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基本情况
性别:女
年龄:30岁
籍贯:安徽
婚姻状况:已婚
文化程度:初中
打工时间:2003年至今
打工地点:浙江湖州
打工类型:擦鞋
在湖州市区乃至中国其他城市的大街上不乏从早一直坐到晚的擦鞋的工作者,大有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我们的访谈对象就是这个擦鞋大军中的其中一员——吴大姐。时间差不多下午一两点,烈日当空,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她蹲在大树底下,静静地等待着顾客上门。眼前的吴大姐身材微胖,短发,头戴一顶半旧的草帽,一条毛巾搭在脖子上。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她没有拒绝。一个抽屉、一条小凳是她的全部家什。这个抽屉不像是一般的抽屉,比较细长,两边的木板上有几个斑驳的绿字(后来才知道,这是当初城管为了不影响市容给每个擦鞋的人统一发放的)。抽屉一头凸出,用一块巴掌大的木板封住,大姐就坐在这个凸出的地方,两腿就放在这个擦鞋工具的两边。抽屉的凹槽里放着各类用具,包括一个牙刷、一个纯净水瓶子(盖子中间戳了一个小洞)、一个鞋刷、一块抹布,正好把这个凹槽给填满。
在此之前,我在老家的街上也看到过一些擦鞋工。一开始在视野可及处有4个擦鞋的大姐,不过吴大姐淳朴的气质吸引了我们,于是我们走向了她。看到我们过去,大姐马上下意识地擦擦小凳子,不过当她弄清我们的来意之后,马上摆摆手,“这个我说不好的,你看那边有个卖电话卡的,他高中毕业,说得好”。不过当看到我们态度如此坚决,甚至分别坐在她两边的地上,大姐显然有些受宠若惊,两只手扭着毛巾,只是笑,脸上的皱纹一条条的。
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家庭情况吗?
我自己嘛,你们也看到了,就擦擦鞋。我丈夫也在湖州,就是给人家新房做粉刷的,这个工作不需要技术,时间也可以随你自己定,所以做的人多啊,人一多就没什么生意。
那他空闲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呢?
空闲的时候他也打打小工,帮人家搬东西什么的,都是些力气活儿。
这些活儿能赚多少钱呢?
我们哪能赚什么钱呢。像他,那些力气活分大、小工,小工一般45元一天,大工有70元一天,就是不能经常遇上。不过虽然我们挣的钱不多,但基本已经够我们生活了,一年下来,还有些结余,能寄钱回老家。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已经算过得不错了,我自己感觉很幸福。刚来的时候很苦的,租不起房子,就住在人家拆迁房里,没水又没电,门又没有上锁,晚上睡觉也睡不好。(用手指着不远处一贵州人)你看看那边建筑工地在打工的贵州人,一手牵一个,背上还背一个,女人又能生,男人又挣不来钱。
那您的子女呢?
我们生了第一个孩子以后,他就来了湖州打工,女儿稍大一点,我也跟了出来,就把孩子托给两个老人去养。
(大姐刚到湖州,先是干起了老行业——纺织,不过工资不高,而且还特别累,辗转反侧之后她又尝试在湖州街头摆卖小饰品的小摊,虽然比起每天十几个钟头没日没夜地做纺织,这样轻松许多,不过生意很淡,每个月收入非常有限,这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湖州市区城管严格)那些人每天都要在街道上来回查好几遍,一见到他们,就得拼命地跑,要不然他们就掀你的摊子,没收你的东西,让你拿钱去赎,这样你好几个月都白干了。
然后您就来擦鞋了吗?
噢,那是2005年的时候,一个老乡介绍的,说做这个很轻松,也能赚点钱,而且城管也不会管得很严(的确,后来湖州市为了维护城市形象,不仅不赶,还统一所有擦皮鞋人员的工具、服装,使她们看上去协调一致)。
(2005年的时候,大姐的生意非常红火,一般平均每天能够挣到几十块,有时候甚至是上百块,扣除因为工具折旧或是材料更换的极小的费用,大部分都揣进了自己的口袋。我们和大姐聊天时,就来了一个约摸50岁的顾客,要擦球鞋。此刻我们才知道原来球鞋亦在经营范围之内,我们便留神她如何擦球鞋。只见她首先挤压那个农夫山泉瓶子的腰部,把鞋子稍稍喷湿,用一块抹布把鞋底上的泥土和污垢都擦干净,并用刷子将缝和鞋带间的尘土仔细刷掉,再把另外一块布卷在手指上蘸些除污剂一类的东西稍用力将鞋面污物擦掉。然后才是上鞋油,在鞋皮面上涂适量的鞋油,用软布将鞋油涂均匀。最后是用刷子打刷,使鞋油养分透入皮革内,最后用软布把鞋子擦亮。整个过程非常迅速的,鞋油和污水都没有沾到客人的脚踝上、裤腿上。
而且整个过程不过五分钟,擦一次鞋子收取客人两块钱,而鞋油、水等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有些老板自带高级鞋油,给五块、十块不要找的——这样算起来大姐当时的薪水还是很高的。不过也别看大姐现在如此熟练,当初也是很羞涩的)当初刚出来干这个的时候,还很年轻,很多人对一个姑娘来做这样的事情就不理解,不配合。
不过好日子还是有限的,这两年情况开始不太好了,很多人都开始擦鞋了,我的生意一下就淡下来了。(的确擦鞋这个行业壁垒太低了,许多人纷纷挤了进来,我们在锁定大姐作为我们的采访目标之前,一路上就发现了好几个这样的摊子,大多都是妇女,几乎每隔几米就有一处。不过大姐倒是看得很开)这也没什么好说的,我在这里擦鞋,总不能拦着别人不擦鞋吧。
那您一般都是几点出来干活的呢?
摆摊,一般上午七点出来,中午回去给他做饭,然后晚上八点就收摊回家。虽然时间很长,不过不像在纺织厂那么累。下雨天还能够休息,最忙就是在过节的时候,生意非常好。(夫妻俩对于生活可谓是精打细算,甚至商量好两天吃一次肉。现在两人一个月生活和房租的开销是七八百元,一年下来两夫妻也能积攒1万元左右)等攒够了钱,我们就回老家去,供孩子上学读书。
那在擦鞋的时候,有没遇到什么困难?
困难当然有了,像在刚开始学擦皮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人教,就只能先看人家擦,然后照模照样地擦起来,主要是靠自己慢慢摸索和体会。刚开始的时候,擦一双皮鞋差不多要二十分钟,跟现在没得比。开始做很不好意思,年轻姑娘在外面擦皮鞋好像大家不怎么能接受,很多客人都会投来异样的目光。(看得出来,大姐当时一定是一个水灵的姑娘)来擦皮鞋的人什么样的都有。很多人在这里很神气的,还对你指手画脚的,这样把胳膊盘起来(说着大姐比划了一下)。在这其中有耍阔的老板,甩你十元钱——“不用找了”,他们就是希望获得心理满足。然后还有挑剔的年轻姑娘,生怕你把鞋子给擦坏了,老是不停地说“1000多元的鞋子你赔得起么”。
甚至还有居心叵测的中年人,给你一张100元,找他90多元,结果回家发现拿回的却是一张假币!
居然有这样的人啊?
(面对我们的惊讶,大姐继续说道)那个人装出很匆忙的样子,我在给他擦鞋子的时候就不停地“快点,快点”催我,那时候我才刚刚开始做,所以也不敢怎么样。他拿给我一张折起来的100元,我都没有来得及看,就又催我找钱,我只好赶紧找钱给他。看他穿得挺好的,完全没想到他会骗我。这张假币最后还是被我花出去了,虽然我知道这样不对,不过不这样的话,好几天的活儿就白干了。
那平时你就像今天一样在大树底下擦鞋吗?
今天是运气好,并不是每次都有这么好的运气,有时城管看你不顺眼,就让你挪地方。大热天的,从大树底下搬到十字路口,汽车很多,声音很大很吵,没有树阴,吃灰尘不说,想擦鞋的人也不肯到你的地方来擦鞋——太脏了,而且在路边也危险,但是你还得搬,城管谁也得罪不起。
而且我们擦鞋的人之间竞争也很激烈,10米不到的路上就会有两处,有的时候互相还要说来说去,都说自己擦得好。
(随后,大姐和我们谈了和丈夫认识的过程。那是在十多年以前,那个电视、电脑还不发达的年代,大江南北到处都是举着收音机、拉着天线的人们,靠听收音机来打发时间。通过电台交笔友是当时年轻的小伙子姑娘们非常重要的消遣活动之一。十年前,大姐还是纺织厂的女工,她的小姐妹通过收音机和一个在上海打工的年轻人交上了笔友。第一次,上海的年轻人寄来一封信,于是厂里姐姐妹妹一起看信。看完信,大家商量让她来回信,因为大姐的字最好,所以由大姐执笔回信。孰料,就这样展开了两人的情缘。一年以后,年轻人来到安徽,寻找这位与他通信一年、互相了解的姑娘,故事的结尾自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1999年两人操办了喜事,开始一起生活。不久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他们也有了他们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然而在重男轻女的农村,生一个女孩不能说不幸,但也绝非让人有生儿子那种痛快之感,大姐的丈夫也不例外)别看他嘴巴上不说,其实心里还是有疙瘩的,怪我没有给他和爹妈争气。所以平常一起过日子的时候,常常会为了这件事情,还有其他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吵架。
听到这儿,我们以为大姐的丈夫是个有家庭暴力倾向的男人,结果大姐却说,他打我,我也打他。他打我,我不会不还手的,我是新时代的女人嘛!
(大姐哈哈笑了起来)最后就摔了几个碗,两个人打完了,气也就消了。我俩就这样走过来了,夫妻间是没有隔夜仇的,反而这样感情更好。
(六年以后,在2006年,大姐又给这个家庭添了一个男孩)这下好了,我们就不缺啥了。我老公人好,不吸烟,不怎么喝酒,很顾家的。现在我给他生了个儿子,他就对我更好了。现在两个孩子都在老家,让爹妈帮着带一带,两口子专心赚钱,等有空了就把孩子接过来。
访谈员手记:
真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现在擦鞋这个行业已经呈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遍地蔓延。我认为我们的农民工朋友们是城市里最具想象力、适应力最强、心灵最坚强的人群,不是吗?他们能够挖掘出各种行业,擦鞋、卖气球、绣文身、卖电话卡、替别人设计签名……也许在资本积累的原始阶段,或是脏、或是骗、或是乱……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争议,被不少出身城市的人品头论足。但是,朋友,在你对此大加嘲笑之前,请听听他们在面对着这个竞争日趋激烈、日渐拥挤的社会想要尽早融入城市、被社会承认的渴望吧。如果所谓大家眼中的“卑微”能够让他们尽快地在城市立足,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我见过一对卖电话卡的夫妻,一整天都在卖电话卡,中午只是一个白面包和着水就了事的。谁又有资格去批评他们呢?
他们索取的只是一点点,他们才是真正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群!生活的艰苦、环境的恶劣并没有打倒他们。吴大姐,只是庞大的擦鞋队伍中的其中一员,每个月的收入非常有限,每天得工作十多个小时,加上生活、房租开销等,基本上没有多少剩余的钱,物质生活可以说非常匮乏。但是吴大姐并不觉得生活有多么艰难,日子并没有过不下去,也没有去抱怨什么,甚至她引用她老公的话说:“这就是命运吧。”所求很少,却能过得幸福,这该让月收入几千元仍然会捉襟见肘、怨天怨地的人们汗颜了吧,谁说“我在这个世界上最苦,任何人的痛苦面前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态度,当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太在意生活条件只会让自己变得怨天尤人,反而会错失生活中的许多开心,大家应该以一颗踏实的心去面对生活,去寻找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幸福与开心的一面。就像吴大姐一样,并不在乎生活条件的好与坏,更看中的是一家人的幸福。一家人生活得快快乐乐,比什么都好!
衷心地祝愿他们以后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一家人始终开开心心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也忠心地祝愿所有的农民朋友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访谈员:陈晨、金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