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这个小山坡上去,是一排圈养小熊猫的生态馆舍,它是一个小熊猫半野生放养场,是卧龙研究大熊猫伴生动物的基地,置身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小熊猫的生态环境,可爱的小熊猫与您近在咫尺,向您撒娇求食,或偶然发现他们在树上、林中或草丛里,让您惊喜。
接下来我给各位介绍一下五一棚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尽管我们今天无缘接近她。五一棚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海拔2580米。当然那里是野生大熊猫分布最密集、大熊猫栖息环境原始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仅供国内外专家科研考察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将五一棚野外观察站作为中外合作进行大熊猫的生态观察研究的基地,中外专家可日夜在此观察大熊猫的活动,并把最新科研成果通报给世界各国。它对游客的开放是严格限制的,参观者只能是极小量的游客(每年限制在1200人以内),而且必须随野外调查专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参观活动,以免干扰大熊猫的正常生活。同时,参加者要求有良好的素质,按报名先后安排,额满为止。
秀美卧龙,熊猫天堂。5.12毁于一旦,有幸在香港特区注入60亿港币。从09年春已启动卧龙重建。元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将原址改建为卧龙邛崃山系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与地震博物馆,以记录卧龙的地震和重建及展出邛崃山系的自然资源及生态,并重建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都江堰“大熊猫救护及疾病控制中心”。相信三年后卧龙熊猫天堂将再现人间。(作者余志勇)
十二、若尔盖草原
各位团友大家好:你知道吗?在2008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其中川西北-甘南地区的若尔盖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首。若尔盖,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
当然,这里最引人入胜的还是独特旖旎的自然风光,它与古朴多彩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如黄河九曲第一弯婉蜒逶迤,风姿绰约;纳摩大峡谷怪石嶙峋,峰峦叠翠;若尔盖大草原一碧万顷,梦幻花湖烟波浩渺;降扎温泉氤氲缭绕;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巴西会址光芒四射;宗教文化神奇瑰丽;民族风情古老质朴……。你在若尔盖大草原上可以观赏到的主要景点有:养鹿场、太阳湖、白洼寺院、达格则寺院、降扎温泉、巴西会议旧址、黄河九曲第一弯、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到了若尔盖草原,枕黄河涛声,观日落牧归,共水天一色;卧花湖栈道,看鸥翔鹤舞,任云卷云舒;跨骏马飞身天际,入峡谷探白龙江源。还能品奶酷饼、喝酥油茶、吃烤全羊、煮黄河鱼、舞迷人锅庄,如品诗赏画,其乐融融,岂不妙哉?
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若尔盖县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的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四县,北部、西部与甘肃省玛曲、碌曲、卓尼、迭部四县接壤。若尔盖草原东西与南北最大距离约150公里,土地总面积10436.58平方公里。若尔盖全县人口6.41万人,每平方公里6.142人,真是地广人稀。县城达扎寺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兰州533公里,距州府马尔康330公里,距首府成都596公里。
若尔盖县境内地形相对比较简单,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将全县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和自然经济区。中西部和南部为典型丘状高原,占全县总面积69%,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500米,境内丘陵起伏,谷地开阔,河曲发达,水草丰茂,适宜放牧,以饲养牦牛、绵羊和马为主,是纯牧业区,诗圣杜甫赞誉的“竹披双耳俊,风如四蹄轻”的全国三大名马之一的唐克马,就产自这里。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系秦岭和岷山余脉,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有白龙江、包座河和巴西河。这里是本县的半农半牧区,占全县总面积31%,有农耕地8万亩,粮食作物以青稞为主。另外若尔盖木材资源蕴藏丰富,有森林面积100万公顷。主要是冷杉、云杉等优质树种。
若尔盖草原四周群山连绵,中部地势低洼。这里谷地非常宽阔,同时河曲流缓,形成湖泊众多,排水不畅,加上气候寒冷湿润,年均气温在0℃左右,且多年降水量500~600mm之间,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因此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形成了著名的若尔盖沼泽。
2.若尔盖的动植物资源与特产
在茫茫的若尔盖草原上,可见的动植物种类繁多,物产丰富。建立有国家湿地保护区、黑颈鹤保护区、梅花鹿保护区,栖息着黑颈鹤、白天鹅、藏鸳鸯、白鹳、梅花鹿、小熊猫等大量候鸟和野生动物。这里还盛产麝香、虫草、贝母、鹿茸、雪莲等名贵药。,藏医藏药疗效神奇,又以“珍珠七十丸”饮誉天下。
3.若尔盖的历史沿革
若尔盖因人名转成部落名和地名,相传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815—838)时期,派兵征伐边境的今若尔盖地区,吐蕃头领若巴盖登主管钱粮赋税,百姓简称其为“若盖”或“若尔盖”,随后又发展为若尔盖嫩哇、若尔盖多玛等部落。历史上若尔盖是去甘抵青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文献记载,若尔盖地区先秦时,为析支河曲羌戎辖地,南北朝属吐谷浑,唐朝初年为松州羁縻,贞观十二年为吐蕃所据,元朝政府于今求吉乡境内设潘州,明代属松潘卫,清朝受松潘厅漳腊营管辖,民国时期属松潘县。1953年6月,建立过渡性县级行政机构若尔盖包座行政委员会。1956年7月正式建县,隶属于阿坝藏族自治州。
4.红军长征与若尔盖
红军的长征在四川滞留的时间最长、经历的地区最广阔、面临的环境最艰险、进行的斗争最卓绝、付出的牺牲也最大,所有这一切,都和“松潘草地”得到集中体现。
据有关史料记载,约有一万多红军将士长眠于若尔盖草地(主要分布于若尔盖县的镰刀坝、包座牧场、班佑草地,以及红原县色既坝、龙日坝一带)。在若尔盖地区的近两个月里,面临草地恶劣自然环境,前后国民党军及士兵围追堵截,内部张国焘又搞分裂,几乎使红军面临绝境。毛泽东同志1960年对斯诺说:长征中在巴西那一段“那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但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若尔盖农牧民们用这里高原上的牦牛、青稞救援了红军“三过草地”,1935年9月9日,若尔盖巴西紧急会议最终使得党和红军摆脱了分裂险境,果断北上。8月31日,徐向前指挥右路军进行艰苦的包座战役,击败胡字南49师阻击,打通了胜利北上的道路。如果没有这些发生在若尔盖的非凡事件,红军完全有可能象蒋介石断言的那样在茫茫草原中走向死亡。正因为若尔盖地区为党和红军战胜政治、军事和经济三大危机提供了重要条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道上的三大主力得以重振旗鼓、同道北上。
5.若尔盖湿地
若尔盖湿地位于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部,地跨青、川、甘三省,总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从若尔盖高原湿地注入黄河的水量,在枯水期占黄河上游水量的40%、丰水期占26%,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是长江、黄河上游源头地区最重要的水源供给区。若尔盖湿地是中国特有的残存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型湿地,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能够有效地固定二氧化碳,对缓和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将起到积极作用,因此中外专家形象地将其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它在调节水资源平衡,稳定流域内生态平衡和大西北内陆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我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植被集中分布区,栖息着许多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如黑颈鹤、白尾海雕等,仅生活在这里的野生黑颈鹤就占全世界的1/10。它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气候影响的敏感区。
然而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等自然因素和过度放牧、开沟排水等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之一、“高原之肾”——若尔盖湿地正在不断萎缩。据统计,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985年湖泊总面积为32475亩,15年之后,减少面积达38.9%。若尔盖湿地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大量河流、湖泊干枯,部分湖泊严重萎缩或变成季节性湖泊,大量湖床、河床裸露,产生许多新的沙源,危及到了周边草场。随着沼泽湿地面积的减少,若尔盖草原上荒漠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局部干涸的沼泽已经开始发生沙化,干旱及伴生的风沙危害严重。同时由于地表水径流日益减少,引起一些居民点水资源缺乏,甚至到了“守着源头没水喝”的尴尬境地。
6.土特产与特色餐饮
在若尔盖草原,你可以品尝到藏族特色的藏餐,如烧馍、酸菜面块、山野菜、藏族腊肉、香肠、香猪腿、咂酒等,保管你尝过以后赞不绝口。在这里你还可以购买到纯天然沙棘饮品、山野菜等土特产,以及藏族工艺品腰刀、烟盒、腰带、头帕,羌族工艺品云云鞋(绣花鞋)、鞋垫、头帕、围腰等。让你此行一定会满载而归。
(作者余志勇)
§§§第六节川西旅游区
一、雅安市
1.蒙顶山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来到了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与成都相距100公里的雅安名山县境内。由蒙山、百丈湖、清漪湖等景区组成。现为
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今天我们将重点游览蒙顶山。
蒙顶山在名山县城西15里处,山体长10公里,宽约4公里,最高峰海拔1456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3.5度。山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植被茂盛。这里最大的特点是雨多、雾多、云多。常年云雾茫茫、烟雨蒙蒙,蒙顶山之名就是因此而来。蒙顶山古有“蒙顶旷览绝天下,蒙顶夏凉甲天下,蒙顶名茶扬天下,蒙顶佛经传天下,蒙顶补天盖天下”之说。我们来到蒙顶山,观景、品茶是我们的主要使命。蒙山特色在于雅,秀雅、幽雅、古雅、高雅集于一体,说它山之秀雅,在于蒙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5%,植物树种达373种,可谓满山拥翠,爽目清心。
蒙峰三十八,各具秀色。当你登临山顶,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心胸顿感开阔,故称“旷览”。蒙山分前后两部分,前山绝壑飞泉,寺藏翠霭,茶园片片,绿浪连连。
言其幽雅,指后山则巨石嶙峋,藤索蔓绕,林荫蔽日曲径通幽。进入景区,十二条石板游道盘旋交错,九千九百台阶勾连迂回,探迷峰,览胜景,听泉鸣,闻鸟声,赏心悦目,几疑置身世外。春天山花烂漫,茶畦拥翠;夏天云烟飘缈,蓊郁清凉;秋天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天玉树银花,瑶峰琼壑。真是“人夸峨眉天下秀,蒙山堪比更添幽。”
蒙山之古雅,在于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产丰厚。为人瞩目的“株甘露”、“皇茶园”、蒙泉古井;万年石笋;千年寺、庵等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还有近代作品大禹石像,蒙茶仙姑,因造型生动,位置适宜,也添雅致。蒙山之高雅,在于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声名远播的蒙顶茶,并形成了独特的蒙山皇茶文化。早在西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蒙茶祖师吴理真就开始在蒙顶栽培驯化野生茶树七株,后人称“仙茶”,也就是现在皇茶园。自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被列为贡品,成为皇帝祭祖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末,历经一千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被看作祛病除疾的防癌保健品。五代时期毛文锡的《茶谱》说蒙茶“服一两能祛宿疾,二两眼前无疾,三两故以换骨,四两为地仙”。
“杨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民间谚语流传甚广。从唐至宋,蒙山贡茶誉满朝野。深谙音乐和茶道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把“弹渌水之曲,品蒙顶之茶”共称人生一大快事。黎阳王《蒙山白云茶》诗有“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宋代诗人画家文同《蒙顶茶》诗曰“蜀士茶称圣,蒙山味独珍。”一个“称圣”,一个“独珍”,把蒙顶茶作了最高而最恰当的评价。明清至今雅士名家也都留下了不少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他们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各个时期把蒙茶“色淡香长品自仙”的仙味,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茶以文传,文随茶播,茶文化给蒙顶山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增加了蒙山景观的深度,显示出高雅的格调和意境。
蒙顶山美景与蒙茶祖师吴理真息息相关。这里是茶史博物馆,正殿塑吴理真全身坐像,四壁绘仙茶历史及传说壁画。内陈列历代茶具和有关文史标本。蒙泉,相传为西汉吴理真种茶汲水处,又称“甘露井”。传说与吴理真结为夫妻的羌江河神之女蒙茶仙姑就从此井出入,故又名“龙井”。井中水不多,但“雨不盈,旱不涸”,常用一个石盖严实地盖住。有乱揭井盖会带来大雨倾盆的说法,给蒙泉井添上了神秘的色彩。羌江河神的女儿因人神结合,触犯天规,河神大怒之下,将仙姑化着了山峰,人们称此峰为玉女峰。从此“千载美谈不断,一尊玉魂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