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从此,地方州郡长官若需动用台库钱物,必须通过台传机构的审查,对规定的地方上交中央的财政数额,一律需经台传机构负责监督和审核,这与前代地方官员肆意擅用和截留台库财物的情况已大为不同。
同时台传机构还有监督地方科调和监督地方征集租赋的职责。这是试图从制度上加强中央监察地方财政,加强对入京财赋控制的重要举措。这一制度的职能和作用在南朝不断得到强化,到梁武帝时,更是进一步将州郡“禄米绢帛“也纳入了台传体系。
然后刘俊又颁布了所谓的“占山格”。魏晋以来,士族豪门兼并土地,占山护林,屡禁无效。因晋末战乱的创伤,门阀士族遭到重创,故刘宋初期,多次下令严禁,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自宋文帝元嘉中后期以来,在社会逐渐安定,经济生产也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豪强士族大肆兼并、占山护林,不许普通百姓进入的问题又频繁出现,且越来越严重,当时所谓“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针对此问题,刘俊在即位之初便下诏禁止士族封山占水。不过从十年以后的大明七年的刘俊的诏令,可知禁令随着时间的累计,越来越没成效。
因此,大明七年刘俊在下诏重申原先的禁令后,又从羊希之议,废除壬展之科,改革山泽产权管理制度。颁布“占山格”的律文,规定官僚贵族及百姓可按品秩高低占有山泽,并要求把所占山泽数目登入赀产簿以备以此按资产的多少分等征赀税,即“皆依定格,条上赀簿”,自当条上赀簿,一体纳税;“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少,依限占足”。
同时规定若有违反和超过限额,依律治罪。以限制当时士族封山占水而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的严重现象。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从此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缓和了社会矛盾,进一步推动了南方的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刘骏在位的十二年中,在对外军事成就上,可圈可点,以大明二年的青州之战最为显著,此次战役刘宋不仅击溃了魏军,也收复了元嘉年间被北魏侵占的济水北岸的失土,是刘宋自元嘉三次北伐失败以来,对北魏取得的首场大胜。而宋帝刘骏在位的十二年期间,除在大明二年的青州之战外,另有大明四年,杨归子率军在北阴平击败北魏军。可见孝武一朝的军事较元嘉年间已有所好转。
除此此外,刘俊还进行了军制改革,早在公元458年就诏令罢除军户,其任内停止了诸多基于“世兵制”之上的政策,汉末兴起的“世兵制”从此退出了南朝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征兵制”和“募兵制”则开始复兴。
同时,刘俊也有意经略北方。首先他经常巡阅军队,“练莞训旅”;其次,奖励养马,孝武帝鉴于元嘉末年刘宋北伐惨败的教训,有意训练骑兵,滋养战马,以加强军备。于孝建三年五月,“制荆、徐、兖、豫、雍、青、冀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复一丁”。
再次,他排除众议,接受垣护之的建议,决定把原在东阳的青州州治前移到位于第一线的历城与冀州并置,对北魏形成双侧压力,此举意义正如垣护之所言:“青州北有河、济,又多陂泽,非虏所向。每来寇掠,必由历城,二州并镇,此经远之略也。北又近河,归顺者易,近息民患,远申王威,安边之上计也。”
而在文化中刘俊也是非常的重视,除了建造孔庙,恢复礼乐。宋帝刘骏即位初年,就下诏说:“朕闻,孔子的思想恩泽天下,周朝的维持、汉朝的兴隆全依靠孔子思想。历朝历代,都很推崇。而我朝却没有祭祀。国家灾难深重,奋力为国的忠勇之士,就是孔子学说教导出来的。应时刻记着孔子的恩泽,不要忘记。建造孔庙,用诸侯之礼祭祀他。”
同时,“立明堂,造五辂”,又使“六官修亲桑之礼”,以恢复礼乐制度。大明七年,又下诏:“尊奉周礼,到盛唐祭九疑,往勃海祀蓬莱,是历朝的垂训,前贤的遗教......可派使臣前往祭奠。”
随后刘俊在位期间又支持佛教,整肃沙门。宋帝刘俊在位期间对佛教比较支持,他善待高僧,整肃佛教不正之风,对佛教的建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孝武帝即位后,遣使征高僧僧导,僧导欣然应诏,来到京师中兴寺,刘俊亲自出宫迎接他进京。僧导因孝武帝刚刚登位,三纲更始,缅怀往昔,感慨万端,悲不自胜。刘俊也是哽咽良久,僧导于瓦官寺开讲《维摩诘经》,孝武帝亲往听讲,公卿大臣无不必集。此外,孝武帝统治时期,对于僧团的混乱局面,曾诏令整肃沙门。大明二年下诏:佛法讹替,沙门混杂.....败乱风俗.....精加沙汰,后有违犯,严加诛坐。于是,设诸条禁,自非戒行精苦,并使还俗。同时孝武帝即位之初便建立僧官制度,都邑僧正释法颖,是南朝中央级僧官的先例;利用僧官管理僧众,实现了朝廷对佛教徒的控制。刘俊礼敬高僧,整肃佛门,对佛教的正本清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刘俊这样的行为虽然对宗教有推进作用,同时对未来的南朝的佛教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帝王卖身寺庙要求大臣赎回的荒唐事,但是刘俊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南朝宋氏最后的黄金时代,随后的刘宋随着刘俊的去世开始一步步的滑向了深渊,整个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南朝,也就到北朝出现杨坚这位明主神州大地的分裂情况才从根本上终结。(本章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