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中国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的四民观,发展到明清时期,商人逐渐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商而兼士者或业商而兼具儒行者以“富而好礼”、“富而好义”的形象在政界和商界扮演着主角,他们乐善好施,捐助修建桥渡路井,兴造农田水利,兴办学校,倡办社会善举救济事业,为明清社会的平稳发展尽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同时亦注重培育子弟入仕,由商而入儒,因而明清时期文士中又有诸多商家子弟,由此商业又发挥了直接推动文化发展之效。在商业发达之后,亦出现科举事业繁荣的局面,故商人更为明清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菲华社会,商人大体也构成诸多职业中的主体。华人社会能发展成今天的规模,菲华商人功不可没,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已成功的商人希望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商业规模,未涉入社会的后生之辈亦把经商谋利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先决条件,经商成为择业的首选,以致使人们觉得华人就是华商,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在菲华社会,一向就不乏在商业之外另谋他途者,有的人经商的目的也只在于改善经济境遇,一旦目标达到,就转向自己心仪的职业,如近期获亚细安文学奖的吴彦进(明澈)先生曾有过一段为改善生活条件而业商的经历,但终究他还是舍弃商业而沉溺于使他能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文学生涯。我时常还能接触到一些甘于清贫,却坚守育人办学办报的矢志分子,尽管他们无法以“阿堵”与人排定座次,但他们的成就必将昭昭载诸史册,他们通过商业以外的职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近来读报、翻书,了解到在商业之外颇有建树者亦不少,如王礼溥先生、施扶西父子都已在书画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又如最近洪鸿泽先生荣获专业署杰出建筑设计师奖。在华文报界、英文报界华人也建立了辉煌的业绩。在参与政治方面,华人较早就为菲律宾的独立及民族解放事业贡献巨大,此次选举中,更有洪于柏、许顿尼、佘景元、黄和建、张天愿等赢得民意而当选,这表明华人参与政治的热情与能力已为人们所认可。在从事社会工作,推进菲华融合方面,以洪玉华女士为首的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的同仁们所做的卓越成绩同样为菲华各界所公认。我们还见到有人甘愿放弃商业而作国警队员或消防队员,有人把从事教育、文化工作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对于这些,我们都当跳出“利”的框框,向他们投以敬慕的目光,而不宜以“傻”、“无能”定义他们。从一个健全的社会而言,众人是必须有所分工的,有了分工,社会才能协调平稳地发展,反之,若不顾自己的志趣爱好一味地随大流,趋同业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势必相互侵害,危及稳定,而且也不利于华人社会与菲律宾主流社会的融合。
我们欣喜地看到菲华社会众多有成就的商人颇有意于推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他们对菲华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致力,这实际上成为带动择业多元化的原始动力。我们觉得,我们的各级菲华社团完全可以在学子的专业选择上做更积极的引导,放眼世界,在知识经济将主宰世界的背景下,鼓励他们向高科技、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发展,这定会有助于菲律宾的现代化,也有助于各自人生价值的实现。
如果说菲华社会应大力为已声名赫赫的儒商树碑立传的话,那么我们要说为有成就的科技人才、教育文化新闻出版领域的杰出分子树碑立传则更为切要。
(原刊《世界日报》1998年7月4日;《联谊通讯》第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