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成为打造亲子乐园的最佳场所。俗话说,少年强国则强。建成后的江夏图书馆新馆将辟有馆中馆一少年儿童图书馆,将根据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本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建立少年儿童学习与交流的专区,让少年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同玩、同学、同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文化功效。
3.6成为全区会务会展的文化交流中心。建成后的图书馆新馆,除了上述知识教育、文化娱乐、文化保存等功能外,还有一个突出的功能就是成为全区会务会展、文化交流的中心。新馆紧邻新区委、区政府,它特有的文化氛围、先进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别致的园林景观、优雅的人文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是承办市区乃至省级的小中型会务、会展、文化交流的首选也将大大提高江夏的文化品位,达到文化立区的目的。
4.江夏图书馆新馆建设规模设想
4.1建设标准
根据文化部关于开展2003年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等文化部系列文件精神以及《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拟建的江夏区图书馆新馆,将是融图书收藏、文献检索、影视观摩、会议会展为一体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馆建筑面积应在12000平方米,藏书最大值为150万册(件)。
4.2建设规模
要立足把江夏区图书馆打造成城市标志性文化建筑,既要立足当前也要考虑发展需要。一要符合即将出台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建设使用土地标准》,建设江夏图书馆新馆占地约30亩,以适应园林化建筑和以后图书馆发展需要。二可比照国内部分地区图书馆建设项目:如上海市黄浦区为20567.19平方米,总投资1.8913亿元。松江区1999年在新城区龙兴路绿化带内,占地43亩,区图书馆建筑面65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深训南山区1996年落成新馆1.64万平方米,东莞市2005年落成新馆4.4654万平方米,总投资1.73亿元。广东省越秀区、黄埔区图书馆建筑面积均在10000平方米以上,因此,比照全国区级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江夏区图书馆建设应在10000平方米以上。
4.3功能划分
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图书馆主楼为地上五层,地下一层。
一楼:门厅(包括办证、检索、复印)、总服务台、交流接待中心、汽车图书馆、老年阅览室、残障人士阅览室及图书销售区等;
二楼:少儿文献阅览区(含儿童活动室)、文献借阅区、少儿电子阅览室、生活服务区等;
三楼:成人文献阅览区、文献借阅区、电子阅览室、视听点播室、自学室、专家(领导)研究室、报告厅等;
四楼:办公区、会议室、接待室、机房等;
五楼:培训区、地方文献特藏室、过刊典藏室、展览厅等;
地下室:车库、仓库、后勤保障及其他附属设施。
4.4配套环境容量
停车位:60个;自行车停放位220个,最大环境容量1500人,适宜环境容量1300人,年最高人员流通量:23.5万人次。
武汉市江夏区三级公共图书馆(室)实现全覆盖后的可持续发展
武汉市江夏区总面积2009平方公里,行政建制为区辖5个街道,3个镇,2个乡,1个办事处,共281个行政村,44个社区。总人口63.03万,其中乡村人口40.26万,城镇人口22.77万。
2008年,武汉市江夏区创建成为湖北省文明城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7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2.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53元,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已整体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从2008年开始,武汉市江夏区以保障全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以区级为核心,以乡镇街为枢纽,以行政村(社区)为基础的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室)网络基本形成。
1.武汉市江夏区三级公共图书馆(室)建设现状
1.1区图书馆建设。武汉市江夏区图书馆面积1700平方米,工作人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设有贤齐电子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少年儿童书刊借阅部、成人图书音像借阅部、汽车图书馆、辅导部。拥有流动图书车一台,藏书17万册,持证读者6000余人,年接待读者16万人次,借书10万册次。2010年,投资68万元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武汉市江夏分中心。2005年、2009年两度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1.2乡镇街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全区10个乡镇街已有8个乡镇街基本完成维修改造工作,基本具备三室一厅(办公室、图书室、科技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室)的条件。2011年,将完成10个乡镇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建设。
1.3行政村(社区)图书室建设。从2008年开始,与家园建设同行,中央、省、市、区四级共投资888.5万元,创建行政村农家书屋281个,藏书42.1万册。投资170万元创建行政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370个。
春雨润物细无声。可以说,武汉市江夏区三级公共图书馆(室)的建立,在一定程度满足了全区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人民群众的读书需求,初步改变或正在改变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现状。
2.武汉市江夏区三级公共图书馆(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c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政府为人民群众办的实实在在的好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目前来说,c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无疑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有的地方由于种种原因,人、财、物的投入不足,特别是有的乡镇街文化站和行政村(社区)还来不及适应文化事业的发展,人员与管理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以武汉市江夏区来说,调查与服务中,我们发现的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表现江夏区图书馆方面主要有下列问题:
2.1.1辅导人员不足,袖长手短。就武汉市江夏区而言,区图书馆工作人员20人,在岗的为16人,借调3人,停薪留职1人。区图书馆的贤齐电子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实行365天开放制,少年儿童书刊借阅部、成人图书音像借阅部每周开放4天,因此,要及时有效地对全区10个乡镇街文化站、281个行政村、44个社区进行有效辅导,在人力资源上就会力不从心。
2.1.2业务经费不足。区图书馆从2009年开始,人均业务费2000元,可怜的业务费连维持开放都难,至今图书馆报刊阅览室、少年儿童书刊借阅部、成人图书音像借阅部还没有安装空调,原因就是业务经费不足,一是没有钱买空调,二是怕买了空调用不起电。那么要更好地承担起面向全区基层图书馆(室)服务的重任,可以说是两手提篮上街一左难右也难。
2.2表现在乡镇街文化站方面主要有下列问题
2.2.1设施配套不到位。有的文化站建了图书室,但无书架、无阅览桌;有的文化站图书破旧且过时,无学习参考价值,无吸引力。
2.2.2资金投入不到位。目前的乡镇街文化站除了人员工资外,基本没有业务费用,更谈不上购书费。
2.2.3人员配置不到位。现在的文化站基本是一个人的文化站,而在乡镇街,文化站又犹如小型的文体局,各种活动,各种事务繁多,一个人根本管不了,顾不来,因此,要对外搞图书借阅开放只能停留在形式上。
2.3表现在行政村(社区)方面主要有下列问题:
2.3.1部分村(社区)干部对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点服务工作重视不够,没有领会建设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点的实质意义,真正让农民受益。
2.3.2管理人员不固定。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点大多是由村(社区)干部兼职管理,没有固定人员,而村干部身兼数职,无固定开放时间,使得有的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点形同虚设。
2.3.3管理人员不懂业务。目前,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点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初中或初小文化程度,管理图书与电脑大都是外行。
2.3.4缺乏后续管理经费。有的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点电脑配到位后,由于没有网络,因此无法使用。管理员工资不能及时到位,也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发挥。
3.武汉市江夏区三级公共图书馆(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公共图书馆(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意义。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是关乎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文化之于人类,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需求(普遍需求、终生相伴的需求。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的充实丰盈,就不能说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文化又是关乎人的幸福的基本民生。人吃饱肚子后会生出比饿肚子时更多的烦恼。公共图书馆属于文化的重要范畴,因此,我们讲提供精神动力,图书与网络服务应该是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讲改善民生,图书与网络服务是一个很重要的组织部分。我们讲公平正义,图书与网络服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我们讲幸福指数,图书与网络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讲生活质量,图书与网络服务是一个十分显著的标志;我们讲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图书与网络服务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3.2要进一步明确充分认识公共图书馆(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7.23讲话”中指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几项工作:三个“加快”、一个“加强”。“三加快”就是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一加强”就是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从武汉市江夏区公共图书馆(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加快公共图书馆服务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对乡镇街文化站图书室、行政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进行专业化改造、提升其服务效益,使之成为全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3.3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全区三级图书馆(室)网络健康、协调发展。
3.3.1着力改善对图书馆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再大的难事,争取了领导便成容易事。因此,理顺关系,争取有关领导对各级图书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发挥区、乡镇街、行政村(社区)的积极性,走共建共享之路,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3.3.2着力制定和落实针对公共图书馆经济政策。对公共图书馆(室)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单位,应遵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方针,要将保障区图书馆、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工作纳入区政府、街镇乡、行政村(社区)文化工作考核目标,专人负责、专门检查,形成职责分明、上下联动、富有成效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不断增强其活力,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3.3.3选好和培养好图书和网络管理员。图书和网络管理员是各级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灵魂,他们管理员的素质直接决定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服务效益的高低,因此各级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管理员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爱图书馆事业,有牺牲精神,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说服能力。因此,要认真试行建立聘请专职管理员制度,在管理上做到四定:定员、定酬、定时、定责。
3.3.4加强培训和交流。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管理员一般都是农村退休干部、村委会干部,他们都是图书与网络的管理新手,因此,对他们进行图书、网络业务培养、定期考核,加强相互间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3.3.5加大后续资金投入。各级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文化站图书室建设不易,巩固发展任务更加艰巨,这些文化惠民工程都是以政府为主要出资的文化工程,所需资金必须由政府财政提供保障,文化主管部门要多方协调,保证其后续资金到实处。
3.3.6加强农村文化资源的整合。要充分整合基层各类文化资源,使各级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成为广泛吸纳社会文化资源的开放型的文化平台与中心。区科协、文化、农业、林业、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应互通信息,优化资源配置,每年拿出面向农村文化服务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支持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建设。
3.3.7强化区图书馆在各级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文化站图书室建设中的的指导、调度、辅导、配送等管理职责。增加区图书馆用于农村图书配送、交换、辅导的汽车运行费。以区图书馆为中心,以各乡镇街文化站图书室为枢纽,以行政村(社区)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为基础,形成文化资源在全区三级图书馆网的大流通、大共享。
乡镇街文化站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以读书开启民智,用知识改变命运,它是国家、省、市投巨资兴建的惠民工程,归根到底要达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科技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快公共图书馆服务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对乡镇街文化站图书室、行政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专业化改造、提升其服务效益,使之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重要阵地,是图书馆服务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之后,保证图书馆服务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论创新少年儿童读者服务工作
文化部2010年12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少年儿童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要大力开展各种阅读指导活动!把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于读书之中,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要区分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创新服务理念,引入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图书推介、讲座、展览等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读书活动,吸引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