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景轩置身其中,自己一个小小大理寺办事员,初来乍到就能够与大良权力最大的一批人同处大殿之中,而且现在还看到了他们是如何讨论国家大事的,不禁觉得新奇,开了眼界。
这时候,站在应善桂后面的刑部侍郎包进见势就也站了出来,说道:“微臣也赞同范相的提议,臣附议!”
随后,就陆续有人站出,他们一个一个地像复读机一样说道: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这景象看呆了卫景轩。在他心中,其实是更加赞同礼部尚书崔平的看法的。但是现在,这些文臣武将的看法却一边倒地朝向了范承渊。
他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对大良国国情不熟,还是因为这些官员都碍于范承渊的权威,或是他们根本就是范承渊一dang,才纷纷做出了如此决定。
他只知道,这个决定的做出极有可能会像崔平说的那样,导致大良国与北邪国之间国际关系的恶化。
不过,自己只是一个小小办事员而已,即便有想法,也只能憋着,这朝堂之上还没有自己发表看法的资格。
再看大殿之上,所有大臣加起来不到百人,短短数秒,就有六七十人站了出来,他们都接连地说道:“臣附议。”
崔平不敢回头看后面有多少人选择了同意范承渊的看法,但一听声音,就已经知道了结果。
他无奈地抿了抿嘴,轻轻摇了摇头,然后叹了口气,也不想再与这些人争论。
申安皇帝见此,不禁心中一喜,说道:“那好,既然众位爱卿都赞同范相的看法,那此事就这么定了!”
“陛下,不可啊!”
“陛下,还请三思!”
“陛下,此事关系我朝与那北邪之间……”
申安皇帝话刚说完,那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大臣中,就有不少人也站了出来。他们语重心长,纷纷劝谏。
见有人出来说话,崔平心生慰藉。但是,像这样的情形,在大殿上不知道已经发生了多少次,每次的结果,都无一例外,必定会是范承渊一dang以多取胜。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申安皇帝立马予以了厉声的回绝。
“此事已定,休要复言!”
说完,申安皇帝就朝龙座台阶走了上去。即便那些大臣再三恳求,申安皇帝也没有再搭理他们。
散朝以后,大殿上的文武大臣纷纷走出大殿。这时,就见一个神情严肃、身着藏青色官衣的老臣朝龚默和卫景轩走了过去。
原来,这人就是龚默的上司,大理寺卿于连道。
于连道打量了一下卫景轩,然后称赞道:“不错,气度不凡,年轻有为!”
卫景轩并不认识眼前这个老臣,只觉得他虽然皱纹横生,但目光却囧囧有神,颇有些气质,立刻回道:“大人过奖了!”
龚默正站在一旁,听了这赞赏心里也美滋滋的。
正要向连道请示如何安排卫景轩的工作事宜,于连道就转过头向龚默吩咐道:“龚默,他就交给你了,工作安排,由你负责。”
说罢,在龚默的一声“是,大人!”中,于连道就大步走出了大殿。
卫景轩成了大理寺的一员,也跟着龚默朝大殿外走去。刚出大殿门口,就看到台阶下的秋成白正与刑部尚书应善桂说着什么。
二人逐步走近,才注意到,那应善桂面带怒色,好似在指责秋成白,而秋成白,则微低着头一声不吭。
“秋兄!”
龚默朝台阶下的秋成白喊了一声。这时,应善桂却就突然换了副面孔,笑着又对秋成白说了些什么。
待龚默和卫景轩走近,应善桂已经走出十来米开外。
“秋兄,看你有些不高兴啊,刚才应尚书跟你说了什么啊?”龚默好奇地问道。
秋成白却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没什么,应尚书夸赞我捕获了凶兽呢!”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卫景轩和龚默却看得出来,秋成白心事重重。秋成白不愿意说,龚默也没好再问,只是又向秋成白和卫景轩道了声“恭喜”。
为了能够让秋成白放松心情,也为了给卫景轩接风洗尘,龚默建议道:
“今日我们都得了赏赐,怎么样,晚上一起出去玩玩如何!”
“额..”秋成犹豫片刻,然后回答道,“行吧,晚上到哪里去玩?”
“听说,西市有一个好玩的地方,叫兰桂坊!”龚默立即笑着说道。
“这...”
秋成白有些为难,这兰桂坊是揭阳城中最大的一家窑子,也就是妓院。虽然大良朝跟我国古代许多朝代一样,逛窑子是合法行为,但秋成白显然不太喜欢到那些花天酒地的地方去逛。
“这什么这,就这样定了!”
说着,龚默就转头看向了卫景轩,露出一丝略带猥琐的笑容,接着说道:“你看,卫兄不是刚入我大理寺嘛,我们怎么着也得给他接风洗尘啊!要不是卫兄想出那抓捕凶兽办法,你我现在可能还在受罚呢!你说是不是?”
卫景轩早已习惯了龚默的逗比模样,一听“兰桂坊”这名,再看龚默那一脸的表情,就早已猜出,肯定是去青楼了,于是只无奈地笑了笑。
秋成白感念卫景轩的帮助,见推脱不得,也只得答应了下来,说道,“好吧,什么时候见?”
龚默略加思索,回道:“就戊初之后吧!”
戊初?一听到这个名词,卫景轩就又多了一份亲切。没想到这大良朝对时辰的叫法都跟中国古代一致。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自西周以来,中国古人就根据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出没时间来依次命名了各个时辰。古代最为流行的是十二时辰制和二十四时辰制。
十二时辰制,即将现在的每天二十四个小时划分成十二个时辰,分别为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这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代表两个小时。其中,子时代表现在的晚上23点到次日凌晨1点之间,其他时辰一次类推。
到了北宋以后,就出现了二十四时辰计时法,在原先的十二时辰基础上,又将每个时辰都平分成了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所以,龚默说的戊初,也就是晚上7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