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27000000015

第15章 厦门市群众文化事业 保障体系建设概况

◎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厦门市群众文化事业以“坚持公益,文化惠民”的理念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为目标,在构建服务网络、健全人才队伍、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活动品牌、创新服务内容等方面,整体推进,卓有成效。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施文化惠民活动,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基本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群众文化服务和人才队伍网络日益健全

厦门市按照工作重心下移、服务水准上升的思路,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向农村和基层延伸,基本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人才网络。

(一)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初步建成全市、区文化馆、镇(街)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和村(居)文化活动室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全市1个市级文化馆、6个区级文化馆均为独立建制的达标文化馆,除新建的翔安区文化馆为二级文化馆外,其余为国家一级文化馆。39个镇(街)设有综合文化站,482个村(居)设有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

全市还有市工人文化宫、市区两级7个青少年宫、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老年活动中心等群众文化服务网络,为全市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二)四级文化机构人才队伍

市区两级文化馆、各镇(街)文化站工作人员,各村(居)文化协管员作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人才队伍,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力量。

厦门市文化馆现有工作人员55人(在编28人,非在编27人),平均年龄39岁;大专以上41人,占总人数75%;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47人,占总人数85%,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2人;全市6个区文化馆工作人员68人,各区文化馆均在10人以上,群众文化专业技术人员达60%;全市39个镇(街)的工作人员150人,其中编内104人、编外49人。

文化协管员队伍采取“严格选聘、加强培训、重视考核”的管理机制,实行聘用制,全市482个村(居)配置文化协管员493名。其中思明区98名、湖里区59名、海沧区36名、集美区58名、同安区130名、翔安区112名。

二、群众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均衡合理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和保障。厦门市坚持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区、街(镇)和居(村)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以文化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目标,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较为完备先进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完善和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硬支撑”。

文化馆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阵地。市文化馆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有各类排练厅、展示厅、培训教室、琴房等。6个区新建的文化馆规模为5000平方米到23000平方米,两级文化馆总面积达到76782平方米。

各镇(街)综合站面积均在500平方米以上,场馆室内总面积37601.9平方米,平均面积964.15平方米。文化站功能完备,均按《厦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体活动室设备配置标准》中的要求,设置了书报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综合展示厅、教育培训室、棋牌室、体育健身室等,均配置书报阅览设备、电子阅览室及信息共享工程设备、健身娱乐设备。此外,各镇(街)均辟有室外活动场地,有民俗表演、民间戏曲示范点、基层文化活动基地(示范点)55个。

全市6个区482个村(居)委会均设置村(居)文化活动室。各文化室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文化活动室设置率达100%,达标率95.4%。

近年来,厦门市陆续新建改扩建了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化艺术中心、小白鹭金荣剧场、闽南大戏院、经济特区纪念馆、五缘音乐厅等相继建成或投入使用,其中2013年落成的闽南大戏院是福建省演出功能最齐全、档次最高的公共文化演艺设施。在岛外新城建设中,优先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新建的集美新城岛外公共文化设施群已近完工,该设施群包含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大剧院等,总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7.6亿元;岛外各区也建成了含图书馆、文化馆等在内的文体中心,为市民创造更加优质舒适的文化活动空间。

三、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实行免费开放服务

自2011年起,根据文化部和财政部的有关精神,厦门市文广新局和厦门市财政局下发《关于推进我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免费开放。市区两级文化馆、市美术馆、市博物馆、华侨博物院、陈嘉庚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各馆的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宣传廊、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排练室、娱乐活动室等空间免费提供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培训、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指导等基本文化服务以及数字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青少年校外活动等。最高开放时间为70小时/周,最低为42小时/周,平均开放时间为45.7小时/周。39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开放时间均为42小时/周。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基本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每年接受文化服务和参与培训的群众达200多万人次。

四、群众文艺创作呈现繁荣之势

近年来,厦门市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基层群众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创作出了一批获得全国各类奖项的优秀作品,仅2013年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的就有:

第一,厦门市文化馆艺术扶贫基地和翔安区内厝中心小学选送的儿童木偶剧《小圣斗巨蟒》、思明区文化馆选送的当代舞《鼓神》和小品《等》3件作品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市南乐团选送的南音《相约在厦门》获“优秀表演奖”。为厦门市历年参加全国“群星奖”比赛获奖门类最广、获奖数量最多的一年。

第二,海沧区文化馆创作的小品《夜深人不静》参加“第五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全国总决赛,获剧目奖,这也是福建省唯一获奖的小品类节目。

第三,五缘湾合唱团参加“百年合唱中华梦想”第十二届中国合唱节合唱比赛,演唱的《七月的阳光》、《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我爱我恨》3首经典作品获得银奖。

五、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异彩纷呈

厦门市群众文化以闽南文化为根基,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市级主导、培植项目、扎根基层、创建品牌,形成遍地开花的地域特色。主要文化活动有:

“厦门市群众文化艺术节”自1999年启动,每3年举办一届,是全市性的综合文化艺术活动。该活动以推进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基层文化为重点,以各区、各系统、各级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为主体,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外来务工人员才艺比赛、农民歌手赛等多个项目,成为厦门市公共文化服务集中展示、群众文化成果全民共享的平台。该项活动荣获全国首届“群文品牌”称号。

“温馨厦门”广场文化活动是每年5月到11月的周末在全市近百个社区广场同时推出的公益演出活动。该活动以戏曲、音乐、舞蹈、合唱、卡拉OK、服饰展演等形式多样的表演为主,满足了广大群众多样化的艺术需求。

同时,“企业文化艺术节”、“老年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歌手赛”、“农民腰鼓大赛”、“进城务工人员才艺比赛”、“民间职业剧团展演”、“书香鹭岛”读书活动等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举办的多种形式的文化品牌数不胜数。

创建“镇镇有品牌”、“村村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涌现出莲花褒歌、金炳拍胸舞、新圩女合唱团、洪塘腰鼓、内厝南音演唱等特色项目,成为特色文化创建工程的典型。

还有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演出、展览、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送”出了“流动文化大篷车”、“基层文化辅导中心”等服务项目。推动城乡文化活动互动互补,变城市“送文化下乡”的单向流动模式,为城市“送文化下乡”和农村“迎文化进城”的双向交流模式,以城区的优势资源带动农村文化活动开展,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城乡文化活动互动互补、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生动局面。

六、群众文艺团队各领风骚

基层文艺队伍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厦门市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推动基层文艺队伍的发展。目前,厦门市共有基层文艺队伍1225支,民间职业艺术表演团体20个。全市基层每个社区(村)至少有1支业余文艺团队,不但有歌仔戏、高甲戏、木偶戏、皮影戏、越剧、芗剧等地方戏曲剧种,还有交响乐、民乐、舞蹈、民俗表演等团体。每年演出3000多场,演出剧(节)目1000余个。主要团队有:

1.厦门青年民族乐团

厦门青年民族乐团创建于2001年,是厦门市文化馆的一支优秀的群众文化团队。历经13年,由最初的14名团员发展至现在的70名团员。乐团主要由厦门各艺术院校的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的民乐爱好者组成,致力于推广、普及民族音乐。该乐团不仅承担了厦门市重大的演出活动,还活跃在社区、学校、乡村、厂矿、军营的文艺舞台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特别是2004年起乐团开展的“民族音乐进校园”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乐团文化志愿者们用音乐与学生交流互动,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乐团还积极开展对外对台文化交流活动,曾赴保加利亚、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成为传播、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2.厦门市职工艺术团民乐团

厦门市职工艺术团民乐团成立于2004年,民乐团成员来自五湖四海,由厦门市各阶层的民乐演奏家、爱乐者组成,其中有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传承人,不乏80后、90后的优秀青年职工。民乐团继承、发扬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里的魅力元素,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及海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10年来,先后参加了“情系兄弟姐妹音乐会”、福建省“海峡西岸民乐精英音乐会”、“国际海洋城市论坛民乐专场音乐会”、台湾的“两岸同根·两岸情深”音乐会、香港的“两岸三地情深音乐会”、新加坡的“花好月圆”狮城中秋晚会等重要活动。

3.翔安的“汉子拍胸舞队”、“嫂子合唱团”和“孩子竖笛演出队”的“三子”文化

汉子拍胸舞队是由新圩镇金柄村30位农民组建起来的,他们白天劳动,夜晚和农闲时节训练。这支农民拍胸舞队将拍胸舞演绎得古朴粗犷、幽默诙谐、热情奔放。他们从新圩镇的乡间走出,一直走到中央电视台的舞台,走到了第三届国际(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舞台上,向世界各地的外宾展示了闽南拍胸舞的艺术魅力。

嫂子合唱团由清一色的农家大嫂组成,平均年龄35岁。这些质朴的嫂子绝大多数不会识谱,更不懂现代歌唱技巧,但她们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她们以闽南语原生态的独特韵味和特殊风情,征服了广大观众,荣获福建省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比赛的最高奖——优秀演出奖和创作奖、第六届世界合唱节比赛民谣组银奖。还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合唱节“和谐之声”合唱比赛获得铜茉莉奖,是此次参赛队伍中唯一的一支农民业余合唱团。

孩子竖笛演奏队。新圩镇古宅村古宅小学竖笛演奏队全部由农家孩子组成,2012年春节,参加“全国第七届文艺演出暨第十二届校园春晚”,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夺得金奖。

4.厦门五缘湾合唱团

厦门五缘湾合唱团是湖里区组建的一支业余合唱团队,几年来,凭借“业余团队,专业道路”的发展思路,五缘湾合唱团屡创佳绩,先后获得第八届中国(深圳)合唱节混声合唱组银奖、福建省第十届音乐舞蹈节合唱比赛演唱金奖、优秀指挥奖、厦门市“颂歌献给党”合唱比赛一等奖等。

5.湖里区外来青年艺术团

湖里区外来青年艺术团成立于2004年12月,是福建省第一支以进城务工青年为主体的业余文艺团队。先后创作排练了100多个声乐、舞蹈节目,获得国家、省、市级各级比赛奖项30多个,其中女声表演唱的《咱的故乡》获得第十四届“群星创作奖”。

七、文化志愿者队伍蓬勃发展

近年来,市、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全面启动,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已有一万余人,成为厦门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生力量。市、区两级文化馆均建立了文化志愿者组织机构和“文化志愿者之家”。镇(街)、村(居)设有文化志愿者工作负责人。2013年厦门市政府表彰了16个文化志愿者工作先进单位和45个优秀文化志愿者。

八、社会力量与公共文化服务有机结合

厦门市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由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资金赞助的“金桥·厦门市假日文艺舞台”定点、定期公益性系列演出活动已连续开展5年,成为厦门市的一项品牌公益文化活动。仅2011年,厦门烟草公司赞助的“金桥·厦门市假日文艺舞台”、“国际剧协第33届世界代表大会”、“第三届中国诗歌节”等重大艺术活动经费累计达1035万元。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成果丰硕。文化类社会团体组织蓬勃发展,成立了厦门中华文化联谊会、厦门市群众文化学会、鼓浪屿钢琴艺术研究会等13家文化类社会团体,厦门市爱乐乐团、中华儿女美术馆、天福兴高甲戏传习中心、福金春歌仔戏传习中心、承云南音传习中心等21家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全市涌现出各类民间文艺团体50个,这些群众性团体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使全市文化活动呈现多元化发展,在丰富和繁荣公共文化服务、引导文化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厦门爱乐乐团长期举办公益性“周末交响”演出,达500多场。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宏泰艺术中心、筼筜书院、中华儿女美术馆等具有一定规模并颇具知名度的民办文化机构,常年活跃在文化服务的舞台,成为厦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厦门市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举办一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全市不同年龄段、各个层次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九、数字化文化服务模式逐步形成

市区两级文化馆及全市482个村(居)文化室,均设置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共享工程服务点。各服务点均按文化部、财政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和《厦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体活动室设备配置标准》要求配置电子阅览室设备。其中,管理用机和终端计算机总数为5473台,平均每个电子阅览室有11.4台,高于《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

市区两级文化馆均建有独立网站。厦门市文化馆建有并开放“厦门市文化馆”、“厦门市美术馆”、“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个网站和三个资源数据库,如今已有137万余人次登录网站浏览过,并通过对资源数字化的整合,开放“远程辅导”平台,市民能随时随地点播,享受文化大餐。还可以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通官方微博“厦门文化馆_厦门美术馆”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启动免费培训网上报名系统、手机客户端、APP等数字化建设工程,形成了现代化、均等化、全天候的服务和供给方式。数字平台的建立,使得文化真正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企业、走进机关、走进家中。

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成果显著

2005年起,厦门市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工作,2007年6月,文化部批准设立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08年1月,成立“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网络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保护体制及运行机制。

1.开展厦门市非遗保护工作

再次对全市16个门类、7903个项目线索进行调查,共记录文字286万字、录音录像109小时、汇编文字资料51册。建立了“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采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了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保存和再现。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目前,我市共有6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世界级名录1项、国家级名录10项、省级名录17项、市级名录36项。市级以上传承人121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0人、省级传承人45人、市级传承人66人。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活动。从1997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南音唱腔比赛”,对普及、推广厦门南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2006年起,一年一度的“莲花褒歌(山歌)比赛”已成为闽南地区盛大的节日,吸引了台北、澎湖、金门民间音乐人士前来观摩、对歌、交流;从2007年开始举办的“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歌手大赛”,发掘和推出了一批闽南语歌曲原创作品和新人,成为闽南语歌坛的权威平台。同时,厦门还对漆线雕、漆艺、惠和影雕、珠绣、青草药等项目开展生产性保护。

2.加快重点区域建设

厦门依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既对无形的非遗进行有效保护,也重视对有形的民居、古建筑等重要文物的保护,兼顾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保护。依托或建立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及重点保护区域等,在“文化空间”上实施整体与活态保护。《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认定的区域:(1)历史文化街区有思明区中山路;(2)历史文化村、古村落有翔安区吕塘村;(3)民间信俗保护区域有海沧区青礁村、集美区灌口镇、翔安区马巷镇、同安区北辰山周边社区;(4)民俗保护区域有同安区吕厝村、湖里区殿前街道;(5)传统体育、舞蹈、游艺保护区域有海沧区新垵村、同安区造水村;(6)传统音乐、曲艺保护区域有同安区小坪村、思明区梧村街道、翔安区金柄村;(7)闽南文化遗产展示区域有鼓浪屿建筑展示区、集美学村嘉庚建筑展示区等。

3.加强文化生态环境保护

利用“文化遗产日”、“海峡两岸文博会”等活动和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对闽南文化进行广泛宣传。组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团”,开展进社区、进农村和对台演出活动,并建立各类民俗博物馆、非遗展示馆。编印出版《厦门市公民文化手册》、《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闽南文化丛书》、《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等典册书籍,全面提高市民的文化自觉性。

厦门积极推进“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工程”。在市教师进修学院开展师资培训,组织编写了幼儿园、小学低年级、中年级三本《闽南方言与文化》乡土教材及教师参考用书,参加活动的学校扩展到100所。

举办“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艺术节创办于2004年,从最早的以歌仔戏、南音为主的单项主题展示,逐步发展成为集戏剧、舞蹈、音乐和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交流项目,成为两岸共同珍惜和呵护的重要艺术品牌。

着力营造“一区一节”民俗环境。海沧区的“保生慈济文化节”,由厦门、漳州和台湾三方轮流承办,每届都有近十万人参加;集美区主打“端午龙舟文化节”,“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成为参赛人数最多、配套活动最丰富、最具活力的两岸龙舟文化活动;湖里区“福德文化节”,已历六届,形成厦门、台湾、东南亚轮流举办的模式;思明区“郑成功文化节”则由厦门、台南联手举办;同安区“孔子文化节”、翔安区“池王爷文化节”也已成为两岸颇具影响力的民俗节日。

执笔人:陈 娟、庄敏莹、曾纪鑫等

2013年12月

同类推荐
  • 七夕

    七夕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韩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韩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的精神文化具有理想信念与务实相复合的总体特征,更具有复合屡次性的特点。这种特色民族精神文化既来自于保安族的发展历程,反过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精神又指导、激励着一代代保安族人努力奋发,终将和其他民族一同走向兴旺发达。
  • 关中方言代词研究

    关中方言代词研究

    最近几年来,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汉语方言引起了海内外方言学家的广泛注意。这个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和人文地位,是研究汉语方言互相接触,互相交流,进而研究方言发展演变的一个典型地带。孙立新先生是关中人,倾注心力于关中方言多年,著有多种论著。现在读者看到的《关中方言代词研究》,是其中最新的一种。研究方言很需要区域性的全面比较和描写,它可以展示多种相邻或相近方言的共性和特性。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区域性的专题研究,它可以使研究更加深入,讨论更加集中深刻。这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很显然,《关中方言代词研究》是一种专题性的研究,是值得读者一读的。
  • 河疍与海疍珠疍

    河疍与海疍珠疍

    专门从事水上作业的居民,古时称“疍民”,俗称“水上居民”或“船民”,素来“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逐潮往来,江舞海噬,随处栖泊”,“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经张寿祺先生考证“疍”是传承古南越语音对“艇”或“小船”的称谓以汉字所作出的音译,意即生活在船上的人家。据史料记载,自秦汉晋以降,在我国的巴蜀、江淮、岭南及闽浙等广大地区早有船(蜒)民活动的轨迹。依此而计,从秦汉始有文字记载至今,船民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了。
热门推荐
  • 去死吧系统

    去死吧系统

    有的系统看似没有智慧,却将宿主玩弄于鼓掌之间。有的系统幻化为世间绝色,将宿主迷得神魂颠倒。有的系统组织起主神空间,强迫万千智慧生物为它卖命。而荀缺的工作,就是将这些系统全部灭杀!(本书无女主、不后宫,主角走合道路线。目前已确定世界:《日在校园》、《紫罗兰永恒花园》、《全职猎人》、《魔法禁书目录》/《某科学的超电磁炮》)
  • 村里的怪事

    村里的怪事

    故事主要讲述发生在80年代末期,在农村发生的一系列真实的诡异事件,无法用科学来解释…………
  • 空梦录

    空梦录

    你是否想过自己的梦其实是梦神创造的?如果是就请打开书,奇妙的梦故事开始了
  • 天上掉下个小世界

    天上掉下个小世界

    这本小说我会在将《重生之我是二郎神》写完后再写,这只是暂停写书,不会太监的,毕竟会出现在我的作品栏上的………………林斌,一个小公司的白领,遭受女友的背叛,却意外得到天外世界的本源,从此,美女,金钱,势力……不是梦想,“什么?奥黑子要两瓶酒?叫他用夏威夷群岛中的一个来换!”“y国首相要我去他那玩?不行,我太忙了!没时间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生花烬繁

    三生花烬繁

    有人说做人好,有人说成仙好可她做过人,成过神,为过魔一生兜兜转转,害了师傅,害了师姐,更祸了满门从未有一刻真正快乐过
  • 龙纹祭

    龙纹祭

    【2015热门玄幻小说】(岁月摧残着大地,龙纹埋葬在时间的尽头;一盏青铜油灯指向了东方,是谁从洪荒龙域而来?)洪荒龙域绝世天才龙宇,强势降临低位面龙炎大陆;入龙皇古墓,踩八宗天才;废材已成过去,逆袭现在开始!这个时代,爷主沉浮。你——只配仰视!
  • 妖孽哪里逃

    妖孽哪里逃

    她是落魄的捉妖门主卓夭夭,他是不可一世的妖皇孔宣。当骄傲的他遇上落魄的她,当那句“妖孽哪里逃”在两人之间回荡时,故事又该如何上演?她贪财,她怕死,她是小人物。他骄傲,他自恋,他是上位者。好吧,你说你到底要如何吧!本书群号:125068518。有兴趣的都可以加群~嘻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卿本妖孽:师父为大

    卿本妖孽:师父为大

    那一日,师父淡淡的讽刺她道:“长这么丑还卖萌,究竟是谁给你的勇气?”白鸢烛亦回道:“师父啊,徒儿终有一日会将你拐回家做夫君,慰籍我这个丑女!”却不料她一语成谶。她缺爱,他给;缺钱,他有;缺地位权势,他分分钟送你一个国家做玩具。月黑风高夜,白鸢烛偷偷的问:“师父,你如此富有,究竟是谁给你的勇气?”他搂紧身旁的女子,淡淡道:“你给的,你缺我便有了。”她又道:“师父,我缺一个家。”三个月后,她凤冠霞帔,新婚夜他道:“这是我们的家,有着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