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之交,国际关系发生了近半个世纪来最深刻、最重大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国际关系进入了历史大变动时期,中国也面临政治风波和国际制裁的考验。在此关键时刻,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非凡的洞察力,适时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等一系列战略策略,不仅顶住了国际逆流,而且还开拓了外交新局面,为改革开放争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周边关系,使中国胜利地进入21世纪。
20世纪90年代初,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瓦解的国际局势下,作为中美苏大三角之一的中国,承受着世界大变动所带来的战略压力与严峻挑战。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是建立在对付苏联共同威胁的战略基础之上的。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使这个本来就不牢固的基础不复存在。中美关系以及中国同西方国家在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与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从潜在状态开始再次上浮,中国在冷战时期作为大三角之一的平衡力量地位与作用受到抑制,可为我所用的战略缓冲空间受到挤压。
1989年政治风波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尊重人权”和“关心民主”为借口,采取一系列制裁中国的措施。7月14日至16日由法国、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七国首脑和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15日发表政治宣言“谴责”所谓的“违反人权的暴力镇压”,宣称要采取中止对华高层政治接触及延缓支付世界银行的贷款等制裁措施。后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中止与我高级官员的所有高层接触和军事领导人互访,暂停政府间的一切武器销售,暂停科技和教育交流项目,重新研究中国留美学生关于延长逗留期的请求,还实施各种方式进行经济制裁。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将驻华大使召回。
此外,美国还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公开支持中国境内外“民运人士”的政治活动,运用中情局特工帮助他们逃亡西方,向中国施加压力,中美关系急转直下。
面对国内外复杂局面和严峻形势,邓小平从四个方面作出了战略部署:(1)坚定地肯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都是对的,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2)果断地进行了中央领导机构的调整,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增选了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改组了中央书记处,要求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要继续坚决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执行中共十三大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3)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经济发展速度,防止经济滑坡,要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特别要惩治腐败。(4)提出对外战略策略,应对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制裁,调整和改善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
邓小平对外战略策略首先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十二字方针。1989年9月4日,他向第三代领导集体交代他退休后的事宜时,深刻地论述了国内外形势和对外方针。
他强调指出:“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冷静观察,对我们刚选出的新领导集体,需要观察国际上的反应;对国际形势和制裁也要观察,希望我们好起来的人很多,想整我们的人也有的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动乱也要观察,东欧、苏联乱是不可避免的,至于乱到什么程度,现在不好预料。稳住阵脚,就是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绝对不能示弱。因为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是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我们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关键是自己不要乱了自己。沉着应付,就是不管怎样,与所有国家友好往来,朋友还要交,但心中要有数;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
1990年12月,邓小平提出了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要有所作为的思想。两极格局瓦解开始于东欧的剧变。1989年8月24日,波兰出现了战后东欧首个资产阶级政权,1990年10月3日,德国以联邦德国吞并民主德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基于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动荡,国际上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坚持并带领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同西方国家作斗争。国内也有人主张对东欧剧变发表意见,进行干预,特别是中国的老朋友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被枪杀,有人建议宣布罗马尼亚发生的事件是反革命事件。对此,邓小平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明确指出,现在国际形势不可测的因素多得很,矛盾越来越突出。
过去两霸争夺世界,现在比那个时候要复杂得多,乱得多。“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1991年10月5日,邓小平会见金日成时讲,现在整个世界的格局还没定,恐怕要成十年、成十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是观察,少露锋芒,沉着应付。孤立中国,谁也办不到。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没有起什么作用。七国集团从宣布对中国制裁的第一天起,就不一致。因为在美国宣布对中国制裁的同时,布什就宣布中国是不能孤立的。可见,邓小平是在国际战略格局还在形成过程中,不可测因素还很多;中国面临着分化西方国家,以打破它们对中国制裁的战略态势下,提出冷静观察,不当头,少露锋芒的策略。后来,以“韬光养晦”代替了“少露锋芒”,这样就形成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的“二十字方针”。
“二十字方针”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之交特定的政治风云突变形势下的产物,是他长期外交斗争经验和艺术的结晶,也是他的重要政治交代,是当时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和战略战术,也是具有长远意义的基本国策。“二十字方针”的主旨是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
冷静观察,就是在国际形势发生剧变时,不要惊慌失措,盲目决策,而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在冷静观察中逐步把握形势变化的本质,制定应对战略和策略。在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中,不可测的因素很多,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楚,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只有冷静观察,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被一时一事所动摇,才能透过现象看到国际局势发展变化的本质。在冷静观察时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两点论,既看到不利因素,也要看到对我们有利的因素。邓小平特别强调:国际上一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总之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
稳住阵脚,就是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不怕孤立,不怕制裁,面对剧变泰然处之,不乱自己的阵脚。具体讲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中国经济发展搞上去,中国不允许乱,稳定压倒一切。邓小平强调指出:“发达国家欺侮落后国家的政策没有变。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否则,人家就要打我们的主意。”西方一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企图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最终纳入到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到资本主义的轨道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要提高警惕,放松不得,要旗帜鲜明地坚决顶住这种逆流。中国自己不乱,谁也乱不了我们,中国稳住了,而且实现了发展战略目标,社会主义就会显出优越性。
沉着应付,就是在冷静观察的基础上,采取实事求是的政策和策略处置复杂的国际关系,解决各种国际问题。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如何发展国际间交往,打破西方的制裁,如何继续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周边关系,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邓小平告诉我们要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把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放在第一位;我们反对制裁,也不怕制裁,坚持同所有国家都来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他们从容地发展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就是利用矛盾,区别对待,谁也不怕,谁也不得罪,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按事情的是非曲直处理问题,不按任何国家的脸色行事,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我们不想得罪人,要扎扎实实干自己的事,不管世界风云怎么变幻,中国都站得住。
韬光养晦,就是把自己发展起来,少露锋芒,少说多干,不当头。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在国际上采取的方针,就是稳住阵脚,把中国发展起来,不要张扬,韬光养晦,少说多干。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保持经济继续增长,保持政局稳定,就会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产生积极影响。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发展始终有戒心,总是想方设法地阻碍中国的发展进程,我们朋友还要交,但心里要有数,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基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去了。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但不当头,中国永远坚持社会主义,但不扛社会主义运动中心的旗,中国一定要发展强大起来,但永远不称霸。
有所作为,就是在国际问题上中国要发挥大国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要有所作为。过去“世界上都在说苏、美、中‘大三角’。我们不讲这个话,我们对自己力量的估计是清醒的,但是我们也相信中国在国际事务里面有足够分量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在不长时间内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现在已经是一个政治大国了”。邓小平指出,世界政治格局在变化之中,不管怎么变,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自己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中国会在今后的国际事务中起更大的作用。中国要在国际事务中怎样有所作为,应该加以研究。中国这几年采取的对外政策得人心,今后仍要以自己不称霸、不当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上树立一个榜样。不当头,不称霸,不等于无所作为。
从上分析可见,冷静观察和稳住阵脚都有要韬光养晦的意思,沉着应付和有所作为有因果关系——有所作为就要沉着应付;沉着应付就会有所作为。所以“二十字方针”的主旨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基本精神
“韬光养晦”,又作“韬光用晦”、“韬光隐晦”。“韬光”是把声名才华掩饰起来,“养晦”,即隐居待时。南朝人萧统讲“圣人韬光,贤人遁世”。我国古代有《六韬》、《三略》的兵书,纵论用兵之计谋策略。“韬光养晦”,意为收敛锋芒,隐蔽才华和意图,待时而起。邓小平所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指专心于中国的事,在国内事务上要大有所为;在国际事务中不当头,不露锋芒,有所为、有所不为。它是积极防御的外交战略,是极具匠心和深谋远虑的战略策略。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在对国际战略环境和中国国情清醒判断基础上作出的外交战略选择。战后,资本主义度过了大动乱年代,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这10年内的平均年经济增长率达到5.3%,被称为“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并适时地进行了生产关系的调整,进一步推进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金融等国际性组织和跨国公司,主导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占有明显优势。
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实力仅为美国的1/9,日本的1/5;主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军费投入不足,国防力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实力悬殊巨大。中国如果不迅速发展,不仅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对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贡献,而且还不能完全摆脱落后挨打处境,处处受制于人。唯有韬光养晦,少露锋芒,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求得自身发展,才是正确的战略选择。邓小平深切地说:“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