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牛肉米粉生意,大家都知道,江夏区艺术团退休干部罗义元开设的米粉馆是纸坊一绝。多年来“罗师傅米粉馆”己成为纸坊市民过早的首选。潘万先考虑向罗师傅拜师学艺,可罗师傅也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如果多教一个徒弟,他的米粉馆就会多一个竞争对手。
潘万先几次碰壁,仍得不到罗师傅的理解。如何打消罗师傅的顾虑,让他收潘万先为徒弟,潘万先多方打听,找到了与罗师傅关系较好的江夏区切I练中心赵阳主任。潘万先向赵主任倾吐了心里话,热心快肠的赵主任答应了潘万先的要求,将他介绍给罗师傅。罗师傅了解了潘万先的家庭状况,了解了他的为人,终于答应了收潘万先为徒。喜出望外的潘万先自从做了罗师傅的徒弟,每天早起晚睡,虚心请教,不懂就问,每次罗师傅调料,他便反复过问、反复品尝、潜心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时间潘万先终于取得了真经。2006年5月,他自己独立门户的“阿毛牛肉米粉馆”在熊廷弼路开张了。纯正的味道,醇厚的品质,低廉价格,优质的服务,征服了很多爱挑剔的顾客,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阿毛牛肉米粉馆”终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了生意红火,营业额攀升的大好局面。
第四步:提升品质
潘万先得知做生意最忌照抄照搬别人,重复别人的做法,他在掌握了罗效市傅烹调技术的基础上,又多次从书本上学经验,每天上网学习更多的烹调技艺与管理方法,并用之实践。生意好了,顾客多了,他又把眼光投入下一步,步步为营,发展壮大,诚信经营,树立形象,树立品牌。2007年,他将小店装修一新,而后扩大到70平方米,并招聘了5个下岗职工。
用心做事,诚信经营,阿毛牛肉米粉馆营业额与日骤增,小两口笑在眉头,喜在里。他们不再为每天生活拮据着急,不再为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将来考大学缺费用而发愁,不再为父母将来年迈无钱赡养而担忧。他们憧憬的是连锁店,创品牌,做大做好属于自己的蛋糕。每天在他们心中升起的是一轮崭新的太阳,收获的是一片自主创业后得之不易甜蜜的希望。
一个人的文化站,三万人的精神家园
——记武汉市江夏区安山镇文化站长敖雪梅
江夏区安山镇方圆110平方公里,全镇辖18个行政村,人口3万。改革开放30年,安山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在江夏区昔日的“南八乡”算得上是富裕的乡镇。近年来,富裕起来的农民除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外,同时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求知、求乐、求富,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有谁能满足全镇3万人的这个精神需求呢?毫无疑问,镇文化站!这个党和人民政府兴办的、最基层的、离农民群众最近的文化机构,而担彳£文化站长的则是一位年方28岁的女青年一敖雪梅。
立志:扎根农村力、文化
1999年,敖雪梅毕业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后,正值“孔雀东南飞”,赴广东,江浙打工潮兴起之时,几个同窗好友相约赴广东打工,然而,敖雪梅心里却另有打算。她想,我是从江夏“南八乡”安山镇走出来的青年,五年间,通过学习参观对比,她觉得家乡与外面的世界相比,相对落后,特别是家乡的文化事业,几乎是一片空白,虽然,父亲是镇文化站长,但是由于文化投入相对太少,父亲苦心经营十余年的文化站文化设施和设备简陋得无法形容。当时,正值镇里缺干部,父亲调到镇力、公室工作,本来就面临危机的文化站就无人问津了。作为安山的女儿,文化站长的后代,敖雪梅认为自己有责任担当起父亲的职责,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改变家乡文化事业落后的状况,为家乡的文化事业贡献青春。于是,她婉言谢绝了同学的邀请,舍去了大学毕业赴广东打工“赚大钱”的念头,毅然回到了镇安山,担起了父亲的担子,当上了安山镇文化站一名普通的员工。 在当文化站员工最初两年,由于父亲的工作关系尚未转到镇办公室,所以文化站增人并不增工资,敖雪梅处在待业的位置,工作虽是她做,但工资只有父亲的一份。在文化站工作的两年里,敖雪梅分文未取。两年,在人生的道路上是短暂的,而对于依靠工资过生活的敖雪梅则是一天又一天地在无助中度过。母亲曾劝她趁年轻有知识早改行另辟新路,说不定可以走出一条光明道来。但从小对父亲从事文化工作耳濡目染并悄然爱上文化工作的她来说,这种文化情缘怎么也难舍难分。父亲曾质疑地对她讲:农村文化工作上面投入又少,下面发动群众又难,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了十几年也没搞出个名堂来,何况你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小女孩,你能搞出个名堂来吗?
面对父母亲教诲,敖雪梅思绪万千,是走还是留?走,也许能闯出一片新天地,自己是一个好强,又有知识的女孩,碰上一个好的“姻缘”,说不定可以改变终生,享受荣华富贵。留,注定自己一辈子在农村,搞文化工作,苦守清贫。
在“走”与“留”的矛盾中,善于从书中自找黄金道的的敖雪梅翻开了书架上的一本《名人名言》,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话跃然眼前。“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读完这段名言,花季的敖雪梅心胸豁然开朗。她想:一个成功者首先必经立志。我是一个刚跨入社会的青年,要想事业有成,第一是立志,我的志向就是为农村的文化事业尽责出力,我的工作岗位就在安山,尽管在成功的路上并非一马平川,但是我的成功之路就是推进安山文化事业的发展之路。找到了人生的轨迹,敖雪梅痛下决),立志一辈子献身农村文化事业。她向父母亲许下诺言,不向往繁华都市,不奢求荣华富贵,不畏惧艰难困苦,一辈子扎根农村文化站,而且要比父亲干得更好,干得更有成就。她的一番话,得到了父亲的首肯,也得到了母亲体谅,敖雪梅从此与文化结缘。
创新:特色服务暖人心
由于农村经济底子薄,文化站长期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人少事多钱少设备简陋。刚上任的敖雪梅,接受的文化站就是一座多年不放电影的旧电影院,500多册过时的图书,4个淘汰的书架,一张旧办公室,几个条凳,所有经费除了微不足道的每月260元工资外,其他活动经费全靠自己找出路。这样的文化站要生存、要发展,真是两手提篮子上街一左难右也难。然而,敖雪梅的事业就是在这个旧摊子上推新出新。
敖雪梅认为,小小的文化站底子薄、人员少、经费紧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根据自己实际创立自己的特色服务,以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因此,敖雪梅着手干事业的第一步,便是从自己熟悉和喜爱的图书室借阅上入手。她深知,镇图书室是一个传播文化知识、传播文明的场所,是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来图书室读书、借书,充分发挥了小图书室服务大社会的作用,她一方面做到热情、诚恳、服务周到。一方面又做到不断更新图书,采取将出租图书经费再购图书,即“鸡生蛋,蛋孵鸡”的方法,保持图书的增长和吸引力。不到两年时间,她的图书由几百册增长到几千册。与此同时,她上下求索,争取了市区图书馆的支持,在安山镇挂牌成立了江夏区第一个乡镇图书馆,并成为市区两级流动图书服务点,使书籍源源不断更新,出租费慢慢增多,文化站开始有了活动经费。为了方便读者借阅,她把图书馆从文化站二楼搬到路边。人手不足,她自费花钱请了图书管理员,有时父母亲、丈夫都成了她的义务帮手。利用图书服务社会,使她小小的图书馆在安山镇吸引力越来越强,名声越来越大,特色越来越鲜明。
2009年,在开展“双争”活动中,为了扎实推进图书馆服务工作,她采取了七大举措:一是做了五个流动图书箱,开展少年儿童以书换书读书飘流活动,以此吸引少年儿童的读书兴趣。二是主动争取安山镇两所小学领导的同意与支持,分期分批组织1000多名小学生到图书馆免费阅览,把许多少年儿童从网吧场所吸引到了图书馆。三是在巩固2008年已建的四个农家书屋基础上,2009年又兴建了七个农家书屋。2010年,安山镇的18个村将实现村村有图书室的目标,农民群众足不出村,便可借阅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四是建立社区图书室两个,把许多青年从麻将桌吸引到了图书室。五是对边远地区的种养殖场实行送书上门。安山镇茶园村养鱼专业户龚胜斌等三人承包斧头湖2000亩的围养,敖雪梅多次骑车送书上门,有时老公上工地,也顺便帮她送书。她的主动服务,为龚胜斌养鱼提供了大量书本知识,龚胜斌从中受益非浅,该养殖场今年估计产值可达100万元。六是请市级农业专家上门授课,结合书本知识,传授农技知识。今年,当安山镇英雄村芝麻发生“纹枯病”的时节,敖雪梅主动与市区图书馆联系,从市农业局请来了农业专家张原教授,现场授课,现场指导,有效控制了芝麻“纹枯病”的蔓延。七是在镇图书馆办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为农民致富提供网络咨询服务。这七大举措,行之有效,较好地解决了安山农民群众看书难问题。据统计,近年来,小小的安山镇图书馆共吸引了全镇3万多人次到图书馆借阅,相当于全镇每人到过图书馆一次,为安山镇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同时,安山镇文化站依托图书馆活动,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镇英雄村村民范文章通过看书,掌握技术致富以后,逢人便夸:镇图书馆办得好,科技致富好参谋,书中自有黄金屋,花钱不多效益高。《武汉群众》还专题介绍了敖雪梅《立足图书馆小天地,开创知识兴农新局面》的典型文章。区委常委,纪委书记董志向听了有关敖雪梅在“双争”活动中,开展书刊借阅,帮一方群众致富的情况后,倍加赞扬,并指示一定要好好总结,树立典型,加以推光。
开拓:协调发展谱新章
作为文化站长,敖雪梅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她想,镇文化站犹如一个小小文体局,担负着文体工作的方方面面,仅靠图书馆借阅是不完整的,于是她努力开拓,注重在文体工作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抓综合文化站建设。从2005年起,她5次写报告,向镇政府提出改善文化站条件,多次找镇长汇报,她的敬业精神感召了镇长,时任镇长的祝红卫在镇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两年间共投入改造资金75万元,争取省文化厅补助经费20万元,将原文化活动中心维修改造一新,使安山镇文化站以新的面貌自立于全区文化站之林,安山镇的人民群众从此又有了适应自己文体生活需要的“三室一厅”。
抓文艺队伍建设。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文艺活动,为了建立自己的演出队伍,敖雪梅走村串户,将具有一定文艺素质的群众组织在一起,利用农闲等时节排练演出。2008年在“爱我家园”全区首届歌咏会比赛时,安山镇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台文艺节目,演员达200多人,从镇长到农民,从老者到小孩,一个多小时的节目,赏心悦目,使分管文化且见多识广的刘庆香副区长耳目一新,她看完演出后,高兴地对敖雪梅说:“看不出来,你小小的年纪还有这大的组织才干,农村老百姓就需要你多多组织这样的文艺活动。”
抓体育队伍建设。2007年,江夏区“村村乐”农民篮球赛在安山举行,安山代表队力挫群雄,夺取了比赛的第三名。虽然没有夺得冠军,但敖雪梅心中仍然是乐滋滋。因为,在组织比赛的全过程中,她为之付出了很多、很多。组队,她一家一家去跑;训练,她每天陪到深更半夜;比赛,她场场在场外关注。老公有时心疼她,向她发怨言,说她一个女子不顾家,也不怕累,天天在外到处跑,但她只是会心一笑,耐心向老公解释:组织文体活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大家快乐,舍弃小家无所畏,只要赢得比赛的胜利,我越苦越累心越甜。
抓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安山镇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三处,为了让野外文物保护万无一失,除自己亲自过问外,她指定了三名义务文物保护员,定,存加强文物的保护,使安山镇文物保护安全率达到100%。2009年,在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她在人员经费两缺的情况下,深入全镇18个行政村调查了解,从不轻易放过每一个信息点,在她的努力下,安山镇的剪纸、根雕等三项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抓电影下乡工程。在安山镇,农民除了看戏、看书外,每月还能看到一场电影。为了让政府的惠民工程真正惠及百姓,她精心组织安有效,确保电影下乡不走过场,大部分场次她都要亲自过问,如:放什么电影,老百姓喜欢不喜欢,该片对老百姓有什么教育意义等等。在她的精;组织下,安山镇电影下乡工程实实在在地走进了老百姓的家门口,映在老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