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孔子有个学生救了一个落水儿童。小孩的父亲送给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接受了。当时牛价格很昂贵。为此,有人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2)有一位黑龙江大学的学生是在崔永元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的。后来,崔永元每到黑龙江,那位接受过他资助的年轻人都会买贵重礼物去看他。崔永元看出来了,年轻人这样做是在不断地还债,他总觉得欠崔永元的,一直背着感恩与还债的双重心理负担。崔永元说:“挣钱了吗?挣钱就把钱还我吧。”年轻人立即从兜里掏了3000元,交给小崔。“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说完,小崔没再与他联系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注意规范写汉字各标点,每错一字扣一分,错用标点酌情扣分。
【试题评析】
这道试题涉及的材料有两则,审题时必须捕捉到材料的共同点,如果单从一则材料出发,确定立意,则难免会使之偏颇,也就是说偏题。那么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所以考生必须捕捉到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即一级信息。第一则材料中,孔子学生救了落水儿童,家长送头牛表示谢意,孔子的学生接受了,而舆论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进行了安慰、劝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坦然了。从这一角度看,孔子做法让学生放下心理的包袱。第二则材料,注意捕捉到关键词句,崔永元的一句话“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减轻了大学生的心理包袱。由此可见,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为:放下感恩的包袱。于是,我们可确立为立意。
放下包袱,轻松前行
小草不因自己渺小而苦闷,白云不因作为陪衬而懊恼,水滴不因自己微小而伤感;他们都懂得放下包袱,轻松前行。
无论是孔子对学生的安慰,还是崔永元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段可以说是紧扣题中的材料,但缺乏明确的点题内容。应在此段中点明文章的题旨。)
放下包袱,让人生更有价值。李白策一匹骏马,在前往仕途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黑暗和尔虞我诈的现实冷却了他的一腔热血,他在高力士的丑态中读出了卑鄙;从杨贵妃的笑中读出了黑暗。他清醒了,宁愿散尽千金,但求一醉,也不愿意做一个御用文人。于是,他放下了仕途不得志的包袱,把自己交给了大自然。酒入豪肠,三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七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与友人在自然中同销万古愁。在历史上留下了一道道最美的光环。正是李白敢于放下包袱,历史上才多了一位不朽的诗人。
(这一段使文章的第一个分论点,可是在提出分论点之后,直接举例论证,缺乏必要的论证转换,使文章内容略显单薄。此外在举高力士、杨贵妃时,应增加一个人物,构成排比,使文章的内容丰富、文采华丽。)
放下包袱,让人生更加辉煌。鲁尔·玛道夫是一个身患小儿麻痹的女孩,她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站到了最高的领奖台上。她放下了的包袱,带着自信的微笑面对生命中的挑战,尽管走向成功的途中有着太多的荆棘与坎坷,但她带着坚强,一路走来,最终登上了成功的彼岸。
(在提出分论点之后,文章列举了鲁尔·玛道夫的实力来论证“放下包袱,让人生更加辉煌”,可是在语言的内涵上缺乏自己的认识,不能简单叙事。文中“他放下了的包袱”的语句中应增加关键的定语“身体残疾”来限制包袱,这样才更明确。最后,有总结性语句更好。)
放下包袱,让人生硕果累累。李桂林、陆建芬用他们平凡质朴的行为感动了中国。在最寂寞的环境中,他们牵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用自己的知识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最终沉淀为知识的沃土。他们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只是专注于这块贫瘠的土地,为求学的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的确,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如果他们无法放下心中的包袱,那么他们的人生也就失去了那份沉甸甸的成果。这里也缺少了知识的沃土。
(这一段也是在分论点之后,直接举例论证,缺乏必要的论证转换,使文章在内容上略显突兀,应增加过渡性语句,有些语句不明确,欠通畅,需要修改。)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可能成为我们心中的包袱,别忘了,学会放下包袱,减轻生命的负担,从而让生命这杯绿茶,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加香气怡人。
(此段确实很美,起到升华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但缺少紧扣材料的语句。)
让我们一同放下包袱,轻松前行吧。
【点评诊断】
这是一篇考场的现场作文,文章采用三个分论点,精选了三组人物构成文章,文章采用横列式议论文的结构,文章层次清晰。三组人物比较典型,李白放下了“安天下,济苍生”的包袱,成就了一代文豪;鲁尔·玛道夫放下生理和心理的包袱,最终登上了成功的彼岸;李桂林、陆建芬放下舆论的包袱,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三个分论点较好地论证了“放下包袱,轻松前行”的总论点。但作文的缺点在于,在提出论点后,没有自己的评析,直接举例论证,缺少过渡性语句,使文章内容过于单薄。此外在举例论证中,有的只是平铺直叙,没有自己的评议性语言,也使文章缺乏丰富性。除此之外,文章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需要升格的地方。可参照文中的评语进行修改。
放下包袱,轻松前行
小草不因自己渺小而苦闷,白云不因作为陪衬而懊恼,水滴不因自己微小而伤感;他们都懂得放下包袱,轻松前行。
无论是孔子对学生的安慰,还是崔永元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让别人放下感恩的包袱,让人在人生的路上多一些欢笑,多一份轻松,这是一种境界。
放下包袱,让人生更有价值。一个人总是背负着包袱前行,势必会疲惫不堪,因而必须放下包袱。李白策一匹骏马,在前往仕途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黑暗和尔虞我诈的现实冷却了他的一腔热血。他在高力士的丑态中读出了卑鄙,从杨贵妃的媚笑中读出了阴险;从唐明皇的眼中读出了昏聩。他清醒了,宁愿散尽千金,但求一醉,也不愿意做一个御用文人。于是,他放下了“安天下,济苍生”的理想,放下了仕途不得志的包袱,把自己交给了大自然。酒入豪肠,三分酿成了明月,剩下七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与友人在自然中同销万古愁。在历史上留下了一道道最美的光环。正是李白敢于放下包袱,历史上才多了一位不朽的诗人。
放下包袱,让人生更加辉煌。有谁能够想象一个身患小儿麻痹的女孩,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如今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享受王者的荣光?鲁尔·玛道夫做到了,她放下了身体残疾的包袱,带着自信的微笑面对生命中的挑战,尽管走向成功的途中有着太多的荆棘与坎坷,但她带着坚强,一路走来,最终登上了成功的彼岸。她用成功向世人昭示:放下生理、心理的包袱,轻松走向成功。
放下包袱,让人生硕果累累。背负包袱前行,势必会影响我们人生的成功,一个人要勇于放下包袱。李桂林、陆建芬用他们平凡质朴的行为感动了中国。在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中,李桂林、陆建芬放下了寂寞与艰难的包袱,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用自己的知识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最终沉淀为知识的沃土。19年的清贫,19年坚守和操劳,他们用坚实行动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让希望发芽。倘若没有放下清贫的包袱,缺乏坚守的精神,那么他们的人生也就失去了那份沉甸甸的成果。人生需要放下包袱,只有这样,生命的分量才会更重一些。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可能成为我们心中的包袱,别忘了,学会放下包袱,减轻生命的负担,就像孔子安抚学生的话语一样,一切顺其自然,从而让生命这杯绿茶,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加香气怡人。
让我们一同放下包袱,轻松前行吧。
【升格思路】
文章经过修改后,内容的丰富性与文采性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1——第2段中加了这么一句“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让别人放下感恩的包袱,让人在人生的路上多一些欢笑,多一份轻松,这是一种境界。”就把“放下感恩的包袱”的主旨强调出来了,也更加顺利地与后文衔接上了。
2——文章第三段做了重点的修改,增加了一句过渡性语句“一个人总是背负着包袱前行,势必会疲惫不堪,因而必须放下包袱。”使文章转换自然。有调整了一句话,把“他在高力士的丑态中读出了卑鄙,从杨贵妃的笑中读出了黑暗”修改为“他在高力士的丑态中读出了卑鄙,从杨贵妃的媚笑中读出了阴险,从唐明皇的眼中读出了昏聩。”从而构成排比,增添文章的内蕴。
3——第四段也做了修改,把平铺直叙的语言转换为评叙结合的语言。用了一句话来反问,显得言简意赅,反问力量也很强,修改为“有谁能够想象一个身患小儿麻痹的女孩,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如今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享受王者的荣光?鲁尔·玛道夫做到了,她放下了身体残疾的包袱……”。
4——第五段也增加了一句过渡性语句“背负包袱前行,势必会影响我们人生的成功,要用于放下包袱。”使文章衔接自然。同时修改了几个欠通畅的语句,又增加了“人生需要放下包袱,只有这样,生命的分量才会更重一些。”为结尾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5——第六段增加了一句“就像孔子安抚学生的话语一样,一切顺其自然,”使文章在结尾处紧扣材料。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该怎样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但文体特征要鲜明,不少于800字。
力争人生的上游
①我喜欢独自地欣赏初春时枯树枝上钻出的一抹新绿,那是它们在展示自己争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旺盛的生命力;我敬重破茧时斑斓的蝶影,那是它们不甘于束缚、力争活出美丽的宣言;我敬佩面对湍急的水流仍拼命向上划的渔夫们,那是在力争上游时一道精神上的美丽风景。力争人生的上游,在不断地感悟中去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才更有意义!
②一个人怎样才能在人生旅途做到力争上游呢?
③记得我初中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特别是数学和物理,每次考试都在及格线上“徘徊”——为此,父母没少在我面前唠叨,老师也多次找我“面授机宜——大家都希望我能加把劲——力争上游——但我却总是提不起劲——大家都希望我能加把劲,力争上游。但我却总是提不起劲,因为我喜欢语文,喜欢语文世界里散发出来的馨香;我也喜欢英语,喜欢二十六个字母于千变万化中展现出来的美。而一想到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字、公式、定理和一些奇形怪状的“符号”,我的头就会一个变成两个大。
④然而,高二时的学校运动会改变了我,我的人生道路也因为那次运动会开始展现美丽的风景。那是运动会的最后一项10×100米的决赛,由于在此之前我们班级与其他三个班级的总分相差无几,只要谁能夺取10×100米的第一名,便能夺取运动会的总分第一。为此,班主任老师特地将参加比赛的10名同学叫到跟前,要求他们“力争上游,勇拼第一——并把这句话作为班级拉拉队的加油口号。比赛开始了,跑道上刮起了阵阵旋风,看台上“力争上游,勇拼第一”的呐喊响彻云霄;无论是场上场下,热烈的气氛裹挟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竞争已趋白热化——突然,置身于其中的我脑海里电光火石一般,一股莫名的冲动涌上心头:眼前的赛场,不就是人生的“运动场”吗?如果没“力争上游,勇拼第一”的勇气与决心,迎接生命的注定是失败!
⑤比赛结束了,我们的班级胜利了。我知道,从那一刻起,不愿服输的我将如何面对以后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⑥是的,力争上游就是一种永不服输的信念。有这样一句话——“人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他对自己的要求。”
⑦力争上游,收获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收获一个无悔的人生,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
[考场得分] 内容8分+表达10分+发——6分=2——分
【点评诊断】
这是一篇十分常见的文体不当的失误作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着鲜明的议论文文体特征:开头用颇具文采的语言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力争人生的上游,在不断地感悟中去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才更有意义!”短小而鲜明的开头极具议论文文体“凤头”的魅力。文章的结尾运用议论性语言,呼应开头——收束全文,也颇有议论文文体“豹尾”的风采。但遗憾的是,文章中间主体部分却完全采用的是记叙文的写作思路和手法,既不符合议论文事例论证的要求,也无法“支撑”起叙事散文的主体结构。这样的写作安排显然背离了考试作文“符合文体”的要求,既不是议论文,又不像记叙文,似是而非,非驴非马,成为——篇典型的文体失当的作文。
修改方法是整体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组合。去掉③④⑤段,因为这是记叙文的写作程序,不符合议论文的要求。议论文要求选取典型事例,事例叙述要概括简要。可以选取能体现主旨的几个名人事例,作为论证“力争人生的上游,在不断地感悟中去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才更有意义”的论据,形成议论文的主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