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美国世界杯足球赛上,27岁的哥伦比亚球员埃斯科巴在小组赛同美国队一战中曾不慎将球捅入自家大门,导致哥伦比亚队1∶2输给美国,最终小组赛3场皆负,积分垫底。回到国内,当埃斯科巴从麦德林市一家夜总会出来时,受到三男一女的围攻。其中一人高喊着“多谢你的乌龙球”,对他连射十二枪,年仅27岁的埃斯科巴被送进医院抢救无效后身亡。这是代价最大的乌龙球,其以生命为代价的悲剧,远远超越了足球本身。得如此恶报,实在让人深思。
西班牙门神苏比萨雷塔的名字,自然是无人不知。他不但是克鲁伊夫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那支梦之队的主力门将,也在西班牙国家队坐稳了长达10年的主力位置,不过1998年世界杯成了苏比萨雷塔挥之不去的阴影,小组赛对阵尼日利亚,拉瓦尔左边路毫无威胁的传中球速缓慢,但苏比萨雷塔却过分低估了三色球轨迹的不可预测性。他低身扑救,球却从他身下缓缓滚过,滚进了大门!最终西班牙2∶3爆冷输球。那届世界杯赛,西班牙小组赛后便打道回府,对于这位37岁的老将以乌龙结束了国家队生涯,想来足球实在太残酷了……
细数历届世界杯,乌龙球的制造者往往都不是一般的普通球员,很多都是足球场上的大明星。情急之中,他们并非“错把家门当他门”,而是他们的解围之举不仅没能奏效,反倒酿成恶果,事与愿违,可哀可叹。
其实,一场悬念迭生的足球比赛,乌龙无处不在,一切皆有可能。适时的乌龙球恰如增鲜的味精一样让球迷大饱眼福,然而对于不慎炮制出那道黑色轨迹的球员而言,尽管乌龙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也极有可能为自己的一时疏忽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由此被打入冷宫,葬送一世英名。
乌龙球多少有点宿命的味道,赢球者更多的还有享受“嗟来之食”不义之举的意味。然而足球太残酷,在原本难得进一个球的艰难中,现在有人做了善事,自动缴枪不杀,也真是要感谢上帝了。管他是谁进的,只认结果不顾过程。这就是现代足球!
如果说乌龙球是悲剧,未为不可。然而美是多元的,悲剧未尝不是一种美,文学如此,足球亦是如此!只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给出了最错误的判断,功利的人们谁会去理解你为成就事业时的痛苦与艰难呢?
文学作品中,悲剧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表现有意味的人生。它将美毁灭,往往越美、越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因为悲剧毁灭了一种美,却也在矛盾冲突中敷衍了另一种美。世间的事情往往事与愿违,可就是这种事与愿违勾起了痛苦人们的怜悯与同情。悲剧在审美效果上,能够激发人的意志,提高人的品格,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撼,给人一种道德的感召力和思想升华,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这种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后,显示了一种顽强的意志和伟大的精神。
好在我们的足球不涉及到道德、伦理、价值观等这些形而上的内涵,否则乌龙球的悲剧就会把这种悲剧美作为一种理想吸引着观众。偶尔足球场上彼此难解难分之时,一两个乌龙球能够让观众在短暂的爆笑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当然,在足球场上,如果无意识或者是讽刺类似中国这样的球队,大概谁都不会去“制造”自摆乌龙。生活中有成人之美的事情,世界杯赛场上你拼我抢,谁还会去故意“放水”呢?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行善者必有好报,而唯物主义讲的是“存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似乎更准确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良好的愿望,善良的错误,温柔的过失,很多时候,儒家思想似乎偏于理想化了。
其实,乌龙现象并非仅限足球一域,现实生活亦不乏“乌龙轶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个好心人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边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那个好人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好心人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都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好心人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那个好心人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或许,这正是宿命之使然。放眼我们的社会生活,“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思维模式,害了多少人?这种思维模式,让许多默默的奉献者淹没在英雄的光环之下。诚然,足球有足球的游戏规则,在这个无形之手的操纵下,人们变得越来越功利。但无论如何,我们应当还乌龙球一个公道的评说,给乌龙制造者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世界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足球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包容。从某种意义上看,乌龙球正是世界足球进步的一种标志,毕竟,球员尽职拼抢和防守的过程远远比最终的结果重要得多。
守候一个雨夜
“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四年等待,在今天这个雨夜见了分晓,对于我这个球迷来说,这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我相信,与我一同守在电视机前的球迷们,都在黑暗中寻找他们心中的光明。
下午四点钟就接到朋友发来的短信:今晚的球赛看不看?我没有回复,其实心里早就拿定了主意。原本是不打算看这场球的,因为自从意大利、巴西、德国、阿根廷、英格兰等一支支超强队伍被无情地颠覆之后,内心还很难容纳下新的王者归来。看球还是要有所选择的,如同交友,一旦确立了一个标准后,就很难改变这样的观念,绝非萝卜青菜燕窝海鲜一锅烩。
多年看球养成了一种习惯:对于足球,热爱并与之保持适度的距离,亲近与疏远的分寸之间,犹自掌握。如果太过于沉迷其间,只能是容易迷失自我,迷失方向。也好比喝酒,不一定要名贵如五粮液或茅台,只是钟情一种,哪怕是家乡自产的稻谷酒也行,不至于喝了啤酒喝白酒喝了白酒喝洋酒,最后跌跌撞撞。
还是睡去吧!给自己下了无数的命令仍然不奏效。看看时间还早,只有十一点钟,正是上网的高峰期。这一打开不要紧,各大网站的头条都是关于决赛的。在这种铺天盖地的激情的图片和文字中,说不清是什么因素在蛊惑着我,等待完美时刻的到来。这就好比是吹吹打打,唢呐鞭炮,美酒佳肴一应俱全,只等待洞房花烛,掀起盖头的那一刻。西班牙、荷兰,这样两支赛前并不为人看好的球队,最后走到了一起,在几十亿人的好奇中表演婚礼秀。幸运也好,技术也罢,你不得不佩服最终能够修成正果的是他们。今晚的约翰内斯堡,冠军殿堂又将增加一位新人,一招一式的滚动中对你展示他们第一次王者的风情。这样的香艳,是世人享用无尽的艳福。
在我的阅读中,西班牙人善于斗牛。在当今世界上能看到人和动物之间的竞技也许只有西班牙的斗牛了,尽管血腥了点,但它绝对是西班牙民族精神的象征。每每在电视中看到西班牙斗牛士斗牛,斗牛士舞动红布的优美身姿,在即将刺杀之时会略微上挑生性暴烈的北非公牛,机智的挑逗之后,宽刃长矛,轻轻上挑,一番搏杀,血染砂地,体重近千斤的公牛体力几乎耗尽,斗牛士手举起长剑直刺牛的心脏,公牛顿时鲜血喷涌,倒地而毙。从斗牛场边太阳垂下的影子拉长开始,一直到斗牛场上阳光散去,表演结束。这是两个小时的生与死的艺术,一般的斗牛比赛都是两个小时。
今晚的西班牙,就如同她最著名的骑士堂吉诃德,在现实世界中怀抱着浪漫的幻想,同风车一起做最后的拼搏。小说中五十多岁的老单身吉哈诺先生,身体瘦弱,迂腐而且顽固。球场上的新堂吉诃德,崇尚激情,热烈奔放,个个体格健壮神勇。他们的对手,是同样神出鬼没海盗出身的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