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茫茫沼泽地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红军一二四方面军的足迹,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这块沼泽地曾经有一支英勇队伍在这里展开了与大自然博斗的悲壮史诗,那就是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这片茫茫开阔、连接天际,沼泽、泥潭密布的沼泽地,天气变化无常,即使是仲夏季节,也是时而寒流滚滚,时而暴雨倾盆、狂风、冰雹、风绞雪随时可见。当时对于长期南北转战的红军,单薄的衣服早已破烂不堪,入夜时更是寒流彻骨。更严重的是缺乏粮食,只得挖野菜,煮皮带,咽凉水,想尽一切办法充饥。面对草地的饥寒交迫,反动士兵的顽强阻击,夺去了成千上万红军战士年轻的生命。
日干乔大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海拔3300—3500米之间,土质为潜育沼泽土、泥炭沼泽土。以木里苔草和杂草类形成半分解的生草层海绵状沼泽类草场,排水困难,畜牧利用低。建国以来,由于对沼泽的开沟排水,改植牧草,伴随全球气候转暖,沼泽自然趋干,面积日益缩小,整个日干乔大沼泽水位平均下降1.2米,沼泽变成了这种草原,而在若尔盖湿地则出现了沙化现象,并且逐年在扩大,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片湿地消失,那么将草原沙化将进一步加剧,这里的草原将变成沙漠,直接威胁着天府之国的川西平原,那时成都将同北京、呼和浩特一样,直接遭受沙尘暴的袭击,黄河也将成为真正的季节河,那是多么的可怕的情景!因此,我们发展旅游业,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就要确保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安全。
色地意为“金盘”,以其形似得名,这里的“麦拖岗”意为“花山”,是当年红二、四方面军会师的山梁,那里漫山的红花开得那么灿烂,是否就是为了纪念当年那支红色的队伍?
瓦切藏语意为“大帐蓬”。瓦切地处草原中心地带,红原至若尔盖县、松潘县的必经之地,距红原县城41公里,海拨3454米。这里有为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瓦切塔林。瓦切牧民新村是一栋栋漂亮整齐的小洋楼,它体现了牧民的生活一步跨千年,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生活可以告慰红军英灵,他们的忠诚、执着与无畏,换来了如今牧民们幸福安康的生活。
(四)月亮湾草原生态旅游区
月亮湾风景区距县城3公里。在这里滔滔白河舍弃章法,变成蛇形,蜿蜒盘旋,似帐篷上飘起的炊烟,形成状如新月的片片浅湖,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河流宛如晶莹的“带子”在宽阔的草原上蜿蜒曲折,像几个弯弯的月亮连在一起,“月亮湾”因此而得名。在云蒸霞蔚的草原上看日升月落,草原风光的无限柔美壮丽尽汇于此。
最美是夕阳下的月亮湾,金光点点,蜿蜒曲折的白河千转百回,袅袅娜娜,酷似一弯新月嵌在绿草鲜花丛中。牛羊悠闲自得地散落其中,虫、鸟的鸣叫会把你带到遥远的天际。传说在很久以前,在查真梁子下居住着山麓和嘎曲两夫妇,生活幸福美满。在一个丰收的年头,妖魔鲁赞掠走了美丽的嘎曲,并诱惑嘎曲改嫁从他,但被嘎曲严辞拒绝。数日后,嘎曲从虚幻景象中看到山麓已作了国王,嫔妃无数,不禁悲从中来,愤然作了妖魔夫人。数日后,嘎曲见一邋遢汉子伏地饮污水,不料竞是前夫山麓,两人相认,抱头痛哭,倾述别后情意,奈何山麓为寻嘎曲家产散尽,嘎曲顿生不合之意,山麓万念俱灰,化作滚滚梭磨水向东而去。嘎曲悲愤?填膺,变作激流朝丈夫走的方向冲去,潮头却为妖魔化为山阻挡,嘎曲愁肠百转,一步一回头,在草原上弯曲蛇行,月亮湾就是回望丈夫的地点,据说虔诚祈祷颇有灵验,能使夫妻和美,家庭幸福。九曲黄河第一湾便是嘎曲最后告别故乡的地方。
月亮湾另一个传说更为奇特,大鹏、凤凰和白龙十分要好,他们游历山川大地,自由遨游天宇,当来到红原(古哈玛拉)大草原时,被这里优美的风光所吸引,流连忘返。随着时间的消逝,大鹏、凤凰化为了月亮湾的山川,白龙化为了白河,留在了这人间仙境,自此永不分离。今天,在这里虔诚祈祷会得到鹏程万里、夫妻和美、吉祥如意的祝福。
(五)麦洼寺
麦洼寺,又名万象大慈法轮林。是川西北乃至整个九环线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麦洼寺历史悠久,现存的寺院是1982年第十世班禅大师选址修建的,庙宇巍峨,规模宏大,金轮映日,红宫焕彩,旌旗如林,香烟如云,是川西北最大的藏传宁玛派佛教寺院,也是九环线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作者余志勇)
十一、卧龙自然保护区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的是享誉海内外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距成都130多公里。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1983年我国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合作在卧龙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设有实验室、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小熊猫生态馆和世界最大的熊猫圈养场。卧龙的科学研究颇有成效,已真正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保护区。2006年7月,包括卧龙自然保护区在内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响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内共分布着154只野生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圈养大熊猫98只,占全国圈养大熊猫一半还多。这里还生活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44种。保护区内有包括珙桐、伯乐树、雪莲花等珍贵植物在内的3000多种植物,野生动物2000多种。
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翼,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一块高山深谷地带,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区内群山环抱,溪流众多。附近高于5000米的山峰有101座。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暖湿润,为种类繁多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衍环境,是保护珍稀物种及高山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这里常年只有春、秋、冬三季而无酷暑,年均温8.9℃,最高温度29.2℃,最低温度-8.5℃,年降水量931毫米。在海拔2600~36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带,以岷江冷杉为主,林下有大面积箭竹是大熊猫最爱的食物。卧龙保护区集山、水、林、洞、险、峻、奇、秀与珍奇大熊猫于一体,每年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前来观赏、探索。
我们现已来到映秀镇,从这里向左进入皮条沟,这里也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左边的河流叫皮条河,水流湍急,在映秀汇入岷江。河流两岸峡峰对峙,河中岩石林立,高达三四米,矗立江心,经倾泻的河水撞击激起朵朵浪花,犹如碎玉飞琼。
各位朋友,正如你所知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而闻名于世,因此,接下来我就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大熊猫的情况。
大熊猫,别名又叫花猫,花熊,竹熊,貊,食铁兽,熊猫,貔貅等,在我国台湾地区也被称为猫熊。大熊猫的祖先系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食肉动物。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是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大熊猫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大熊猫的祖先原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他们的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主食是箭竹嫩茎,嫩芽,和竹笋;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的尸体。大熊猫的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体重在l00-180公斤,每天取食时间长达14小时,要吃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箭竹一般40至80年开花一次,每次从开花、结籽到长成新竹需要20年左右时间。大熊猫在竹子生长期间极易因食物短缺而死亡,因竹叶干燥,为补充水份,帮助消化,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每次喝得肚子圆鼓鼓的,再回到山间活动,非常可爱。人称“熊猫醉水”。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至30年。
根据大熊猫的化石显示,他们的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现在发现的大熊猫的化石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活化石”,中国则把它誉为“国宝”。
现在大熊猫濒临绝灭境地,原因是什么呢?除了几百万年以来外部环境的恶化之外,大熊猫自身生活习性和生育繁殖能力退化是其内在原因。经过专家对大熊猫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生殖机能异常低下。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原因,许多大熊猫的生殖系统严重发育不良,成年后生殖内分泌机能紊乱,不能排卵或不能正常排卵,以至终身不育。大熊猫性喜独居,每年的4、5月是大熊猫的繁殖期,发情后才愿意进行异性间的接触。雌性大熊猫择偶性极强,非见“白马王子”不抛“绣球”。等5月一过,雌、雄大熊猫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至5个月,产仔多数为单胎,即使产下双胎也往往只能抚养其中一只。大熊猫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它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非常脆弱,极易因缺乏营养、患病、气候恶劣或遭遇天敌而天折。雌性大熊猫在怀孕和哺乳期内很少采食,并由于独自哺乳带养幼仔极其辛劳,体力极度衰竭,对其健康和寿命影响极大。
还有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安岭和凉山局部地区。在这些区域内,近几百年由于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的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的野外栖息地被严重地占用,或分割成若干的彼此独立的小块地域。发情期时大熊猫为寻找配偶就需要穿越农田、村庄、公路、厂房,冒着被发现、打杀的风险,才能与梦中人一遇。否则这样一个很小的生物种群不可避免地会近亲繁殖,造成遗传性能、生育能力、生存能力的全面退化。所以,我们现在了解到的野外存活的大熊猫数量极少,处于濒临灭绝的地步。
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一是建立了人工繁育基地,帮助解决大熊猫发情-配种-生育问题;科研人员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从10只抢救成活的野生大熊猫作为种源开展人工圈养繁殖等科学研究,终于攻克了大熊猫繁殖领域中“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幼仔成活难”三大难关,使大熊猫的人工繁殖和育幼成活率大大提高,连续5年达100%;二是建立了13处大熊猫保护区,面积有10万平方公里;三是国家在长江上游地区禁伐,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保护植被,为野生大熊猫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在卧龙,为保护森林,农民生活用柴只能在实验区划定的薪炭林中,按指定的地块和采伐指标砍伐。卧龙保护区积极实施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工程,前后共营造了1000公顷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975年的45%上升到目前的80%以上,区内独特的高山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四是立法保护。对捕猎、走私大熊猫者可判处10年以上直至死亡。
正当卧龙大熊猫保护工作有声有色之时,不料,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打破了这里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宁静。可怕的是就在它身边10公里就是震中映秀。卧龙山体滑坡,圈舍坍塌,遭受毁灭性破坏。也许上苍不忍灭绝国宝,熊猫无一伤亡,被紧急转运雅安碧峰峡保护起来。
现在,我们到了原景区的大门——大熊猫苑遗址。
前面原有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就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熊猫圈养场,饲养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大熊猫98只。这里是观赏圈养和半野生放养下大熊猫的生活的最佳地点,面积约100公顷,兽舍整齐,每个兽舍均有小运动场。春暖花开你来时,可聆听到熊猫求爱的绵绵情歌,观看大熊猫婚配的热闹场景;金秋时节时,你有机会目睹熊猫宝宝的降生过程。更大的惊喜则是与大熊猫零距离接触并合影留念,感受人、动物和大自然的和谐。
我们右边是原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旧址,这里5.12以前是我国唯一的以展示单一物种的博物馆,该馆由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题写馆名,分六部分向人们展示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历史演变、自身特性、伴生动物,以及大熊猫的人工饲养、繁殖、保护研究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事业的发展,还有国际组织与机构、热爱大熊猫的国际友人的支持,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等所取得的成就等,了解大熊猫发现、保护的不平凡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