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抑扬相生法。“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比如有个学生这样写他的妈妈:妈妈最不会做事,而我的衣服总是或大或小,连她自己的衣服也显得邋遢。我想,妈妈实在是个笨头笨脑、笨手笨脚的人。谁知,单位领导找到我家告诉我们,厂里派妈妈到德国去出差,全厂数妈妈心最灵,手最巧。我这才真正了解妈妈。文中“笨头笨脑,笨手笨脚”与“心最灵,手最巧”形成鲜明对照,由此来展现妈妈的精神风貌,比平铺直叙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抑扬相生”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4——巧设悬念法。悬念,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运用这种方法,往往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阻遏一下,暂时不把情节发展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为了创设好的悬念效果,作者在写作时往往插入好多情节,紧紧攫取读者希望探得事情结果的心理。如一篇题为《你的丈夫真好》的文章,这种方法用得很妙。故事是这样的:怀着身孕的奇奇,为了参加妈妈的生日宴会,便独自一人走到公共汽车站,她刚停止脚步,一个漂亮的姑娘指着候车的长椅说:大姐,你坐吧,随口说了一句“你丈夫真好!”公共汽车过来了,车门边的人都不上,自动让出一条路,给她先上,奇奇上车后,一个小伙子让出自己的座并说:“你丈夫真好!祝你们幸福。”奇奇心里不明白,怎么人们都知道我丈夫好呢?到了车站,拥挤的车厢里又让出一条路,周围的人们面带微笑,一个妇女羡慕地说:“你丈夫真好!好人一生平安!”奇奇更加纳闷,到家了小妹忽然在奇奇后面哇地大叫一声,原来奇奇的背后用透明胶贴着一张纸片,上写“请给我妻子让一个座,谢谢!”奇奇一路受到陌生人的关照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为什么人们都说:“你丈夫真好!”这着实是一个谜,既是奇奇的谜,也是读者的谜,直到最后这个谜才解开。可谓柳暗花明,洞天石开。
5——创设误会法。社会生活充满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生活,人与人之间也充满矛盾,矛盾的产生有多种,其中也有因误会产生的。如果能扣住因误会而产生矛盾这一点进行叙事,就能把事件叙述得曲折生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4年重庆卷)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试题评析】
这是一道贴近考生生活,充满生活气息,能很好地引导考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审视自我、审视他人、辩证思考的话题作文题。这是重庆市直辖以来第一次自主命题,第一次在国考中向世人展示自己对大纲、考纲的理解、把握和思索,展示自己的命题风格和特色的公开亮相。文题出得很稳重,充分体现了高考作文检测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这道作文题还蕴含了一定的思想深度,“认识自我”以后怎么办?这就给考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一
嵇康,这个魏晋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却甘心埋头过着铁匠的生活,和很多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值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去做官进入仕途吗?是否忘了《与山巨源绝交书》?那里面的言辞已经告诉了所有人他不愿意做官,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身为“竹林七贤”的他,永远过着悠闲而自在放歌的生活吧,不要让世俗的秽气挡住了他的清新。
二
庄子,那个不愿意做楚国的丞相,手握着钓鱼竿,依然决定在泥水里生活的人,他是一个清高的人,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愿意向权势贵族们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那些人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国家为社会为百姓好好的干一项事业。应该是所有人都这么希望吧。但是,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他会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看守着他的心灵月亮。
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江东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知心的美人在面前自刎而死,到底是要乘船逃走,还是要重整旗鼓,要么投身乌江,李清照说过“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你会不会去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恐怕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死也应该死得比较有尊严才好,他认为那才是他的霸王的英雄本色。
或许生命的真谛就是这样,不管别人的期望是什么,只要是自己觉得是对的就努力地去追求,去追求自由和崇高,去追求生命的尊严和英雄的本色,不理会他人的期望,不理会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决定迈进。
于是就又可以到达菊花飘香的季节。
[考场得分] 基础等级34分+发展等级6分=40分
【点评诊断】
文章的题目富有诗意,但是在文章中只有开头部分提到了文题,可以在设计上投入一点心思,比较好的利用文章的题目,形成一条线索,以小标题的形式来体现,此外在结尾处着力点题呼应,文章的构思就此完整清晰,精巧别致。
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吧,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弃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有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土,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性,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
【升格思路】
一篇作文最能体现佳境的是构思,而篇章的创意又最能体现构思的匠心。在佳境创意上求新,一是要有奇特的想象,二是要学会变换角度。首先通过奇特想象创设佳境。奇特的想象主要是指创造性想象,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创见形成某种独立性想象的心理过程。在具体运思中,作者由命题去构造新的形象或建设新的理论。如果囿于一个观察点,庐山只能给你固定不变的老面孔;调整视角,”横“看”侧“眺,那么奇峰异岭就会迎面而来,获得”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审美愉悦。只有用创新的眼光审视话题,运思谋篇,佳境才会脱颖而出。构思时,机智地寻找”变异“点,形成变异式佳境;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形成反向式佳境;避开由范例引发的”第一构思“,把目光投向”另类“,形成另类式佳境;避实就虚,以虚驭实,形成就虚式佳境等等,都会使文章创意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