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街头吹了半小时冷风,醉意渐然消失,身上却是凉飕飕的,上车才感觉暖和了许多。车上没有音乐,我斜靠在副驾驶的座位上,打量着身边这位默不作声的司机。司机是个中年人,矮矮胖胖的,黧黑的脸庞,理着平头,看上去一副忠厚憨实的模样。他没有搭理我,却在一旁有一句没一句的自言自语,似乎正在做着一桩赔本的生意。看他闷闷不乐的样子,我主动和他搭起了腔,知道他高中没有毕业就来城市打工,妻子在城区一个菜市场做早点生意。他白天帮妻子进货,晚上帮的士朋友“挑土”,每月除去这税那费,两个人所有的收入加起来,也只有三千块钱左右……
为缓和气氛,我递上一支烟,他随手点燃,然后继续向我诉说苦衷:儿子读高三,功课十分优秀,明年就要高考了,需要为他准备一笔读大学的费用,家中还有两个老人需要赡养。接着,他开始抱怨城市的钱难赚,开销太大,日子难过。用他的话说,出租车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只要有点门道的人都开始改行做点别的事去。不过他说想着儿子明年能够进入重点大学,再苦再累也觉得心甘情愿。说到儿子时,他脸上开始露出了笑容。
“面包会有的,好日子在后头。”我不知该怎样安慰他,随口从嘴里蹦出这样一句话。似乎得到一丝安慰,他渐渐显得亢奋起来,随手拧开了车内的音乐开关,一首首大街小巷流行的通俗歌曲瞬即充盈了整个车厢。他告诉我,听歌是他一天唯一的精神寄托,听得厌倦了,就干脆换成城市交通音乐台的广播。换班休息时,除了在那间租住的房屋里听听歌,还会读点《知音》杂志上的文章。“还蛮有文化的嘛”,我调侃了一句。凭我的直觉,他不是一般的“挑土”司机,尽管被生活所迫变得有点牢骚满腹,骨子里还是淳朴的。
大约凌晨一点,出租车到了目的地,司机指着计费器上的数字说:“按照夜晚定时加价的规矩,总共120块钱。”我心里一怔,从市郊到这里不过40公里路程,平日五十块钱不打表也可以成交,120元的确超出我的想象。“这价格有点离谱哦,是绕路了还是计价器有问题?”我一边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一边如数把钱付给他。接过钱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他脸上掠过一丝愧意。
其实,在车上我就有个想法,只要能一路安全到家,多交点钱我不会计较。毕竟是平安夜的远途生意,他也是唯一没有拒绝我的司机。更何况,一路上的交流让我们彼此成了朋友。想到他在车上的抱怨,想到他日里夜里的辛劳,我感觉他实在是不容易。离开时,我颇有绅士风度的送他一句话:“祝你平安。”
家就在眼前,我的妻子和女儿都在等着我的归来。我的脚下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都市大街,我的眼中是飘忽不定的万家灯火。平安夜里,商场的促销广播依然在播放,无数路人正在匆匆赶路,对面咖啡店里也正飘扬着悠扬沉郁的轻音乐《回家》,司机的出租车广播也正在播放交通音乐台的零点节目,孙悦的《祝你平安》飘扬起来:“……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一首经典老歌,亲情的温暖和幸福的叮咛,不知打动过多少人。
就在我急急朝前走时,突然见司机开车追了上来,他把车停在我的身边,打开车门,手里拿着两张十元的钞票。“你真是个好人,谢谢你的祝福,相信你会给我带来好运”,边说边把这两张钞票塞到我的手中。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发动马力,关上车门,一路快跑了。
“祝你平安”,也许是一句话让他有了被温暖的感觉。这样的平安夜,除了他的妻子还有他的儿子,可能我是唯一一个给他送出祝福的人吧。那一刻,我也终于明白,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的利益交往外,总还有点别的什么在联系着我们彼此。只要彼此的内心还有点纯真的东西,就能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祝你平安”,简单的四个字,在那个夜晚,我是真的懂得了。
瞬间的永恒
公元2009年7月22日8时24分,当我们期待那500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观时,宇宙的浩瀚与神奇,世事的变迁与辗转,早已使我们的心灵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地域,超越了梦想。
记得儿时曾看过日环食、日偏食。那时由于环境与知识所限,只能找来一块巴掌大小的玻璃碎片,在上面涂抹一层厚厚的墨汁,然后隔着玻璃,对着太阳观看日食,一不留心,就会被玻璃划破手指,被强烈的阳光刺伤眼睛。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一个人放弃观赏的时机。另有一些年岁相近的孩子,采用了更为简便的观测方法:在学校操场或住家门前选择一块空地,放置一个盛满清水的铁脸盆,借助太阳的倒影,在水中观看日食变化的情形。几个小伙伴围着水盆津津乐道,啧啧称奇,兴奋不已。晚上回到家中,作业里自然多了一道老师布置的关于“观日食”的命题作文。当年观测到了什么,又在稚嫩的文章中写了什么,今天早已忘记。有一点可以肯定,那时的我只能是人云亦云。
今年的情景大为不同。距离日全食还有十多天时间,扑面而来的预告就早早见诸报端,炒得那么热烈,那么沸扬,那么神秘,让我们牢牢记住了7月22日这个“时间跨度最长、观看人数最多、观测效果最好”的非凡日子。
为了见证这千年等一回的时刻,我与许多爱好者一样,一个星期前就备好了观测用的望远镜、护目镜、遮阳帽等专用工具。接下来的几天里,看到了一些媒体和网络的相关报道:在许多稍大一点的超市、卖场,由于市民们争相抢购,日全食观测镜都已脱销了。不由暗自感佩自己“先见之明”,又不禁为年少时的观测“工具”感到寒碜。
夏日的早晨,天高云淡,微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清幽的香味。虽然只是正常的工作日,但这一天似乎所有活动的主题都是观日、观月。平时也看日月,却没有今天这种期待。刚过8点,就迫不及待地与几个同事登上所在的21层办公楼楼顶,选择一处东面朝阳的护栏转角处作为最佳观测点。我们既希望奇观早早出现,又生怕奇观很快消失。这种矛盾的心情,让我感觉几分钟的等待如此漫长。与其说是在等待一幕绮丽的天象奇观,不如说是在静候一场以宇宙为舞台,以太阳、月亮为主角的剧目拉开帷幕。我想,为了这一刻,所有的地球人都会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段,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式,怀着同样景仰之情等待着。
8时24分,惊艳的一幕如约而至。看着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的精彩变化,心中充满了感恩和敬畏。太阳将要被月亮完全挡住时,在日面的东边缘突然出现一弧像钻石似的光芒,在瞬间形成一串发光的亮点,似一串光辉夺目的珍珠高高地悬挂在漆黑的天空中。贝利珠更是短暂到只有一两秒钟,莫非,钻石环和贝利珠的存在都是人生亮点的隐喻?倘若如此,短暂而亮丽的人生未免过于单调了吧。
在日全食的整个过程中,最令我震撼的要数“食甚”那一幕了。那一刻,月球与太阳紧紧相拥,环环相扣,天空骤然变暗,气温明显下降,上苍把一个白昼里的“黑夜”慷慨的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一刻,所有观测的人都开始骚动起来,寂静的“黑夜”里不时掠过一片唏嘘、惊讶和赞叹。顷刻之间,整个城市都笼罩在黑暗之中。举目远眺,只见黄鹤楼上华灯闪烁,长江大桥万灯齐明,马路两侧的路灯亮了,行驶中的车灯亮了,高楼四周的彩灯亮了……万盏灯火交相辉映,使夜幕中的江城神秘万象,蔚为壮观。不知为什么,那一刻我希望这惊艳的一瞥来得慢点,再慢点,持续久点,再久点,或许是因为白昼中的“黑夜”更能让人清醒,让人顿悟,让人感怀。
月亮在短暂的时光中令万众瞩目,从黑暗中延伸出的清丽的影子,默默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演绎着一场完美的舞台剧。这是月亮与太阳久违的相约,是太空与人类的经典对话,是瞬间与永恒的精彩定格!
9点26分,一缕强光喷薄而出,照耀万物的太阳又回到了人间。太阳可曾还是那个太阳?月亮可曾还是那个月亮?在我心里,这台完美的剧目似有一种日月流年,日新月异的意味,特别是那瞬间的“白昼之夜”,足以让我们忘却人世间的一切纠结,让复杂不羁的心境得以归零。突然,我心冒出一串问号:我们该如何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该如何珍惜每一个与我们一路同行的朋友?该如何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食甚”只是瞬间,“复圆”才是永恒。
人的一生都要经历无数的瞬间,其中大多都会随时沉浮,随风而逝,淡忘在时间的烟云里。唯有那些精彩的瞬间,令人留恋,铸就心灵的永恒。因为那是一个演绎神话的瞬间,一个创造奇迹的瞬间。
回到办公室,透过窗户凝视着已然归于平静的天空,久久不愿从刚才白昼与黑夜的颠覆中醒来。大千世界,物质在颠覆,精神在颠覆,连大自然的运行轨迹也在颠覆,实在让人不可思议。我惊叹大自然的美妙绝伦,同时也感叹人的渺小:宇宙无穷,吾生行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不也是这般难忘?日全食五个短暂的时段,跨时6分钟的精彩,不也正如人生一次精彩的旅行?电话铃响了,是一家与我专业有关的杂志社主编打过来的,他和我简单交流了观看日全食的感悟,并约我就此话题为下一期杂志的“人生看点”栏目写点文章。我欣然应允。
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还是白天给了我短暂的停留,我真诚的用来享受?抑或是康德的墓志铭: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此时星空是存在的。
仰望白天里骤然降临的黑夜星空,我要感谢日月星辰;站在高楼俯视这苍茫大地,我要感谢江河山川;驰骋于繁忙的人生红尘,我要感谢芳草绿洲。这一场短暂的惊艳,似乎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过往中,无论来路还是归途,无论“逐日”还是“追月”,无需应有尽有,但求应无尽无,该拥有的不匮乏,该丰盈的不干涸。只要怀有阳光心态,苦乐岁月依旧别有洞天,风雨里程永远阳光明媚。
人生有如瞬间与永恒的交织,日全食,留给我一个瞬间的美丽,一段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