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这条风景迷人的海底平原行进约一个小时后,一段巨大的横断面出现在飞隼号的前面,不用说,这里就是那条深遂的海底峡谷的边缘了。从深度探测仪上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飞隼号的那个小亮点正位于那条垂直的长直线的上端。
身后还是平原上轻轻拂动的海草,前面便是一条幽深黑暗的黑幕。峡谷与平原之间的这条横断面非常平齐,几乎就是一条直线,两端延伸的极广,一眼望不到边,由于峡谷的面积太大,所以正前方也是一片黑暗,如同一块黑色的大幕布罩在头上,根本看不到一丝其它的东西。
刘苍此时放缓飞隼号的速度,慢慢地离开横断面的海底边缘,来到峡谷的上方,在距离横断面5米多的位置停了下来,将飞隼号悬停在上面,然后对大家说:“各位,都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要进行下潜了,来一次真正的深海之旅。下潜的过程中,随着深度和压力的增加,你们身体可能会有些不适,不过不用太担心,飞隼号的内舱是经过特殊设计的,会缓解海底巨大的压力,所以这些不适只是轻微的,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不过在下潜途中,你们最好把眼睛望向四周,不要往下看,那样可能会导致眩晕”。
说完,刘苍将目光移向桑远山。桑远山对着刘苍点了下头,示意他可以开始了,他便一推操纵杆,伴随着飞隼号轻微的一下晃动,机身便慢慢地朝下方潜下去。
刘苍采用的是自由下潜的方式,所以他关闭了其他的动力开关,飞隼号笔直地向下呈自由落体。车身的四个方向的深海探照灯全部打开了,犹如一个光型的十字架,对着峡谷峭壁的一面被灯光照射出青黑斑驳的岩面,其它三个方位全是清冷的海水,光柱中唯一能显现的就是如粉沫般的海底尘埃和浮游生物,除此之外连条鱼的踪影也看不到。在漆黑一片的海底,光柱的光源也无法穿透太远,即使能照射到足够远的距离,也还是被黑色背景给吸收的差不多,照样是一片昏暗。
大家的注意力此时只能放在峭壁的岩面上。在深海巨大的压力和浮力下,任何物体的下沉速度都非常缓慢,即使是一艘全金属制造的潜航器,用自由落体的方式也得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潜到几千米之下的海底。飞隼号的下潜也是同样,众人似乎感觉不到机身在移动,如果不是看到那不断在眼前上升的岩壁,整个机身就象静止的一样。
下潜的速度虽然缓慢但却很平稳,感觉就像坐梯一样,而面前的岩壁就好象电梯对面的大楼楼面似的,随着下降一点一点从人的眼前滑过。
四周一片黑暗,时间就象静止了一样,也不知过了多久,飞隼号仍然在缓缓地下潜,眼前的岩面也不时地呈现出不同的纹理和色彩。海中的峡谷岩层也和陆地上的一样,随着岁月的堆积也会形成不同的机理,地质学家们通常都是从这岩层的断面上来推算它的年代。
“这条峡谷是经过无数次的地质运动才最终形成的,最初的峡谷没有这么深,根据我们观察,最上面的岩层形成年代应该在50万年以前,而现在这一片的岩层至少应该在300万年之间”,桑远山说道。
桑远山不仅是工程学博士,也是社科院著名的地质学专家,曾经多次参与过许多的地质研究,还应邀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起对科罗拉多大峡谷进行过探险,所以他对岩层的年代判断没有人怀疑。
这时,飞隼号的机身突然一震,好象是触到什么东西而停下来了。
“是不是到海底了?不过照这个下潜速度要下到7千多米的深度好象太快了点啊”,唐彬说道。
大家也觉得有些疑惑,的确是太快了些,不过看样子飞隼号真的是停了下来,岩面也不动了,机身的下方就落在一片黑黑的淤泥上。
“并没有到海底”,刘苍望着四周说道。“而是落在了一处悬崖间的突出来的岩石上”。说完他将探照灯的角度进行了一下调整,这才让众人看清了周围的情况。
海底峡谷的横断面也和陆地上峡谷的悬崖一样并不是笔直到底的,经过地质运动和山体运动,每隔若干年就会发生变化,有些岩石就会从岩面上延伸出来,在峭壁间形成一个个台阶或平台,而这段岩壁正好就形成了一处平台,飞隼号恰恰就落在了这上面。
随着灯光的移动,众人终于大致看清了这处平台的全貌。平台的面积不大,靠近岩壁的一面没有变化,下方就是平台底部,从飞隼号过去4、5米之远就是平台的边缘,外面仍旧是漆黑一片,再往下还是深不见底的海底。
刘苍一直在控制着探照灯不停地移动,以便能看清四周的环境。突然,他手一紧,移动的灯光停了下来。桑远山正准备吩咐刘苍让他重新启动越过这片平台,却看见刘苍手一扬,转过身小声地对大家说道:“你们快看,那里好象有个东西”。
众人顺着那道灯光看过去,只见在7米外平台和岩壁的夹角处有一团暗红色的物体静静地堆在那里,和周围青黑的岩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眼就能发现,刚才灯光没有照到那里,所以都没看见,可现在却看得一清二楚,那绝对不是一个死物,因为它竟然动了一下。
“是一只巨型虎蠕虫”,杨典惊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