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豹
孙豹,会稽人。汉武帝晚年,孙幸担任珠崖太守,因为征调广幅的布帛,招致当地蛮人的怨恨。于是蛮人发起暴动,攻掠郡府,杀害官吏,孙幸本人在动乱中丧生。孙幸就是孙豹的父亲。孙豹在父亲死后,迅速组织力量,集结不愿对抗朝廷的“善人”,对参与暴动的蛮人进行打击。很快,动乱遭到镇压。为了稳定局面,孙豹决定暂时代理太守执掌权力,继续扫荡制造动乱的残余势力。与此同时,孙豹派遣使者将珠崖太守的印绶封好,送往朝廷,并且详细汇报了动乱的始末。得知情况,朝廷正式任命孙豹为珠崖太守,就地上任。此后,珠崖地区的赋税、贡献按时上缴,社会稳定有序。范晔用八个字概括孙豹的政绩,“威政大行,献命时至”。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四十四《乡贤》
贺纯
贺纯,字仲真,会稽郡山阴人。贺纯年少时在县府求学,博览群书,术业精通。由于声名在外,公府连续十次征召他为官,地方官府三次将他作为贤良推举到朝廷,朝廷五次征他为博士,但是贺纯都没有应征。最后,皇帝下诏,让他担任议郎。在这个掌管言议的职位上,贺纯多次向皇帝建议要改善政治,厌服妖祥。贺纯在上疏中提到有益朝政的举措,达数百事之多,这些建议大多被采纳实施。后来,贺纯升迁江夏太守。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四十四《乡贤》
虞国
虞国,会稽郡余姚人。虞国年少时就以孝行著名,担任过日南太守。虞国治政,以教化为主,不尚酷烈。在他身上发生过一件很奇特的事情,一对大雁经常栖息在他办事的厅堂,每天如此,从不间断。每当虞国到辖县巡查时,那对大雁就跟着车子飞。后来,虞国在日南太守任上去世,双雁一直护送他的灵柩回到余姚故里。它们在虞国安葬的墓地栖息,再不离开。至今,那个地方还叫做双雁。虞国有个曾孙叫虞歆,后来也任日南太守,世人称他为小虞。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四十四《乡贤》
盛宪
盛宪,字孝章,会稽郡人。盛宪当时名望较高,被举荐为孝廉,任尚书郎,后来又升迁为吴郡太守。因为生病,辞官不做。孙策平定吴会地区,对久负众望的豪门大族,采取两手策略。依附者厚加安抚,背离者杀戮清除。盛宪向来高名在外,深得倾戴,孙策对他非常顾忌,时刻提防。少府孔融与盛宪有交情,担心他在孙策治下遭遇不测,于是跟曹操专门写了一封信,请求曹操出手援救。曹操应允,以皇帝的诏命任盛宪为骑都尉,到京城任职。但是曹操的任命还没有到,盛宪已经被孙权杀害。盛宪的儿子盛巨投奔曹魏,后来,官至征东司马。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四十四《乡贤》
澹台敬伯
澹台敬伯,会稽人,东汉初年诗学大师薛汉的弟子。澹台敬伯跟随薛汉学习《韩诗》,与杜抚齐名,同为薛氏最知名的弟子。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五十三《儒林》顾奉
顾奉,会稽人,东汉经学大师程曾的弟子。顾奉跟程曾学习《严氏春秋》。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五十三《儒林》
杨威
杨威,会稽郡上虞人。杨威从小失去父亲,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有一次,杨威与母亲一起进山打柴,不巧碰到老虎。老虎来势汹汹,杨威估计难以抗衡。情急之下,他抱起母亲,一边疾走,一边呼号。谁知,老虎竟然趴在地上,低下耳朵,停止追击。人们觉得非常奇怪,认为可能是精诚之至,感动猛兽。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五十八《孝行》
顾翱
顾翱,会稽人,从小失去父亲,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母亲喜欢吃雕胡饭,顾翱就经常带着子女去采摘。后来,他疏导水源,自己种植。种植所得除用于供养,还有部分积蓄。顾翱的家离太湖很近,湖中后来自生雕胡,不长杂草,虫和鸟也不敢来打扰。从此,顾母吃雕胡饭就变得更为容易。鉴于顾翱的孝行,郡县对其门闾住处予以表彰。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五十八《孝行》
包全
包全,上虞人,尽心赡养父母,非常孝顺,远近知名。包全居住的地方叫做孝闻岭。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五十八《孝行》陈嚣
陈嚣,会稽郡山阴人。陈嚣跟纪伯是邻居,纪伯暗中侵占陈嚣的土地。陈嚣不但不与他计较,反而主动避让,让出更多的土地给纪伯。陈嚣与世无争的人生风格,让纪伯感到惭愧,于是他归还自己侵占的那些土地。谁知,陈嚣不肯接受。两人谁也不纳为己有,后来就慢慢变成了大路。汉成帝鸿嘉年间,会稽太守周君在这条大路上立石,刻“义里”二字,表示对重义轻利行为的表彰。虞翻曾经非常推崇陈嚣的为人,说他从事打鱼,可以使人民不妄相偷盗;退处乡村,可以感化刁民,使得他们知道廉耻,杜绝强占和侵凌。“义里”由此而形成,至今仍有叫做“让簷街”的地方。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六十《义行》
梅福
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年少时在长安求学,研习《尚书》、《穀梁春秋》,颇有造诣,为郡文学,担任南昌县尉。梅福多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皇帝召见,有机会详细展陈政见,但是始终没能如愿成行。汉成帝时期,外戚王氏权倾朝野,专横跋扈。当时,天下灾变频发,民怨四起,在朝的大臣,都不敢直言王氏专权。梅福虽然忧国忧民,用心赤诚,但是以一个县尉的低微身份,抨击朝政,讽刺外戚,结果只能是“终不见纳”,甚至险遭杀身之祸。
梅福在家,以读书养性为主要生活方式。元始年间,王莽专政,梅福抛弃家室,离开九江,遁形而去。当时传言,梅福变成了神仙。后来,有人在会稽之地碰到梅福,可是他已经变改姓名,以吴市的守门小吏作为身份。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六十三《寓贤》
吴羌
吴羌,汉平帝时期,隐居山间,躬自耕作。吴羌对于世间富贵,无所仰慕。王莽居摄,天下大乱,吴羌携妻抱子,跟随梅福到东南沿海之地隐居。他们先是在吴门隐居,后来徙至乌程县余不乡。后人因此把他隐居的这个地方,叫做吴羌山。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六十三《寓贤》
王望
王望,字慈卿,琅琊人,曾经在会稽地区讲学。后来,征拜议郎,迁为青州刺史,威名远扬。当时旱灾严重,百姓颗粒无收,赤贫的人们无衣无褐,不得不裸体奔走,饥饿难耐,不得不以草为食。王望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于是,他自作主张,将辖区官仓里的粮食布帛充作救灾物资,给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百姓送去衣服和口粮。事后,王望上书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向朝廷汇报。汉明帝认为王望没有得到朝廷许可就擅作主张,事关重要,让朝廷百官参与讨论。大多数朝臣主张依法纠治王望擅为之罪。钟离意却认为王望此举并非目无王法,而是心怀大义,忧心苍生,不顾一己安危,当仁不让。这种行为如果得不到嘉奖,反而遭到惩罚,那么将违背圣朝所推尚的爱育之德。汉明帝听了钟离意的建议,决定赦免王望之罪,不加追究。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六十三《寓贤》
袁忠
袁忠,字正甫,汝阳人,袁安的玄孙。袁忠跟同郡的范滂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党锢之祸发生,他们同时被收入狱,后来又一起被释放。汉献帝初平年间,袁忠担任沛相。他非常低调,独自乘坐一辆简陋的柴车,赶往任职之地。袁忠居官,清廉忠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袁忠弃官不做,来到上虞县隐居。会稽太守王朗每次外出都要带很多随从,装饰奢丽。袁忠见他如此讲究排场,心里感到厌恶,于是以病为由,与王朗疏远隔绝。后来孙策攻破会稽,袁忠就从海路奔往交趾。汉献帝征他担任卫尉,可是袁忠还没有赶到京师,就在路上去世了。
袁忠的儿子袁秘曾为汝南郡门下议生,与太守赵谦一道,奉命扫平黄巾贼,英勇战死,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家族。与袁秘同时战死的尚有封观等七人,时人号为“七贤”。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六十三《寓贤》
陆璯
陆璯,字仲芳,毘陵人。研习《京氏易》与《尚书》,精于风角与星算。曾经担任主簿一职,但是上任仅十余日,就以病为由,辞去职任。从此,隐居在会稽之地。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六十三《寓贤》
蔡邕
蔡邕,字伯喈,陈留人。汉灵帝时,蔡邕担任议郎。在一次秘密上书中,他冒犯了当时得势的中常侍。蔡邕跟家属都遭到迫害,处以髡刑,远徙朔方。赶上皇帝大赦天下,所以回到故里。中常侍王甫的弟弟王智担任五原首长,听说蔡邕被赦回家,特地设酒饯行。酒醉饭饱,王智起身舞剑,邀蔡邕共舞,但是蔡邕没有起应。王智看出来蔡邕不屑与自己为伍,十分懊恼。所以他又向朝廷打报告,诋毁蔡邕。蔡邕觉得天罗地网,无处容身,只好亡命江海,远远逃到吴会之地,隐居避难。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六十三《寓贤》
梁伯鸾
梁伯鸾,曾在霸陵山中隐居,自耕自织,优游度日。后来,又隐到会稽山中。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六十三《寓贤》
桓煜
桓煜,字文林,一名严,龙亢人,桓鸾之子,大学者桓荣的五世孙。桓煜重视砥砺品格,修养志节。桓煜的姑妈是司空杨赐的夫人,桓鸾去世时,姑妈回到娘家,悼念慰问。进屋之前,桓煜的姑妈先在驿舍停驻,待到随从装饰妥当,再行前往哀悼。桓煜见姑妈如此在意排场,没有奔丧的真情实意,非常不满。等到姑妈向他表示安慰时,他只是号哭,不愿意与她交流。杨赐让人从官府仓库取拿祭祀用品,送到桓煜家里,但是桓煜看不惯这种行为,不予接受。从此以后,他每一次到京城,都不肯止宿杨府。受到桓煜影响,身边的宾客随从也都重视为人修养的问题,非所当得,哪怕是一餐饭也不妄受。桓煜曾经担任郡功曹,先是被举为孝廉,后来又被举荐有道、方正、茂才。三公府同时征召桓煜进京任职,他没有应征。
汉献帝初平中叶,天下大乱,桓煜到会稽境内避祸,住在山阴县已故鲁相钟离意的屋舍里面。太守王朗送来食粮、布帛和牛羊,但是他概不接受。等到桓煜离开钟离意故舍时,他将屋中物件一一列表,原样奉还,毫厘不爽。后来,他转到扬州从事屈豫家中居住。此屋庭院当中长有一颗橘树,每当橘子成熟,桓煜都在树的周围树立藩篱,避免瓜田李下的嫌疑。有一次,两只熟透了的橘子被风吹到篱笆外面,桓煜用绳子将其系起,挂在树上。桓煜重视品节修养,始终不曾妄受一丝一毫,特别是在危急存亡的时候,他的操守更加贞固。会稽郡的百姓受到他的感染,少有妄取争夺,乡闾间蔼然和睦。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六十三《寓贤》
孔潜
孔潜,是圣人孔子的十七代孙,汉朝末年曾经担任太子太傅。后来,孔潜到会稽郡地避乱。子孙传衍,世世代代,于是孔氏终成会稽山阴人氏。孔道隆、孔凯都是孔潜的后代。
见于乾隆《绍兴府志》卷六十三《寓贤》同治《长兴县志》
钱让
钱让,字德高,是彭祖的五十代孙。当时,吴郡太守薛固被执法官吏陷害,收付廷尉监狱。钱让带着同郡娄县的卞崇前往朝廷,为薛固鸣冤。廷尉将钱让等人囚禁起来,派兵士看押,严刑拷打,苦痛备至。但是钱让坦然自若,面不改色,鸣冤的喊声更加响亮。谁也没料到,这个案件居然惊动了整个朝野,天子对坚毅不屈的钱让另眼相看,下诏赦免薛固之罪。钱让先后担任散骑常侍、广陵太守、镇东大将军,有过都督九江诸军事的经历,此后又迁徐州、兖州刺史,进封富春侯,食邑五千户。钱让在六十二岁时去世,朝廷褒奖他的功德,追赠富春公,赐谥号为哀。天子乘素车,亲临悼念,并且诏令从宫廷抽调兵吏一千人,护卫灵柩,增加威仪。钱让最后葬回故乡,落叶归根。朝廷惋惜不尽,又拿出钱十万、黄金百镒、锦被十张,送给钱让之母赵氏。
见于同治《长兴县志》卷二十三《人物传》
钱林
钱林,字元茂。汉哀帝建平中叶,钱林担任朝廷的谏议大夫。元始中叶,王莽开始专权,朝纲错乱,钱林于是来到长兴境内平望乡陂门里隐居。他在梓山东造村,修整道路,疏通河港,使得水陆交通非常畅达。一排排房屋拔地而起,背山面水,规整有致。房屋周围疏桐掩映,翠竹摇曳,松柏苍翠,桂花飘香。溪流园林,远近错落,瑞芝幽兰的香气弥漫其间。在钱林的营造下,这里变成了人间至境,少有功名争夺之气。从此,钱氏后代世世居于这片土地。
见于同治《长兴县志》卷二十六《寓贤》同治《湖州县志》
邱腾
邱腾,乌程人。光武初年,邱腾在南阳起义兵。后来官至公卿,食禄二千石。但是邱腾恬淡寡欲,毅然放弃仕宦,退隐田园。
他在先人坟墓边上,与弟子一起筑建草庐,典籍度日,乐此不疲。
见于同治《湖州府志》卷七十一《政绩》许颐
许颐,故鄣人。许颐的父亲曾经患有重病,医生说:“药方不好使,唯有吃点人肉,才有可能好转。”许颐听罢,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两块肉,煮成羹,喂给父亲吃。一个月后,许父之病果然有所好转。当时的刺史周泽将许颐的孝行作为典范,上奏朝廷,对许氏门庭予以表彰。
见于同治《湖州府志》卷七十七《孝义》
沈震
沈震,字彦威,乌程人。沈震十岁的时候,发生自然灾害,百姓颗粒无收,饥饿难耐。一天夜里,忽然有个人告诉沈震:“你家西篱笆下面埋有粮米五十石,供你们救灾,度过燃眉之急。”沈震遵照指示,果然挖出五十石大米。
见于同治《湖州府志》卷七十七《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