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的形式
只有灵活运用政府新闻发布的各种形式,才能获得好的传播效果。选择不同形式来进行新闻发布,本身也是政府立场、态度的一种鲜明体现。不同的发布形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发布效果。新闻发言人不仅要细心甄别和考虑各种发布形式的适用范围和实际操作效果,还要在新闻发布前根据即将发布的信息的自身特点和发布时的环境参数(如舆论热点、记者需求等)选择适合的发布形式。
新闻发布之所以含有“新闻”二字,强调了发布的目的之一在于使发出的信息变为新闻报道。这里面含有两层含义:第一,新闻发布需要有大众传播媒体“在场”;第二,新闻发布是传播者的主观故意行为,即传播者知道并有意使传播行为被媒体报道。离开这两个要素,则很难称某一行为是新闻发布。
200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便开始加强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并积极开展电话答复问询、组织媒体记者集体采访和专访等多种方式发布新闻,满足不同媒体在不同时间对不同信息的需求。如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期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每天通过电子邮件向各媒体发送最新的文字信息并提供有关视频材料,同时开通了24小时热线电话,答复媒体关注的问题。
2009年12月29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主任王晨表示,2009年是中国新闻发布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新闻发布形式多样化”是2009年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体现出的一大特点——在日常的新闻发布中除召开新闻发布会外,还通过召开吹风会、发表白皮书、安排集体采访、个别采访、受理记者的问询等多种形式对外阐述有关政策主张,回应媒体关注的问题,解疑释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编写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手册》中,将政府新闻发布的形式归纳为6种:举行新闻发布会;召开背景吹风会;组织记者集体采访或单独采访;以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发布新闻公报、声明、谈话;利用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答复记者问询;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新闻信息。
总体看来,可以将新闻发布的类型概括为:会议型、事件型和文字型三种。
一、会议型的新闻发布
会议型的新闻发布主要包括新闻发布会和背景吹风会。新闻发布会将在第五章来介绍,这里着重探讨背景吹风会与新闻发布会的区别。
与新闻发布会相比,背景吹风会相对非正式一些,有时会要求吹风会的内容暂时不可报道,或者报道时必须隐匿消息来源。背景吹风会往往在正式的新闻发布会之前举行。由政府出面有选择地邀约一些媒体记者,透露一些信息,观察媒体的初步反应,为正式的新闻发布作前期的准备。
背景吹风会有时也以“通气会”、“茶话会”、“冷餐会”、“酒会”或“媒体恳谈会”的形式出现,适合于某些暂时不愿炒热或暂时未有定论,而又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扩散的议题。背景吹风会的形式比较轻松灵活,地点可以在会议室、发言人办公室,甚至在咖啡厅或饭桌上举行。
背景吹风会上,发言人可以说一些被官方批准但并不一定适合于在正式发布会场合说的话。值得强调的是,发言人在背景吹风会场合说的话也一定要谨慎,把握说和不说的尺度。
二、事件型的新闻发布
达岩和卡兹(Dayan&;Katz)两位学者为媒介事件(media event)所下的定义是:具有目的性的、符号化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表演,并借助媒介将这种象征意义传播给目标受众。最为典型的全球性媒介事件诸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王室婚礼、历史事件的纪念性活动,等等。政府可以依托媒体和公众感兴趣的事件作为由头召开新闻发布。
李希光等在《发言人教程》一书中列举了5种形式的媒体活动:
·会议型:就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举行听证会、研讨会等,如为圆明园防渗工程事件举行的听证会;
·仪式型:如西藏铁路开通仪式、某新书发行式等;
·庆典型:如周年纪念演出、年度评选揭晓等;
·展览型:如举办博览会、游园活动等;
·事件型:如温家宝总理把安徽阜阳因艾滋病致孤的儿童请进中南海做客。
较为常见的事件型新闻发布是组织记者集体采访。集体采访的发布形式是指“主动和应邀约见或安排多家媒体的采访来发布新闻信息”集体采访同新闻发布会相比,气氛比较轻松,记者和发言人可以进行多次问答交流,可以就某一问题深入探讨。记者和发言人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密集互动,有助于彼此的相互了解。“值得注意的是,遇到危机和敏感问题时,最好安排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媒体同时采访,否则容易因为单个媒体报道的某些偏颇造成严重后果”。
集体采访的地点选择是关键,应结合不同的发布内容和目的灵活安排、周密策划。如2008年“3·14”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组织中外媒体记者团赴西藏拉萨进行实地采访;2009年5月7日至11日,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组织中外记者团赴四川采访。
依托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体现了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以服务媒体为导向的、主动的、策划的发布意识。李希光等认为,满足记者需要的媒体活动应至少具备以下10个特征之一,如果能够满足3点以上,它将是一次成功的媒体活动:
·差异:与同类活动相比有独特之处;
·新鲜:与以前活动相比有新的内容或提出新的角度;
·时机:与媒体正在关注的特点问题有联系;
·最大:有“最”、“第一”的信息发布;
·相关:公布与某个人群紧密相关的信息;
·权威:有高官、权威人士讲话;
·名人:有名人、明星出现;
·煽情:能够给人们带来情绪的波动,如兴奋欢呼或悲痛落泪;
·娱乐:有令人们轻松愉快、赏心悦目的节目;
·馈赠:有足以引起人们兴趣的馈赠活动。
三、以文字为主的新闻发布
以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发布新闻公报、声明或谈话,利用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答复记者提问,用政府网站发布新闻等方式均可归入以文字为主的新闻发布。这一类型新闻发布的共性在于主要以文字为传播载体。
新闻公报是新闻发言人由党和政府授权,郑重宣布某项新闻事实,或者对某项政治事件发表声明。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立场、态度和主张。声明和谈话是新闻发言人就有关事项或问题向社会表明本部门、本单位的立场、态度和观点等。以文字为主的新闻发布还包括政府就一些重要议题发表的白皮书,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09年就组织发布了五本白皮书:《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12-14);《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2009-09-27);《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2009-09-21);《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2009-03-02);《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2009-01-20)。新闻公报、声明、谈话或者白皮书措辞严谨,口径统一,采用书面和官方用语。
此外,新闻发言人经常需要就热点问题迅速回答媒体记者需要确证的某些信息,此时,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就成为比较简便、快捷、灵活和针对性强的沟通方式。特别是在重大突发公共危机发生时,记者需要立即求证、了解重要信息时,“公开新闻发言人的名单和联系方式,开通媒体与政府联系的‘快速通道’,本身也是政府透明、开放的一种重要体现,对那些需要异地采访的外地或是境外记者更是非常方便”。
政府通过官方网站发布重要文件、档案、报告等信息,上传新闻发布会的多媒体记录等也是新闻发布的重要形式之一。
【案例分析】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的网络对话
2003年12月23日下午4∶15-6∶00,外交部长李肇星通过外交部网站“中国外交论坛”及新华网“发展论坛”与公众进行在线交流。2万多名公众参与了访谈,共提出近2000个问题。李部长就其中具代表性的近40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全面介绍了2003年的中国外交工作。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孔泉主持了本次访谈。访谈记录如下外交部官方网站:
[主持人]:现在是12月23日下午16∶00整。自从18日我们发布了李肇星外长即将与公众在线交流的消息后,“中国外交论坛”和新华网的“发展论坛”收到了数千条的提问和建议,感谢大家对中国外交的支持。我们的访谈将在15分钟后准时开始。
在请李部长与大家交流之前,我要特别感谢新华网提供的技术支持。经过充分准备,我相信是万无一失的。不多说了,请李部长先讲几句。
[李肇星]:我先感谢我的后任的后任——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先生,感谢新华网的朋友提供的技术支持。我很高兴能够和这么多的中国的、外国的网友谈心、交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