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低调造和谐,平常心是福 (1)
当麻烦不来找你时,不必去自找麻烦
现实生活中每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稍有一点成绩,就自觉“天下第一”,因此,心高气傲,到处张扬,并以贬损他人为乐事,处处一副评头论足、好为人师的架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看不到或不明白人的“知”与“不知”的相对性,有一点聪明、有一点成就就趾高气扬,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其实,世界之大,天外有天,你又怎能穷尽呢?过于卖弄聪明,锋芒毕露,觉得自己全知全能,这样肯定要碰钉子。
王强在一家报社工作,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口才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常常使他的报道趋于完美。他策划的选题常常是头条新闻,而且发表后常常会引起轰动。
鉴于此,报社一有重大选题都会交给王强,王强也从不推辞,认为能者多劳。起初一两次也没什么,次数多了,同事就不满了,认为王强太嚣张,好的选题老是自己霸占,从不给别人表现的机会。渐渐地,王强被同事疏远了。但王强不以为然,他觉得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卓越的人,就应该显得与众不同。
有一天,记者部主任辞职了,报社需要挑选出一个新的主任。高层决定采用民主选举的方法,让所有员工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任。王强当时非常有信心,认为主任非他莫属,因为处于同一级别的同事没有谁比他更优秀。然而,让王强意想不到的是,没有一个人选他,大多数人把票投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
更惨的是,新上任的主任再也没有把报社的重大选题交给王强负责,而只让他负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王强由失落到失望,最后不得不辞职了。
一个人即使并不自满,而只是才华横溢都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受到伤害。因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围的人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所以,你越能干,事情做得越完美,就越应慎重、低调一些,以免得罪人。也许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可事实就是如此,人们完全可以这样想:“都是爹妈生的,你凭什么?”
没有人不想出人头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但是切忌太过外露。你的“志向”和“企图”即使是正当的,而一旦在你身上得到表现的时候,总会有人感到受了威胁。他们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影响力,对你进行打击,使你过去的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上面王强的遭遇,不正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吗?
在一个群体或团体中,人人都希望自己首先“迈出众人行列”,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但社会竞争又暗藏着一个悖理的法则,这就是“枪打出头鸟”,或“出头的椽子先烂”。如果一个羽翼未丰的人积贮的能量尚不够,是万不可轻易暴露内心、过早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的。在这种时候,最需要保持低调,只有首先学会当“孙子”,日后才能理直气壮地成为资深的“爷”。
骄矜起祸胎,谦和心长存
骄矜,是指一个人骄傲专横,傲慢无礼,自尊自大,好自夸,自以为是。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骄矜对人对事的危害性是很大的,这一点古人认识得十分清楚。
《管子·法法》中说:“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虚心。满虚之物,在物为制也。矜者,细之属也。”这段话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是有一定标准的,凡是能够作出一番伟大事业的,没有一个是具有骄矜之气的人。骄矜,是自满的表现,是空虚的表现,这不是什么好事。
骄矜自大对人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历史上身受其害的人可谓比比皆是。
清朝的年羹尧早期仕途一路顺畅,1700年考中进士,入朝做官,升迁很快,不到10年已成为重要的地方大员——四川省长官。这个时期清朝西北边疆多战事。当时康熙重用年羹尧,就是希望他能平定与四川接近的西藏、青海等地的叛乱。年羹尧也没有让康熙失望。
在1718年参与平定西藏叛乱的过程中,年羹尧表现出了非凡才干。他当时负责清军的后勤保障工作,虽然运送粮饷的工作十分艰难,但是在年羹尧的努力下,清朝大军的粮饷供应始终是充足的,从而为取胜创造了条件。因此,第二年年羹尧就被康熙皇帝晋升为四川、陕西两省的长官,成为清朝在西北最重要的官员。
1719年9月,青海地区又发生叛乱。这一次朝廷任命年羹尧为主帅前去镇压。出兵前,年羹尧突然下令:“明天出发前,每个士兵都必须带上一块木板、一捆干草。”将士们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又不敢问。第二天进入青海境内,遇到了大面积的沼泽地,队伍难以通过。这时年羹尧下令将干草扔进沼泽泥坑中,上面铺上木板,这样,军队就顺利而快速地通过了沼泽。这沼泽本是反叛军队依赖的一大天险,认为清军不可能穿过沼泽,哪想到突然之间年羹尧的大军已经出现在他们面前,一时惊慌失措,很快就被打败了。
雍正皇帝登基之初,对年羹尧倍加赏识、重用。年羹尧一直在西北前线为朝廷效力,因平定西藏时运粮及守隘之功,封三等公爵,世袭罔替,加太保衔;因平郭罗克功晋二等公;叙平青海功,晋一等公,给一子爵令其子袭,外加太傅衔。雍正二年八月,年羹尧入觐时,御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恩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但年羹尧的亲属备受恩宠,就连家仆也有通过保荐,官做到道员、副将的。
但是,随着权力的日益扩大,年羹尧以功臣自居,变得骄矜自大起来。一次他回北京,京城的王公大臣都到郊外去迎接他,他对这些人看都不看,显得很无礼。他对雍正有时也不恭敬。一次,在军中接到雍正的诏令,按理应摆上香案跪下接令,但他就随便一接了事,令雍正很气愤。此外,他还大肆接受贿赂,随便任用官员,扰乱了国家秩序。
年羹尧不但不知收敛,却更加得意忘形,更加骄横起来,还霸占了蒙古贝勒七信之女,斩杀提督、参将多人,甚至蒙古王公见到他都要先跪下,因此他遭到了群臣的愤怒和非议,弹劾他的奏章多似雪片。
内阁、詹翰、九卿、科道合词奏言年羹尧的罪恶,于是部议尽革他的官职。雍正三年十月,雍正帝命逮年羹尧来京审讯。十二月,案成。此距发端仅有九个多月。
雍正三年十二月,皇帝差步兵统领阿尔图,来到关押年羹尧的囚室传旨说:“历观史书所注,不法之臣有之。然当未败露之先,尚皆为守臣节。如尔公行不法,全无忌惮,古来曾有其人乎?朕待尔之恩如天高地厚,愿以尔实心报国,尽去猜疑,一心任用。尔乃作威作福,植党营私,辜恩负德,于结果忍为之乎?尔悖逆不臣至此,若枉法曲宥,何以彰宪典而服人心?今宽尔磔死,令尔自裁,尔非草木,虽死亦当感涕也。”年羹尧接旨后即自杀。此案涉及年家亲属及友人,其父年遐龄、兄年希尧罢官,其子年富立斩,诸子年十五以上者遣戍极边,子孙未满十五者待至时照例发遣,族中文武官员俱革职。
如果一个人喜欢自大自夸,就算是有一些美德,有一些功劳和成绩,也会因此丧失掉。
骄矜的危害是很大的。作为统治者骄傲自大,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则会失去人才、失去人心,最后也必然要失去江山。作为统帅如果产生骄傲情绪,则骄兵必败。即使普通人,自以为是也会众叛亲离,难以成事。
因此,只有放低心态,戒骄戒傲,虚心处世,谦和待人,才能无往而不胜。满招损,谦受益,可谓千古一理。
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骄傲自满乃为人处世之大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存一分骄傲之心者,必招来无妄之灾。
《王阳明全集》中有这样的话:“今人病痛,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悌,为臣而傲必不能忠。”
一个人处世若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盲目轻视别人,势必导致狂妄自大、迂腐褊狭,而这些正是失败、死亡到来的前兆。
对此古人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在《劝忍百箴》中就曾这样写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谴其咎。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魏侯受田子方之教,不敢以富贵而自备。盖恶终之衅,兆于骄夸;死亡之期,定与骄奢。先哲之言,如不听何!昔贾思伯倾身礼士,客怪其谦。答以四字,骄至便衰。斯言有味,噫,可不忍欤!”
此言对于如今生活在浮躁、骄矜之气盛行的社会中的现代人来说,尤为有用。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了荆州,又夺取了巴蜀,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当时关羽留守荆州,时时有吞并东吴的野心,又自恃自己武艺高强、兵强马壮,连连向北边的曹操发起进攻。这完全破坏了刘备当年东联东吴、北拒曹操的战略。于是,吕蒙便上书孙权: “我们应该先夺荆州地盘,再派征虏将军孙皎守卫南郡,潘璋守住白帝城,蒋钦率领游兵万人,巡行长江中下游,哪里有敌人就在哪里对付。我再带兵北上占据襄阳,那时就完全控制了长江,声势就更大了,还怕他曹操和关羽吗?”
孙权说:“关羽把守荆州,士气很盛,为什么不攻打曹操的徐州呢?”
吕蒙说:“现在曹操在河北与袁熙、袁尚等人作战,无暇东顾。徐州境内的守兵不足挂齿,一去就可以攻克。但是那里的地形是个四通八达的平原,易攻难守。你今天取得徐州,却要用七八万人马守卫它。何苦呢?还不如乘机夺取关羽的地盘。”
孙权接受了他的建议,然而,关羽知道吕蒙很会用兵,他怕荆州有什么差错,早有防范,把荆州布置得严严实实。
吕蒙见关羽防守严密,为了麻痹关羽、解除他的后顾之忧,便上书孙权说:“关羽兵伐樊城,留下重兵把守要塞,是害怕我夺他的后方地盘。我想以生病为由,分一部分士兵回建业。关羽只害怕我,听说我走了,一定会撤走防守的兵力,全力增援作战部队。这样我们就可以乘他们毫无准备时突然进袭,那么南郡就可以攻下,关羽也就能捉住了。”
孙权问他:“那谁代替你呢?”
吕蒙说:“陆逊才智广博,有学识,他可以承担这个重任。而且他并不出名,关羽一定不会把他放在眼里,一旦关羽放松警惕,我们就有机可乘了。”
孙权便让他回来治病,派陆逊去接替吕蒙。
过了几天,陆逊又派人拜见关羽,送去了书信和礼物。信中对关羽大表倾慕之情,并表示自己年轻无能,不能对关羽有所效力,只能祝愿他在此紧要关头能够加强防备,以防不测。关羽根本不把陆逊放在眼里,听说吕蒙回去治病了,他无所忌惮地把原来防备东吴的军队都调到樊城。关羽接收了于禁的投降士兵几万人,粮草供应不上,就把东吴湘关的粮仓给强占了。孙权得知粮米被抢,就派吕蒙为都督,率兵向荆州进发,袭击关羽的后方。吕蒙到了接近荆州之地,把所有的战船改装成商船,把精兵埋伏于船中,招募一些百姓摇橹,令将士化装成商人,昼夜兼程前进,把关羽设在江边守望的官兵一个个抓了起来,在一点儿风声都没有透露的情况下到了南郡。
吕蒙袭取荆州后,十分注意收买人心,下令一律不准骚扰百姓,不准在民间索求财物,违令者斩。一个兵士因为拿了百姓家里的一个斗笠遮盖公家的铠甲,吕蒙忍着泪亲手把这个兵士杀了,全军为之震惊。从此,江陵城内道不拾遗。
此时,关羽跟曹军前锋徐晃交战失利,包围圈被打破,只得撤走,但去襄阳的路又隔绝不通。得知荆州失守后,向南撤退为时已晚。曹操方面虽然对关羽采取“存之以为权害”的策略,但关羽已没有力量再回去夺荆州了。无奈,关羽只好率领200多个残兵,冒险撤离了麦城。出城后,关羽误入吴的埋伏圈,跟随的士兵渐渐稀少,他的力气也愈发不济,最后座下的赤兔马被吴军的钩套绊倒,素称“万人敌”的关羽被擒。
孙权爱慕关羽的雄才,多次劝关羽投降,都被他拒绝了,最后孙权只好把他杀了。
关羽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但他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使得士兵离心,特别是在处理同东吴的关系上,有勇无谋,轻敌自傲。正是因为他性格上的缺陷,才给对手以可乘之“隙”, 最后落得个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因此,人在立身处世之时,一定要放低姿态、戒骄戒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走稳人生之路。
克制一己私欲,方能知晓进退
做人,要能自我把持,严守一己之本分,分清事有可为不可为,克制自己之私欲,方能进能退,此乃明智之举也。当我们一心一意待人、一心一意为公、一心一意处事时,自然能够泽己及人,并以浩然之气常驻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