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中,价格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渗透到各个方面。因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货币,而价格只不过是表现在商品上的观念货币。当价格总水平上涨时,人们持有的货币贬值;当价格总水平下跌时,人们持有的货币升值。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而怎样使自己持有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种关心使得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吸收存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获得投资收益。所以,名义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四)国际经济的环境
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资金的流动影响我国的利率水平。资金流出,会减少我国的资金供给量。如果要制约货币资金的大量流出,就必须提高利率。但利率的提高会导致投资减少,利润降低,当利息在利润中的分割比例不变时,利息率水平又会相应降低。这说明,我国利率水平的高低要受资金流出流入的影响。
2.我国的利率水平还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国际竞争需要价廉物美、储量充足的商品去占领市场,这需要占用大量的货币资金。在货币资金的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对货币资金的需求,会导致利率水平的提高。但支付的利息一般要计入成本,利息支付多,成本高,价格相应上涨,又不利于竞争,从这方面讲,又抑制着利率水平的提高。
3.我国的利率水平高低,还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如果外汇储备少,需大量引进外资,一般就要适当提高利率;相反,如果外汇储备多或不需要大量引进外资,一般就不必提高利率水平。
(五)政策性因素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是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及部门差异大、市场机制不健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尚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因此,利率作为中央银行可控制、可管理的经济杠杆,成为体现政策意图的工具,其决定与变动主要受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例如,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这是为了稳定物价、稳定市场和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再比如,1978年以来,我国利率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与充实,并开始注重差别,如不同种类的存贷利率不同,不同期限的存贷利率不同。对一些地区、部门、企业实行了优惠,从政策上对其区别对待,以起到鼓励或限制的作用。利率的差别体现着政策性的引导或政策性的限制,成为政策发挥效力的依据。可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它还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要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从而使利率成为体现政策意图、实现经济目标的工具。
利率的功能与作用
一、利率的一般功能与作用
(一)利率的经济功能
1.中介功能。所谓“中介”,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环节。利率的中介功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联系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其变动将导致三方利益的调整。其次,它沟通了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特别是两个市场上不同利率之间的联动性,使金融市场和实物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紧密相关。第三,它连接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利率的变动可以把宏观经济的信息传达到微观经济活动中去。
2.分配功能。利率具有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功能。首先,利率从总体上确定剩余价值的分割比例,使收入在贷者和借者之间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利率对整个国民收入进行合理的再分配,调整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从而使盈余部门的资金流向赤字部门。
3.调节功能。利率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协调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来实现的。它既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又可调节微观经济活动。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主要是调节供给和需求的比例,调节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等;对微观经济的调节,主要是调节企业的经济活动、个人的经济活动等,使之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的政策意图。
4.动力功能。实现一定的物质利益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利率就是通过全面、持久地影响各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激发他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走向繁荣。
5.控制功能。利率可以把那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控制在平衡、协调、发展所要求的范围之内。例如,通过利率的调整,控制信贷需求,进而影响投资规模、物价等等。总之,合理的利率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宏观控制,从而保证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二)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率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宏观经济运行当中,还表现在对企业及个人经济活动等微观方面的影响上。
1.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各个企业和消费者的投资与储蓄活动,有利于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2.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对企业而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因为企业利润:销售收入一(产品成本+利息+税金)。在通常情况下,产品成本和税金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不变,企业的利润就取决于应付利息的多少,而利息的多少,又与企业占有信贷资金的多少、占用的时间长短以及利息率高低有关。企业占有信贷资金多,占用时问长,利息率高,则需要支付的利息就多,所得利润就少,反之亦然。如果利率变动,利润大小也随之变动。企业作为最大可能利润的追求者,就会加强有效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努力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对个人而言,利率影响其经济行为。一方面,利率能够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合理的利率能够增强人们的储蓄愿望和热情,不合理的利率会削弱人们的储蓄愿望和热情。因此,利率的变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调节个人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另一方面,利率可以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人们在将收入转化为金融资产保存时,通常会考虑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在金融商品多样化的今天,在保证一定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前提下,主要由利率决定的收益率的高低往往是人们选择时着重考虑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商品的利率差别成为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的有效依据,人们会通过金融商品的利率比较来确定自己的选择。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