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朱德、周恩来等的促成下,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这是会议旧址和参会人员名单,这次会议朱德利用他身为红军总司令的特殊身份,促成了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地位的确立。在这次会议上朱德继续当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
遵义会议后,朱德和毛泽东、周恩来协力配合,指挥三万红军驰骋在云、贵、川高原上,同数十万围迫堵截的国民党军队周旋,展开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先后取得“四渡赤水”、重占遵义等重大胜利,摆脱敌人的追击,强渡过大渡河。这是红军飞夺的泸定桥的,随后又翻越的雪山、走过的草地。《草地晚餐》这幅油画描绘就是长征途中朱德爱兵如子和所处的艰难环境的生动场面。
1935年6月,朱德率领的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后,在四川懋功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会师。8月中旬,毛尔盖会议决定红一、四方面军分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左路军以朱德为总指挥,张国焘为政委,刘伯承为参谋长。但在北上途中,张国焘企图另立中央、夺取红军领导权,一再阻止右路军北上,威迫朱德谴责中央北上决议。朱德大义凛然,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说:“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决定是我举手通过的,我决不能反对它!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你割不断我和毛泽东同志的关系!”。1936年7月,左路军在甘孜州与红二、六军团会师,朱德同贺龙、刘伯承、任弼时、关向应以事实终于说服张国焘同意北上抗日。朱德率部又由南下转为北上,三过草地,他同张国焘展开的有礼、有节、有利的党内斗争,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因此,毛泽东后来赞誉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历时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这是会师后的朱德同毛泽东在陕北的留影,这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会宁红军会师纪念楼。
请继续参观第三展厅
第三展厅挥师驱日寇屯田大生产
第三展厅主要介绍朱德率领八路军领导抗日战争的历史功绩。
第一组誓师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一声炮响,日本侵略军大肆侵占华北广大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即七月八日,中共中央发表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七月十三日,朱德、毛泽东号召全党全军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战前线去”。
抗日战争的号角吹响了,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从此开始。
8月25日朱德、毛泽东签发命令: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彭德怀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
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并任命朱德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第二组跃马太行
(文抄)国共第二次合作后,朱德任八路军总指挥,率部奔赴抗日前线,开创了太行山敌后根据地,成为华北抗日的重要力量。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朱德率八路军总部由晋东北五台山地区向晋东南的太行山挺进。朱德在前沿阵地察看地形,指挥八路军在太行山区千山万壑之间为日军布下了天罗地网,用一个个战斗捷报迎来了华北抗战的春天。
1938年,朱德在129师同刘伯承、邓小平研究作战计划。
1937年9月,日本侵略军进攻山西,一支敌军企图突破山西东北部的平型关,攻击太原。朱德命令一一五师在平型关设伏,于9月25日。一举歼灭日寇精锐部队板恒师团第二十一旅团3000人,击毁敌人汽车100多辆,缴获大量武器及军用物资,粉碎了日本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图)这是平型关战役遗址。
这幅油画《转战太行》,生动地描绘出朱德金戈铁马,驰骋在太行山区的英勇风彩。
(实物)太行山区根据地的中心——武乡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钦印。
直到1940年5月回延安前,朱德一直战斗在太行山区,(诗)“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这首诗所描绘的就是当时抗战的情景,诗中充满着豪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朱德总结的机动战术原则,“小股进退,分支袭扰,集中主力,乘弱伏尾,昼伏夜动,声东击西,有意暴露,及时隐蔽,利害变换,豪不犹豫,拿定活色,转入外线。”是对我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实践总结。
1940年5月朱德返回延安,准备去重庆谈判,到了黄河边上,又写下著名七绝诗《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峰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言情励志,鼓舞人心。
第三组统一战线
朱德十分注重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爱国力量,建立统一战线,经常同国民党高级将领接触并协同作战。使我党我军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第四组屯田垦荒
1940年夏,朱德回到延安,时值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为了克服困难,坚持持久战,朱德及时倡导军垦屯田政策,亲自领导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朱德、叶剑英等在南泥湾观看射击表演。
第五组驱除日寇
朱德回延安后,参加了延安的整风运动,并在中共七大会上作了著名的《论解放区战场》,尔后,他同毛泽东一起指挥各解放军区战场举行战略大反攻,使抗日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是朱德和毛泽东在一起研究军事计划。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给了敌人以有力打击,鼓舞了全中国人民对抗战必胜的信心。战役开始后朱德曾指示:正太战役是抗战以来华北军队积极向敌进攻之空前大战,总合兵力约百个团,故名“百团大战”,以便向外扩大宣传。“百团大战”的名称由此而来。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央七大在延安举行。4月25日在中共七大第三次会议上,朱德作军事报告《论解放军战场》,这个报告近3万字,它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经验,论述了解放区战场创建、发展、壮大的历程以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分析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反人民的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和共产党的人民战争的军事路线,并从建军原则,兵役制度、养兵、带兵、练兵、用兵、政治工作、军队指挥等方面,对人民战争的军事路线作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还提出今后军事任务是:八路军、新四军与一切抗日友军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八路军、新四军要准备在抗战后期实现从游击战争到正规战争的战略转变,以迎接对日大反攻。
这两幅照片反映出我游击健儿英勇抗敌的壮观场面。
1945年8月15日,朱德同志签发命令《命令冈村宁次投降》,宣告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图)这是日军向我军投降的场面。
(实物)这是缴获日军的金刚衣、出征旗。
(实物)这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章。
第四展厅建立新中国荣膺元帅衔
第一组人民之光
1946年12月1日,朱德60大寿,11月3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盛大活动,隆重庆祝朱德60寿辰,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庆祝朱总司令60大寿特刊》,刊有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题词。
从11月29日起,延安全城悬旗三天,各界纷纷举行庆祝活动,中共中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都为朱德寿辰题词、撰文。《解放日报》以整整两版发表贺词和贺电、文章,并发表《朱德将军年谱1886——1946》。
11月30日晚上,中央大礼堂举行祝寿晚会。同延安一样,各解放区军民也以各种形式表达对朱德60大寿的祝贺,国统区进步人士也纷纷撰文作诗,赞颂朱德功绩。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著名美国女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正在伏案撰写《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用笔倾注她对中国革命、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这是1937年,朱德、毛泽东和美国进步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在延安。1937年10月24日朱德在太行山白水村会见史沫特莱,向她谈八路军对日作战的经验和日军作战的优点和弱点。以后又同她多次谈话,向她介绍八路军的情况。史沫特莱非常热爱中国,关心中国革命事业,敬重朱德。
第二组针锋相对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朱德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面要求解放区的人民军队原地驻防待命,一面调动大批国民党部队向华北、华中、华南各解放区逼进……。内战爆发在即。
面对严重的内战危机,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朱德及时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御方针,指挥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是朱德在研究战局形势图。
朱德在河北省晋县观看晋察冀野战军武器操作训练。
第三组东渡黄河
1947年3月,朱德和刘少奇等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前往华北,以“打大歼灭战”的思想,南下正太,东取青沧,出击保定,攻克石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他们还亲自领导兵工生产,改善后勤运输等方面的工作,为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作好了准备。
1947年3月8日,朱德在延安各界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的战斗动员大会上讲话:胡宗南部队要进攻延安了,我们有把握打垮胡宗南的进攻,我们一定能打胜仗。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刘少奇、朱德等东渡黄河,前往华北,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担负中央委托的任务。3月31日,朱德和刘少奇从陕北绥德县石嘴驿出发,东渡黄河。前往华北。这是黄河渡口遗址。
6月下旬,朱德随晋察冀军区炮旅东渡,并亲自制定解放石家庄战役作战方案。
石家庄战役朱德提出了“勇敢加技术的口号”,并亲自作了部署,还亲自上前线指挥。(实物)这是朱德签发的电报手稿。
11月12日石家庄被攻克,歼敌2.4万余人。13日朱德致电聂荣臻转晋察冀军区全体指战员:“仅经一周作战,解放石门,歼灭守敌,这是很大的胜利,也是夺取大城市的创例,特嘉奖全军。”(实物)这是石家庄胜利的捷报。
(实物)朱德所著《打下石家庄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朱德直接指挥的石家庄战役,是我军从游击战到运动战、从阵地战到攻坚战的一大重要转折,为解放战争创造了一个打下大城市、管理大城市的最好范例,这是朱德总司令战斗生涯中的光辉一页。
在解放战争反攻的形势图上,第一个插上红旗的大城市就是石家庄。为庆祝战役的胜利,朱德满怀豪情地写道:
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这首诗后来被题在了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上。
第四组胜利之战
1948年,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石家庄战役后朱德同毛泽东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1948年5月,朱德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赴河北省汉阳县对华东野战军的工作进行指导。这是朱德和陈毅在汉阳研究作战计划。
1948年5月11日,朱德和陈毅、粟裕同华东野战军各纵队负责人合影。
1948年7月1日,朱德在华北军政大学开学典礼及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7周年大会上讲话。
1948年11月,朱德协助毛泽东指挥华东、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这次战役历时66天,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大批俘虏被押下战场。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起,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142天,共歼敌154万人,使国民党的军事主力基本被摧毁。消灭了蒋介石集团赖以发动内战的一百多万精锐部队,这个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震撼了世界,预示着蒋介石20多年来在中国的统治即将告终。
1949年3月25日,朱德、毛泽东、刘少奇抵达北平西苑机场,受到北平各界代表和民主人士的热烈欢迎。当天下午,朱德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出席了在西苑机场举行的阅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