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本位制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在19世纪80年代,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这样国际金本位制就形成了。由于这一货币体系是在各国货币制度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因此,当时并不是在世界范围内发行和流通统一的金币,而是各国的金铸币按其含金量相互兑换流通。由于英国当时在世界经济中的突出地位,英镑具有较强的信用能力,所以国际金本位制实际上是一种以英镑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特征:
1.有自发性。是说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分配国际储备等作用的发挥,基本上是通过黄金在国际间自发流动、自动完成的,而不是为各国货币当局的政策变动等所左右。
2.具有协调性。是说国际金本位是一个统一于松散为一体的国际货币制度。统一在于黄金在国际间的支付原则与运动规律大体一样,各国采用的货币制度措施与规定大致相同;松散在于各国虽然共同遵守一些惯例,但此时并没有一个公共的国际组织来领导和监督,也没有各国必须执行的统一的规章制度。
金本位制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由于黄金供应不稳定,经济增长对黄金作为货币商品和普通商品的需求量大大超过黄金的产量,黄金不能满足需要;其次,会形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货币的缘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挖掘黄金并窖藏在国库中。最后,金本位制使货币数量严格受到黄金数量的限制,使国家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货币流通的调节受到很大约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为了备战把黄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这就使黄金在国际间的分配日益不均,各国停止了金币的自由流通,国际金本位制由此开始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黄金供应不足和分配不均,1929—1933年又爆发了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信用空前紧缩,连续发生挤兑黄金的风潮,大批银行倒闭,黄金储备大量流失,从根本动摇了金本位制的基础。迫使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最终导致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的崩溃。
(二)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占有绝对优势.美国想凭借其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等优势把美元扶持到国际货币的地位上,而英国经济实力下降,但英镑仍是世界的主要储备货币,国际贸易的40%是用英镑结算的,因此,英国想要保持英镑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各国间为了稳定本国经济,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外汇战,国际金融秩序相当混乱。为了稳定国际金融形势,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给世界带来的经济全面萧条和新的世界大战加速来临的历史重演,在客观上也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城召开了国际金融会议,会议同意成立国际基金组织,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货币协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1.美元与黄金挂钩。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以黄金为价值基础。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2.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把美元的含金量作为各国规定货币评价的标准,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可按各国货币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之比来确定,这为法定汇率。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l%(1971年12月放款至上下各2.25%)的幅度内波动。如果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除非为了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否则不得随意变更法定汇率;如果法定汇率变更达到10%,必须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可。
4.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调节国际收支。会员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可向基金组织取得贷款弥补。
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汇兑金本位制,亦可称为“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保证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相对稳定,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和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但也存在着某些根本性的缺陷:
1.汇兑金本位制所规定的双挂钩把美元推向了等同于黄金的世界货币霸主地位,同时也使美国必须保持l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固定价格,并实施维持黄金与美元的兑换。这就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要长期顺差,否则当大量的美元要求兑换黄金时,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平价难以维持。
2.把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来弥补黄金储备的不足,只能以维持美国国际收支赤字为代价.而这又与美国必须总要保持国际收支顺差来维持整个货币体系的稳定发生了矛盾,这就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就美元两难境地提出的“特里芬难题”。美元的两难境地,说明布雷顿体系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储备资产,使储备体系本身不稳定。
3.布雷顿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固定汇率制,这使汇率难以发挥经济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由于布雷顿体系存在以上的缺陷,美国政府在美元信用发生动摇,“美元危机”爆发后,二次宣布美元贬值,1973年2月,最终每盎司黄金提高到42.22美元,从而破坏了黄金的官定价格,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可以和美国抗衡,因此各国中央银行不再履行维持美元在规定的幅度内波动的义务,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使美元丧失了中心货币的地位,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三)牙买加货币体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安,国际间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长期的讨论与协商。最终各方通过妥协就一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于1976年1月于牙买加首都金斯顿签署了一个协议,称为“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的第二次修订案,从此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牙买加体系。牙买加货币体系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浮动汇率体系。
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基本内容:
1.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会员国可以自由选择决定汇率制度,但必须事先取得基金组织的同意。
2.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货币彻底脱钩,它不再是平价的基础,也不能用它来履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义务,成员国货币不能与黄金挂钩;基金组织将其持有的黄金总额的l/6(月2500万盎司)按市场价格出售,其超过官价的部分成立信托基金,用于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另外还有l/6按官价归还成员国。
3.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作用。特别提款权是基金组织创设的记账单位,按成员国在基金组织所缴纳的份额进行分配,同黄金、外汇一样可以用作国际储备资产,但不能直接用于贸易和非贸易的支付。成员国可用特别提款权来履行对基金组织的义务和接受基金组织的贷款,各成员国相互也可用特别提款权进行借贷。
4.扩大基金组织的份额,从原来的290多亿特别提款权扩大到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加34.48%。
5.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数量和限额使用出售黄金所得收益建立信托基金外,“协议”还扩大了信用贷款的信用的限额,由占成员国份额的100%增加到145%。
牙买加体系的积极作用:
1.牙买加体系是以实施浮动汇率制为主的货币制度,浮动汇率不仅可以比较灵敏准确地反映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状况,还可以调节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牙买加体系实际上是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国际货币制度,基本上克服了布雷顿体系下基准通货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对美元过度依赖的弊端,缓解了国际清偿力不足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先前美元的“两难”困境。
3.牙买加体系采取多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办法来调节国际收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调节失灵的状况。
牙买加货币体系的缺陷:机制仍不健全,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日益严重。亚洲金融危机和1999年美国贸易收支逆差持续扩大表明,牙买加体系创建20年来,全球范围的长期国际收支失衡并未得以根除。因而,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建立起合理的稳定的国际货币新秩序。
思考题
1.什么是外汇?
2.什么是外汇市场?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哪些?
3.汇率是怎样形成的?主要汇率决定理论的观点是什么?
4.试比较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
5.汇率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6.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7.国际货币体系分哪几个阶段?他们各自的基本内容及优缺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