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是大多数人每天的生活常态
周末朋友一起聊天儿,谈到了当下的房子限购,这让周围的很多朋友纠结不已。明明已经攒够了首付,明明可以买一套商住楼先住着改善生活条件,明明条件刚刚合适了……一夜之间什么都买不了了——就像刚签了合同又被不可抗力解约一般痛苦。天上地下,好几个月缓不过来。再加上工作平稳没什么特殊成就,生活里总有些不顺心的事儿。丧,就成了生活中最大的情绪和状态。
以前有个词叫“小确幸”,特别火,是指生活中微小的幸福;现在有个词叫“小确丧”,也火了,是指生活中难过失败的小事情。虽然不是重大的人生失败,但足以让自己心力交瘁到失望和无力。
上班迟到了、客户不听自己说话、减肥永远都失败、买不起房、碌碌无为、升不了职、每天都好像在混吃等死……每个人都讨厌鸡汤,讨厌励志,但励志类的书永远在畅销,为什么呢?因为“丧”,是大多数人每天生活的常态,哪有那么多的成功,让每个人天天都神采奕奕?
·每个人都“丧”,只是不让你看见罢了
曾读过一篇文章,叫作《丧×简史》,其中有一段话这样说的:“众多研究机构均证明: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长越长,人们对于生活的满意度越低,因为当看到他人光鲜的生活时(哪怕是精心修饰甚至伪装的),大家难免会觉得自己是个Loser。因此,即便人类在物质方面拥有了极大的丰富,但随之而来的竟然是一种挥之不去且愈显强烈的‘一无所有’的感觉,以及对这种感觉的恐惧。”
以前有一篇文章叫作《不要打扰别人的幸福》,讲的是不要用自己对幸福的定义,去定义别人的幸福。比如你自己开宝马,但别说别人骑自行车就是人生的失败。但互联网,让这一切都反过来了,没人打扰你,是你自己贱,非要看着别人对比自己。
以前有QQ空间和微博,现在有微信公号和朋友圈。大多数人,不会把自己的不幸福暴露在空气里让你耻笑,每个人都会摆拍,拍出自己的大长腿让你羡慕,拍出满汉全席让你流口水。你看,别人的生活过得那么五光十色,而自己却每天一醒来一身汗,蓬头垢面的。比起自己的以前,好像是有进步了,但跟别人一比,自己的努力简直就是毫无价值的一坨屎。
有人曾在微博上问我:“星姐,为什么看见你的生活每天都那么光鲜,你就没有我们大多数人的混乱和失败吗?”
怎么没有呢?我比你们“丧”多了,比如说:带儿子上游泳课迟到;健身课好久没去被教练说;稿子永远写不完;好不容易想了一个创意被客户灭了;还没瘦下来;夏天到了,这么热了冷气怎么还不来……这些都是日常的“小确丧”罢了,但也足够让人每天都心烦,大事儿能让人几年都“丧”得胸闷。
以前跟朋友聊天,“丧”的都是变态老板和单身狗的孤单,现在跟朋友聊天,“丧”的都是家庭与孩子,不知道选什么学校;人到中年有老有小;房子想换大的但钱不够;事业止步不前但丝毫不敢懈怠;钱需要得越来越多,拼命赚也赚不够……
每个人都“丧”,只是不让你看见罢了。
·可你连“丧”都没别人“丧”得高级
每个人都很“丧”,负能量占据整个内心,可到底哪里来的那么多负能量呢?《丧×简史》中有这样一段话:“社会金字塔的分布定律,当然不会因为平权而发生改变。只有极少数最优秀的幸运儿才有机会脱颖而出,实现他们的梦想;而大多数的人,随着时间消逝却并不能改变自己的身份,他们会转而变得意志消沉,内心极度痛楚,并轻贱自己,甚而憎恶周边混得比自己好的人。”
其实所谓的“丧”,不过是进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后,遇到了各种摩擦和小麻烦……这些问题以前也都存在,只不过父母都帮我们解决了,因此等到自己开始独立面对的时候,就觉得生活为何一个“怪兽”接着一个“怪兽”,自己的命怎么这么苦。
其实每个人的命都很苦,因为大家都面对一样的社会和世界。只是有些人愿意做出极大的努力去改变,让自己的成绩突出一点,在那些奋斗中的日子,谁都不比你轻松。我们大多数人都轻贱了成功的秘密和法则。看到周围的人纷纷成功,我们只看到表面,看不到背后的付出。因此,对于自己的失败,从来不归咎于付出努力太少,而仅仅归咎于自己没有别人的好爸爸。
我们的成长本身就很奇怪:20岁之前都是家里的好宝宝,22岁毕业就要求独立自主,30岁要求承担起家庭的责任,35岁开始面对上有老下有小……一切都变得太快,自己的成长没跟上,就眼瞅着出来一大家子人等着你照顾。可反过来想,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能学会如何生活、对社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到底是谁的过错呢?
说到底还是自己——从小家里惯着自己,长大之后自己惯着自己。
有个朋友跟我说:“我一直傻了吧唧地上班工作赚钱,根本没想过什么买车买房,也没想过找男女朋友成立家庭什么的,我周围的人都是这么过的,为什么就我好像遇到了很多困难,眼看就30岁了,还好像什么都不懂?”
其实,只有你一直把自己当个宝宝,别人都不是这么过的,只是你觉得别人跟你一样,实际上每个人都心里有小九九地跑在你前面。等有一天你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你连“丧”都没别人“丧”得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