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研究内容
按照以上的对于研究目标的选择,预想按照一场表演的结构来进行组织,对创业家角色、创业家舞台与情景、创业家演员、创业家剧情表演等进行解说,但一时难以发现有效的实现方式,于是将原本的构思通过如下五方面的内容进行体现。
(1)创业家的角色期望
创业家作为企业的主体起源于其对异质性人力资本的拥有,创业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异质性人力资本是首先要解释的问题。将创业家置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考察创业家活动的社会舞台,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对创业家素质的研究,课题组对创业家角色应当具备的素质与精神进行了梳理与界定。创业家行为是嵌入于组织的社会行动之中的,具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创业家行为的社会资本的构成因子首先表现为关系网络的数量和质量,网络与社会资本是创业家角色期望与角色表演的重要联系,角色应当首先取悦于观众,创业家角色也是如此,这是我们思考的一个基本逻辑。
(2)创业家与创新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中把创业家看成是“创新”的承担者,其所指的创新包括创造新产品、新的生产方式、新市场、新原料和新的组织制度等五个方面内容。他认为,经济发展就是对旧的经济循环的破坏,而最先破坏这种旧循环的不是消费者而是生产者,其主导力量就是创业家的创新行为。所以,本书从技术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和团队创业三个层面去刻画创业家所扮演的角色。其中,在技术创新方面重点关注创业家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影响;在盈利模式创新方面分析了创业家在不同盈利模式中的表现,在团队创业方面借助于心理契约的方法分析创业家是如何推动企业团队的创业精神的。
(3)创业家与社会参与
由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网络体系即是创业家表演的现场,演员一旦上台,决定表演的力量就从幕后转向了前台,如何与观众保持积极互动的关系直接关系到舞台形象是否成功。国家和公众是两类至关重要的力量,也是创业家表演的两类最关键的观众。故而,本书第五章在概括政治市场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创业家的类市场政治行为,在第六章则概述了创业家在新契约文化中的社会责任行为。
(4)创业家与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创业力理论两者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是创新。企业在向不同阶段过渡的过程即是一个创业的关键点,其中风险与机遇并存,如何成功地处理、平稳地渡过临界点,是对创业家的重大考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企业要在战略、组织结构、领导风格、控制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几个重要方面选择不同的、但又相互和谐的组合。
本项研究在各章节尽可能体现对创业力与创业家生命周期的关注,考察了创业家角色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表现。
(5)创业家的角色调适
角色调适包括自我调适与社会调适。创业家的自我调适是根据环境及自身的追求从人格、心理及能力等方面的主动适应,社会调适的重点则在于创业文化的涵育。因为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对自我调适的内容有了较全面的阐述,因此对创业家自我调适没有设立专门章节。
最后一章基于前面的研究,以壮大创业家队伍为目标,结合我国创业环境的特点,对创业家成长环境建设表达了课题组的看法,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以自由的思想与资源流动机制激发创业家们的成就欲望。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规范分析
为了掌握国内外学术界与实践界对创业家成长问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动态,研究团队广泛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各类研究的梳理,获得了本研究所需要的理论、方法及素材。在规范分析中,主要运用了社会心理学、经济社会学、政治市场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对于创业家群体的一般数据,研究参阅了严浩仁主持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企业家成长环境和培育机制研究”、郑海航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企业家成长问题研究”、曾驭然的研究项目“企业家社会关系对创新和绩效的影响——以珠三角制造业企业为例”、杨德林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高技术密集区域科技型创业家(企业家)行为与成长研究”、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方面的数据。
案例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余菁认为:在被研究的现象本身难以从其背景中抽象、分离出来的研究情境中,案例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它可以获得其他研究手段所不能获得的数据、经验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检验和发展已有的理论体系。本书在第3、4、5、6章中均采用了案例分析,借助案例所反映的关键事件及相关访谈资料,经过内容分析验证或修改初始的研究构想。在案例研究的总体设想中,创业家的行为动力特征是作为自变量,影响创业家对企业战略的安排与部署,进而影响企业的绩效。
深度访谈
本书的访谈研究工作首先是从搭建研究框架开始的。在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宁波市民营科技创业家成长研究”获批以后,研究团队通过座谈会、走访、联想测试等方式获取有利于厘清本研究思路的资料与信息。案例研究是本项目所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研究对象来自宁波“风云甬商”评选活动的候选人名单,我们对其中的57位创业家进行了研究。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创办的《甬商》杂志为本研究提供了案例的基本素材,在此基础上,通过走访与二手资料收集,课题组获得了通过案例透视创业家角色的重要资料。
1.3.2 技术路线与结构
从企业发展的这个舞台中筛选出创业家角色的特点是研究的基本最求,这种尝试是否会取得成功还需要检验,但对这样一个重要的群体,研究其活动规律与其成长的环境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鉴于以往的研究基本将企业家与创业家混为一谈,因此,本项研究的总体性规划将重点放在“甄别”两个字上,试图让创业家的形象在缤纷的舞台中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来。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坚持规范分析为主,实证研究为辅,两者紧密结合的原则。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关于创业家研究的相关成果,形成本书的研究架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依据社会心理学的逻辑,在阅读创业家角色表现之前,对创业家角色期望问题首先进行了阐释,开启了本项研究观察问题的窗口。随后,研究的重点落到创业家角色表现方面,从技术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团队创业、政治参与等四个关键的侧面,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的结合,去分析创业家角色在特定的创业情景中应当如何表现、实际的表现如何,角色冲突体现在哪里。最后,根据本书对创业家角色特点的认识与理解,着重讨论了创业家角色社会调适的问题,关于创业家社会调适,本研究并没有设计具体策略,而是着重分析了适合创业家存在与发展的环境特点。
参考文献
[1]张序.企业家概念及相关问题辨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5,(1)
[2]郭慧滨,杨青.创业家与企业家的相关内涵辨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3)
[4]Elizabeth Chellrn,李欲晓,赵琛微译.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鲁兴启.创业家与企业家内涵的发展与比较[J].经济问题探索,2008,(2)
[5]张宗益.创业学理论、流程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郭慧斌,杨青.创业家与企业家的相关内涵思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3)
[7]马一德,龙正平,范利民.公司创业行为下的战略变革模式[J].经济经委,2007,(5)
[8]杨德林.中国科技创业家行为与成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Ⅱ—Ⅲ页.
[9]莎士比亚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39页
[10]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30页
[11]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61页.
[12]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93页.
[13]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
[14]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15]JeffryA.Timmons:New Venture Creation,Irwin Mcgraw‐Hill,1999,P3
[16]吴江:创业型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http://business.sohu.com/20081201/n260949112.shtml
[17]朱仁宏,叶敏,邓靖松.2006年创业经济与企业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管理科学,2007,(07)
[18]侯仁勇.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5年,第20页.
[19]侯志平,基于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的创业力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