人扛把铁锹跟着后面,嘱咐说:“我假如醉酒死了,坑死坑埋,路死路埋。”
一次,刘伶喝得酩酊大醉,喉咙冒火,还是一个劲地索要酒喝。妻子一气之下,把酒全给泼了,酒壶、酒杯也砸了,哭着叫着劝丈夫说:“夫君喝酒也忒过分了。这样会把身体喝垮的呀!你务必痛下决心,把酒戒掉。”
刘伶满口应承,说:“好,好!可是,这酒,我不能偷偷戒掉,应该当着鬼神,举行仪式,发下誓言才行。说戒便戒,立马就办。你赶快上街,去置办些酒肉来,供奉鬼神,请鬼神保佑。”妻子求之不得,连忙置办。
一切准备停当。刘伶将酒杯斟满,双手捧起,“扑通”一声,跪在神像面前,信誓旦旦地说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夫人之言,慎不可听!”他边喝酒,边吃肉,不一会儿,又醉成一摊烂泥。
一天,刘伶喝醉了酒,同人发生争执。对方撸袖挥拳,就要动粗。刘伶慢条斯理地说:“我这小鸡似的肋骨,怎禁得你那铁拳?”对方一听,竟“扑哧”化怒为笑。
刘伶妙笔生花,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却很少字斟句酌,唯《酒德颂》最为人称道。
三娘祭夫[8]
东晋时,彭城才子刘孝绰三个妹妹,均才学出众,尤其三妹刘令娴,文笔清拔脱俗,人称三娘。
令娴嫁东海徐悱为妻。才子佳人,恩爱无比。遗憾的是,恩爱夫妻不到终,徐悱做晋安郡守时,不幸死于任上。
丈夫灵柩运回建业(今南京)举丧。刘令娴五内俱焚,提笔饱蘸泪水,洋洋洒洒,写下一篇声情并茂的祭文:“惟君德爰礼智,才兼文雅,学比山成,辩同河泻。明经擢秀,光朝振野,调逸许中,声高洛下。舍潘度陆,超终迈贾。二仪既肇,判合始分,简贤依德,乃隶夫君。外治徒奉,内佐无闻,幸移蓬性,颇习兰薰。式侍琴瑟,相酬典坟。辅仁难验,神情易促,雹碎春红,霜雕夏绿。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呜呼哀哉!生死虽殊,情亲犹一。敢遵先好,手调姜橘。素俎空干,奠觞徒溢。昔奉齐眉,异于今日。从军暂别,正思楼中。薄游失返,尚比飞篷。如当此诀,永痛无穷。百年何几,泉穴方同。”
刘令娴的公公徐勉,也是文章高手,抱丧子剧痛,原拟写篇哀词,看到三娘祭文后,认为是篇绝妙好辞,自己不及,遂搁笔作罢。
树狐作怪[9]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北朝人陈良和沛人刘舒合伙经商,关系甚铁。刘舒不幸早死,陈良又拉老乡李焉共同经营。
一回,陈良、李焉合伙经商,赚一大笔钱。二人遂打酒买菜,举杯庆祝。李焉一心想把这笔钱独吞,乘着酒兴,残忍地将陈良杀害,用芦席把尸体一卷,抛到荒无人烟的乱草丛中。
十多天后,陈良竟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跌跌撞撞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我死的时候,看见一位扎着红头巾的人,领我来到一座城门。城门下面,有一张床。一位老人坐在床上,手持朱笔,点校一个簿册。扎红头巾的人对老人说,再往下边,有一叫陈良的,是个游魂,不是咱们拘来的。老人说,好的,知道了,那就让他回去!刚离城门,就遇到刘舒。刘舒拉住我说:‘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老朋友。你真幸运,受老师关照,又回去了。你回去后,帮我办件事。这一段,我家老出事,烦心事不断。根子是家厕后有棵桑树,树中有只狐狸,狐狸兴妖作怪。拜托你回去告诉我家人,把桑树刨掉。’我点头答应了。”
陈良回家后,到官府状告李焉。李焉受到应有的惩罚。
陈良报仇之后,特地来到刘舒家,把朋友所托如实转告。后来,刘家人回话说:“家厕后面的桑树刨了,果然捉到一只狐狸。现已太平无事了。”
巨蛇复仇[10]
晋元帝时,下邳陈甲寓居吴郡海盐县(今浙江嘉兴市东南,濒临杭州湾)华亭。一日,他去东野大泽打猎,看到一条巨蛇,长约六七丈,形似百斛船,五彩斑斓,静卧于山头之下。陈甲逞能,挽弓将蛇射杀,因是无故杀生,对谁都未敢谈及。
三年后,陈甲约一位老乡打猎,又来到射杀巨蛇处。他向伙伴炫耀说:“我曾在此地杀死一条大蛇。”这天夜里,陈甲做梦,看到一人身穿乌衣,头裹黑巾,走进家门,对自己说:“我往日醉酒时,你无端将我射杀。我当时糊里糊涂,没看清你的模样,不知向谁报仇,一晃就是三年。你今天坦承此事,无异于前来送死。”
陈甲吓得大叫一声,醒来一身冷汗,天明,即腹痛而死。
郡守奇遇[11]
东晋咸和三年(328),牵腾任沛郡太守,经常乘车出行。有次睡梦中,一位黑衣人告诫他:“你慎勿频频出行,不然,马腿会折!”不久,牵腾再次出行,马腿果真断了。
又一天,牵腾带上随从,驱车刚到郊外,天色忽然大暗。一人迎面而来,身高丈余,头戴黑帽,身穿白衣,远远大声呵斥道:“前面车子,赶快让路!”说话间,那人来到面前,扬起马鞭就照驭手猛抽过来,把车子也打翻了。
少顷,天色大明。随从扶起车子,车里竟空无一人。郡守牵腾哪去了呢?随从跑前跑后,到处寻找,在六七十步远的地方,发现郡守身靠木几,端坐在荆榛荒草中。
随从奇怪:“大人怎么在这里呢?”牵腾摇摇头,说:“不知道,啥都记不得了。”五十天后,太守牵腾被人杀害。
智斗甘罗[12]
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徐州刺史索逊乘船去晋陵(今属常州)。因天黑发船,视线不清,船拐来拐去,绕了弯路。
船行数里,岸边有人呼叫,请求靠岸搭船,说:“我家住韩冢,脚痛,实在走不动了,请捎个脚吧!”船一靠边,那人便跳了上来。约四更天,船到韩冢。此人下船上岸。
韩冢是个渡口。船到此处,船上人全得下来拉纤。看到搭船人上岸,扬长而去,有人出口不逊,骂道:“白坐蹭船,到地方了,也不帮忙拉拉纤。什么东西,真欠揍!”
话刚落音,搭船人扭头回来了,二话没说,默默扯起纤绳。索逊觉得没费劲,船就轻松驶过渡口了。那人把纤绳一撂,匆匆消失在一片坟地里。
索逊心中犯疑,悄悄尾随那人,只听他来到一坟前轻喊:“载公!载公!”听见应声,又说:“我刚搭人家船来,因为没帮拉纤,他们便要揍人。我得报复他们,借你的甘罗用一下。”载公不舍地说:“要是弄坏我的甘罗,可再也没有了!”搭船人说:“别担心,用一下,坏不了!”
索逊听到这里,扭头赶回船上。霎时,就见岸上有个东西,光光的,像百斛圆囤,两丈多长,冷不丁直对着船捅了过来。索逊大叫道:“小子!坐蹭船,还不想拉纤,你不欠揍吗?你借载公的甘罗又怎地?看我非打坏它不可!”
话音一落,甘罗忽然不见了。索逊下令,马上开船,离开这是非之地。
竹亭虎患[13]
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彭城人刘广雅担任京府佐。
一次,他外出执行任务,返京途中,经过竹亭里,在此宿营。此地有虎,常发生老虎伤人事件。为确保安全,刘广雅做了周密部署,把马匹拴在宿营地外围,再用兵器密密麻麻摆布四周,进而让随从在里层睡下。安排停当,已至夜半,他才在随从中间下榻。
就在大家进入梦乡的时候,老虎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跑来,不动马匹,绕过兵器,不惊动和伤害随从,独独把刘广雅叼跑了。
王懿造佛[14]
东晋末年,刘裕多次兴师北伐,以彭城为指挥中心,收复北方失地。相传,刘裕曾在小南山建寺,因身为东晋宋王,故称宋王寺。山巅有台,又称戏马台。宋王寺位于台东,俗称台头寺。寺里坐落一尊丈八金佛,为徐州刺史王仲德建造。
王仲德,原名王懿,太原祁县人,东汉司徒王允胞弟王懋的七世孙。王允是貂蝉义父,曾成功策划离间董卓、吕布关系,除掉了董卓。王懿的祖父王宏沦落北朝,曾出仕后赵;父亲王苗曾出仕后秦,均官至两千石。
王懿自幼心性沉静,长于计谋,孝敬母亲,多才多艺,尤擅长阴阳之术。他十七岁时,后秦苻坚大举兴兵,渡江攻晋,想不到被晋朝略施小计,落得风声鹤唳,兵败八公山。王懿与哥哥王叡趁机起义,结果战败。兄弟历尽坎坷,于太元末年迁居彭城。因东晋司马氏当权,为避晋宣帝司马懿和晋元帝司马睿名讳,二人隐名称字,王叡叫王元德,王懿叫王仲德。
王氏兄弟先投奔尚书左仆射、同乡同宗王愉,但遭到冷遇;转而投靠炙手可热、自封相国的桓玄,可又逢桓玄篡权。王元德办事果断,胸有韬略,被刘裕看中。刘裕部署讨伐桓玄,派王元德留守都城,里应外合,以成大事。王元德掌握桓玄夜间行动规律,觅一介武夫,欲乘机猎杀之。不料事情泄露,元德为桓玄所杀,仲德亡命出走。刘裕攻进建康时,王仲德抱侄子路边迎候,抱头痛哭。刘裕极重生死情谊,追封王元德为给事中、安复县侯,封王仲德为镇军中兵参军。
王仲德屡立战功,名扬天下。刘裕北伐广固,王仲德为先锋,大小二十余战,势如破竹,所向无当。卢循率领群寇作乱,危及京城,朝中群僚惊慌失措,甚至动议迁都。王仲德力排众议,称群寇乘我后方空虚,逼近京城,将自奔散,实不足虑。都城一迁,势必人心涣散,国基不稳。他公开表示:如果迁都,大失众望,我唯有一走了之!刘裕闻之大喜,遂与卢循交战而大胜之。王仲德奋勇杀敌,力拔头功,受封新淦县侯。
义煕十二年(417),刘裕大举北伐。王仲德身为征虏将军加冀州刺史,总督前锋诸将军,带兵北战钜野,西进潼关。平定长安后,刘裕加封王仲德为太尉诸议参军。这时,刘裕有意迁都洛阳,大臣随声附和。关键时刻,王仲德又挺身而出,极力反对。他说,苦打一年,兵士思家,还是应以建邺为都,等条件成熟时,再议迁都之事。刘裕采纳王仲德意见,将投降的后秦君王姚泓送到彭城,加封王仲德为徐州刺史、都督。
宋文帝元嘉年间,大将到彥之率军北伐,王仲德同行。北魏被迫放弃黄河以南,三军兴高采烈。王仲德却独忧有诈。果然,魏军偷偷渡河南下,打得宋军丢失虎牢和洛阳。到彥之慌神,打算弃船逃走。王仲德劝阻道:“宋在千里滑台尚有重兵。若舍船逃走,笃定溃不成军。应该进入济南,有序撤退。”于是,宋军回头,步行北上,然后焚船弃甲,还至彭城。此次失利,王仲德被罢免。不久,他又同大将军檀道济出兵救滑台,直到粮尽归来,丢失黄河之南大片土地。
元嘉九年(433),王仲德再任徐州刺史。宋王寺丈八金佛,即是他此次任内建造。王仲德此举,实出于一段佛缘。他当年脱北南逃时,同家人失散,陷身大泽中。十分困顿时,青衣童子为他觅食;江河暴涨时,白狼牵衣为他引路。他逃到滑台,为翟辽所留;再一年后,逃奔泰山。铁骑在后紧追不舍。黑夜里,却有火把引路在前。他急行百余里,始得脱身。正因如此,王仲德知恩图报,塑丈八金佛像,并另建佛塔,塑白狼、童子像。
王仲德虔诚信佛,担任彭城刺史期间,曾敦请外籍僧人翻译佛经《杂心论》,后因故中断,又请佛学大师跋摩接着翻译,终于完成三十卷浩大工程。
南朝安北府设在彭城。王仲德坐镇于此,使北人不敢南侵。因此,皇帝加封王仲德为镇北大将军。
元嘉十五年(438),王仲德死于任上。
铁臼铁杵[15]
南朝宋时,徐州东海有一个徐老大,娶妻许氏,生下一子,取名铁臼。
许氏不幸早逝。徐老大续娶陈氏。陈氏凶恶,视铁臼为眼中钉,一心把他除掉。不久,陈氏也生下一子,取名铁杵,暗自祷告道:“儿子呀,你快快长大,用铁杵捣破铁臼!”为达目的,陈氏平日对铁臼饿了不给饭吃,冷了不给衣穿,非打即骂,百般折磨。
徐老大为人窝囊,常离家外出务工,对于后妻残酷虐待铁臼,一直蒙在鼓里。就这样,小铁臼十六岁那年,被继母活活折磨而死。
小铁臼死后十天,灵魂回家了。他登上陈氏的床,说:“我是小铁臼啊!我实在是没有一星过错,让你活活勒逼死了。我亲娘已到天帝那里告状。今天,我带了阴曹地府的公文,来索铁杵小命,让他生病受罪,跟我活着时一样。小铁杵死期快到了!我就在这等着,带他上路!”说话的腔调,跟铁臼活着时一样。从此,小铁臼的灵魂就在屋梁上住了下来,天天闹腾不休。
陈氏害怕极了,跪在地上叩头,不停地谢罪。她两手轮番扇自己嘴巴,还为死去的小铁臼摆设祭台。小铁臼说:“甭这样,用不着!过去,你有意饿我冻我,直至把我饿死冻死。现在,你装模作样,摆俩小菜,想糊弄我走,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呢!”
夜里,陈氏悄悄说起小铁臼生前的事。空中,小铁臼大声喝道:“你敢埋汰我!我这就把梁头锯断。”于是,就响起拉锯声,锯末从梁上纷纷飘落。再一会儿,梁头嘎嘎作响,继而是梁摧栋折之声。家人吓得赶紧逃出门外,等点亮蜡烛,进屋一照,竟一切如常。
少顷,小铁臼又开骂陈氏道:“你害死了我,在家中坐享清福,哪有这么好的事!我现在就放火,烧这屋子!”于是,火光一闪,马上烟雾腾腾,屋里屋外,火光冲天。过一会儿,大火又自动熄灭,茅舍一切如旧。
鬼魂天天在家中骂阵,有时还唱歌:“桃李花,严霜落奈何?桃李子,严霜早已落。”唱得颇为凄切伤感,好像是小铁臼为自己被过早摧残而唱的挽歌。
从小铁臼灵魂进家之日,六岁的小铁杵就病倒了,浑身疼痛难忍,腹中胀气,吃不下饭,并一次次地遭受无形鞭子的抽打,弄得遍体鳞伤。这样,折腾个把月,小铁杵死了。从此,小铁臼的声音也消失了。
《西京杂记》[16]
晋代葛洪家中,存有刘歆著《汉书》。此书没头没尾,没有目录,只是以甲、乙、丙、丁记其卷数。
葛洪之父曾经著文,认为刘歆计划撰写《汉书》,搜集到大量史实,还没确定史书结构,就被杀身死。其书没有分门别类,也未分时间先后,只能称为稿本。后人认为有史料价值,便按稿本所记,以天干顺序粗略编排,从甲到癸,共十函,每函十卷,计一百卷。
葛洪撰《西京杂记》,很大程度上参考刘歆这个稿本。班固著《汉书》,关于刘氏皇室,虽然写得比较全面,但同刘歆稿本相比,还是有所不同。稿本所记,班固未涉及部分,约两万多字。葛洪将此整理、编辑、缮写,形成两卷《西京杂记》。
后来,葛家失火,所有书籍化为灰烬,刘歆稿本也未能幸免。《西京杂记》因锁在放置头巾、文件和书籍的小箱内,才幸免于难。从此,葛洪将此稿随身携带,才流传下来。
刘歆的《汉书》稿本是孤本。如此,葛洪两卷《西京杂记》也就显得愈加珍贵,但是,由于原稿被烧,葛洪书中一些史实的出处即无从得知。
葛洪家中,还藏有汉武帝禁中《起居注》一卷、汉武帝故事两卷。葛洪把这三卷书连同《西京杂记》两卷合辑一书,使很多史实不致湮没。这也正是此书价值之所在。
芙蓉似火[17]
东晋义熙五年(409),彭城人刘澄经常活见鬼。他做左卫司马时,与巢营将军官舍相接。刘澄夜间到将军家落座说话,看到一个小孩儿,身穿红褐色衣服,手打一面红旗,团团旋转,像一朵盛开的芙蓉花。不几天,将军官邸就失火了。
斗酒画家[18]
南齐刘瑱,字士温,彭城人,自幼聪慧,多才多艺,嗜酒豪饮,多达数斗,工于仕女画,当时首屈一指,无与伦比。
刘瑱绘画,用意绵密,画体简细,看似笔力困弱,布局构图单省。其仕女画最重意态,粗看过于纤细瘦削,有失真之感,但仔细玩味,以时熟视,味道尽出。
刘瑱之作品,有《捣衣图》《刘长史图》《吴中行舟图》及《少年行乐图》《朝臣图》传世。
秦树夜宿[19]
沛人秦树,家住小辛庄,从京师回来,离家还有二十多里,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不由迷路。远远地,有处房屋火光一闪,他便直奔而去。
一位女子秉烛开门。秦树说明来意。女子说:“我一个弱女子独居此地,不便留客。”秦树央求道:“天黑,迷路,又饿,我实在没法走了。恳求大姐,行个方便,腾块巴掌大地方,好歹让我过一夜吧!”女子无奈,只好留客。
秦树进门坐下。女子尽地主之谊,为不速之客端出剩饭剩菜。尽管味道不怎么新鲜,秦树饥饿难耐,也凑合着吃了。
秦树考虑,女子一人在家,不知她男人何时回来,所以尽管困倦,也不敢入睡。女子揣摸客人的意思,说:“客人只管睡吧!我一个姑娘家,不会有麻烦的。”秦树一听,主人是姑娘,又这么漂亮,不觉动了心,说:“你既未嫁,我也未婚,很想和你结为百年之好,不知大姐意下如何?”女子腼腆一笑,说:“小女子如此鄙陋浅薄,怎么能高攀公子呢!”秦树一片至诚,再三恳求,女子方半推半就。二人亲热一番,便同床而眠。
天蒙蒙亮,秦树就醒了。二人起床,握手告别。女子流着泪,依依不舍地说:“难得一见,只怕是后会无期啊!”说着,拿出一对指环,拴上恋人衣带,把秦树送到门外。
秦树不忍马上离去,耷拉着脑袋,向前蹭了几十步,回头一看,姑娘没了,再仔细一看,夜间借宿之地,竟然是一片坟场。
多日后,秦树的指环也不翼而飞。
荒唐王子[20]
梁武帝萧衍第三子萧纶,受封邵陵王,镇守徐州。
萧纶天资过人,但荒唐狂放,不守法度,胡作非为。在徐州期间,他时而扮成僧人或道士,走进寺庙或道观;时而装扮成叫花子,到民间乞讨;时而兴师动众,车马出行,外出打猎,在道路上、田野里张罗布网。看到漂亮的女人,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强行奸污,霸占不放,闹得百姓家家关门闭户,市场一片萧条。
五月南风一吹,田野一片金黄,进入小麦收割季节。农夫抢收抢种,萧纶却带着人马在麦田里横冲直撞,糟蹋庄稼。百姓怨声载道。有位农夫哭着拦在马前,指责他不吃人粮食。萧纶怒不可遏,让随从撬开农夫嘴巴,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黄鳝,割掉尾巴,塞进农夫口中。黄鳝在农夫腹中狂绞乱翻。刹那间,农夫七窍流血死了。毫无人性的萧纶不仅不知收敛,反而拍掌称快。
谏官察知此事,据实上奏梁武帝。梁武帝念父子情分,不忍诛杀,仅仅降旨,严加训斥。萧纶不仅不感谢父皇宽大之恩,反而对父皇怨恨不已。
一天,萧纶上街闲逛,撞见一位长得酷似父亲的老人,便不由分说,把老人逮进府中。他叫老人穿上皇袍,戴上皇冠。老人磕头求饶,说:“小人不敢,真的穿上,会立马折寿死掉!”萧纶不许,说道:“戏子成天装王扮帝,哪个死了?不都活得好好的吗?我不过让你当个演员,听我骂几句,让我出出气罢了!”
他给老人穿戴完毕,硬按到龙椅坐定,向老人恭行大礼,奏道:“儿臣惭愧,出任徐州,励精图治,并无过失,不料父皇轻信人言,欲治臣罪,绝父子情谊,灭天地亲情,今日斗胆当面奏请,敬请明示。”奏完,站起身来,上前揪着老人的耳朵说:“陛下至圣至明,怎么不说话呢?”老人被揪得生疼,说:“殿下哪有什么罪呢?”萧纶说:“我既然无罪,你为何轻信人言,训斥于我?”他命令差役,把老人捆住拿下,重责三十大板,赶出府门。
此事传到京城,梁武帝命令刑部逮捕萧纶,关进槛车,押解京师治罪。车行中途,萧纶看到一位巨人,对他厉声质问道:“我是稼穑之神,你屡屡糟蹋庄稼,致我无功,罪在不赦!”萧纶意欲辩解,嘴巴一张,一条红蛇钻进口中,翻肠绞肚一番,从肚脐钻了出来。这位荒唐王子遂七窍流血而死。
萧纶之死,同被他糟践的农夫一个样。报应啊!
冤魂郁结[21]
南朝梁代,彭城王刘知俊镇守同州,在构筑军营围墙时,从地下挖出一物,重八十余斤,外形像个油囊。
这是何物?刘知俊召集宾客、幕僚和将校军官,要大家辨认。有人说是“地囊”,有人说是“飞廉”,也有人说是“金神七杀”。只有留源说:“这是冤气所凝结之物。自古以来,凡监狱之地,才可能出现此物。王充在洛阳为官时,修建河南府监狱,也挖出过类似的东西。据古人记载,冤死的囚犯精魂入地,聚合成物,经过上百年、上千年,仍然不散,便形成此物。酒能解忧。用酒祭奠一下,或可化解。但是,挖出这东西,怕不是吉兆。”
刘知俊命令,摆下酒菜,祭奠死去的冤魂,然后,又把此物掩埋起来。不久,南朝发生攀城叛逃投靠北秦之事,证实此物出土确为不祥之兆。
北魏石铭[22]
北魏时期,高流之任徐州刺史。他引汴泗之水,补入护城河,施工中,挖出一座古墓,从墓中发现一块石铭,上面镌刻一首诗:“死后三百年,背底生流泉。赖逢高流之,迁吾上高原。”
高流之感到诧异,于是,按照诗意,专门打造棺椁,置办寿衣,收取古墓中尸骨,择地迁葬高处。
上溯三百年,约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人们奇怪,高流之是当代人,其名字怎么见于三百年前石铭呢?墓主人究系何人?他如何知道三百年后高流之任徐州刺史呢?
梦想成真[23]
彭城刘沙门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了。家徒四壁,孩子幼小,又突遭一场暴风骤雨,破房子墙倒屋塌,老婆孩子无处栖身,在墙角缩成一团。
沙门妻走投无路,搂抱着幼子,边流泪边念叨说:“你爹如活着,他总会想办法,不会让咱娘们受苦受难的。可你爹不在了,咱可怎么办呢!”说罢大哭道:“孩子爹,你不能撇下俺娘们不管啊!”
夜里,她搂着幼儿,在凄风苦雨中昏昏睡去,梦见丈夫真的回家了,还带着一帮人,又是和泥,又是砌墙,又是苫草,攀高上低,不停地忙活,在给家里修理房子呢!
天明时,雨停了,沙门妻爬出蜗居的墙旮旯一看,哎呀,自家房子已经修好了!这是做梦,还是真的?太神奇了。
注释:
[1]此文据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五十九《董卓(附吕布)》及《通鉴纪事本末》(辽沈书社1994年出版)卷八整理。
[2]此文据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五十九《董卓(附吕布)》及《通鉴纪事本末》(辽沈书社1994年出版)卷八等文献资料整理。
[3]此文据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五十六《关羽》及《通鉴纪事本末》(辽沈书社1994年出版)卷八整理。
[4]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一百六十四《郑玄》、卷二百十五《郑玄》(出自《异苑》及《商芸小说》)及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三十二《郑玄》等文献资料整理。
[5]此文据东晋干宝《搜神记》卷三、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卷二百十八《华佗》(出自《志怪》)等文献资料整理。据明嘉靖《徐州志》:“华佗墓,在城南,山川坛侧。佗,沛国谯人,游学徐土,通晓养性之术,善医,以忤曹操见杀。”
[6]此文据《徐州游览指南》(中华民国十二年出版)之《余沈·仙人渡》(出自徐州旧志)等文献资料整理。
[7]此文据明代曹荩之著《舌华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六册)卷五、李贽著《藏书》(中华书局1959年5月出版)卷六十八之《刘伶》、罗宗阳选编《历代笔记小说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之《刘伶嗜酒》(出自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等文献资料整理。明末“徐州二遗民”之一阎尔梅有诗《刘伶墓在(沛县)华严庵后院,诗以忏之》(见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王汝涛、蔡生印编注《白耷山人诗编年集注》),可知刘伶籍贯确为沛县。惜华严庵现已不存。
[8]此文据明代冯梦龙《情史》(岳麓书社1986年9月出版)卷十三之《刘令娴》整理。
[9]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三百七十八《陈良》(出自刘义庆《幽明录》)整理。
[10]此文据东晋干宝撰《搜神记》(岳麓书社1993年9月出版《百子全书》)卷二十整理。
[11]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三百二十一《牵腾》(出自《幽明录》)整理。
[12]此文据东晋陶潜撰《搜神后记》(岳麓书社1993年9月出版《百子全书》)卷六、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三百二十《索逊》(出自《续搜神记》)整理。
[13]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四百二十六《刘广雅》(出自《异苑》)整理。今江西省宜春市有竹亭乡。
[14]此文据南梁慧皎著《高僧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高僧传合集》)、李延寿撰《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12月出版《二十五史》)之《武帝纪》《王懿列传》等文献资料整理。
[15]此文据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历代笔记小说选》之《徐铁臼》(出自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冤魂志》)等文献资料整理。《冤魂志》又称《还冤志》《还冤记》。
[16]此文据晋代葛洪著《西京杂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5月出版《笔记小说大观》第一册)卷六整理。
[17]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三百二十《刘澄》(出自《幽明录》)整理。
[18]此文据唐代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卷第七《南齐》整理。
[19]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三百二十四《秦树》(出自刘义庆《幽明录》)整理。
[20]此文据卢太平著《太上感应篇新解》(刘余莉、刘慧敏、卢太平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大家都学感应篇》)中故事整理。
[21]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一百四十五《刘知俊》(出自《鉴诫录》)整理。
[22]此文据宋代委心子撰《新编分门古今类事》(中华书局1987年7月出版)之第十七卷《流之改葬》(出自《佥事》)整理。
[23]此文据宋代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之卷二百七十六《刘沙门》(出自《甄异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