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下旬,在苏军大规模集结中苏边境情况下,通化军分区举行了为期七天的“徒手反坦克训练”,旨在让分区部队“树立常备不懈,时时不忘战备”的观念。我有幸参加了这个以强化徒手“反坦”,锻造“毁坦”本领的训练。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坦克主要是由武器系统、瞄准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式车体等系统组成。在学习坦克构造、坦克性能、识别坦克优劣势及如何与坦克作战,巧用炸药包炸毁坦克等知识后,按照编组要求,进行了“步坦”对抗内容的训练,主要任务是以步兵徒手方式炸毁坦克。
参加演习的坦克先有七辆,后增加到九辆。在训练打坦克阵地上,教官演示用炸药包炸坦克。教官以纯熟的动作,演示了徒手将炸药包送达到行进中的坦克履带上。还演示了在两个炸药包中间系上绳子,将其甩在坦克炮管上。坦克后部的散热窗,是坦克致命的薄弱部位。教官演示了将炸药包甩上坦克易毁的薄弱部位上。
我们先进行班属反坦小组训练,后进行排属反坦小组训练。根据要求,我们连二十多人,分成十个小组,二至三人为一组。每个小组人员要迅速进入防御阵地,等待坦克冲入阵地时,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战壕,将事先准备好的炸药包,准确投放到坦克的薄弱部位或炮管、履带上。以求炸毁坦克或炸伤坦克,消灭其战斗力或阻滞其行进速度。
我们训练七天,每天十多次,无奈坦克跑得太快,步兵几乎很难追上,尽管战友们拼劲十足,奋力追赶,抛向坦克炸药包,恨不得将坦克炸个粉碎,但攻击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步兵连战友用四○火箭筒来演习打坦克,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
后来大家反映坦克开的太快,才学习观摩两三天,有个适应过程,建议适当减速,让大家先适应一下。就当时坦克减速后的反坦成功率而言,也是较低的。在累计近二十次投放炸药包过程中,我才获得一次成功,将炸药包投放到履带上了。成绩不算光头,还是很高兴的。
记不得是哪个战友了,他二十次徒手投放炸药包,竟然成功五次。投放到履带四次,投放到炮管一次,他是我们战友中成绩最好的。
由此我想到,这个看似只比我多四次的成功,他有我无法企及的过人之处。其实很多时候,你比别人差的,看似一个小小动作,但它蕴含了无数让人拿不起的力量和决不容易放下的勇气。
没有参加过训练的战友可能不知道,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即使你将炸药包投放在坦克上,也不可能及时爆炸的。这就是导火索长度适中问题,它决定着能否及时爆炸。
因为,坦克不是在静止状态下,而是在飞速行进中,坦克的颠波起伏,会震掉炸药包的。炸药包会在坦克跑出十多米或二十多米远后,只能是掉在那,炸在那,对坦克而言是毫发无损的。
导火索长度多长为宜?战友们讨论激烈,最终统一了认知。
为实现及时炸毁坦克,导火索长度决定着能否在坦克上及时爆炸,这不可能全是硬性规定所能确定的。
实践出真知,战况出长度。导火索长度问题,要在实战中,依据坦克路过的地形、遭遇的障碍、行进的速度等褚多因素,在因地因势制宜的多角度侦察中,据实摸索其行进规律后,再作出合适长度的判断。
只要是能及时有效炸毁坦克,且有必要的安全保障时间,哪就是最好的长度要求。
这次反坦训练,是我们第一次徒手面对现代化的陆地作战武器。在当代高科技武器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坦克、无人坦克、水陆两栖坦克、飞行坦克等,各类新型坦克更是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真是今非昔比。
通化军分区能针对当时形势,紧贴实战要求,从严从难组织反坦克班属、排属小组的尝试性训练,是一次针对性很强、实战性很高的“人车”对抗演练。它起到了“检验我们精确打击坦克能力,磨砺我们心理健康素质,锤炼我们顽强战斗作风”的积极作用。
坦克,这个“铁包厢”,让我长了见识,看到了差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