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告诫自己,不要看花粉液销路不错,不要看灌装加工费是旱涝保收,把自己的生存发展依附于另一个企业的特定产品上,这本身就是很大的冒险!居安思危。他时常向自己提问,你能保证花粉液常销不衰?你能心安理得地属于从属的、分支的,兴衰由人的地位而不图改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担心的事,居然不期而至。
花粉液含有的性激素使小皇帝几乎不敢冒险了。盛极一时的花粉液开始滑坡。而宗庆后必须走自己的路,他决定生产一种全新的、最具中国特色的、为最广大儿童普遍需要的儿童营养液。
花粉公司面临的是自己拳头产品的僵缩与消失,而宗庆后面临的是断炊的迫在眉睫的现实威胁。企业两手空空了,正好做大动作。没有加工业务,可以鞭策企业一百多员工同心同德义无反顾、急如星火地去研制新产品。
他给未来儿童营养液的定位是--中、特、准。所谓中,就是一定要以中国传统的纯天然植物类食品为原料彻底摒弃化学合成、添加剂、色素、激素;所谓特,以全新的配方进入市场,不搞老少皆宜,儿童就是儿童,目标市场清楚,光是中国的儿童就有四个亿,小产品,大市场;所谓准,要对症下药,把开胃,启动孩子的食欲作为首要功能,使会吃会消化的孩子,十有八九都健壮。没有学过医学、营养学的企业家宗庆后,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定位,就在成功的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接下来,为了开发一流的产品,他决定寻访一流的专家,采用一流的技术。
他来到浙江医科大学,这里有当时我国唯一的医学营养系。系主任朱教授为宗庆后周密而大胆的构想怦然心动。他觉得这本来就是营养学学者应该关注的命题。并决定由自己带领助手为未来的儿童营养液催生。
不久,朱教授把研究成果写在一页纸上,像给病人拟了一张处方。宗庆后把这页纸看得重千斤,他果断地为这一研究成果的转让,付出了五位数的代价。这在1988年,不是一个小数目。宗庆后用经济杠杆,提高了科技成果的价值并证明科技也是生产力。
根据配方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这关系到工艺设备、操作。而关键是人才。只有熟谙中药制作膏、丹、丸、散及汤剂的全部诀窍,观色嗅气都能知根底的人,才能挑起大梁。
他把目光投向了红顶商人胡雪岩所创办的百年老店的药厂,象刘备三顾茅庐那样去拜访技师张宏辉。当他得知在偌大的杭州城,竟没有张技师安放一张写字台可以伏案研究药理的寸尺之地,尽管宗庆后自己也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十平米的偏屋里,他决定帮助朋友,把教育局奖励给他的三室一厅单元房让给了张宏辉。要对得起宗庆后,对得起这位把自己当珍宝的厂长,对得起那套只有高级工程师才能享用的大套标准房,张宏辉无言无泪。他要舍命陪君子,接受了主持制造原液制造精品的重任。
工艺自然一循古理,但设备就不能再用炭炉、瓦罐、风箱了,毕竟是现代化的大生产。那就需要一位第一流的设备工程师,一位可以统领全局的总工程师。他找到了在医药营养界服务近三十年德高望重的顾馥恩。当顾总看到匆匆建成的原液车间,她确知这样一个规模的工程,从报批到试车投产,至少需要三年。而宗庆后告诉他,建这个车间,他只用了60天。
不可思议!她觉得自己碰上了一个奇才,一个拥有西方速度的东方企业家!
现在,万事俱备,还缺什么呢?
不缺东风,只缺一个漂亮的名字。
在创业初期连化了一半的冰棍都舍不得吃的宗庆后,这次要花大本钱。因为产品品牌只能有一个,必须好中求好,打响了就是打响了。它不是衣服,可以随便更换。
在报纸上登广告,征集名称。有偿征名,在1988年,还是新鲜事儿。
他请来了许多专家,把来自天南海北的200多个名称摆出来,逐一品评。
都是一些漂亮的名字,但命名中,仿佛暗中有一只手在操纵,什么素呀,精呀,宝呀、灵呀不一而足。宗庆后敛容而坐,不为所动。他觉得这些名字太滥,再多一个,有谁理你?在取名上,他要反一反潮流。
忽然念到一个娃哈哈,正襟危坐、讲究仪态的专家忍俊不禁,哄堂大笑。有讽刺的,有揶揄的,唯独没有赞赏的。
宗庆后也笑了,却因为大喜过望,他建议就用娃哈哈.
会场里议论鹊起,有人斥之为俗不可耐。俗?是的。但大众产品,儿童产品,为什么不可以搞通俗点儿?刚才不是连反对者也笑了?笑,就是效果,就是觉得这个名称新、奇、特。
娃哈哈,高贵的专家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这是首著名的新疆儿歌中的第一句,这是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入选的歌曲;也就是说,中国的所有学龄儿童,无人不晓娃哈哈,人人唱过娃哈哈!
再说,娃哈哈,连续三个开口音,其韵母与妈、爸相同,这就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效果:凡是能叫爸、妈的婴儿,更不用说进入幼儿园的幼儿,都会方便地、响亮地喊出:娃哈哈。
再深一层去想,搞儿童营养液干什么?家长们买儿童营养液干什么?还不是为了让天下的娃娃,个个笑哈哈。
用不着再论证了,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娃哈哈这个商标名称选择的正确和不可估量的价值。
后来,宗庆后去了工商局,郑重地为娃哈哈进行了专用商标注册,而且申请的范围,扩大到了一切可能应用的领域。大概除了导弹用娃哈哈商标我们没有申报,其余全考虑到了。
秘书小何告诉记者,这种预防性措施,像一尊现代盔甲,最大限度地防御娃哈哈被仿冒的威胁。
这几年,我们对名牌商标的价值有了相当的认识,我们知道,可口可乐的商标价值为244亿美元,雀巢咖啡的商标价值是85亿美元,名牌效应,令人目眩。说宗庆后树了娃哈哈这个商标,就是发了一笔大财,决不为过,可贵的是,在商品面世之日,宗庆后就给它买了保险。
娃哈哈打开市场大门的生意经说宗庆后是一个平凡的巨人,一点不过誉,且先让我们用数据来记载他的创业史吧:
1987年,娃哈哈厂创利税总额17.27万元;1988年,惊人一跃,利税总额达210.11万元;1990年,大上了一个台阶,一举创下了2638.85万元;1992年,再创奇迹,达到8412.80万元,直逼亿元大关;1993年,利税总额指标一破再破,达到15737.81万元。
1994年,在世人的一片惊叹声中,娃哈哈再展辉煌,利税总额达到18000万元。……娃哈哈惊人的发展举世瞩目。
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柴松岳建议经济界、理论界、新闻界对娃哈哈这种飞速发展的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研究。
宗庆后来不及对自己的发展轨迹作回顾性总结,太快了,这一切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
说起生意经,宗庆后做的都是大动作:
一、攻城掠地打市场。要把娃哈哈迅速推向市场,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宗庆后每开发一个市场,必亲自坐镇,集中兵力,集中资金,集中时间,调动当地的广告、报纸、电台、电视全方位推出娃哈哈,实行地毯式轰炸。商贾同行常被宗庆后这种集团式攻势压得透不过气来。然后他则往往峰回路转,独山奇兵。用这种战术,使杭州满城争说娃哈哈.
进军上海,虎口拔牙;空中地面轰炸天津。他知道,一个15秒至30秒的广告,只有在反复7次进入了一个人的视野才可能形成记忆。攻打北京,敢于把北京日报版面占去一大片,自负的北京人就会跷起拇指说佩服;智取羊城,一山岂能容二虎,宗庆后偏要虎口夺食,说生意,大家都做一做……1991年底,宗庆后的第二个拳头产品娃哈哈果奶入市,市上果奶品种已经很多,他决定全新的营销策略,来了一个大赠送。在报上登广告,以剪报标证为凭,每券免费赠送一瓶。这种作法,六七十年代美国美孚商行推销洋油也这样做过,但在杭州,解放40几年里,老百姓记不得有这种好事。
五天报纸总量100万份,宗庆后估计,读广告持券来领赠物的有三分之一即30万人就很不错。
这次宗庆后失算了。
1992年元旦,准备的30万瓶果奶送完了,谁知毫无思想准备的各家商店,在如潮的持赠券者面前乱成一团,赠奶倾刻告罄,数千儿童向隅不满,娃哈哈紧急动员,加班生产果奶,兑现他有票必有奶的许诺。
此举花了60万元,其轰动的直接成果,是各省订单的蜂拥而至,仅浙江一家公司的订货就是每月1万5千箱,竞购的第一批所获利润,就足以抵消广告费的支出!
一年一度的全国糖酒定货会在成都召开,娃哈哈当然要在这里出人头地.据说得花300万元广告费,方可稳操胜券。
宗庆后淡淡一笑地说:我只带了七万元。
言出几日,成都闹市街头忽然出现了一支金发碧眼的洋妞组成的留学生宣传队,她们以西方人特有的热情与微笑,打着标帜,向一个个拥上来的好奇的市民分发娃哈哈宣传品。洋人给’娃哈哈‘做广告,这一蜀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特大新闻不胫而走,娃哈哈轻易地登堂入室,进入成都寻常百姓家。
河南郑州,是兵家商家逐鹿中原的必争之地。宗庆后去郑州转了三天,不去找电视台、广告公司,而是独辟蹊径走访了当地的交通和教育部门,他提出,要给郑州市五万名小学生每人赠送一顶有利交通安全的小黄帽!仅仅七天过后,郑州街上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处处闪烁着鲜艳的小黄帽。而宗庆后只花了15万元,就有了5万名流动广告,且这一注重公益的善举得到各传媒的纷纷报道,郑州市场的大门向宗庆后敞开了。
1994年,娃哈哈投入了广告费高达700万元,带来的回报是,娃哈哈席卷中华大地。
1988年至1991年,娃哈哈产品获奖,销势旺盛,中央肯定,宗庆后并没有志得意满,反而面对产量增长60倍、年获利增长100倍的局面火冒三丈,坐立不安。原因是厂房不够,没有场地!要求新建的报告打了快一年了,征地的红线都还没有划出来,而娃哈哈有条件去占领市场,却派不出部队(产品)。要扩大规模,就要造房呀。没有办法,宗庆后激愤了:如果月球上有地可租,我也去租!
1991年8月14日,杭州市委在对娃哈哈厂进行调查之后,想到了日子很难过的国营杭州罐头食品厂。这家企业由于产品结构、体制管理上的综合症,连年亏损,欠债累累,已到了资不抵债的境地。
1991年9月,杭州市市长卢文舸拍板决定娃哈哈兼并杭罐厂,让小鱼吃掉大鱼,震掠国内外。宗庆后一拍即合,慷慨陈辞:我们必须抓住每一个时机扩张自己,兼并的风险的确很大,但我们从中得到的利益将更大。娃哈哈不能接受挑战之时,就是娃哈哈衰老之日。他立下军令状:半年内扭亏,让杭罐厂重振雄风.兼并百日,果真扭亏为盈,娃哈哈在市场竞争中一跃而为重量级.
当记者就创业八年的往事采访宗庆后时,有了下面一段简洁明了的对话:
创业八年,你最高兴的是什么?
资产不断增值!
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市场。
你最崇尚的准则是什么?
公开挑战,公平竞争。
你最信奉的格言是什么?
永远早走一步!
你最痛恨的是什么?
不正当竞争。
若干年后,当宗庆后步入辉煌,看到一些企业家争名份、争级别时,他不解,他蔑视,他直言相告:我这个企业,我这个人,从来就没有级别,也不要级别。我要的是效益,高效益!这是一个凡人向传统构架、传统体制发出的有力挑战。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宗庆后张弛得法,挥洒自如,1993年,在首届中国经营大师的评选中,他名列榜首,被人誉为西湖巨人.
宗庆后和他的娃哈哈集团桂冠累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93′中国经济大师;省、市劳模;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获浙江省双好双文明企业;中国名牌最佳品牌奖;优质科技产品最高荣誉金奖等称号。
当记者一再追问宗庆后成功的奥秘,他沉吟了一下,还是那句话--早走一步.
超前意识,早走一步,统领了他的整个创业生涯。他阶梯式地滚动开发产品,是早走一步;他提前入关,抢先入关,是早走一步;他认为船小好调头只是对外开放的近海战术,真正远涉重洋,就得靠航空母舰。他企业下属已形成17个分厂分公司,他的销售网络遍布中国,产品先后进入美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94年,出口创汇达500万美元。他向西部进军,开始资本经营,是早走一步。出资4000万元,一举收购四川涪陵糖果厂、罐头厂、酒厂、矿泉水厂。1995年,全面接手,一边生产娃哈哈产品,一边开发当地有特色的榨菜等资源,加工后出口。此举引起中南海的关注。
早走一步,是宗庆后的经营哲学,它使娃哈哈的战车始终不可阻挡地隆隆向前。
中国卫星每天向全世界传送着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广告:中国有个娃哈哈……娃哈哈
在壮大,在崛起,在走向世界。
2.王码之光
翻开人类文明史,文字处理技术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就有两项属于文字技术方面。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用廉价的纸张代替笨重的木牍、竹简和昂贵的缣帛,使书籍普及到民间,中国文化得到迅速发展,超过了西方。宋朝庆历年间,毕升革除了唐代盛行的刻版印刷术,首创活字版,不仅给我国文化事业带来繁荣和进步,也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近百年来,西方经历了打字机时代又迈入了电脑时代,而我们还在笔耕墨种
.
五笔字型的问世,征服了汉字输入电脑这一举世称难的癌症,在古汉字与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之间架起了一座畅通无阻的彩桥,使一度被指为必须废除的汉字,重新扬眉吐气于世界文字之林。
今天,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的名字,正随着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创造传遍全国,飞向世界。海内外报纸把他誉为中国电脑时代的’毕升‘.
王永民,一个农民的儿子,从河南省南召县偏僻的山村走来。
豫西八百里伏牛山间,白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飘曳萦回,在离开源头一百多里之后,飞落在丘陵环绕的一片平川上,这里就是王永民的家乡--南召县白河冲寨凹乡。
王永民的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父亲从10岁起就四处奔波,打杂做零工,他刻苦耐劳,且心灵手巧,不但能编筐织篓,起房盖屋,还可以不用车床制造出真正的汉阳造
步枪和十子连手枪,是个闻名的百事通.
从记事起,王永民就像小大人似的,不声不响地帮妈妈烧火做饭,上山割草拾柴,帮父亲在菜地里浇水,逮虫子。一到庄稼收获季节,地里成了他的赛场,捡粮食,遛红薯,从来不落在姐姐后面。他最喜欢在车间里给父亲当助手,家里的各种工具给他做玩具、搞试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王永民身上有两种可贵的品质,是在这个穷家中培养出来的:特别喜好动手动脑,特别能吃苦。他相信一切要靠自己创造,凡是别人不能吃的苦,他能吃,别人不能耐心去做的事,他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