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北来到厦门,筼筜湖在我的最初印象里,似乎与杭州西湖和我家乡扬州的瘦西湖没有什么区别。湖里长着水草,湖面拱起的小洲与岸边的拱桥相连,翠绿的草坪上有石凳,有弯弯曲曲的小径。但当我带着爸爸妈妈、表哥和我的妻女一次次走近筼筜湖后,我逐渐体会到了筼筜湖的独特个性。
筼筜湖与海相连,海的个性在筼筜湖获得了充分的体现。潮涨潮落注定了白鹭的或栖或离,白鹭女神也品味着欢聚与离别。尽管她的表情安详宁静,似乎像江南的大家闺秀,闲适地梳洗着自己的青丝,可我却领悟到她内心的波澜与流动,她不会向人们倾诉,呈现出的是坚韧和顽强。
或许是筼筜湖毕竟走进了湖的家族,历史上就是渔民们避风休整的所在。当辛勤工作之后身心疲惫的人们走近筼筜湖时,闲适之感便油然而生。
筼筜湖进入湖的家族后,因为添进了若干湖的旨趣,便成为兼容并蓄的大舞台了。人们在岸上设置了喷泉,喷泉可以随着乐曲翩翩起舞;人们在湖边设置了鸽棚,鸽子可以在草坪上啄食玉米粒;孩子们还可以借助海风放风筝,成年人可以牵着宠物在湖边谱写人与动物的和谐曲。筼筜湖几乎融入了陆与海、乡村与城市的韵味,简直就是一个休憩的驿站。
筼筜湖确实是各色人等调适心灵的场所。我那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爸爸妈妈走近筼筜湖时,他们体味到了城市文明与乡村闲适的完美结合:抬头可以看到林立的高楼,现代化的成就获得了充分的展现;低头则能嗅到泥土和花草的芳香,踩着石板铺就的小径,他们会有一种踏实感。我那做了半辈子生意的表哥走近筼筜湖时,是筼筜湖的安详抚平了他生意得失给心灵造成的坎坷,是筼筜湖的宁静激发了他信心的再立。我和妻女走近筼筜湖,一直坚守三尺讲台的我和妻子体会到了繁忙工作后的放松,在彼此生活经验的交流中品味相互的关爱。我们的女儿则在亲近鸽子、鸟类乃至他人中逐渐长大,并学会了思考。
筼筜湖是厦门的路标,她承载了厦门的历史,凝聚了厦门的精神,昭示了厦门的成就,亦必将彰显厦门的未来。
(原刊《厦门日报》2007年9月4日城市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