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视剧《吕梁英雄传》
李磊明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农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吕梁英雄传》,运用娴熟的电视艺术技巧和满腔的革命英雄主义激情,讴歌了这些农民抗日英雄。我认为,这是近年来改编得最好的红色经典电视剧之一。
《吕梁英雄传》以吕梁山区的一个普通山村康家寨为叙事切入点,讲述了康家寨村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精彩故事,颂扬了吕梁人民在困难面前不弯腰、在强敌面前不低头的民族精神。《吕梁英雄传》以康家寨的抗日故事折射吕梁,折射整个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可以说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真实写照和微缩景观。
真实是《吕梁英雄传》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显著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背景和叙事空间的真实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春天。日本侵略者对吕梁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八路军为了集中兵力更好地打击日寇、粉碎敌人围攻,主动撤出了根据地。一时间,根据地群众面临了非常困难的形势和非常复杂的局面,吕梁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康家寨老财主康锡雪为了夺回自己在减租减息斗争中失去的钱粮,重树自己在村里的威势,不惜勾结日本鬼子,充当汉奸。康家寨村民在日寇的烧杀掠抢下逐渐觉醒,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以雷石柱、康明理、孟二楞等人为骨干的民兵队伍。民兵们不仅打鬼子,还同村里的土豪劣绅、汉奸走狗作斗争。他们拿起大刀、火枪进行战斗,还自制了“石雷”、手榴弹等武器打击敌人。他们粉碎了敌人的“三光政策”、“蚕食政策”,挫败了日寇的一次次进攻,最终赶走了日寇,揪出了汉奸,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谱写了一曲中国农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烈史诗,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力量。
在契合真实历史的时代背景下,《吕梁英雄传》的创作者们着意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叙事空间——一个六十年前的吕梁山村。他们选取了吕梁山区的一个废弃的山庄作为外景地。萧条、破败的景象,独具特色的吕梁风光:黄土坡、土窑洞、土台灶、石条凳、石碾、石马厩、破瓷碗、煤油灯、旱烟袋、纸糊窗、旧木门、独轮车、黑棉袄、抿裆裤、羊皮褂……王家大院的局部作为村里唯一的一个地主老财康锡雪的私宅,形成了康家寨的真实空间,让人体会到了六十年前吕梁山区的原始风貌;通过一支乡村民兵队伍保卫自己家乡的斗争以及一次打得非常惨烈的战斗——老虎沟伏击战,再现了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期的烽火岁月,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英雄壮举。
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真实
这部电视剧选择不太出名的演员扮演康家寨的民兵和老百姓,从人物外形上避免了因熟面孔而引起的副作用,达到了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真实。再加上这部戏中山西方言的运用,更强化了本剧的地域特征和人物特征,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山西,这是在吕梁,这些人就是实实在在的吕梁农民。
本剧把各种人物放在日本侵略中国这样一个真实的叙事场中,在抗日战争复杂尖锐的斗争中表现他们的情感。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他们的烧杀掠抢只能激起人民群众对他们的刻骨仇恨和英勇反抗。对于康锡雪这样的顽固分子,他当汉奸也不是因为他喜欢日本人,而是因为他恨村里的群众,想利用日本鬼子的力量夺回他失去的东西,包括钱粮和地位。对于翻译官王怀当,他也并不对日本人死心塌地,他是想利用自己的狡猾左右逢源、捞取好处。所以,他明知是武队长杀了日本人,在日本人面前也装作不知道。在日本鬼子为了抓到八路军而准备屠杀全村百姓时,他还想办法阻止。从这些反面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中,我们更体会到了本剧人物情感的真实。
小说《吕梁英雄传》,本身就是 1945年晋绥边区在土家庄召开群英大会时表彰的720多名抗日英雄的真实事迹的提炼和升华。电视剧《吕梁英雄传》提取了原著的精彩故事和情节,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符合影视艺术规律的再创作。加快了节奏,增加了细节,对一些吸引人的精彩点进行了放大和提升。该剧精心设计了故事场景和影像造型,大量使用夜景,让大多数人物穿黑色的衣服、少数人物穿深灰色的袍子,营造了凝重、浑厚、有力并具有抗争力度的基调。这符合1942年八路军撤离吕梁抗日根据地后康家寨的社会氛围和斗争氛围,从而使本剧达到了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真实。
人物塑造的个性化
《吕梁英雄传》不仅主要人物塑造得好,次要人物也塑造得好。不仅正面人物塑造得好,反面人物也塑造得好。电视剧看完好多天了,剧中的人物形象还一个个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
雷石柱,康家寨民兵的领头人,剧中对他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他凡事肯动脑筋,不露声色,带领全村民兵和群众与敌人作斗争。他半夜埋藏粮食使敌人误以为是埋藏鬼子尸体;他悄悄吩咐村民在自己上交维持会的粮食中掺上土和沙;他带领群众设计土阵半路堵截邱得世的婚轿解救梅英等等,都表现了他的机智和个性。他既是一个集中了广大民兵英雄共同特点的民兵队长,又是一个有血有肉、富有个性的普通农民。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人民的力量、人民的智慧和人民的斗争精神。
在康家寨村民与日本鬼子进行殊死搏斗的过程中,上级党组织派到康家寨领导民兵工作的区武工队队长武得民也起了很大作用。他是八路军的化身,在康家寨群众眼里,他在就意味着八路军在。他的出现,给还处于无组织状态、虽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却又不敢也不知如何行动的康家寨农民带来了希望。他先是利用与康锡雪的亲戚关系组织发动群众,在康家寨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民兵队伍后,他又把与康家寨邻接的几个村的民兵队伍组织在了一起,共同对付日本鬼子。之后,他又与雷石柱等民兵一起出入于日本鬼子据点,打击汉奸,策反伪军,最后把日本鬼子全部消灭。他使康家寨的抗日斗争始终处于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之下,也使康家寨的抗日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的一部分。
孟二楞是《吕梁英雄传》中塑造的众多民兵英雄形象中最具个性的一位。他性格耿直,作战勇敢,疾恶如仇,有一种绿林好汉的英雄气概。但他文化素质太低,脾气暴躁,说话办事缺乏考虑,行动不管后果,活像《三国演义》中塑造的“猛张飞”。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民在对抗外来侵略时的共同特征,他是农民英雄形象的代表,也是该剧让人们最难忘记的人物之一。
除了上述几个人物之外,康明理、刘石头、张有义、李有红、武二娃等民兵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吕梁英雄传》用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康锡雪的长工张有富,塑造了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开明绅士“二先生”,强化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的象征意义。
本剧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也相当成功。地主康锡雪,汉奸翻译王怀当,维持会长康顺风,伪军大队长邱德世以及臭臭、肉肉、小算盘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全剧不可或缺的形象。特别是日军翻译官王怀当,他和我们以前见过的翻译官都不一样,他并不一味效忠日军。你看他给犬养太君所做的翻译,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日军有这样的翻译,还能有好果子吃吗?你看他对皇协军头子邱得世,完全是仗势欺人,狗咬狗地斗;你看他对康顺风、康锡雪等汉奸,吆五喝六的,横挑鼻子竖挑眼,骂个狗血喷头还得让他们领情。你看他在日本人和民兵要杀他时的熊样,简直就是个脓包。他狡猾、有心计、胆小怕死,他随时都给自己留后路,这样一个日本翻译官在剧中被刻画得活灵活现。他是我国影视艺术作品中第一次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作为日军的一个工具而出现的翻译官,因此,他是我所见过的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一个日军翻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