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教材编审工作量补偿制度。对于参与会展教材的编写者和审稿者进行工作量补偿,利用科研经费直接补贴稿酬或以计算教学工作量等方法,并已形成制度化。
(3)建立高效会展教材的试用、评估制度。会展教材在投入到教学使用后,根据教学双方的反馈意见来确定教材的适用性,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教材试用与评估制度。
(4)定期或不定期地展开优秀自编教材的评选工作。对评选结果为优秀的教材编写者将协助申报相关奖项,根据不同奖项,颁发证书和一定的奖金,并增加计算教学或科研工作量。
浙大城市学院自专业开设以来,坚持不懈地在会展教材建设方面推行一系列的鼓励与扶持政策,从体系与制度上全面保障了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因此,教师积极地参与教材的建设,先后开发建设《会展概论》、《会展组织与管理》、《会展设计与布局》、《会议运营管理》、《现代会展基础与实务》、《现代广告学》、《品牌战略》、《展览营销实务》等教材。在“十二五”期间,浙大城市学院教师团队将有进一步的教材开发与建设规划,将更好地为会展教育服务,为提高我国会展教育的整体水平发挥作用。
11.3.3会展院校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根据会展院校的生源特点及其会展教材建设应有的特点,建设一套能适合应用型会展专业学生所独有的“面向应用、面向能力、面向实践”的会展教材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以下是浙大城市学院对会展教材建设的相关思考:
(1)会展教材建设应同步专业课程的建设。会展教材建设必须以专业课程建设为依据,结合专业课程体系来进行。因此,浙大城市学院将专业课程建设与教材内容建设同步开展。根据会展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据以制订教学大纲和规范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加大实训的教学内容量。同时,会展教材建设需紧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加强组织管理、积极论证立项、加大投资力度,超前、高效地开发多类型、多功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材,以适应会展教学的需求。将会展教材建设的源头工作做好,教材选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校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进行会展教材建设。培养会展应用型人才,这是会展教育院校的显著特征之一。会展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实用性和真实性的原则,编写人员就必须走出校园,走近会展企业工作岗位,深入会展的实际活动中,了解掌握学生今后从事工作所需要的会展知识点与技能点。在教材编著者的组织选择上,注重行业专家与教师的结合,引导高校教师了解会展教学规律、教材编写规范要求,结合熟知会展行业规范和流程特点的会展企业人员,联合开发会展教材,从而促进会展教材理论与实际间的紧密结合,使会展教材能符合会展行业对会展人才能力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与建设教材,不仅能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提高教师素质,同时也促进了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优化了教材建设的机制。
(3)会展教材的知识编排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会展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容覆盖面应涉及会展的整个流程,贯穿知识点和技能点两条主线,能反映整个会展类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而不宜过分集中在某一领域。会展教材中要有丰富实用的练习、案例分析和测试题,练习、案例分析和测试题要与教材主课文有机结合,题型要多样化,具有清晰的练习说明;各项练习之间的关系还需处理得当,使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通过实践各种会展实务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另外,材料的选取应具有时代的气息,既有知识性,又有较强的现代感。
以拓宽学生视野,使学习者可以获取新的信息,受到启示。尤其在会展教材中要增加会展产业的宏观背景知识的内容,因为会展活动与社会的宏观经济环境具有密切关联,而且会展活动还需具备更多的文化创意知识与管理知识。因此,会展教材的编写要有较高的立意与前瞻性的观点。
(4)构建会展立体化教材,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所谓会展立体化教材是相对于传统的文字印刷品教材而言的,它不再局限于文字印刷品,集实际书本、磁带、录像、光盘、多媒体课件、网上课件等于一体,综合各种教学手段之所长,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配合教学过程。会展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载体形式的立体化(包括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等),而且还要体现在教材使用方式的立体化(包括课堂教学教材、课外自学教材、实践工具教材等),教材涵盖教学环节的立体化(包括理论教学教材、实训教材等),以及教学内容的立体化(包括传统内容、现代内容、相关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行业的发展趋势等)等。通过这样的全方位的立体化教材建设,能够促进任课教师转变会展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加快了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使用,改善了教学效果;也推动了各教学环节的不断优化,使会展教材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会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加优良的教学环境。
11.3.4会展教材建设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会展教育的教材是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会展专业教学中使用的基本工具。所以,一本高质量的会展教材必须符合专业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满足各项教学基本原则的要求。但目前对会展院校的会展教育教材研究及关于会展专业教学基本原则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体系,还有一些争论。浙大城市学院对会展教材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路作为目前会展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学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
会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专业教学需符合应用型学科教学的一般规律,即进行知识点与技能点的教学与训练。所以,会展教材的建设不能仅满足于提供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体或相关的学科介绍,更重要的是建立以技能点为主的能力体系目标,让会展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全面得到会展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分析、策划、运营、营销、管理等技能的训练;特别需结合案例讲解,使教学达到专业技能传授的目标。
2.实用性原则
会展教育院校的会展教学宗旨是为了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所以会展教材建设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教学宗旨。会展教材的建设需深入浅出,突出应用,注重实用性、简洁性、可接受性。要解决好“宽”与“专”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获得会展领域内从事几个岗位时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会展学生具备其他的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只有达到这样效果的会展教材才能充分体现其实用性。
3.适用性原则
目前部分会展教材知识专而深、理论强而复杂,模糊了应用型与研究型教学的特征。也有部分会展教材理论过简、内容单调,关注点仅聚焦在“技能”的培养。这两种类型的教材均不符合应用型会展教育院校生源的特点及其培养目标。我们认为会展教材建设应具备知识全面、理论通俗的特点,必须体现本科层次,符合在新机制、新模式下探索和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使学生“一看便懂”,老师“一讲便通”,让会展教材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应用型专业学生的学习,体现适用这一特点。
4.真实性原则
会展教材选用地道的、真实的背景与案例材料对会展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在校会展专业学生接触的真实会展环境越多,了解行业特征的能力就越强,就越能帮助会展专业学生逐步地形成“专业思维”。因此,科学地编排会展专业背景与案例材料,能使专业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到会展环境。课堂实践证明,采用贴近会展实际活动的、与时代和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紧密相关的会展材料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专业学生感到学习会展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不断发现新鲜事物的过程。这样的专业学习既轻松又富有成效。
总之,应用型会展教材建设的研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着的课题。因此,需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应用型会展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两年一小建,三年一大建,常建常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推动高校会展教材建设的继承、改革、创新的良性循环。
11.4会展专业教师参与教材建设与教改论文成果
为检阅会展专业建设,我校会展专业教师在会展教材开发与建设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为进一步开展会展教学研究、凝练会展专业的“特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下是部分由浙大城市学院会展教学师资团队近年来相关的教材建设与教改论文成果(所有内容均属教材与教改范畴)。
1.主要教材建设
(1)张健康、任国岩主编:《会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2)任国岩、骆小欢主编:《会展组织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3)马青主编:《会展设计与布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4)黄彬编著:《展览营销实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6月。
(5)黄彬主审:《会展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6)黄彬主审:《会展法律法规》,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7)黄彬主审:《会展营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8)黄彬主审:《会展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9)黄彬主审:《会展企业客户服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8月。
(10)赛来西·阿不都拉主编:《公关礼仪》,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11)肖庆国主编:《会议运营管理》,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
(12)肖庆国主编:《现代会展基础与实务》,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5月。
(13)骆小欢主编:《品牌战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主要教改论文
(1)张健康、方玲玲:《基于项目驱动的会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2期。
(2)张健康:《德国会展教学体系考察》,《中国会展》2004年第8期。
(3)张健康:《突破会展教育发展的瓶颈》,《中国展会》2004年第7期。
(4)张健康:《推进双元制会展教育》,《澳门展贸》2004年第1期。
(5)张健康:《德国会展教学体系考察》,《中国会展》2004年第8期。
(6)黄彬:《会展教育创新模式探析》,《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2期。
(7)黄彬:《会展教育要进一步与市场需求相衔接》,《中国展览》2008年第4期。
(8)赛来西·阿不都拉、张兰欣、张健康:《浙大城市学院会展专业学生公关能力培养的实践》,《杭州会展》2010年增刊。
(9)马青:《浅析会展设计视觉传播的形式意味》,《商业现代化》2008年第4期。
(10)黄彬:《广告会展类人才社会需求情况调查》,《中国贸易报CEFCO特刊》2008年第1期。
(11)许亚丹:《网络会展的传播与经济比较》,《当代传播》2006年。
(12)马青:《提升会展设计的形式意味》,《设计》2006年。
(13)马青:《会展设计的艺术性突破》,《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年。
(14)张兰欣:《会展经济与会展人才》,《商场现代化》2006年。
(15)张兰欣:《会展教育:广告教学的新内容》,《商场现代化》2007年。
(16)黄彬:《中国会展英语教学问题研究》,《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9)。
(17)黄彬:《会展教育中试卷分析的过程及效果研究》,《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