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51200000025

第25章 城市突击:从小城镇到城乡一体化(1)

1998年夏天,杭州着名的九里松古道旁的一家酒店,中共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起草小组,正在听取省有关部门汇报和展开深入讨论。

这天,在听取建设厅汇报后,很自然地开始讨论城市化战略问题。起草组成员以40岁左右的处级和厅局级干部为主,大都力主实施城市化战略。

当时担任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黄勇说,城市化的实质是优化要素布局,建设现代文明社会,浙江人多地少,只有走城市化道路,才能既节约耕地,又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与前些天一样,坐在会议室东墙北端,这时他深思着、平缓地插话说,“按这个说法,倒是可以实施城市化战略的”。轻轻一句话,为起草组定下基调。就在九里松这家酒店,两天后,起草组专门请来了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专题研究城市化问题。就这样,在后来形成的报告初稿的头几稿中,出现了推进城市化的提法。

浙江经济快速增长,到这时已有20个年头,人均GDP已由1978年的331元,达到1998年的11394元(按当年汇率中间价,为1376美元),已经到了实施新的发展战略的重要转折关头。

然而,就在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一个多月前,在下发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党代会报告初稿中,“城市化”这个词却消失了。

浙江在1998年提出推进城市化,虽不能说有多么艰难,但至少从这一提法的出现、消失,到后来正式提出的戏剧性变化中可以看出,这确实是浙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举措。

浙江实施城市化战略顺应了客观发展趋势。在以1998年为中间时点的7年内,浙江的城市化率以平均每年约3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反映了一种典型的突击式的发展。

一、逆城市化和紧闭城门

改革开放前,浙江和全国一样,实行高度严格的户籍制度,不仅城门紧闭,而且不得不从城市向农村大批转移人口。这其实并不是一种观念决定的发展模式,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城市缺少发展活力,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然而这种由于生产力低下导致的做法,却左右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思路,以至出现了谈城色变的“恐城症”。笔者一位老领导20多年前曾以讥讽的口吻说那些力主城市化的人,说这些人书生气十足,哪来那么多钱搞城市化?正是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下,城市建设得不到应有重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被紧紧卡住,发展战略上没有城市化的应有地位,农民只能“就地闹革命”,生产要素空间布局长期难以优化。

(一)繁荣的市井社会

浙江自东汉期间开始大规模兴修水利以来,经济发展超越中国北方地区,与苏州等地一起,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杭州在北宋初,按当时风流才子柳永的说法,已是“参差十万人家”,以每户5人计,已经是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了,是中国当时最大的城市。而欧洲中世纪时的名城,佛罗伦萨、热那亚等,也不过数万人口而已。南宋初年,全国号称大都市的有40个,浙江就占了23个。元朝时杭州的繁荣,令《马可波罗游记》用了两章、13页多的篇幅,描写“雄伟壮丽的京师(杭州)”,而叙述苏州等地往往只用一页篇幅。马可波罗记载,这座城市方圆170公里,有1.2万座桥梁、10个大广场或市场、12个用途比较广泛和普遍的手工业、160万户人家、3万多驻兵。

尽管后人认为这一描述颇有“水分”,但确实也可看出杭州的繁华。

明清时期,浙江各地市镇数量显着增加。根据陈国灿的研究,明中后期,浙江各地有市镇310个(缺台州、严州和处州三府数据),到了清中后期,则增加到727个(增加了台州、严州和处州三府数据),即使存在着数据口径不一致问题,增加幅度也是非常大的。

城市发展水平和密度,是经济发展与地形地貌的函数。这从陈国灿对于浙江一带市镇研究中也可以看出。清中后期,市镇密度最高的是杭州府,平均每46.3平方公里就有1个市镇,这一带是平原水网地带,人口稠密,经济繁荣,从而市镇密度也较高。市镇密度最低的是严州府,即浙江西部的新安江流域一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山区比重较大,平均每750平方公里才有1个市镇。上述两者的市镇密度差距,高达10余倍。

(二)逆城市化

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前夕,浙江城市化出现了严重的停滞和倒退,这也是经济原因使然,并不是观念决定的。

改革开放前,浙江在经济增长速度较慢情况下,还有大量财政上缴任务,因此,实际很可能存在着全省人口增长快于省内可用物质财富增长的问题。

1953年至1978年,全省GDP平均每年仅增长4.9%,比全国同期的5.8%还低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人口增长率则高达2.0%。而在1978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27.5亿元,支出却只有17.4亿元,至少从账面看上缴达10.1亿元,占全省GDP的8.2%。另外,浙江当时屈指可数的一些大企业,如新安江水电站等,都是中央直属企业,同时金融机构的利润也全额上缴,因此省内创造的物质财富,有相当部分并不归省内使用。

在省内可用的物质财富增长甚至还低于人口增长的情况下,浙江的城市还怎么能养活快速增长的人口呢?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成了唯一的选择,这也就是所谓的逆城市化,而这显然是一种典型的经济社会倒退。

根据李建中分析,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浙江曾出现过两个逆城市化时期。一次是由于“大跃进”导致的重大损失,1961-1965年,大量精简城市人口,城镇人口连续5年负增长,5年共计减少165.3万人。全省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22.4%下降到14.3%,只相当于浙江1957年的城市化水平。另一次是1966-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导致经济停滞,不得不再一次大幅减少城市人口,还美其名曰“支边支农,上山下乡”,城市化水平在这12年中大多徘徊在14%左右,最低的1970年仅13.0%,倒退到了1953年的水平。

(三)紧闭城门的思维定势

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紧闭城市大门。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批农民进入金华城区,中共浙江省委立即下发文件,要求当时的金华地委制止这种倾向。

当然,促使紧闭城市大门的一些因素,还可以归结为当时实施的指令性计划的经济体制。人是最重要的一种生产要素,实施计划经济首先就是要对人的经济社会活动进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计划当局的各种偏好,于是人的流动就首当其冲地成为一项重要的控制内容。

而且,当时整个国民经济严重缺少发展活力,于是不得不对日常生活用品进行计划配给。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当局更是缺少选择,即使他们能够生产一部分工业品,但是对于粮食及其他不能生产的工业品,则必须仰仗上一级计划部门安排,而安排通常总是不足的。因此,为了满足现有城市人口生活需要,他们也只能作出紧闭城门的抉择。

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一些地处三线的工厂和有关研究机构迁入杭州的要求,杭州市一位分管的副市长明确表示反对。笔者当时正在杭州市调研,这位副市长对调查组说,进来的那些工厂和机构的隶属关系都不在杭州,贡献十分有限,市里却要解决他们的粮食、蔬菜、工业品等供应,还要解决他们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这位副市长的结论是,杭州市实在是很难安排这些工厂机构进杭,因为这是一笔非常不划算的账。

当年建设秦山核电厂,也有类似的故事。核电厂所在地的海盐县的县长,是笔者的一位朋友,他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笔者办公室抱怨说,核电厂对海盐县的利益很少,而仅仅为了解决电厂子女就学,县财政就要多支付好几百万元。

20世纪90年代初期,笔者在新疆也听到过类似的故事。由乌鲁木齐往哈萨克斯坦的北疆铁路,曾规划在天山北坡下的乌苏县城设站,当地因利益较少,没有积极配合。结果,这个车站设到了距乌苏数十公里远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131团驻地,这就是现在的奎屯市。

这种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恐城症”,深深地影响着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尽管浙江经济已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在谈及城市化时,最多也只是羞羞答答地说“城镇化”。

二、自下而上的“造城运动”

就像改革起步于农村一样,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城市化进程也可以说是从农村起步的。就在浙江的城市缺少足够活力的同时,农村却由于改革迅猛推进,迸发出了无穷的活力。再加上浙江人口高度密集,因此尽管并没有实施城市化或城镇化战略,但却形成了众多小城镇迅猛发展的事实,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一大批县城(包括县级市的城区)和原地级市的城区也逐渐恢复活力,一场事实上的城市化运动已经在浙江大地展开。

(一)浙江最早的小城镇调研报告

浙江发达地区的小城镇较早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历史性变化。工业开始集聚,市面开始热络,长期被忽视的城镇建设开始受到重视。这些可以从笔者1981年进行的小城镇调查中看到。

镇,可是改革开放以后,再去当地调研时却发现,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喧哗,商店冷清,行人稀少,集镇的规模也大大缩小。胡耀邦对此十分感慨,提出应该积极发展小城镇,恢复小城镇往日的繁华。

这个故事给了笔者深刻印象。1981年初,领导安排工作,我不假思索地说,进行小城镇调研。之所以选择宁波市区边上的鄞县,即现在的鄞州区,是因为对这一带比较熟悉。印象当中,这里的小城镇比较密集。由此形成的《鄞县农村集镇建设的调查》一文,经当时的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后,刊登在1981年5月9日《浙江日报》一版头条,这是浙江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公开发表的关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调查报告。

鄞县当时共有农村集镇18个,其中建制镇5个,已经出现了工业集聚倾向。据当时笔者对姜山、邱隘、莫枝、横溪和鄞江5镇的统计,1980年工业总产值6250万元,占全县26.9%;利润1950万元,占全县31.7%。姜山镇当时已有1.3万人,有县、区、社办企业26家,全镇1980年工业总产值2400元,职工5000多人。

恢复了传统活力的农村也表现出了对于服务业的旺盛需求。鄞县农村集镇的服务业,如饮食店、照相馆、服装加工、钟表修理等,当时也有初步发展。各种店家和服务小组比较多。如邱隘镇仅6000余人口,当时有3家饮食店,2家照相店,2家副食品商店,1家地方产品门市部,2家百(杂)货商店,1个有30多名职工、包括服装加工、修锅补铁,刻字等多种行业的综合厂,1个泥木修理组,还有薪炭、肉店、熟食、水产、理发等小店,以及42个个体摊贩等,市面较为繁荣,群众生活比较方便。但在前几年,这儿并没有这样分布密集的商业服务网点。拍张照片,要跑近20里路;吃碗馄饨,非要到独此一家的国营饮食店去不可。

(二)乡镇企业加市场

乡镇企业加市场,是小城镇恢复活力、崭露头角的一个主要发展模式。

鄞县小城镇之所以变化较大,就是得益于乡镇企业和集体、个体商业发展较快。

鄞县是乡镇企业起步较早的地区,1980年,全县乡镇企业产值2.8亿元,名列全省第一。而在个体工商业方面,至1980年底,全县18个农村集镇批准设立了个体工商业548户,另外还有300多个卖棒冰的个体摊贩。经济繁荣催生了对于集镇建设的需求。邱隘、姜山、莫枝、鄞江和横溪5个建制乡镇企业+市场+小城镇,形成“三位一体”互为促进的发展模式。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一些“能人”利用其所掌握的人脉关系,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同时由于浙江人口稠密,多数地方都具有信息快捷、交通方便的较好条件,乡镇企业很快在各地星罗棋布地展开。

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产品的销售,创办初期主要依靠其与城里企业的合作,以及利用原有的国合商业系统,随之出现了百万供销员闯天下的局面,但这显然还是难以适应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于是最早是在温州,一大批专业市场应运而生,环杭州湾一带则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批专业市场也快速发展起来,这就强化了乡镇企业的销售,促使乡镇企业加快冲破计划经济束缚,加快了乡镇企业发展。

到了1997年,也就是浙江提出城市化战略的前一年,小城镇已经成为乡镇企业和市场的集聚地。根据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截至1997年底,浙江897个建制镇,镇区人口447万,只占全省农村人口的12.5%。然而,镇区非农企业有4.5万家,占全省农村非农企业的33.6%;镇区非农从业人员168.2万人,占全省的农村非农企业从业人员的35.9%。这些建制镇有2234个集贸市场,平均每个建制镇有2.5个,差不多占了当年全省市场数的一半。

同类推荐
  • 趣味经济学100问

    趣味经济学100问

    经济学并不意味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演算公式,也并不仅仅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抛开数字与图表,换个角度学经济,让你在轻松幽默中感悟经济学的智慧,在愉悦思考中做一个幸福、理性的经济人。阅读本书,开启神奇的经济学之旅吧!
  • 北大经济管理课

    北大经济管理课

    经济学和管理学本身都是研究人的学问,是世间最简单也最复杂的学科。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视角,一种方法,人们通过它观察现实、分析现实并生产出现实中所必须的种种观点、策略。管理学是典型的智慧积聚地,教人怎样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个人永远只能望洋兴叹的丰功伟业。学了经济学,你应该有自己的观点,而学了管理学,你应该再也不会对现实有所恐惧了。否则你就是还没学到家或者说根本就学错了。北大经济课、管理课实际上就是要达到这两个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观点”“不会对现实有所恐惧”。
  • 幸福经济

    幸福经济

    幸福应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样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幸福经济”虽然还没有纳入经济学教科书,但准确衡量幸福感的标准可能在企业和政府中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将“职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挂在嘴上。近几十年来,以国内生产总产值来衡量的发达国家的经济产出显著增长,但人们却没觉得比以往幸福多少。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和幸福感之间不再有联系的话,为什么政府政策还要致力于让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上升轨迹?目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让幸福成为全面的生活质量指标。我希望多年以后,这个指标能与国内生产总值一样重要。
  • 税苑花香

    税苑花香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爱我临汾、树我形象、建我家乡”活动的热潮中,在全市人民广泛学习“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开放包容、勤劳智慧”的“临汾精神”热潮中,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税苑花香》一书,就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 基础设施领域的特殊法人与公企业

    基础设施领域的特殊法人与公企业

    本书主要研究基础设施领域公企业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
热门推荐
  • 倾世云华:谁暖了夏

    倾世云华:谁暖了夏

    本是黑道上的至尊女魔头,却因一个小小的变故,而魂穿异世,没有玄力?看我突破大无极,成为世界的主宰!上古神兽是我的契约兽,神器在手后顾无忧。看我如何颠覆众观,成为女王。还有妖孽美男在侧,谁与我斗?(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她来自夜场

    她来自夜场

    ktv的水晶魔球灯闪的我有些头晕目眩,在一排大长腿中,我突然注意到了她,虽然所有人的衣服都是一样的,但她却特意将能遮的地方都遮住了。我随手指中了她,示意她来我身边坐着,从她的眼神里我能看到一丝惊慌失措,旁边的张哥猥琐的和我说道,没想到你喜欢清纯的。也许是之前喝了不少白酒,趁着酒劲我一直盯着她脸看,没想到她那么不专业,连妆容都不是标准的夜场妆,她的余光扫到了我的眼神,显得那么手足无措。一起来的张哥、阿超都选好了喜欢的类型,开始边喝酒边搂搂抱抱,而她一直眼睛直盯盯的看着ktv中间的大显示屏,以此来缓解自己的惊慌。“你怎么了?又不陪酒又不说话的!”虽然这么说,其实我不太喜欢和ktv里的小姐说话,因为她们十句话有十一句是假的。“我今天是第一次来上班,还在念研究生。”她小声的说着,不敢用眼睛直视我。我记得曾经有个哥们说,只要是不熟悉的小姐碰到客人都是说自己第一天上班,很显然,这女的把我当成傻子在逗我。“我身边的这个小美女说自己念研究生,那她英文肯定很好了,我们来听她唱首英文歌好不好……”
  • 九尾狐重生

    九尾狐重生

    九尾狐界经历了世界大战,只有她——九尾狐界法力最高的仙狐舞寇存活下来,但因狐界水晶破裂,舞寇仅存法力不多,且受了重伤,只能用尽全力附在一具死尸上。
  • 想不到的爱情

    想不到的爱情

    她是一个孤儿,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暗恋那位心中的白马王子。因为差距太大,她很自卑,不敢去表白;因为后来她得知他有了女朋友,她更不敢去表白,怕破坏那两个人的感情。站在远处,默默的观望那个她眷恋的身影,她的心就满足了。但是,上天给了她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却是让她以情妇的身份和他站在一起。因为她的王子的女朋友死了,而她的王子认为是她害死的,所以让她以情妇的身份来赎罪,她答应了。但是她不知道,他的王子想的不是赎罪这么简单,他想用情妇的身份来侮辱她,想在做情妇的这段时间里折磨她,让她尝尽他因失去女朋友时所尝到的痛苦......王子在以折磨的方式与她相处中,对她的感情渐渐的发生了变化,后来......
  • 愿时光待你如春

    愿时光待你如春

    上班一个月就晋升为总裁女友,三个月后他提出分手,却转身把她送进了看守所……故事从这里刚刚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蓝焰之汐

    蓝焰之汐

    被从天而降的神秘蓝色火焰砸中会怎样?这名少年不仅奇迹般地拥有了操控蓝焰的能力,而且要命的桃花运也接踵而至……誓要戮尽世间邪恶的组织“黑月”,极其神秘操控着黑焰的组织“makers”有什么惊天阴谋,散落人间的灵火与存在千年的无生火家族,不世出的武林江湖,在这个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里会翻起怎样的浪焰之潮……
  • 万灵归尘

    万灵归尘

    艾尔斯世界,灵武未衰,科武崛起......那片花园,是乐园,还是禁地?那棵神树,结出的是长生果,还是恶魔果实?……万灵归尘,劫后余生,才知,唯有平凡是真......
  •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tfboys之倾玲之恋

    tfboys之倾玲之恋

    在一个夜色朦胧的夜晚,一位女子正睡的香,时不时嘴角向上翘起露出一个美丽,天真无邪的笑容……
  • 转身的遇见权志龙

    转身的遇见权志龙

    ”我喜欢你,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知道是不是第一眼的喜欢,还是在雨中注视着你的离开的背影,还是在我受伤时,你的无微不至的照护,还是你的笑容,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