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第一中学
一、学校概况
台州市第一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省文明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学校坐落在浙江中部现代化港口城市——台州市的行政中心区,占地面积252亩,校舍建筑面积90000平方米,投资2.1亿元,拥有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教育教学基础设备。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学生3152人,教职工246人,其中专任教师199人,中学高级教师110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省功勋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市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45人。学校始终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为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快速提高作出了不懈努力。特别是近五年来,学校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1.教科研历史
学校从1994年起就建立了教科室,由教学副校长负责教科研工作;2002年成立科研处,把科研、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校长-科研处-教研组-课题组的四级教育科研网络,现改称科研培训部。科研培训部、教研组、课题组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组织机构,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在教研的基础上开展科研活动,以科研带动教研。
“科研先导,科研兴教”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原则。历任校长都比较重视科研工作,现任校长洪仙瑜向来重视课题研究,不仅积极发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还亲自主持省重点课题“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由他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科技教育生活化的研究”亦正在实施之中。
2.科研制度健全
近年,学校先后制定了《台州一中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管理办法》、《台州一中科研培训部主任岗位职责》、《台州一中科研培训部工作条例》、《台州一中教师业务要求》等制度,学校科研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为落实科研兴校战略奠定了基础。
同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制定了《台州一中教育科研奖惩条例》、《关于论文发表稿费津贴的有关规定》等制度,将课题论文发表、获奖等科研目标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和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
加强科研档案资料建设和管理。一是严格过程管理;二是加强中期检查;三是落实小结。建立教师教育科研业务档案,对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的研究进程进行全过程管理,保证每个课题完成时都有完整的研究档案。
三、教科研的成效及影响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师搞科研,近五年共主持承担了60多个研究课题,其中省级及以上16项,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及以上发表和获奖的有600多篇,教师教科研参与面80%以上,10多项研究成果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切入学生现实生活的高中科技教育新探索”获浙江省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一等奖,省规课题“中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获省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中学生环境素质培养”获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大成果三等奖,“普通中学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的研究”获省第五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再探索”获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师们还先后出版了许多学术专着,如邵文其、陶晨的《高中环境素质培养》,陈征燕、徐美芬的《中学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项香女的《高考话题作文导写》,陈征燕的《中学课题化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专题研究》,董承理的《专题教程·高中写作新视点》,曹贤鸣的《高中数学知识元与问题活性化设计》等,还有多位老师参与了其他教参教辅书的编写。
学校积极主动推广学校的研究成果。2002年以来,椒江区教育局、区科协、区科技局成立了青少年科技活动基金会,用基金会的形式推广学校的科技环保成果,并由学校课题组老师设计科技活动项目,负责实施科技创新活动;中德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国际绿色学校研讨会在学校举行;2005年9月,陈征燕老师受“国际文化生活论坛”邀请,赴韩国参加会议并作了“我们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努力”的报告,得到韩国、日本等专家教授的肯定和关注。
天台中学
一、学校概况
浙江省天台中学,创办于1906年,1981年被列为省重点中学,1997年初被确定为省一级重点中学,2007年被评为省优秀一级重点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有优良办学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校园占地356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校园人文气息浓郁,历史积淀深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设备,在省内外居于一流水平。现有教学班52个,学生2550多名,教职工241名,其中省功勋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4人,国家级、省级名师培养对象4人,省级以上各类综合先进20人,高级教师99人,市县名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97人。
学校以“造就研究型教师,创设研究型课程,培养研究型学生”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创设最适合学生快速发展的空间,探索办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进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学生最优发展”的办学特色。
近五年,学校由于管理育人等方面成绩显着,曾获得省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百年名校100强、省绿色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二、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将教育科研作为工作重点和创特色、创品牌的重要途径,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三大战略。学校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建立了系列科研管理体系,而后不断加强教科研领导力量,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完善了科研管理网络,健全了教科研组织机构,制定了《天台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天台中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天台中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暂行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专门设立了奖励基金和出版基金,资助教师着书立说。学校还完善了与科研部门和国内着名师范院校的纵向联系制度、专题教研活动制度和外出考察活动制度,实施科研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积极培养、壮大教科研骨干队伍,形成了科研型教师团队。
三、教科研的成效及影响
学校坚持“贴紧、贴近、贴实”教育教学实际的原则,教师教科研参与面达100%,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学校主持研究了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16个,市级课题45个,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共11项,其中全国教科规划“十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获省第六届教育科研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该研究成果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光明日报》等报刊作了重点报道,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省“十五”教科研重点课题《中学生物理实验功能的研究与开发》获省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推荐为师范大学物理系的教材。
近五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论文或在省级及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共400多篇,市级获奖共150多篇,出版了专着7本,主编或者参编教学参考书45本。学校曾被评为省科研兴校200强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中央教科所实验学校,从而形成了学校办学的又一鲜明特色。
教育科研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近十年,共九次荣获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浙江赛区)团体优胜奖。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先后有学生获得省文科第一、第二名,省理科第六、第三、第二名,每年有60多人考入清华、北大、上海交大、中国科大、复旦大学、浙大等全国知名大学,每年有320人左右考上重点大学,向高等学校输送了大量素质高、能力强、潜力大的优秀学子。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经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华新闻报》、《浙江教育信息报》等报刊多次报道,在省内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目前,学校在科学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拓宽思路,务实创新,扎实推进“科研兴校”、“名师优教”、“质量强教”三大工程,正向着“把学校办成一所管理科学、科研领先、教育优质、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学校”的目标迈进。
玉环县楚门中学
楚门中学创建于1946年春。学校文化底蕴深厚,从这里先后走出来叶文玲、肖熙等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作家、教授。1982年,学校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现为省一级重点高中、省文明学校、省绿色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科研兴校200强单位、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治安安全先进单位、省中学生社会活动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和无线电测向先进集体、市教科研示范性学校等。
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建筑设施与青山绿水、花草树木融为一体,是一所人文书香浓郁的花园式学校。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1700名学生,162名教职工,占地面积186亩,建筑面积55056平方米。
建校6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厚德、博学、强身”的校训,逐步形成了“把人字写端正,把人字写辉煌”的办学理念,突出了以教育科研、生态德育、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科技活动见长的学校教育特色。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教科研的投入,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楚门中学重视教科研工作,以教科研促质量已成为学校的共识。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了“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的观念,营造了人人关心科研、人人重视科研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以教科室为核心,由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组成的四级教科研体系,教师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向科研要质量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追求目标。
教科室以“科研兴校”战略统领全局,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出台了《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楚门中学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管理条例》、《课题过程管理办法》等条例,强化不同层次的过程管理,包括规划管理、技术性管理、推广应用管理等多个层面,在不同层次的过程管理中,教科室有专职教科员负责校本培训、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保管和整理工作,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的办学战略。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整的教科研网络体系也已经形成。
学校主要领导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林启根校长主持过10项省、市课题,研究成果曾获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被评为台州市十佳科研型校长。曾志旺副校长主持了5项省级课题,被评为2005-2006年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现主管教科的副校长柯友良主持的省重课题《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与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衔接教学的研究》正在研究中。学校领导带头重视教科研工作,带动了广大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一批名师首先投入到教科研中,化学组的孔琴飞、吴玉萍、张礼聪等老师分别主持了省、市、县级多项课题并获得省级科研优秀成果奖和市教科研优秀成果奖,化学组也逐步形成了探究教学的风格,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她们辅导的学生在化学竞赛中成绩突出,数十人在全国、省级竞赛中获奖,学校荣获全国化学竞赛团体优胜奖。语文组的倪银环等老师、物理组的徐立海等老师、英语组的陈友祥等老师、史地组的张灵华等老师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迅速成长,徐立海、张礼聪老师还荣获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在他们的影响下,全校有95%以上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学校还积极开展“生态德育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建设”等研究。
学校大力倡导“科研兴校”办学战略。2004年至2009年,学校共完成各类课题166项。其中省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42项。15项课题成果在市基础教育成果奖和教科研优秀成果奖评比中获奖,1项研究成果获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经过几年的努力,楚门中学的教科研工作已从学科性向综合性,单一性向合作性发展。教师在省级教科研论文评比中有30多篇获奖,在各级报刊公开发表或在市级论文评比获二等奖以上的有200多篇。学校被评为“省教科研兴校200强”、“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教育科研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学校师资水平的提高,也有力促进了楚门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高考上重点人数连续三年蝉联全县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