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事培训讲座的人来给职场中人励志,可能再也没有比这更“专业对口”的事情了。高建华从职场白领变成惠普中国区CEO,转而投身培训,可以说是职场中难得的“根正苗红”的励志典范。但他不是简单地励志,而是从外企的生存法则、游戏制度来告诉人们,如何利用企业的船走好自己的航程。
三进三出惠普——良禽择木而栖
提到高建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培训师身份。作为一个勤奋的培训者,他不但长期举办培训班,还笔耕不辍,出了不少书,从《笑着离开微软》到《蓝海之道》、《品牌之道》、《创新之道》系列,今天有不少的人都了解过他的管理思想。人们一提起他在惠普的经历,首先就要说说他与惠普的“三段情”。
高建华进入惠普,是因为对自己当时的大学助教身份不太满意。大学毕业后他就留校了,时间比较充裕,有精力去学习英语和一些新的知识。这样过了三年多,他决定去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应聘上外企。当时外企还不如今天这么吃香,工资待遇方面也毫无优势,因此高建华的很多朋友担心他这一去就丢了铁饭碗,走上“不归路”。但高建华还是去面试了几家外企,练了练口语,说了说技术方面的东西,竟真的被惠普相中了。1986年3月,高建华正式进入惠普中国公司,担任市场开发工程师。
在惠普工作了8年后,高建华觉得自身遇到了一个瓶颈。虽然他已经是惠普中国部门经理,但仍然想要去更合适的位置上锻炼锻炼。这时候惠普还没有什么合适的位置来给他挑战,正好一家猎头公司又向他透露,风头正劲的苹果公司需要一个中国区的市场总监,高建华心动了。
事成之前,高建华一直很低调。他刻意在那年的国庆节去了香港,和苹果公司亚太区的高管们面谈,结果他们决定录用他,高建华就向惠普递交了辞职信,见挽留不住,双方就“友好分手”了。
“在我刚刚加入苹果电脑的时候,苹果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辉煌,因为那时候苹果电脑的多媒体技术在业界是遥遥领先的,所以苹果电脑的员工无论级别高低,无论是国内出差还是国外出差,一律乘坐公务舱旅行,住最好的5星级酒店,这在当时是业界独一无二的。”高建华在自己的书《笑着离开微软》中坦言当时加入苹果对他的“利诱”。
但是,好景不长,苹果坚持软件与硬件的捆绑销售,让微软大大地扳回了市场。Windows95推出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形式,苹果的业务从此大幅缩水,中国区的业务当然也不能幸免。高建华在苹果公司的发展道路危机重重。
正在这时候,惠普要在中国建立一个集科研、生产、市场为一体的分部,分布的总经理邀请高建华加盟。苹果电脑刚刚露出下滑趋势的时候,高建华“明哲保身”,再次回到惠普中国公司。但是这一次,他却被惠普“踢”了出来,造成了他的二度离开惠普——惠普分家了,旗下的安捷伦科技公司独立,高建华到该公司测量产品分部担任市场总监,负责该分部的全球市场业务。
单独分离出去的安捷伦科技公司是高建华一直引以为傲的“惠普精神”传承之地。而当高建华面对可以移民美国,融入美国社会的机会时,他再次犹豫了。用他的话说,一方面还是文化上的差异让他有顾虑,另一方面,在美国发展的前景并不看好,他几乎已经走到顶端了,再发展也不会有质的飞跃。
就在决定是否移民美国之时,高建华与惠普中国区的总裁孙振耀取得了联系。当时正是惠普的新CEO卡莉·菲奥莉娜上任,公司冻结招人,在一番周折之后,高建华才加入了孙振耀的队伍,第三次进入惠普。
高建华在惠普得到了一个特殊的职位——首席知识官CKO。孙振耀说,高建华做了他一直以来想做但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所以,高建华也是助理总裁、公司决策委员会成员,在当时是为数不多的进入跨国公司中国区决策层的本地员工之一。
在惠普合并康柏的项目中,高建华担任整合与兼并办公室的主任。高建华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时候,对工作要求苛刻的高建华再次思考适合自己的位置究竟是什么。
“我对好工作的要求非常苛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有兴趣做,即有热情、有动力;第二是适合我做,也就是说某项工作我能比别人做得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第三是关键岗位,即能为公司作出重大的贡献。经过一番冷静的思考和权衡利弊,我决定见好就收,在出色地完成了兼并整合任务后,去尝试新的挑战,时间是2003年5月。”在《笑着离开惠普》的后记中,高建华说出了自己离开惠普的理由。不久,他担任北京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顾问。
很多人说高建华三进三出惠普正体现了他书中所说的惠普的人性化管理,但对高建华来说,他得到的最重要的还是找到发展自己的机会,不断拓宽自己的能力。良禽择木而栖,当工作的岗位成为自己发展桎梏的时候,所谓的人性化、所谓的企业文化都不足以挽留他,他依然会决绝地离开,直到下一个好机会出现。
其实不管高建华是否在惠普,他都会找到更好的位置,只不过那些更好的机会刚好出现在惠普而已。这个世界上,大概只有自己当老板的人才希望员工一生效忠于一个公司,对普通人来说,永远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有策略地发展自己——高建华接受《新前程》杂志的采访
新前程:不少人熟知你三进三出惠普的故事,在《笑着离开惠普》一书中,你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揭示了惠普能够让你三进三出的原因,但我们想知道的是,你个人有哪些优点,能够支持自己三进三出?
高建华:我始终认为,个人职业发展的状况与自己对待工作的理念有着绝对的关系,这些年来,我总结出了三条属于自己的理念。
首先就是要“有备而来”。无论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习惯贯穿了我的职业生涯。为了进惠普,我到处找和HP有关的资料,甚至专门买了一本当时刚出版不久的有关惠普发展的书——《追求卓越》。进入惠普过程中,这本书就起了作用,我比其他同时进来的同事相比,更加了解惠普,这从一开始就给老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例如,我有一个习惯,在每年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在众多的工作事务中,我会重点列出几项,并在这几项上多花一些精力,结果这几项一拿出来就让人眼前一亮。据我观察,很多人活儿干得不少却没一个拿得出手,这就是做无用功。
尽管有人会认为有备而来是在作秀,但是就我20年来外企生涯的观察,任何一个企业,一个合格的经理人都喜欢有备而来的,因为这是一种进取心的体现。如果你做一件小事都能充分准备,上级往往就给你一个假设,你做任何事情都会做充分的准备,这样你就能得到充分的信任和授权。
第二个因素就是对自己要求要严格。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新的职业人,往往是看到自己的优点多,看到别人的缺点多,觉得自己比别人强的时候,其实他是旗鼓相当。而真正的出类拔萃,就是远远地甩开他人,让周围人和上司明显地感到差别,这样才可能脱颖而出。正因为我对自己要求严格,所以很容易就能够适应严酷挑战,更不会抱怨什么。
第三就是学会换位思考。这也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一点。现在强调管理者要洞察人性,其实就是换位思考。
有人曾经问我,如何能够让上司对自己刮目相看。我的回答是,在每一次完成任务时比他的期望值高一点,他觉得你只要做到70分,你做到75分就可以。其实这并不难,就是在做之前先问问自己,上司或他人想要的是什么、期望值是什么。其实老板评判部下能力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否完成任务。而许多人之所以不受上司重视,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老板的想法去完成工作。
新前程:我们看到,你的职业生涯发展一直很顺利,没有出现太大的起伏,你的体会是什么?
高建华:这是最值得与大家分享的一个经验——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时期,个人职业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有不同的发展策略。在惠普、IBM这些百年老店风格的企业,应该全面、综合地发展、培养自己的能力。在惠普,我发现在各项能力上,每一项都有人比我强,但我每项都是七八十分的水平,综合起来就占了上风。有人说孙振耀似乎并不像其他职业经理人那样特点突出,可事实上,他的综合实力却比很多高管要强得多。
如果换到一家新兴企业,就不能像我这样做。处于高速上升期的企业需要的是突破性的人才,要有冲劲,而且能够单枪匹马把事情搞定,这时需要锻炼的就是自己的突破能力和单项技能。
人才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所以每个年轻人更应该思考的职业发展问题是,企业的个性是不是适合自己。这和恋爱是同样的道理,不是说对方人不好,而是性格匹配的问题。我不会拍马屁,也不会察言观色。其实最初我进惠普完全是无意识的,我根本不知道HP的个性和我这么合适,这里有一点运气的成分。
还有就是要树立一个观念,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这个原则很重要。这不是让你去当老好人,而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这种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个人品牌就会慢慢地树立起来,渐渐就会成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亮点。我能够连续两次选择离开之后,再回到惠普出任高管,一定程度上就与这种观念有关——惠普的很多人都会觉得我人很实在,愿意帮我。所以至今为止,我依然延续着自己在惠普养成的习惯——只要有可能,我都会尽力帮助他人。例如,所有别人发给我的邮件、短信我都一定会回复,不管我是否认识对方。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