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意味着光明和安宁,意味着内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秩序是人类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
——以色列宗教学院创始人阿米尔
在人类中,秩序起着支配作用,这就证明了理性和道理最为强大。
——法国作家沃夫拿格
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
压力就是一支催人奋进的强心剂,是能让每个人、每个企业成功的一种力量,只有员工感到有压力了,做起事来才会更有动力,只要员工都能感觉压力,那肯定就会有一种强大的动力使他们勇往向前。
自古以来,我国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均奉行“乱世用重典”的量刑原则。实际上,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者就是善用“重典”来给员工压力,不断激励员工前进的。
台塑集团的王永庆就是一直坚信采用“刚性”的“压迫式”管理来提高员工效率的。
比如,在王永庆的管理体系中,特别成立了人数达200余位的总经理室,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在各事业分支机构中发现问题、追踪、考核,使员工随时都有紧迫感,不敢满足于现状。通过这样一个幕僚机构,王永庆将他的经营理念落实到最基层。
与此同时,王永庆自己也会直接参与到这种管理中。每天中午,他都在公司进行著名的“午餐汇报”。他的做法是:在会议室召见各事业部的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提出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逼问他们。王永庆精力过人,对复杂的数字过目不忘,又爱用追根究底的方式来询问,因此这种“压迫式”的管理制度在他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海尔能够在短短二十几年内,就成功转型,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企业雷利风行的执行力是成功的关键。在这其中,与海尔领头人张瑞敏管理风格不无关系。张瑞敏采用的是“压迫式”的管理方法,手法极为严格。
1984年张瑞敏进入青岛电冰箱厂(海尔的前身)当厂长的时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被逐渐打破,作为一家集体企业,青岛电冰箱厂必须在改革中自谋生路。应该说当时工厂的环境非常差,不仅有着巨大的亏损,关键是整个厂子一盘散沙,既无经营也无管理,人心浮动。仅那一年青岛电冰箱厂已经换了四位厂长,张瑞敏就是第四位厂长。
上任之初,张瑞敏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在当时对管理根本就没什么认识,那时张瑞敏体验最深的是上下级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种信任。
到了冰箱厂后,张瑞敏一开始就把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先放到一边去,重新制定了一个十三条,例如“不准在车间大小便;不准偷紧俏物资……”
尽管现在看来这些已没什么意义,可在当时来讲却是很有效的。既然规定“不准在车间大小便”,如果找到一个在车间大小便的,找到之后就要公布、处理。张瑞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树立工人的一种信心,也是建立工人对领导的一种信任。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举动。张瑞敏在所有工人中第一个印象已经牢固了下来,就是:张瑞敏要求做的、吩咐的事情,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要说;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你就说到什么程度;或者说你说到什么程度就必须做到什么程度。
最为轰动的事情就是“砸冰箱”事件,不但在海尔人人皆知,而且也成为管理界的一个典范。
1984年,一位用户要买一台冰箱,挑了许多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还是有缺陷的。顾客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里400多台冰箱全部翻箱,将发现有缺陷的76台冰箱摆在车间里让每一个员工参观,让大家说怎么办。一致的看法是便宜处理给职工。
当时一台冰箱800多元,但职工的工资只有40元,一台冰箱相当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张瑞敏对员工说,如果便宜处理给你们,就等于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能是760台、7600台。张瑞敏做出了一个让所有海尔人至今仍不能忘怀的决定——砸毁这有缺陷的76台冰箱。当时,海尔很多职工在砸冰箱时都流下了眼泪。
这件事情之后,整个海尔就再也没有人对张瑞敏产生过质疑,或者说没有人敢对张瑞敏质疑。这对于一个过去还有人敢在车间里随地大小便的厂子来说好处非常明显。
“压迫式”的管理风格,一方面树立了张瑞敏在海尔“首席执行官”的地位,解决了多年形成的企业管理层分化,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有震撼力的场面,将依法治厂的观念渗透到职工的心中,让职工深深地意识到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制度有效。
在“砸冰箱”事件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张瑞敏发动和主持了一个又一个的会议,讨论的主题却非常集中:“我这个岗位有质量隐患吗?我的工作会对质量造成什么影响?我的工作会影响到谁?谁的工作会影响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应该如何提高质量?”在讨论中,大家相互启发,相互提醒,更多的则是深刻地内省与反思。
于是,“产品质量零缺陷”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于是人们开始了理性的思考:怎样才能使“零缺陷”得到机制的保证?迄今为止,海尔是中国家电行业惟一五大产品全部通过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内首家通过IS014001认证的家电集团,也是中国第一个列入美国UL认证名录的企业,并通过了欧盟EN45001认证,是中国第一家产品在国内就可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
随着张瑞敏在海尔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上当时的特殊经济背景,海尔开始进入一段飞速发展的时期,张瑞敏不仅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做大为集团企业,并且为日后海尔提出“走出去”战略奠定了基础。
“天欲坠,赖以柱其间”,渴望成功的人类习惯性地将自己的压力,化作行为的动力,进行追求奋斗。管理者要善用“压迫式”管理,在充分挖掘员工潜能的基础上,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定能够创造出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