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大内都知职务的任守忠很奸邪,反复无常,经常秘密探听东西宫的情况,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间。韩琦有一天出了一道空头敕书,参政欧阳修已经签了字,参政赵概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欧阳修说:“只要写出来,韩琦一定有自己的办法。”韩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经中书省而直接下达的文书把任守忠传来,让他站在庭中,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韩琦拿出了空头敕书填写上,派使臣当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要是换上爱耍弄权术的人,任守忠会轻易就范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也相信一贯诚实的韩琦的说法,不会怀疑其中有诈。这样,韩琦轻易除了蠹虫,还不失忠厚。所以大智若愚实在是人生的最高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谋略。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官场中处事过于精明,常常会带来麻烦。为此,聪明人有时也要装作糊涂,大智若愚,以保全自己。当年,为刘邦开国大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谋士萧何,因功高震主而令刘邦产生顾虑,若不依另一位谋士陈平的建议,用擅自占用百姓田地的违法行为以自污,相信他也会落得韩信的下场。
官场上面对的是纷繁多变的世界,与之打交道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物,要想立身于民,不得不精明些。但是,精明、技巧要因人因地而异,有时候就不能太聪明。
其实,官场也好,生活中也好,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学识、地位、权势,一定要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也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追求完美不完美,求全责备难完备
据说亚洲人的生活习惯很受欧美人质疑,特别是卫生习惯,例如比较差的洗手习惯,用餐不采取分食,而是在同一个盘子里夹菜等。但是春秋特定时候,很多外国人会对花粉等过敏,刚移民过去的中国人则不会,可生活了几年以后,生活习惯入乡随俗了,则花粉过敏症也出现了。后来有研究结果说是因为太卫生了,人的免疫系统会闲下来,没有事情可做,于是碰到类似花粉这种本来无关痛痒的东西,也会奋起发动攻击。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一味地追求一种“至清”状态,先不论是否能实现,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还不如凡事糊涂些,特别是在交友上,更是不可苛求,否则真是“人至察则无徒”,成孤家寡人了。
追求完美不完美,求全责备难完备。世间芸芸众生就如中国现代作家黄秋耘先生当年所说,多数还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中不溜秋”的人物。有作为的人德行未必完美,而有德行的人又不一定有所作为。“鸡鸣狗盗”之徒虽为世人所鄙,但他们也有发挥作用的时候。孟尝君当年做囚楚,若没有两个会学鸡鸣和狗叫的门客,又当如何脱困呢?要知道,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如果你睁大双眼看对方,总可以发现对方有许多弱点,如以这种尺度去交友,你就会对生活充满了失望。你的过分挑剔以及过分苛求,最终可能使你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或者说你的朋友,因为你过分睁大双眼,而对你敬而远之,直至退避三舍。因此,我们完全没必要了解透对方的过去,你只要认为对方是一个真诚的人,即使他有某些与你格格不入的嗜好,也不必大加追究。如此,才可能高朋满座,你也不会陷入孤立的境地。
交友如此,处世也是如此,世人都想追求美满,希望样样称心、事事如意。其实“事无全利亦无全害”,每种事物都包含“好”与“坏”两方面。想得到“好”的,“坏”的也得“照单全收”。获得与付出“收支平衡”,这便是人生道理。明白这个道理,可免“不如意事常八九”之叹,也会活得快乐些。
忍一时风平浪静,忍一世一事无成
酒、色、财、气,人生四关,我们可以滴酒不沾,可以坐怀不乱,可以不贪钱财,却很难不生气、所以“气”关最难过,要想过这一关就须学会忍。
忍什么?一要忍气,二要忍辱。气指气愤,辱指屈辱。气愤来自于生活中的不公,屈辱产生于人格上的褒贬。在中国人眼里,忍耐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成熟的涵养,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
“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是提倡忍耐的至理箴言。忍耐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方式。大凡世上的无谓争端多起于小事,一时不能忍,铸成大错,不仅伤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达士;而凡事不能忍者纵然有点愚勇,终归城府太浅,不成大事。人有时太愚,小气不愿咽,大祸接踵来。
忍耐并非懦弱,而是于从容之中冷嘲或蔑视对方。
唐代高僧寒山问拾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答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这种大智大勇的生活艺术,用老子的“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这句话来评论恰如其分。
无论是民族还是个人,生存的时间越长,忍耐的功夫越深。生存在这世上,要成就一番事业,谁都难免经受一段忍辱负重的曲折历程。因此,忍辱几乎是有所作为的必然代价,能不能忍受则是伟人与凡人之间的区别。
“能忍者自安”,忍耐既可明哲保身,又能以屈求伸,因此凡是胸怀大志的人都应该学会忍耐,忍耐,再忍耐。
但忍耐绝不是无止境的让步,而要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要学会反击。
一条大蛇危害人间,伤了不少人畜,以致农夫不敢下田耕地,商贾无法外出做买卖,大人不放心让孩子上学,到最后,每个人都不敢外出了。
大家无奈之余,便到寺庙的住持那儿求救,大伙儿听说这位住持是位高僧,讲道时连顽石都会被点化,无论多凶残的野兽都会被驯服。
不久之后,大师就以自己的修为,驯服并教化了这条蛇,不但教它不可随意伤人,还点化了许多处世的道理,而蛇也从那天起仿佛有了灵性一般。
人们慢慢发现这条蛇完全变了,甚至还有些畏怯与懦弱,于是纷纷欺侮它。有人拿竹棍打它,有人拿石头砸它,连一些顽皮的小孩都敢去逗弄它。
某日,蛇遍体鳞伤,气喘吁吁地游到住持那儿。“你怎么啦?”住持见到蛇这个样子,不禁大吃一惊。“我……我……我……”大蛇一时间为之语塞。“别急,有话慢慢说!”住持的眼里满是关怀。“你不是一再教导我应该与世无争,和大家和睦相处,不要做出伤害人畜的事吗?可是你看,人善被人欺,蛇善遭人戏,你的教导真的对吗?”“唉!”住持叹了一口气后说道,“我只是要求你不要伤害人畜,并没有不让你吓唬他们啊!”“我……”大蛇又为之语塞。
忍耐是一种智慧,但一味地忍让真就成了一种懦弱,凡事都有一个度,把握好这个度,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
但是,如何掌握忍让这个度,乃是一种人生艺术和智慧,也是“忍”的关键。这里,很难说有什么通用的尺度和准则,更多的是随着所忍之人、所忍之事、所忍之时空的不同而变化。它要求有一种对具体环境、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的能力。
总之,善忍,须懂得忍一时风平浪静,忍一世一事无成的道理,当忍则忍,忍无可忍时,则无须再忍!第三篇 用进取的脚步拓展人生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