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样式的T型汽车,用福特本人的说法就是:任何顾客都可以把它的车子漆上他喜欢的颜色,只要它是黑色的就行.而通用汽车公司的口号则是:为不同经济力量的人和不同用途提供汽车。在这样的口号下,通用汽车公司提供给顾客的是大家都买得起的形形色色的汽车。而福特公司在老福特的错误观念引导下,一直只生产一种型号的汽车,甚至只生产一种颜色--黑色的汽车,终于导致了它在当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直到1947年,福特逝世以后,他的公司改变策略,才重新获得了它早期那种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
福特是由农村向城市过渡期的美国人中的典型。每当他个性中农村的一面同城市的一面发生冲突时,福特总是让农村的一面取胜。这使它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成为声名显赫的美国人,甚至类似于一个民间英雄,却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曾说过:我曾努力像我母亲希望的那样生活。这使得那些陷于献身于母亲和献身于城市矛盾的美国人感到高兴。然而,这种观念却与作为城市生活象征的又极具个性化的汽车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福特T型车在与通用汽车公司竞争中的败北成为探讨顾客准确的消费心理方面的一个经典案例。
2.黄色与红色的战争
黑色的T型车终于抵敌不住通用汽车公司花花绿绿、形形色色的各样式的汽车。颜色竟然在市场竞争中起了突出的作用。而百事可乐在日本吃的败仗则更能强化我们的这种色彩意识。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作为西方现代文明的象征,早已远征世界各地,在全球各国的碳酸饮料市场上均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两大集团的竞争也是越演越烈,日趋白热化。大致说来,这两种饮料在各国平均所占市场份额不相上下。它们的市场占有率时高时低,此起彼伏,但总的说来是旗鼓相当的。在美国国内,百事可乐在销售量上还要略胜可口可乐半筹。
然而,在日本,百事可乐公司的的确确打了个败仗。
在日本的东京、横滨、大阪这些现代化都市里,漫步于大街小巷,你竟然见不着多少百事可乐的招牌。日本的现代青年、后现代派以及所谓的嬉皮士、雅皮士们,日饮可口可乐七八桶者大有人在,确实绝少喝百事可乐者。百事可乐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竟然不及可口可乐的十分之一。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在日本的贩卖竞争被人称作黄色与红色的战争,最后,黄色的百事可乐在日本败得凄凄惨惨,而红色的可口可乐则大获全胜,日本的碳酸饮料市场呈现出可口可乐一枝独秀的局面。
原因竟然在于:百事可乐的黄色不像可口可乐的红色那般鲜明。
红色在日本是很受欢迎的颜色。相对地,百事可乐的标志颜色却使用了红、青、黄、白四色,给人的印象是很杂乱。正如百事可乐的职员所说的一般,很遗憾地,黄色是百事可乐的主色,而黄色在日本却是很不讨好的颜色。
畅销色和不畅销色,哪一方会赢?这是很明白的。
但黄色绝对不是污浊、不明快的颜色。如果专家设计得当,它也会是很美的设计。
美国人是喜爱黄色的。正如电影《幸福的黄手帕》那象征幸福、团圆、美满的黄色手帕一般,黄色缎带是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的识别色,亦可说是民族色,北军头上绑黄色缎带是其民族性的表现。有名的柯达相纸包装是黄色的。若是知道卡迪沙克的人,大概也会想起它们的黄色标记。美国最大的计程车公司叫做黄色计程车,计程车一律都是黄色的。美国的电话薄都是用黄色印刷,称为黄页。
玛丽莲·梦露自杀至今已有几十年了,最近的新发现竟然是她那美丽的金发其实是在美容院染的。如《绅士爱金发女郎》影片中所表现的一般,金发是美女必备的条件之一,为了保有她大明星的面子,梦露把头发染成了黄色。其实,她原来头发的颜色是略黑的茶色。
既然有各种不同的颜色,自然会有最漂亮的发色,那便是金发了。金发女郎配黄色锻带,有金发女郎的酒吧就有黄色标志的洋酒卡迪沙克。黄色可说是美国的标准色彩,所以美国人在商品上常常使用黄色。若是在美国也就罢了,但是把这种颜色的商品拿到日本,就会出现问题,说明美国商业经验中的黄色,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颜色。
日本人讨厌黄色,因为这是农耕民族的特色。若是熟知稻子、青菜等作物的人,一定知道黄色是死亡的颜色。对以农为生的人而言,黄色是令人悲伤的颜色。西方民族将东方人命名黄色人种,却没有一个日本人从心底喜欢黄色人种这个词,因为这个字眼首先就给人有歧视有色人种的不公平感觉。在我们感觉最美的排列顺序中,白人位居榜首,黑人殿后,而黄色人种位于其间。
你听说过黄祸和横祸这两个字眼吗?
黄祸:白色人种怕被黄色人种所征服,从心底里所产生的恐惧感。
横祸:意想不到的灾难。横死,则是因遭遇意想不到的灾难而死。
这两个词在日语里发音很相似,但是意义却全然不同。
横死这个词很有趣。横这个字是木边加黄组合而成,它带有死的感觉,这是农耕民族对于作物枯萎而死的印象而来的。
由此看来,日本人讨厌黄色的潜意识是有迹可循的。而黄色主标志的百事可乐在日本大吃败仗也就不足为奇了。
3.王安的悲剧
1990年8月18日,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个好日子。
多少家公司、多少家企业选择在这天开业,只为的是图个好口彩--发一发.一时间,鞭炮齐响,鼓乐齐鸣,车水马龙,宾客盈门,觥筹交错。到处是盈盈的笑脸,到处是恭喜发财的祝福……发一发,发一发,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在兴奋热烈的欢声笑语中,在清脆动听的碰杯声中,多少人的发财欲望迅速膨胀起来,希望借有个好口彩的这一天,从此飞黄腾达,不尽财源滚滚来!
而此时此刻,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名鼎鼎的华裔王安博士创办的王安电脑有限公司却向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一石激起千层浪!
王安公司申请破产,不可能吧!这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
但事实毕竟是事实,许多人为此扼腕叹息!
提起王安博士,提起王安电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安博士,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并于1984年荣获美国电子协会颁发的最高成就奖,并成为第一个进入美国名人堂的亚裔科学家,与贝尔、爱迪生等伟人共享殊荣。1989年,自由女神像落成一百周年之际,美国总统里根曾亲自授予他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对美国科学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王安博士,一位经营有方的企业家。他白手起家,积30余年之功,终成美国电脑业的巨擘。
他的王安电脑有限公司与IBM公司分庭抗礼。公司鼎盛时期,分公司遍及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员工逾3万人,总营业额达23亿5170万美元,在美国《幸福》杂志所列全美1000家大公司中名列第161位。他个人财产曾超过20亿美元,名列全美第五大富豪。
王安博士,一位事业有成的华人。他年轻时求学美国,而后奋斗创业。他刻苦耐劳,坚韧不拔,而且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执意用自己的名字--王安,作为公司的名号,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鉴于他在科学和实业上的杰出贡献,他被推选为全美12大最杰出移民之一,而且以得票数第一而位列榜首!
王安博士,一个创造了奇迹的人。而他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王安告别祖国,远涉重洋,赴美深造。哈佛大学迎接了这位来自遥远的东方古国的学生。1948年,他获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计算实验室,研究电脑的设计和应用。他只不过是想找一份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根本没想到自己今后从这里起步,会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
实验室主持者、美国电脑界的权威霍华德·艾肯博士要求王安寻求一种不用机械操作,而能记录和读出磁性储存的资讯方法。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其实关键很复杂。年轻的王安深知个中艰难,但是他有才智、有信心、有悟性、有耐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发明了磁性脉冲控制仪,并获得了专利。他的这项发明虽然只是一种初级计算机组件,但它使电脑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为今天的微型电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许多著名的大公司看中了他的这项发明专利,纷纷邀请他加盟。王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豪情满怀,豪气万丈:我不想替哪家公司干活。我一贯珍视独立性。现在和初来此地或是获得博士学位后一样,我根本不想到IBM公司、休斯飞机制造公司、雷明德·兰德公司或任何一家电子公司去工作,也不特别想到其他学术研究中心去谋个职务。我真正想干的是自己创业!
1951年,王安把自己新发明的磁性记忆圈专利权卖给IBM公司,获利50万美元。他拿着这笔资金,在波士顿南郊开设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开始了创业生涯!
创业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他资本微薄,没有订单,没有合约,没有助手。他每天坚持不厌其烦地打电话,邮寄征订单,推销他发明的记忆磁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几年来,王安的经营状况平平,一直未有突破。但他仍然为每次小小的成功而欢欣鼓舞,信心满怀,一点一滴地积聚着自己的力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直到1964年,王安公司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王安在电脑业崭露头角。人们开始注意到了王安及其王安电脑,注意到其迅猛的增长势头:
1965年,公司销售额为250万美元;1966年,公司销售额为380万美元;1967年,公司销售额为690万美元。
王安公司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在不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王安一举成为手握5000万美元的富翁,王安公司也被评为当时美国成长率最高、最有潜力的少数精英公司之一。
面壁十年,图的是一朝突破!王安并不满足于现状。为了更多地筹集资金,更快地占领市场,他奏响了著名的王氏三步曲:
第一步:把私人独资经营转为公开发行股票;第二步:在全美各地建立销售点,组成全国的销售网络;第三步:成立国际营销部门,在英国、比利时和台湾三地设立办事处。
三步曲果然奏效,一举获得成功。1981年,公司在欧洲的销售额已达2亿5千万美元。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占据欧洲市场,他还投资3300万美元,在爱尔兰扩充原有企业,同时投资3100万英镑在苏格兰设立新厂。为了更好地拓展亚洲市场,他果断地将原设于夏威夷的亚洲区业务总部迁到香港。至此,王安电脑公司攀上了顶峰,成为全美几百家大公司之一,成为全美电脑业的个中翘楚!
王安的辛苦没白费,他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一时傲视群雄,尽显英雄本色!
但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顶峰的到达,似乎预示着滑坡的开始!
高处不胜寒!
1985年以前,王安公司每年都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率,到了1985年,增长率突然降为8%,利润萎缩至160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剧降了93%,第四季度甚至出现近2亿美元的亏损,这是王安公司创业12年来的第一笔赤字。王安公司的股票价值也猛然下跌,每股由原来的最高记录42.5美元,跌到15美元。王安家族的证券财产从15亿美元一下子降到7.5亿美元,损失约8亿美元。这年,身处逆境的王安公司不得不进行10年来的第一次裁员,解雇职工1600人,1986年又动员1600人自动退职。
这以后,情况一年不如一年。
1989年,全球电脑业界普遍滑坡,一向强大的IBM公司纯利润骤然降到37亿美元,苹果公司等也陷入困境。王安公司自然不能幸免。
这样,本来就情况不佳的王安公司更是雪上加霜,营业额减少至4000万美元,支出却增加了2亿美元,公司股票则从最高时的每股40美元,降至每股6美元。公司负债累累,王安电脑帝国露出败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