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终还是同意了兄长带兵。
而且我还让他带走了杨家的老小,我不想他们表兄弟相残,现在大宇国外忧内患暗流涌动,我不想劳民伤财,此时不战而胜才是最佳选择。
闻太师最先不同意我这么做:“这安家和杨家是近亲,您还让安将军带着杨家老小前往,娘娘你就不担心万一安将军被杨家策反了吗?”
他不同意其实在我的意料之内。
他还不知道他女儿闻婷肚子里的孩子已经死了,他还在计算着他的小九九,他想等孩子大了慢慢将我手中的权力收回去。
他不怕此行失败,那正好证明我没有能力辅佐新帝带领大宇,他怕此行当真收复了杨家,那我势必会坐拥安杨两家势力,他以后不好对付我。
可是,可他的反对,并不影响兄长上任。
因为吏部尚书史大人和他的部僚,全力支持我的决定。
其实能得到史大人的认可还要感谢兄长,那日我大赦后宫嫔妃的时候,他好巧不巧的扶了史大人的千金,也不知道怎么就被这个史大千金看上了,还找人媒人去说亲事。
安府现在落魄了,史家千金对于兄长来说绝对算的上高攀了,我父亲和主母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火急火燎的给他们成了亲。
作为岳父,史大人自然是想让兄长有出息的。
领兵打仗的将军,上战场才有功勋,才能有出息。
所以这次,吏部才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兄长。
我当时并没有觉得我的这个决定有什么不妥,直到兄长离开帝都后,帝都突然被围攻。
史大人连夜进宫递的折子:“西境城主宁王李元季突然带兵围住帝都城。”
“现下情况如何?”
“赤王把他的旧部都拉去了南境,安将军平定东境叛乱也需要兵力,如今帝都实乃空城…宁王只围不攻,是在试探帝都城的虚实。”
当初李元治借着要把赤王发配到西境为由,逼着我回了宫,后来才指派的李元季。
也不能说是指派,其实是李元治自己请缨的,条件是要李元治将九黎公主黎娜许配给他。
既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为何要反悔:“派了说客去探探口风,他为何要发反?”
“派了,被射杀了。”
史大人毕竟是个文官,经不起风吹草动;“娘娘您看要不要把赤王的部队召回来?”
“容我考虑考虑。”
我其实不想召回朱瑾。
一来召回朱瑾南境势必成为九公主的目标,我的川儿必然会有危险。
二来,如今李元季之所以不攻城,是他不知道帝都虚实,如果大肆召回南境妃部队,便是变相的告诉敌人帝都无人放守。
“十万火急兵临城下啊,容不得娘娘考虑了!”
史大人明显已经害怕了,也对他一家老小都在帝都,怎么能不怕,估计其他大臣也和他的想法一样。
“明日午后给你答复。”
李元季虽然是朱皇后滕妾所生,但李元昊对他关爱有加,李元治与他亲如手足,就连刻薄的朱太后也从来没有薄待过他。
不然,按他的资历,不会有藩地也不会封王。
我决定今天晚上冒个险,会一会他,问他缘何起事谋反。
但是神不知鬼不觉得出城进去李元季的军营,我需要一个高手相助,这个人不但要轻功了得,还要对私闯敌营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异议。
这个人自然不能要从大臣里面找,他们绝不会赞成这么做,毕竟有射杀来使在前。
我最终想到了姜颖,姜颖说过白墨沢交待过他只要是我的要求都要满足,我离开赤王府时,他曾偷偷塞给我一个竖笛,他说我有事找他可以吹响这个竖笛,竖笛一响他必然前来。
可是我吹了很久的竖笛,也没有人来。
想想也对,他都不知道现在何处,都一定听到竖笛声,怎么回来?
我被李元季带兵围城的事情搅得心烦意乱,吩咐众人都出去,我一个人静静的待在寝宫里,思付着下一步该怎么办。
梁上却突然传来声响,一个精瘦的身影应声落地,一双聚光的眼睛,黑夜里闪着野兽般骇人的精光,还好不是第一次见他,并不害怕,已经习惯了。
“你不是说笛声响,人就到吗?”
“笛声响我人是到了,但是那时你身旁有人,我不便现身。”
他的意思是指我身边有九公主的人,其实这件事情一直困惑着我,我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何我的珠钗上会有剧毒。
唯一的可能是九公主安插在我身边眼线所为,但是我盘查了整个院子乃至皇宫的人,也没有找到可疑的线索,我抬眼望向姜颖:“我有事求你。”
“不会是让我告诉你密探的事吧?”
他坐到离我两米开外的条桌旁,自顾自的斟茶喝水;“我是答应了白世子,可我和九公主也是有约定在先的。”
“并非此事。”
他有他的难处,我自然也是知道的;“我是想求你带我去见一个人。”
他抬眼瞧了我一会,点了点头:“应该见见了。”
他说话的神态不像是让我见李元季,我还想跟他说的清楚明白,他却制止了我,携着我悄无声息的出了皇宫。
准确的将我放在了李元季的营帐前,我还没来得及开口,他已经用剑尖指住了李元季的脖子:“娘娘想和你说几句话,说完便走,你若同意我便收剑。”
李元季应该是没有料到我会来,眼神中的惊恐显而易见。
他点头同意谈判之后,姜颖收了剑出门:“我在帐外候着。”
我其实还是有点困惑的,姜颖刚刚话里的意思明明不是让我见李元季,可为何又把我带到了他的军营,难道是我会错了他的意?
不给我思索的时间,李元季率先开了口:“深夜闯我大营,你可知我一声令下,你和你的侍卫都得死!”
他想给我个下马威。
明明是比我还小上一两岁的年纪,我自然不能输了气势:“我既然能来,就能全身而退,宁王要不要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