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快传统仓储企业的改造
重视对原来仓库的技术改造,加快实现仓储企业的现代化。现代化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我国长期重生产轻流通,重商流轻物流,造成今天仓储业的落后局面。但是,加快发展我国的仓储业,绝不是要国家拿出大笔资金去大量建新仓库,更不是都去建现代化的立体仓库,而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对原有的仓库进行技术改造。
5)扩大对外开放,完善仓储市场
我国物流领域与其他行业相比,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较低,发展较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和这个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是有直接关系的。长期以来,仓储业实行封闭经营,由于体制原因,向国内外开放的观念淡薄,措施跟不上,开放进展慢,开放程度低。因此,加快仓储业的对外开放是当务之急。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的仓储管理经验以及现代化的仓储技术,从而促进我国仓储企业提高竞争能力,争取在国际物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加强现代化仓储人员的培训工作
实现仓储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而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又在于人,没有知识,没有人才,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要实现仓储人员的知识化、专业化,必须按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根据不同类型的仓库和工作岗位的制定和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加强对仓储人员的培养、教育和提高,尽快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技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专门从事仓储管理的干部队伍。这是实现我国仓储乃至物流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1.2仓储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生产要素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商品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
与此相适应,企业占据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降低原材料成本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活劳动消耗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物流系统以降低物流费用、形成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第三利润源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逐步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已引起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现代物流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仓储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仓储为原材料、产品和成品创造了时间效用,消费者以市场为导向对仓库的依赖,使得企业能够用更短的交付周期为客户服务,通过仓储提高了产品的效用。换句话说,通过仓储,企业能够使客户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点快速获取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客户服务看做是一个能够实现动态的、价值增值的竞争手段,仓储活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2.1仓储的基本功能
现代仓储业作为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和调控中心,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有独特地位。我国现有公共仓储企业1万多家,仓储业同比增长12%以上。仓储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10年来一直保持在0.3%,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近10年来保持在0.8%~0.9%,显示了仓储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仓储通过改变物的时间状态,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获得更好的时间效用。具体地说,仓储有整合、分类、加工和延期、堆存和保管等基本经济功能。
1.整合
装运整合可使仓储获得经济利益。整合仓库接收来自一系列制造厂指定送往某一特定地点的材料,然后把它们整合成单一的一票装运,其好处是可以实现最低的运输费率,并减少在顾客的收货站台处发生拥塞的概率。仓储人员可以把从制造商到仓库的内向转移和从仓库到顾客的外向转移都整合成更大的一票进行储运。
为了提供有效的整合装运,每个制造厂必须把仓库作为货运储备地点或用作产品分类和组装的地点。整合仓库可以由单独一家厂商使用,也可以由几家厂商联合起来共同使用,提供出租方式的整合服务。通过整合方案的利用,每一个单独的制造商或托运人都能够享受到物流总成本低于其各自分别直接装运的成本。
2.分类
除了不对产品进行储存外,分类和交叉站台的仓库作业与整合仓库作业相类似。分类作业接收来自顾客的组合订货,并把货物装运到每个顾客的地点。分类仓库或分类站把组合订货分类或分割成个别的订货,并安排当地的运输部门负责递送。由于长距离运输转移的是大批量货物,所以运输成本相对比较低,也容易对货物进行跟踪。
零售连锁店广泛地采用交叉站台作业来补充快递转移的商店存货。在这种情况下,交叉站台先从多个制造商处运来整车的货物;收到产品后,如果有标签的,就按顾客进行分类,如果没有标签的,就按地带内进行分配;然后,产品就像“交叉”一词的意思那样穿过“站台”装上指定去适当顾客处的拖车;一旦该拖车装满了来自多个制造商的组合产品后,它就被放行把货物运往零售店。交叉站台的经济利益中包括从制造商到仓库拖车的满载运输,以及从仓库到顾客的满载运输。由于产品不需要储存,降低了交叉站台的搬运成本。此外,由于所有的车辆都能充分装载,有效地利用了站台设施,使站台装载利用率达到最大限度。
3.加工和延期
仓库还可以通过加工或参与少量的制造活动,被用来延期或延迟生产。具有包装能力或加标签能力的仓库,可以把产品的最后一道生产工序一直推迟到知道该产品的需求时为止。一旦接到具体的顾客订单,仓库就能给产品加上标签,完成最后一道加工,并最后敲定包装。
加工和延期(processing and postponment)提供了两个基本经济利益:第一,风险最小化,因为最后的包装要等到敲定具体的订购标签和收到包装材料时才完成;第二,通过对基本产品使用各种标签和包装配置,可以降低存货水平。于是,降低风险与降低存货水平相结合,往往能够降低物流系统的总成本。
4.堆存和保管
有些物品存储是至关重要的,堆存和保管这种仓储服务可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例如,草坪、家具和玩具是全年生产的,但主要是在非常短的一段市场营销期内销售的。与此相反,农产品是在特定的时间内收获的,但消费则是在全年进行的。这两种情况都需要仓库的堆存(stockpilling)来支持市场营销活动。堆存提供了存货缓冲,使生产活动在受到材料来源和顾客需求的限制条件下提高效率。
保管是物品一种静止的状态,也可以说是时速为零的运输,保管产生时间效益。一般情况下,生产与消费之间有时间差,保管的主要功能就是在供应和需求之间进行时间调整。此外,生产或收获的产品,产出多少就销售多少,不进行保管,价格必然暴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也需要把产品保管在仓库里。可见保管在提高时间功效的同时还有调整价格的功能。因此,保管具有以调整供需为目的的调整时间和调整价格的双重功能。
1.2.2仓储的地位
仓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
1.宏观方面
仓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保存物资原有使用价值的必要环节,是促进资源合理利用配置的重要手段。不论一个国家的资源多么丰富,包括未加工的初级产品和经过加工的制成品,相对于需求的无限欲望而言,总是有限的,因而合理配置资源,做到物尽其用,总是一个国家谋求发展的重要目标。当物资离开生产过程进入消费过程的准备阶段,即处于库存阶段时,对于实际的再生产过程是必需的,但是物资处于闲置状态,不产生利润(对在库物资进行整理、加工、分装除外)。所以,当一部分企业储备物资超过了再生产所必需的界限时,从整个国家来看,这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在实际经济生活当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即使是同类产品,在一些行业和企业滞留,长期闲置不用。而在另一些行业和企业都表现出短缺,使得开工不足,影响生产。积压和短缺并存是我国经济的一大痼疾。这除了产品结构方面的原因外,物资流通体制不合理和库存管理水平落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从技术上讲,现有的仓储理论能够解决库存的合理数量问题,这就为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了可能。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对我国经济协调稳定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2.微观方面
仓储可以保证企业生产过程获得及时、准确、质量完好的物资供应,有利于企业通过占有较少的流动资金,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库存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获得稳定的原材料、零配件供应,但这不是仓储管理的唯一职能。如前所述,库存过多,不仅造成物资积压,增加保管费用,而且过多地占用流动资金。资金也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它可以投资于其他方面产生利润,可以存入银行产生利息。但是当流动资金处于库存品的形式存在时,它既不产生利润,也不产生利息。积压物资,实质上是积压资金。所以,一般认为,企业库存资金占资金总额比重的大小,固然与企业性质或行业特点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仓储管理水平的提高。
另外,在企业产品的成本构成中,物料成本占有很大比重,对这部分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正是仓储管理的职能之一。物料成本主要包括购入成本、订购成本和储存成本三项。
购入成本是指物料的单位购入价格,通过对购入成本很高的物资进行重点控制,可使企业占用较少的流动资金。订购成本是指企业从发出采购订单,到物资验收入库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例如采购人员差旅费、完成采购或交易所必需的业务费、检验费、装卸运输费等。订购成本与订购次数有密切关系。而这正是仓储管理要加以控制和管理的。
储存成本是指物资在储存过程(或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由于占用资金所损失的利息和其他赢利、仓库以及设备的折旧费与维修费用、保险费、损耗费、人力费等。
此项成本与储存数量有密切关系。仓储管理可以通过对物资订购次数的计量和储存数量的控制,降低物料成本,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之目的。
1.2.3仓储的作用
仓储的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
1.搞好仓储活动是实现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商品由生产地向消费地转移,是依靠仓储等物流活动来实现的。可见,仓储活动的意义正是由于生产与消费在空间、时间以及品种、数量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引起的。尤其是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些矛盾又势必进一步扩大。在仓储活动中采取简单地把商品生产和消费直接联系起来的方法已不适用,而需要对复杂的仓储活动进行精心组织,拓展各部门、各生产单位之间相互交换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在流通过程中不断进行商品品种上的组合,在商品数量上不断加以集散,在地域和时间上进行合理安排。通过搞活流通,搞好仓储活动,发挥仓储活动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借以克服众多的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的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在商品生产与消费地理上的分离,衔接商品生产与消费时间上的不一致,以及调节商品生产与消费在方式上的差异,使社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在建立一定的商品资源的基础上,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搞好仓储活动是保持物资原有使用价值和合理地使用物资的重要手段
任何一种物资,当它生产出来以后至消费之前,由于其本身的性质、所处的条件,以及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因素,都可能使物资使用价值在数量上减少、质量上降低,如果不创造必要的条件,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物资上的损害。因此,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加强对物资的护养,搞好仓储活动,以保护好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的使用价值。
同时,在物资仓储过程中,努力做到流向合理,加快物资流转速度,注意物资的合理分配、合理供料,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使有限的物资能及时发挥最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