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昌十九年上元节。
一大早,京师四处便已张上了奇巧花灯,百姓人家纷纷扎架杆栏木棚,将彩灯砌作辉煌炫目的鳌山(灯山);坊间各个街口上,行人如潮,叫卖、欢呼不绝于耳,沿街铺坊商户出钱出力,将木枝竹竿摆呈“九曲黄河”形状,供过路行人在其间漫步,节庆的同时不忘卖力招揽着买卖。
暮霭渐沉时,各繁华闹市口上,来自天南海北、操持各种口音的梨园唱班早早搭好了大戏台,唱班的武生花旦们粉墨亮相、走马登台开嗓献唱,平日足不出户的妇孺老翁们纷纷步上街头游赏,孩童们四处嬉戏游走,一面提着花灯笼,一面大嚼糖糕,淘气的童儿们结伙燃放盒子炮、花炮,直惊得路边骡马牲畜嘶叫蹬腿儿,叫长辈们省不下心来......
燕都上下热闹欢愉,大伙的好心情不止来自于上元佳节,更因为京师冬月底开始的“戒严”时光业已告终。
正月十一,立春时,燕都外城各门毫无征兆地大敞开来,往日严厉巡防的天策兵们齐齐撤离冬月时临时设立的据点,纷纷拔营集中到了内九门,不再肆无忌惮地列成小队四处巡逻,京师外七门处,只留有少量兵卒象征性地巡阅街面。
正月十二日,应晋王勤王令,自山东、河南、陕西、两湖、两粤等地远来京师的各都司卫军,相继排班来到城下,各军沿着外城墙扎下营盘,城内的天策军兵将们嬴粮出城,烹羊宰牛慰劳各省卫军,天策军各营长官盛情邀请卫军的总兵、将官们入城共度佳节,卫军们不再被天策军刁难,顿时上下尽欢颜,至上元节前一日,驻扎在京城外的卫军已破十万之数。
正月十四日,刑渊代皇后颁旨,告天下百姓:晋王姬念甫因护国有功,即日起从太子手中接过顺天府尹一职,与此同时,晋王宣布大赦臣僚,许多因为反对晋王集团而被逮拿下狱的文武朝官,尤其是竹林党门徒,俱被开赦释放,官复原职。
以房、高为代表的众多竹林党五品以上高官,趁着天策军临时放松巡防,牵家带口,变卖房契田产,秘密撤离了顺天府,更多低级的文官吏目们,却对京中深藏在繁华热闹之下的暗流丝毫没有察觉,还在放肆地指着晋王殿下鼻子大骂篡逆,皇后懿旨不具效力,晋王取代太子领府尹一职有违祖制等等......
他们不知道的是,初九以来京中的种种变化,全出自鸿胪寺中一场又一场针锋相对的讨价还价,晋王晋位京尹,已是不可阻挡的大势,而早就陷在死地中的竹林党各位大员们得以开溜、城外的卫军得到粮食补给,便是天策集团给予泼天逆贼尚文诏最大程度的让步了......
——
上元节后,正月二十二,尚文诏、嗣皇、晋王等人已在鸿胪寺廨署待了十余日,除了晋王姬念甫照旧吃得香、睡得香,不论是嗣皇姬念禹、尚文诏一方,还是刑渊、唐铮这一方,大伙精神紧绷这么久,早都已经疲惫劳顿不堪,快要接近体能与精神的临界点,但双方却都硬撑着继续谈判。
刑渊与彼部亲信众僚,会同太子、晋王,定裕昌皇帝庙号为大燕宣宗,而关于宣宗皇帝的太庙牌位安置、国丧大典办法等细枝末节的问题,双方早已达成了共识。
双方的谈判进程,卡在应当何时宣布大行皇帝宾天这个议题上了。
尚文诏首先提议,应当即刻宣布宣宗死讯,此中用意不言自明:宣宗一去,太子姬念禹便将堂而皇之的成为合法嗣皇。
如此简单粗暴的提议,刑渊、唐铮等人自然是拒不接受的,他们可是坚决不认姬念禹的嗣皇身份的。
刑渊提出,应当在妥善解决了眼前之事——即晋王安然从尚文诏手中脱离后,再行计议。
尚文诏自然也以为此议不妥,若他本人与姬念禹的性命得不到保障,谁能保证晋王会说话算话?抑或者说刑渊、唐铮会信守君子之约?
于是,就此问题,尚文诏顺势提出,应当首先令天策军向北后退五十里,天策军各营应全力投入抗击凉军的军事行动中,
京师的防务,只需要全盘交给地方卫军、恢复京营卫军建制,便能得到保证......
尚文诏的提议,自然是被刑渊、唐铮二人果断否决掉了。
为避免双方再度陷入无休无止的争吵,尚文诏提出,嗣皇姬念禹与晋王南巡(逃命)在即,不如就选在二圣抵达南京后,由二圣裁决。尚文诏此议,意思便是将皮球踢给两位皇子。
他考虑的问题很简单,如果这两位皇子无法达成妥协,真闹出血溅宫墙的悲剧,抑或生出更严重的局面——例如闹个南北朝出来,他实在担当不起分裂国朝的责任,一旦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局面,这责任必须由挑起内斗的晋王来担......
刑渊、唐铮二人对此议大致是同意的,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着中土最强大的一支军队,又实际控制着直隶、山西、辽东之疆域,若晋王再占到大义,天下传檄而定也未可知。
廨舍内,众人眼观鼻,鼻观心,低头啜着各自的茶水。
刑渊道:“尚总旗,去一趟应天也可以,四百料战船我等已经备好了,现今就泊在大沽口。”
尚文诏道:“极好。”
尚文诏的脱险计划简单明了:即裹挟晋王与嗣皇乘上大船,离开陆路、拔锚远航,以规避天策军凌厉的骑军在后追捕。
本着这个计划,摆在尚文诏面前的问题便是:大船起锚后,天策军的水师不可能放任他们裹挟着晋王乘风远去去,只可能紧紧尾随其后。
如此,何时放晋王上岸,或者说何时叫晋王乘上小舟,将小舟扔到靠近岸滩的水面上,成了关键所在。
尚文诏提出移驾南京,脱离晋王的势力范围,合情合理,乃是阳谋,刑渊等人精不可能参不透其中的关节。
所以,为了脱离险境,尚文诏早已在旅途中增加了一站地——放下晋王后伺机偏转航向,去属国李氏朝鲜,设法脱离追踪后,再行与太子商议是否去应天府、如何去的问题。
谈到应天府——
大燕留都虽有龙盘虎踞之形胜,可南京守备麾下卫军,却早已腐败到了根子上,其战斗力与组织度,与各省农奴般的卫军无两,比顺天府的京营还更孱弱一分。
江浙之地,素来经贸发达、理学兴盛,高产进士富贾、儒生美女,大燕江南士绅素来瞧不起粗俗破落的武夫,大众更是极力避免从事这种最卑微的贱业——正所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江南不仅是大眼的财赋重镇,亦是竹林党集团根本所在——历数庙堂上的风流人物,半数以上出自徽苏浙,另外一小部分则出自荆楚,这意味着,不论太子还是晋王,想要落户江宁、坐稳位子,没有竹林集团和本土实力强大的士绅帮衬,便形同一个花架子;但如果选择与本土士绅合作,又难免受被掣肘......
尚文诏冲姬念禹一拜,问陛下曰:太后与公主要不要一起去南京?
姬念禹犹犹豫豫,难以决断,最终与冯守贵一同去了里屋,询问其胞弟一阵,回来后谕令众人曰:看太后自己的意思——反正姐姐与老娘两个女子,对晋王也不会构成威胁,姬念甫怎么可能害了自家老娘与姐姐呢?
谈妥了皇家的问题后,尚文诏对唐铮道:
“提督大人,小子不带小姐走,实在难以交差,提督大人也晓得我卫家法......”
唐铮根本懒得多费口舌,他横眉冷对:“不许。”
尚文诏针锋相对:“指挥使大人有命,公子不许也得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