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随家人到美国,被周总理称为“洋娃娃”的美国通,最终成为一名给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的高级翻译,我国驻斐济大使、英国大使、联合国副秘书长的着名外交官。
拾起抗美援朝岁月中,一个21岁热血青年毅然放弃哈佛大学的学业回国效力的记忆;打开朝鲜板门店谈判中,一个“中国首席速记员”所亲历的画面;记录一个年轻外交官跟随周总理,赴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经历;叙述一个翻译与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穿越外交风云17年的故事。
翻开基辛格访华到尼克松访华的那段历史;回到中美建交后,陪同邓小平首次访美的岁月;再现一个新中国驻美联络处参赞和驻美使馆公使衔参赞的那段时光;他,几乎亲历和见证了70年代中美外交跌宕起伏的全过程。
在美国长大并接受教育的“洋娃娃”,1929年7月,冀朝铸出生在山西太原上马街的一个大户人家。兄妹七人中,他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所以在家中是最受宠爱的小少爷。他在殷实的环境中度过了快乐的幼年时光。然而富裕的生活并没有使冀朝铸沾染上纨绔的陋习,这要得益于他生活中的两位大人:父亲冀贡泉,曾与鲁迅先生共事,交往很深,后任山西司法厅厅长和教育厅厅长等职,家教甚严;大哥冀朝鼎,是周恩来亲自挑选的中共最初的地下党员。
冀朝铸:我父亲是山西省教育厅长,但是他非常非常仁慈。他觉得这世界上应该是一律平等的,贫富差距这么大啊,是很不对头的,富人欺侮穷人,是错误的,应该打倒,所以很快就倾向于革命了。我大哥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周恩来同志。我的生活里面,有两位大人——我的爸,我的大哥。我就是靠他们,而且,他们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我也要自己奋斗出来。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乘机发动了侵华战争,战争的阴影很快波及到了山西太原。纷飞的战火瞬间打破了冀家宁静的生活。那年,冀朝铸9岁,他无忧无虑的心里也第一次隐约感到了灾难的降临。
冀朝铸:因为我小的时候是一个阔少爷,而且是一个身体比较差的小男孩,全家都哄着我;可突然间发现,在逃难的过程中,我爸的脾气变得很坏了,因为他当时心情很不定。我们四个闹着要什么好吃的,不但没有拿到什么好吃的,而且还挨了他一个耳光子。我很吃惊,就觉得这一辈子情况会很不一样。果然不出我想象。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下了一个决心:我这一生要争取一切都是最好的,不是最好的我不要,只要最好的,不管它是什么。
当然不是压迫人欺负人的,而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之所以有这么个想法,一个是看着我的大哥,他是有那种作风,很崇拜他;另外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就感觉大哥是家里最强的。
在大哥冀朝鼎的带领下,原本一家人是要去往延安的;而在路过武汉时,冀朝鼎和冀贡泉见到了周恩来,深谋远虑的周恩来临时改变了决定,要冀家父子远赴美国做扩大反法西斯战线的工作,促进美国支持中国抗日。于是,一段历时40多天的万里跋涉开始了。一家人从中国经越南到新加坡,然后乘船横渡印度洋来到法国,再由法国经大西洋的风浪颠簸去往美国。1939年2月,冀家老小终于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纽约。
冀朝铸:到了美国以后,一下子觉得这个美国怎么这么穷呢,这么破的一个地方。上楼,一上就上六层楼,电梯都没有;门一打开,一大群蟑螂。我说,美国真糟糕,这么穷的一个国家。后来很快就知道了,不是美国穷,而是我们穷了,我们住在穷的地方了。
9岁的冀朝铸被送到一所可以为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提供奖学金的私立学校念书,当时的美国人对抗日的中国人民非常友好,冀朝铸很快融入美国社会,并且交到了许多朋友。随着他对美国社会的不断融入和努力学习,1948年,冀朝铸以享受全额奖学金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结识了一位影响他道路的人——浦山。浦山是当时中共在美国留学生中的领导人之一,在他的影响下冀朝铸对中国革命有了深入的了解。另外,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中共外围组织进步学生读书会的成员也经常在这里进行交流,冀朝铸也从这里了解到了许多祖国目前的情况。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军队侵略朝鲜。与此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回到了台湾海峡,中美之间已成剑拔弩张之势,中国大地很可能将又一次陷入战争的阴云中。对年轻的冀朝铸来说,一面是自己生活了12年的美国,一面是陷入重重危机的祖国,需要他做出选择的时候到了。
选择回国
冀朝铸:念完第二年级了,我要求回去。当时那个教务长就说,冀先生啊,你看我们美国对你多好啊,哈佛对你多好啊,全额奖学金都给你了,你不用任何发愁了。他们没有像我们报效祖国的概念。我就和他们解释,我本来的目的,就是要报效祖国,要为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建设新中国,就是爱国。我妈的话呢,她也千方百计想把我留下。她说我同意你回国,但是不要现在回国。你不愿意等到得到博士以后回?学士得到以后回也更好一些,而且哈佛大学给你全额奖学金了。有一天晚上,我在校园里面散步,听着远处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我从小就比较热爱西方古典音乐,特别喜欢贝多芬的。就听着那个声音越来越低,弹到最低、几乎听不见的时候,突然间“当”的一声,我的精神也被振奋了起来,于是下定决心了,回国,马上就回国。从纽约坐火车,到西海岸的时候,我始终趴在窗户上看,认为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美国了。然后到了洛杉矶,上了船了,我坐在船的甲板上,一直看着。最后,美国一点都看不见了,我说,好了,美国,永别了。
命运往往是无常的,冀朝铸也许不会想到,在他今后长达44年的外交生涯中,竟有一半的时间是和美国打交道。这一次的离开恰恰是下一次的开始。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美国怎么也不会想到,仅仅两个月后美军就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了“三八线”;最后不得不同意中朝美三方在开城板门店进行和平会谈。
就这样,1952年4月,冀朝铸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炽热之心穿越重重炮火奔赴板门店。和平谈判需要英语人才,在美国生长了12年的冀朝铸正好有了用武之地。而朝鲜战场的艰苦条件,也给了曾经生活在优越环境里的年轻人真正的考验。
冀朝铸:从鸭绿江到谈判的地方开城,这一路那是随便可以打的,美国鬼子随便轰炸啦,扫射啦都可以,到了开城以后,那就不能打了。路上我就差一点被打死。在开城,那时很艰苦的,一块木头板睡上十几个人,就在泥地上,跳蚤、苍蝇、蚊子啦,应有尽有,各种各样的爬虫都有。但我这一辈子是交给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给我们党的,我就希望能够得到锻炼,不希望再在阔少爷的那种生活中成长起来了。
由于英语交流能力过人,冀朝铸很快成了和谈代表团英文速记的佼佼者。
而在谈判桌上,冀朝铸竟意外地发现自己美国的中学同学在对方阵营中。
冀朝铸: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最好玩的,就是有几个跳蚤爬到我的身体里去了,对桌坐着的又是我一个中学的同学。突然间,一个跳蚤从我的袖口里面跳了出来,大家都看着这个跳蚤,不敢说,更不敢笑。谈判桌是正摆在停战线的线上的,谁都不许过去。可跳蚤自由自在就跳过去了,谁都不敢动。在那么严峻的情况下,这是非常滑稽可笑的场面。后来我的朋友就叫我“跳蚤”了。
1953年7月,持续了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终于结束,冀朝铸因为出色地完成了打字、速记任务,荣立三等功。更重要的是,他优异的表现从此进入了一个人的视野,那就是周恩来。
开启外交生涯
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里规定,停战后交战各方将共同召开日内瓦会议,讨论政治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新中国代表团在备受瞩目下以全新的面貌第一次亮相于国际政治舞台。冀朝铸被周总理挑选入代表团担任速记工作,真正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由于冀朝铸有着出色的英语能力,周总理开始试用他给自己做翻译,面对要求严格的周总理,冀朝铸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冀朝铸:第一次给总理做翻译就出了个大漏子,就是我应该翻译的一句话,我漏了,没翻;结果另外一个翻译把稿子念出来了,我以为可以混过去了,不用翻了。周总理很严厉地跟我说,小冀你没有说实话。不仅如此,过了几天在外交部,他就专门点名。虽然没有点名我,但我知道是指我。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任何情况下决不向组织再说半句假话。
从日内瓦会议到斯诺来访,近10年的磨砺使得冀朝铸的翻译水平不断提高,他已从一个在美国生长的“洋娃娃”成长为周恩来身边出现次数最多的高级翻译。
1963年12月,冀朝铸全程随同周总理访问了亚非欧14国。后来,在给这次历时70天的出访做总结报告时,周总理专门表扬了他在这次访问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