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25100000022

第22章 镜头组合(4)

无论快节奏还是慢节奏,用什么来决定这种节奏的变化?或者说如何找到快慢节奏的依据呢?一是体会所拍摄的当事人或事件的心理变化,从中寻找其此时此地的节奏变化,比如在节目中经常看到警察破门而入的一瞬间,此时的节奏从哪里寻找?编辑找到警察破门之前心理上的那种节奏,找到了这个心理依据,镜头也就找到了剪辑的频率,镜头的长短等。二是编辑者对这种心理节奏的体验,一方面要感受到,但感受到了能否准确地把握住,是这种节奏感能否直接反映在镜头上的很重要因素。

其次是内在节奏——也就是内容上的节奏把握。从内容上对节奏进行把握,更多地涉及到编创者对叙事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能否准确地找到叙事的关键要素。从内容的意义来说,判断镜头组接是否合理,更多地需要叙事节奏。所谓“叙事节奏”,即叙事艺术作品的情节发展与情绪演进中所显示出来的轻重、缓急、快慢的有规律性的变化。编辑能否找到这种变化并能够在外在的节奏上将其体现出来,所以内在节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叙事能力的体现,而不是简单地镜头与镜头组接的技术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编辑工作的心态比规律更重要,不好说什么心态是正确的,什么心态是不正确的。主要是编辑试着放松,调动本能,在极少框框的心态下设想被表现对象和观众的心境、心态,或许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很多人都犯过很多编辑错误,当时浑然不觉,但之后无论是被人点破还是自己悟到,最终一定会有当时已有不顺之感。原因很简单,敏感到了不够敏感,而不够敏感绝不是一个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被太多的东西所限。心态问题最根本,却是最不可规约成矩的。人人自有修为之法,不过万法归源,能拿得起最好也能放得下。镜头编辑尤其如此,更多地去体会自己的感受,把感性的东西放在第一位,让理性的思考来为感性服务,毕竟电视是一个感性长于理性的媒体。

第三节声音处理的方式

电视节目声音基本包含现场的同期声(环境和采访)、解说词以及音乐音响等,这些声音是电视编辑在创作中会碰到的几种常见的声音,而这几种声音中需要处理的相对多的是同期声的部分,也相对难处理。因为涉及到镜头转换时,就会涉及到同期声的处理。而其他的两种声音一般都是节目编辑完成之后在后期合成时才涉及到,处理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那么编辑过程中的同期声如何处理?

要想清楚对同期声的处理,首先要对同期声进行分类,同期声大体包含的种类都有哪些?一类是环境背景声,一类是采访同期声。

对于环境背景声的处理,要保持两个原则:一是声音的连续,尤其是一个段落里,在同一场景下,由于镜头拍摄时是分段完成的,所以每个镜头的背景声都有可能不一致,在拍摄现场是能够被创作者个人接受的,因为有环境在。但对于观众来说,如果节目中在同一环境下,每一个镜头的背景声音不一样,即使是当时的真实情况,但在观众看来却不能被接受。因为声音没有连续性,不仅失去了声音在节目中的作用,而且还很可能成为一种噪音,影响节目的表达。所以同一场景,同一空间的声音在镜头组接完成之后一般都需要单独做处理;二是控制适当的声音比例,环境背景声在一般情况下对节目总体内容只能起到辅助、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镜头到位,表达到位,它可以起到很好的烘托或塑造作用,但如果仅仅依靠环境声,它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对来说,采访同期声的处理要复杂一些,要考虑的因素也多得多。因为采访同期声要参与意义表达,而背景同期声往往只参与环境塑造。

目前经常采用的采访方式有三种:一种是标准采访镜头方式,拍摄方式是以被拍摄对象为主体来构成镜头的主体,此时谈话的内容是镜头拍摄获得的第一要素;第二种是行走采访,采访一般是在运动中完成的,此时除了要获得被采访者的讲述内容之外,讲述的空间也是重要的,镜头试图在那个特定的空间里完成被采访者的讲述;第三种是记录中的伴随采访,即镜头以被拍摄者的时空为依据,采访此时是在不破坏被拍摄对象活动时空关系的前提下的一种伴随行为。这几种采访呈现的方式里,编辑处理这些镜头时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无论哪种形式的语言、声音的记录,对参与意义表达的采访镜头后期编辑中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情形,尤其是对于一个完整的采访段落。

1.声画对位的镜头处理方式:在这种方式里,如果是一个段落的采访,从被采访者的第一句话直到这个段落的采访结束,完全是声画对位的镜头,这类镜头的编辑主要考虑的是内容的连贯。

2.声画对位——声画分离,或声画分离——声画对位:如果将这个采访段落一分为二的话,那么一部分是声画对位的,一部分是声画分离的,只不过这种情形前后位置互换的话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但实质上是一种类型的处理方式。一种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是声画分离,之后是声画对位的。另外一种是先见人闻声,然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与前面一种正好相反,前半部分是声画对位的,后半部分是声画分离的。

3.声画对位——声画分离——声画对位或声画分离——声画对位——声画分离的方式,这也是同一种处理方式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变体。一般适合于那些采访段落相对比较长,但内容又比较重要的部分,即考虑到采访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又照顾到镜头的可视性,适当地加入一些与谈话内容相关的镜头,一方面解决镜头表达单一问题,另外一方面也使得谈话内容能够得到具体的形象。

4.完全声画分离的方式。在整个采访段落里,观众只能听到被采访者的声音,但看不到被采访者的形象,这种处理方式一般不适宜于用在一个节目第一次采访镜头出现时,因为观众对被拍摄者的声音有一个识别问题,如果节目中第一次就用这样的采访镜头处理方式,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解说词里用专门的语言解释说话者是谁,无论解说词是用直接的方式还是间接的方式,但一定会出现解说词介绍人物的情形,所以这类情形不是万不得已一般不主张将其用在节目开始的第一个段落里。

在所有这些处理方式中,编辑点的确定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是因为声音段落编辑时,首先要考虑声音的完整性,所以所有的编辑点应该是以声音能够完整连续表达含义为第一目标,在考虑了意义完整连贯的基础上再来做相应的画面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有些地方可以根据画面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做适当调整。除了意义的连贯外,还有语气、语音语调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总的原则是以意义为主体,同时参照画面等其他因素。

第四节建立时空结构

目前,收视率对每个栏目都犹如一柄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逼迫每个编导、制片人去考虑收视率,影响收视率的因素专家们做过各种分析,但从一个电视编辑的角度来说,考虑收视率时到底应该考虑什么呢?

从编辑的角度理解收视率,可以将其简单化:一是节目的叙事,一是节目的制作技术。这是每个编导在制作每期节目时都会遇到的问题,现实中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也让节目制作者们不解:有些节目专家看好但收视率却上不去,有些专家不看好的节目但收视率却可以很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难道真是专家与普通受众之间存在较大的收视差异吗?从某种意义上专家不也是普通受众吗?问题究竟在哪里?

仔细研究会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数时候存在着专家视点与普通受众视点不一的问题:专家更多从专业角度在分析节目,看中的是节目叙事、节目制作、镜头编辑、声音处理等专业问题,而普通观众更关注的是节目内容,一个不懂电视制作或创作的普通观众,他甚至对于节目中出现的某些技术问题无动于衷,比如夹帧、声音没有剪干净等,只要节目内容足以吸引他,观众是可以对这些瑕疵忽略不计的。因为这些问题对他们有些显得过于专业,甚至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而专家们显然是无法容忍这些瑕疵的,这是出现收视差异的原因之一。如果这么理解是否意味着可以降低节目制作精度?其实不然,分析这个问题的唯一理由是想表达:观众更关注的是叙事,是编辑建立的叙事结构、时空结构,是能否用那些来自于生活的时间片段和局部空间,重新建立起一个对观众有吸引力的屏幕叙事时间和屏幕叙事空间。或者说在叙事和制作精度之间,叙事的好坏对于观众来说要强于制作精度,在达到基本制作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首先要考虑的叙事,提高镜头制作精度对一个好的叙事只能是锦上添花。

非剧情类节目的创作,创作思维的出发点首先应该确定关注点,然后再提炼主题,应尽力避免主题先行。这个理念的确立,直接关系到非剧情类节目创作手法的运用,是罗列素材用空镜头配解说词,去填充创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还是把要表达的思想渗透到主人公的生活中去。这不仅是一个思维的基本要求,也是表达的难点所在。因此,关注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整个创作走向及主题捕捉。个人命运和经历,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无疑成为需要特别关注的主体,包括关注主体的生存体验、矛盾冲突、生存历程、生存趋势等。在此基础上去结构一个好的故事。一部好的电视作品不能没有故事,而故事的发生发展,需要一系列情节和细节来组装。因此,就非剧情类节目的故事内容来说,情节和细节是构成的重要要素。而情节的营造、细节的捕捉也最能体现节目创作者的功夫所在。如何面对纷杂的琐事,准确地捕捉和取舍你所需要的情节,以保证主题走向不偏方向、不离题,判断取舍情节的标准,要看能否塑造人物的个性特点,能否表达和深化主题,能否为事件的发展提供承上启下的铺垫,能否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感受。现实生活中,电视成为了一种快餐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所以制作的时候也是以快见长,缺少了过去文学作品体验生活的过程,观察、拍摄、制作都是短平快的方式,所以对关注点的确立也就容易流于表面,缺少了某种对生活的思考,加上现如今许多进入到电视圈的年轻人,生活条件的优越、对现实生活了解的缺乏等,使得电视创作中观察生活环节显得更为必要,否则就容易陷入到主题先行的状态。虽然从手法上已经使用了现实流行的拍摄手法,但新瓶如果装了旧酒,是很难有新意的。解决了这个基本问题,创作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就会让镜头先去“观察生活”,而不是急于去“记录生活”,生活如果没有了“发现”,记录的生活也会平淡。

其次是能否在关注过程中与最终要表现的主题联系起来,立足在关注中理清拍摄思路和重点,逐渐明确要表现的主题。表现来自生活的真实故事,最好的手法就是善于捕捉正在发生的事。拍摄主体的一切活动,都属于正在发生的事,这并不等于毫无遗漏地“跟拍、跟拍、再跟拍”。创作者要在关注的基础上有基本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判断“正在发生的事”的价值所在,预测“正在发生的事”的重要走向。更重要的是善于敏锐地记录下这件“正在发生的事”的发生缘由、发生过程、发展高潮及结果,从而把这件“正在发生的事”作为一个完整的情节融合到节目中去,同时力争做到用事实本身去说明问题。不少人至今仍然习惯用解说词加空镜头的方式,借助于音乐或其他间接的手法。这些方法固然需要,但它不是万能的,尤其是现实的媒体环境下,即使最动人的解说词,最煽情的音乐,最精良的制作,也等同不了、替代不了事实本身能够打动观众。

最后是能否将这些叙事要素转换成电视画面语言,并将其结构起来。所谓电视画面语言,指的是一定时间内视频画面信息及负载的同期声。非剧情类节目的画面语言应该真实、自然、流畅,这些来自于生活原生态的画面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画面语言、描述性画面语言及表现性画面语言。其中,记叙性画面语言是非剧情类节目的主体画面语言,要负载许多功能:告诉观众是谁在何时何地干了些什么,记录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展示主人公的个性性格,比较完整清晰地展现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交代清楚围绕主人公展开的人和事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深化节目的中心主题。这些功能的实现,要靠记叙性电视画面来实现。在拍摄和运用记叙性电视画面时,注意选择好叙述的角度和处理好叙述的层面。叙述角度的选择,就是寻找和理清叙事事件发展的主线和脉络的过程。从这点来说,这是作为一个编辑在编辑台前需要思考明白的,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电视编辑中的熟悉素材?

2.编辑点包含哪些种类?

3.情绪编辑点的处理应该注意什么?

4.语言段落的编辑方式有哪几种?

5.如何理解电视节目中的时空?

同类推荐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公共治理与非营利组织管理

    公共治理与非营利组织管理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政府与公共管理,非营利组织理论,非营利组织发展对公共治理的影响,社团组织,行业自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管理,社区服务组织及其管理,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趋势等内容。本教材主要面向国家公务员,按照“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的要求谋篇布局,以帮助各级公务员提高素质和行政能力。教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对学科基础理论、前沿理论作简要介绍,又对实践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提炼,有益于公务员改进工作、提高能力。
  • 合同法作业集

    合同法作业集

    合同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的合同行为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生活及生产活动,因此,合同法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由于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每个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我们不能像测量血压或体温那样画出一个心理健康与否的明确界限。
  • “兼综百家”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一辑·第九卷)

    “兼综百家”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一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爱你无解

    爱你无解

    ''为什么,为什么呢''凤故狸像行尸走肉一般行走在无人的街道上,''轰'',耳边急刹车的声音,“你有病啊,大晚上走在路中间……”耳边传来司机的叫骂声,不知哪句刺激的她了,她疯狂地对司机嘶吼着“我为你付出真心,却被你当成棋子,为什么!为什么!”司机似乎被她镇住了,低咒了一声“神经病”,便扬长而去,只留下她抱着膝盖失声痛哭
  • 这么疼,那么爱

    这么疼,那么爱

    安宁用冷寂疼痛的文字,引领着你,穿越一丛又一丛茂密葳蕤的蓬勃情爱,并在这初始的欢愉与炽烈,最后的无情与残忍中,淡定检阅这犹如孤独繁花般,寂寞萎去的女爱男欢。此本疼痛爱情小说集,皆是选自安宁发表在《青年文摘》《爱人》《女友》《家庭》等知名期刊上的文字,每一个故事,都是经由她精挑细选,并在整体上,具有“爱遇——爱诱——爱离”等内容上的大致承接,使得此书在阅读之时,尽管故事相互独立,但一样可以给予读者一气呵成的连贯感觉。
  • 遥远的天空下

    遥远的天空下

    他们在同一个城市相识,却是有着不一样的渊源和故事。彼此相继想离,相爱相恨。各自守候着一份等待,等待之外,用时间证明坚定,美好如初。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书,耐人寻味。相织在一起,谱写牵绊、铭刻、无悔。
  • 神泣之巅

    神泣之巅

    亿万年前,神魔大战,震动天地,位面裂损,分为五域,称作五神域。五神域间相互对峙,形成动荡局势。......没落少年,误入异世,努力修炼,担任兴族大任。少年手持裂天神剑,斗神域之主,战苍穹之巅。神泣者,破万世,定乾坤。=========================================================看书的朋友,求留意本书楔子(必看)
  • 独家婚宠:沐少的替嫁小甜妻

    独家婚宠:沐少的替嫁小甜妻

    帝豪集团的总裁要招亲,各路集团凡是家中有千金的,纷纷投来资料……沐少选定的顾大小姐,变一夜间成了顾二小姐,是心机设计?还是机缘巧合?不管是谁,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乖。婚后,她果然很乖,但是再乖顺的小白兔,惹急了也会撩起爪牙挠人哦。
  • 你闻起来很香甜

    你闻起来很香甜

    四大恶兽之首混沌生了个女儿?可惜这个女儿刚出生就被偷走了!小崽崽咕噜咕噜滚下凡,砸在了一个小瘸子腿上,从此过上了不愁吃喝的快乐生活,忘了爹妈还在辛辛苦苦找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霄战帝

    九霄战帝

    人的一生,有两个选择!庸碌无为,平凡度日轰轰烈烈,率性而为......你...会怎么选择?凌风说:“九霄云上,风景可好?终有一天我要踏在这九霄之上,天若阻我,那我便持枪仗剑,将这天地捅个通透,斩个清明......”......少年凌风,天生异体,得无名功法,习九大秘术,志在九霄。可九霄之路,岂是那么好。必将历千劫,经万险,且看凌风如何一路战异人神王,斗幽都尸帅,斩圣灵石皇,灭妖域妖尊。......(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版简介,还请各位大大收藏个,谢谢,么么哒!!!)
  • 从神奇宝贝之万界穿越

    从神奇宝贝之万界穿越

    清明穿到宝可梦世界带上他的神级宝可梦开始了冠军之路。
  • 神奇空间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神奇空间科学美图大观(青少年神奇世界科学图文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彭加木失踪之谜、神秘失踪事件、夜空中重现过去战争、两处同时出现同一身躯、令人咋舌的时空窗口、神秘诡异的时空隧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