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低调忍耐、千锤百炼成大业 (3)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机会存在于忍耐之中。对于谋事功者来说,最好的进攻方式就是忍耐。大机会往往蕴藏在大忍耐之中,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就是这个道理。大丈夫志在四方,岂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误了大谋!
春秋末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正好诠释了忍耐保全人生的要义。忍耐不是停止、不是逃避、不是无为,而是守弱、蓄积、迂回前进。当命运陷入不可掌控之时,就要心平气和地接纳这种弱势,坚强地忍耐弱者的地位,在守弱的基础上累积实力,发愤图强,使自己脱离弱者的不利地位,适时出击,争取赢得新的成功机会。
懂得忍耐有利于成就事业,意气用事只会错失良机。面对别人的侮辱和伤害,我们没必要急急忙忙以一种对抗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并非软弱可欺,因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有效地忍耐会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收益。
以忍者自居更能战胜强者
老子曰:“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辩若讷。”因此身处逆境之时,应通晓时事,沉着待机,这才是智者的做法。“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只有长久潜伏修智,才能成就大事,才能一鸣惊人。如果不能控制住自己情感的冲动而鲁莽行事,就可能进一步陷入痛苦与困难中,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通晓了忍的功效。杜牧之《题乌江为庙诗》:“胜负兵家不所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此诗是婉转地批评了项羽,这位大英雄如果当时知忍、能忍,只要抱定这种信念,忍而后发,卷土重来未必不成。
《说苑·丛谈篇》写道:“能够忍耻的安全,能够忍辱的可以生存。”其实,忍辱不仅能平安,而且能成名。
南北朝时的高洋就是一个懂得适时忍辱的人。高洋在尚未称帝时,政权在其兄长高澄的手里。高洋为了不被高澄猜忌,装出一副朴诚木讷的样子,还时常流着鼻涕傻笑。高澄因此将他视为痴物,从此不再猜忌高洋。
高洋的妻子十分美艳,高澄很嫉妒,而且心里很是不平。高澄时常调戏高洋的妻子,高洋也假装不知。后来高澄被手下刺杀,高洋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朝中大臣素来轻视高洋,而这时高洋大会文武,谈笑风生,与昔日判若两人,顿时令四座皆惊,从此再不敢藐视。高洋篡位后,初政清明,简静宽和,任人以才,驭下以法,内外肃然。
当时,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听到高洋篡位,借兴义师的名义,进攻北齐。高洋亲自督兵出战,宇文泰见北齐军容严盛,不禁叹息道:“高欢有这样的儿子,虽死无憾了!”于是引军西还。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已不存在这种不忍让就会动辄丢性命的屈伸之道了,但适时忍辱仍是必需之策。忍辱时更容易看清彼此更多的东西,更有利于沟通和进步。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格里高利针锋相对,在罗马拉特兰诺宫召开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的浪潮。
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1077年1月,他身穿破衣,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忏悔请罪。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前往卡诺莎行宫拜见教皇。
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
亨利恢复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告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客死他乡。
中国有句俗语说:“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便是忍辱负重。生气还是忍下这口气对自己更有利?翻脸还是适时忍辱对自己更有利?这是不言自明的。己不如人时,当面翻脸、发泄怒火只会自取灭亡;懂得适时忍辱、暗中发力才是求胜之道。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做人要忍,尤其是对那些性情暴躁之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绪。当然在人生当中,不良的情绪有很多种类,我们在此暂不一一而论,只单独谈谈愤怒对于人生的不利影响。遇事不要轻易发火,要学会自制,否则,得罪的人多了不利于自己日后的发展。
现实生活中,一时愤怒酿成大错或大祸的事屡屡出现。其中,美国著名的巴顿将军就有过这么一次。
巴顿将军某日来到前线医院看望伤员。他走到一病号前,病号正在抽泣。
巴顿将军问:“为什么抽泣?”病号说:“我的神经不好。”
巴顿又问:“你说什么?”病号回答说:“我的神经不好,我听不得炮声。”
巴顿将军立刻毫无理智地大发雷霆:“对你的神经我无能为力,但你是个胆小鬼,你是混蛋!”之后,巴顿依然难以泄恨,又给了这个病号一个耳光,并喊道:“我不允许一个胆小鬼在我们这些勇敢战士面前抽泣。”他火上浇油,又毫不犹豫地给了那个病号一耳光,把病号的军帽丢到门外,接着大声对医务人员说:“你们以后不能接受这种混蛋,他们一点事也没有,我不允许这种没有半点男子汉气概的胆小鬼在医院里占位置。”
巴顿将军转头又对病号吼道:“你必须到前线去,你可能被打死,但你必须上前线。如果你不去,我就命令行刑队把你毙了。说实话,我现在就想亲手把你给毙了。”
这件事很快被披露,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好多母亲要求撤巴顿的职,有一个人权团体还要求对巴顿进行军法审判。
尽管后来马歇尔从大局出发,巧妙化解了这件事,但巴顿还是因为打骂士兵而声名狼藉。这种轻率、浮躁的作风以及政治上的偏见,也为他战后被撤职埋下了祸根。
轻易动怒,既伤身又损财,明智的人是不会那么冲动,随便宣泄自己愤怒的情绪的。因为一些小事而跟人争斗甚至打官司,是不利于延年益寿的。
一个人,如果身为领导而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的话,那么就会危害到他手下的人;如果是一个普通员工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的话,那么就会冲撞到他的上司。一个家庭,如果成员之间不能互敬互爱、相互理解,那么就会导致家庭的混乱,甚至破裂。国家之间,如果不能互相谅解和宽容,那么就会引发战争,使老百姓蒙受灾难,生灵涂炭。
轻易发怒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为此,我们可以学学古人,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富弼是北宋仁宗时一位品行优良的宰相,然而富弼年轻的时候,因能言善辩常常在无意间得罪别人,给自己的事业、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经过长时间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所以当有人告诉他谁在说他的坏话时,他总是笑着回答:“怎么会呢,他怎么会随便说我呢?”
一次,一个穷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拦住他道:“听说你博学多识,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
秀才问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秀才哈哈笑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弼才智驽钝,充其量是个庸人而已!”说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回答,怎么您却装作不知呢?”
富弼说道:“此人乃轻狂之士,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剑拔弩张、面红耳赤,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争呢?”
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
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弼乃一乌龟耳!”
有人告诉富弼秀才在骂他。
“是骂别人吧!”
“他指名道姓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
“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之人吗?”
他边说边走,丝毫不理会秀才的辱骂。秀才见无趣,不想白费力气,便走开了。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上难堪的误解,遭到他人不公正的批评,甚至辱骂。不论是卑鄙的、恶毒的、残酷的,你千万不要因对方的批评或难听的辱骂而变得像对方一样失去理智。获胜的唯一战术,就是保持沉默,不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就连多余的解释也没必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争吵、辱骂既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快乐,也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胜利,只会带来更大的烦恼、更大的怨恨、更大的伤害。退一步讲,在对骂中没有占上风的一方,当众出丑,带来的只是对自己鲁莽行为的悔恨。占了上风的一方,虽然把对方骂得体无完肤,又能怎么样呢?只能增加对立情绪,加深对方的怨恨。
清朝光绪年间流行一首歌曲:“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请来大夫将病医,他说气病治非易。气之为害太可惧,不气不气真不气。”这首歌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其中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但仍不失为有益的养身之道。尤其对那些一遇事就跳、一说话就叫的人,可算是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