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要点
仓储安全是仓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易燃易爆易腐物质管理更为重要,学习本章要了解消防安全知识、仓储安全新技术;重点掌握粮食仓储管理、油品库管理、危险品库管理,树立安全管理的理念,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并对安全管理进行考核,通过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来保证安全工作总目标的实现。
5.1 仓储安全管理
5.1.1 概述
1.仓储安全管理的概念
仓储安全管理是仓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仓库物资管理过程中,由于仓库存储物资具有易燃、易爆以及易腐蚀、有毒等不安全因素,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资的大量损失,因此应重视仓储安全管理。仓库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发现、分析和消除仓库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危险,保护仓库中的人、财、物不遭受破坏、损害和损失,并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系统理论角度看,对与仓储管理有关的因素如仓储人员、仓储对象、仓储设施设备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达到仓储的目的,这就是仓储安全管理的基本含义。仓储安全管理的基本目的为保护仓储工作人员安全,对仓储设施设备进行良好管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妥善保管货物避免货物发生变质及被盗等现象。
现代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特定的系统安全,所以安全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基本程序为:①总结本仓库的历史经验并吸取和借鉴其他仓库安全管理的经验,找出管理方面的差距及失误;②从仓库实际出发,分析现实的需要和可能,全面地研究,有选择地吸收仓库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方法;③综合研究应用各种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其实践成果,确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适用的方法;④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先进手段,为安全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安全管理组织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2.现代仓储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
现代仓储安全管理就是如何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去研究、分析、评价、控制以及消除物资储存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有效地防止灾害事故,避免损失。加强仓库安全管理,重要的是找出仓库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弄清仓库安全管理工作的特殊规律,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现代仓库安全管理,其基本内容和要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预防事故为中心,进行预先安全分析与评价
预测和预防事故是现代仓库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对仓库作业系统中固有的及潜在的危险进行综合分析、测定和评价,并进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和行动,控制和消除这些危险,以防止事故,避免损失。
预防事故的根本在于认识危险,进行危险性预测,运用科学知识和手段,对工程项目、仓库作业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判断,并进一步作出估计和评价,以便查明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并加以改进,同时对各种设计方案能否满足系统安全性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价,作为制定措施的依据。危险性预测的基本内容包括系统中有哪些危险,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故,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也就是用事故发生的概率或用既定的危险性量度表示以及危害和后果是什么)。
为保障仓库安全,对于储存危险性的物资,即有足够潜在能量形成足以毁坏大量库存物资或造成人员伤亡的条件,而且有引起火灾、爆炸等灾害的实际可能性情况,必须预先建立完善的和可靠的安全防护系统。对各项安全设施与装置的选择以及设置的数量,应通过安全评价确定。其评价方法以分析和预测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事故及潜在危险,通过有组织的评价活动,确定危险度等级,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合理的安全措施。
(2)从总体出发,实行系统安全管理
仓库安全管理内容繁多:有仓库安全管理组织体制,如主要对仓库安全组织机构设置原则、形式、任务、目标等内容的优化;有仓库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如仓库安全管理法规建设、仓库安全培训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仓库安全设计及其评价、仓库安全检查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等;有仓库作业生产安全管理,如仓库储存作业、收发作业的安全管理;有仓库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如仓库库房、装卸搬运设备、电气设备、通风设备、消防设备等的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措施;有仓库检修作业安全管理;有仓库劳动保护;有仓库人员安全管理;有仓库安全评估;有仓库事故管理等。各个仓库安全管理内容和安全管理环节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因此,仓库安全管理不能孤立地从个别环节或某一局部范围内分析和研究安全保障,必须从系统的总体出发,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才可能实现系统安全的目标。
系统安全管理应当从仓库储存规划可行性研究中的安全论证开始,包括安全设计、安全审核、安全评价、安全制度、安全检查、安全教育与训练以及事故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
(3)对安全进行数量分析,为安全管理、事故预测和选择最优化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现代安全工程把安全中的一些非定量因素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把安全因素从抽象的概念量化为一个数量指标,从而为安全管理、事故预测和选择最优化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安全工程所研究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划界的问题,也就是划定安全与危险的界限,可行与不可行的界限。现代安全工程通过定量化处理来划定系统的危险度等级及其相应的安全措施。
对安全进行数量分析,是安全科学日益发展完善的一个标志。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故障和事故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其间的数量变化及规律,就可以对危险性等级及可能导致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行客观的评定,从而为选取最优的安全措施方案和决策提供依据。
安全的定量化分析包括以事故发生频率、事故严重率、安全系数、安全极限和以预选给定数值作为尺度进行分析比较的相对方法,以及用时间发生的频率值作为安全量度的概率方法。例如,采用概率安全分析( probabilistic safety analysis,PSA)即概率危险度评价( probabilistic risk analysis,PRA),可以在仓库建设规划设计、建设以及运行的各个阶段上应用,通过分析评价查明和辨别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对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部位以及对预防事故的措施作出评价,从而可以及时更新和完善设计,正确了解和把握工程的安全性能,并为编制安全规划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管理和实行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5.1.2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
1.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燃烧的类型
(1)燃烧的基本原理
可燃物质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称为燃烧。人们通常所说的“起火”、“着火”,就是燃烧一语的习惯叫法。对于燃烧的认识,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燃烧三要素、燃烧类型和火灾蔓延。
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又称为三要素。这三个要素是指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如果这三个要素不同时具备和相互作用时,燃烧就不会发生。
1)可燃物质
凡能与氧化剂反应,同时发光、发热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质。可燃物质有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种。
①固体燃料。最明显的固体燃料是木头、纸和布。如索具、垫舱板、家具、胶合板、抹布和床垫等。可燃固体货物如包装货、纸筒货、散装货(如粮食)以及轻金属(如镁、钠、钛)等。
固体燃料的燃烧特性如下:
高温分解。固体燃料燃烧之前,它必须转化成蒸汽状态。通常一开始是由于干热,而后产生这个转化,随后便引起燃烧。这个过程即所谓高温分解,它是由于热的作用而产生的化学分解。在这种情况下分解导致了从固体状态向蒸汽转化。如果蒸汽与空气充分混合并加热到足够的温度(被火焰、火星、热的电动机加热),就会引起燃烧。
燃烧速率。固体燃料的燃烧速率取决于它本身的结构。粉末或碎屑状的固体燃烧比大块的物质燃烧得快,如小木头片比一根结实的木梁燃烧得快。经过粉碎的燃料与热接触的面要大得多,因而有更多的蒸汽供燃烧,所以火就燃烧得异常猛烈,而燃料也就被迅速地消耗尽了。另一方面,大块燃料要比粉碎后的燃料燃烧的时间长。
尘雾是由非常微小的粒子组成。当一种易燃粉末(如粮食粉末)的尘雾与空气充分混合并被点燃时,它的燃烧速率非常快,并具有爆炸力。船舶装卸粮食和其他微粒货物时,就容易发生这种爆炸事故。燃烧温度。一种物质的燃烧温度是在没有火星和火焰的情况下,造成燃烧的最低温度,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燃烧温度。拿某一种物质来说,由于体积、表面积和其他因素的不同,燃烧温度也不同,常见的可燃材料的燃烧温度在49℃与538℃之间。
②液体燃料。船上最常见的液体燃料是燃油、润滑油、柴油、煤油、油漆及其他溶剂等。货物中也有易燃的液体。
液体燃料的燃烧特性如下:
挥发。易燃液体像易燃固体一样也要释放出蒸汽,然后引起燃烧,这个过程就是液体的挥发。液体挥发出气体的速率比固体要快,这是因为液体的分子排列得比较松散。
此外液体能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释放出蒸汽。汽油在-43℃就开始挥发蒸汽,这就造成汽油有不断燃烧的危险。
燃油、润滑油这类较重的易燃液体必须加热到使之释放出足够的气体时,才能燃烧。如润滑油在204℃时开始燃烧。火很快就会达到这个温度,因此直接同火接触的油会很快地起火燃烧。一旦某种轻的或重的易燃液体开始燃烧,辐射回输和连锁反应就会迅速增强火焰。
易燃液体产生的蒸汽比空气重。这种蒸汽非常危险,因为它将会沉降到低处,慢慢地散发,而且还会漂到远处的火源上去。例如:从集装箱跑出来的蒸汽能够沿着甲板漂移,从甲板上的开口处,漂移到甲板下面去,直到接触火源(如电动机发出的火星)时为止。如果空气与蒸汽充分地混合,它就会燃烧并把火引入到泄漏的集装箱里去,其结果便是严重的火灾及爆炸。
燃烧。同样重的易燃液体与固体比较,液体产生的热量大约是固体的2.5倍。液体释放热的速度比木头释放热的速度快3~10倍。易燃液体溢出时,会扩散很大的面积,释放出大量的蒸汽。因此,当它被点燃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这就是大开口的液体罐及溢出的液体被点燃后为什么燃烧如此猛烈的原因之一。
闪点。液体燃料的闪点就是指一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上,液体燃料释放出足够的蒸汽,从而在它的表面形成一层可燃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就是空气与蒸汽的混合气体,这种混合气体能够被点燃,但是不能够保持持续的燃烧。
较高一点的温度才能够保持持续的燃烧。这个温度被称为液体的燃烧点。
③气体燃料。常见的易燃气体包括乙炔、丙烷和丁烷。
气体燃料燃烧的特性如下:可燃气体的燃烧往往同时伴有发光、发热的激烈反应,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很大,危险性十分明显。根据燃烧条件,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而对易燃气体而言,一旦泄露,与空气接触,就已存在两个条件,如若存在点火源,则燃烧就无法避免。由此可知,要消除易燃气体的燃烧危险性,就必须严防易燃气体泄露到空气中,同时阻止点火源引入其中;或在易燃气体容易泄露的场所,严格控制点火源的出现。能导致易燃气体燃烧的点火源种类很多,主要有:撞击、摩擦、绝热压缩、冲击波、明火、加热、高温、热辐射、电火花、电弧、静电、雷击、紫外线、红外线、放射线辐射、化学反应热、催化作用等,必须处处注意、时刻防备。在国家标准《瓶装压缩气体分类》(GB16163-1996)中,列入可燃气体的工业纯气品种多达40余种,其中,以可燃性液化气体居多。液化气体的特点是沸点低,极易气化,泄压时闪蒸且扩散,与空气混合形成易燃、易爆气体,火灾危险性极大。易燃气体酿成火灾的严重后果不堪设想:人员受到直接辐射热或黏附可燃性液化气体,就会烧伤或死亡,其他可燃物会受到大量辐射热,形成大面积火灾,而且灭火以后极有可能会发生二次燃爆危险。此外,易燃气体会发生空间燃爆。
2)助燃物质
与可燃物质相互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质,如氧气、氯气等。
一般来说,空气中的含氧量至少达到11%才能够维持燃烧。但是,闷火只需要3%的氧气,所以如棉花等物质的燃烧仅需要很少的氧气就可闷燃,而且一旦获得氧气的补充,容易死灰复燃。
3)着火源
在火灾发生初期提供燃烧赖以维持的热能源被称为着火源。如明火、电器火花、摩擦撞击产生的火花、静电火花、雷击、辐射热、化学反应热等。
在火灾发展过程中,可燃物质本身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也可以维持本身的火势,并促使继续向四周发展蔓延。
闪燃是由于固态或液态物质因蒸发、升华或分解产生的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混合后,借助火焰时发生的瞬间燃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