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江南情结,这和我报考江南云海市的大学有很大关系。
我记忆中那些美好亦或印象深刻的事情都和江南有关: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小说描写的就是江浙乡下一个贫苦家庭为了生存不得不“典妻”的故事。那时我年龄尚小,内容虽看不大懂但对江南独特的景致描写记忆尤深。
我第一次听苏州评弹,是在“广播剧院的钟声”节目的《琵琶魂》中,此据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后期,我军女战士化装成评弹艺人,一路怀抱琵琶回到家乡江苏太湖联络接头的故事。当我听到这轻清柔缓的唱腔和弦琶琮铮的琴声,一下就被它们吸引住了,原来这世界还有这么和谐好听的声音。
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是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身穿灰色长衫的肖涧秋和陶岚撑着红油纸伞、漫步在江南芙蓉古镇的镜头像一幅画似的总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我喜欢的一首诗也是有关江南的,诗人戴望舒的《雨巷》……
中学时代常想,如果能让我回到民国时期,住在一个江南普通人家该有多好!那时我肯定想不到,若干年后的我,真的能在只有在梦里出现的江南读大学。
当我第一次踏上云海市这微湿干净的青石板路,望着巷间那泛着粼粼波光的小河,及河两岸白墙黛瓦的百年老屋;闻着雨后潮湿空气中夹杂着土壤和花瓣的芬芳味道;听着小巷中传来由远及近的方言叫卖声;仰望参天古树和千年城楼时,我竟然没有一丝生疏感,因为这些画面已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的梦中,我认识它们已有很多年:这婉约中透着古意的江南。
白墙黛瓦,飞檐翘壁。每一条古老的街道,都有一个属于它们自己的好听名字,每一条幽静的小巷,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古老的河两岸居住着淳朴人家,他们安静、淡然地生活着,吴侬软语和苏州评弹微微荡漾。巷间的小河泛着晶莹的光,偶尔会有传出小曲声的船儿轻轻划过。
我喜欢这里细雨缠绵悱恻的雨季,湿润的气候,更喜欢她那份恬淡、柔美的气质,和在每个不经意的岔口,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曲径通幽”的惊喜……
当我随意漫步在这座城市的一角,温润、浓厚的古韵把我包围,让我有满溢的安全感,心里便有种说不出的宁静和舒适,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此时,精神上的放空与自在无以言表。
云海市的八月天,池塘里到处是盛开的荷花,马路两旁林立着郁郁葱葱的香樟树,与北方高大挺拔的法国梧桐相比透着一股灵秀气,就像戴望舒诗中走出来的恬静女子。
无论是城市,还是城市中的人们,与北京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确定我喜欢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