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振兴四大梆子调演
1983年,山西省文化厅党组提出了“振兴山西戏曲”的口号,并确定了对剧目进行“综合治理”,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省的戏曲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随即决定,将在今后的几年内举行四大梆子的分剧种调演,旨在检阅“综合治理”所取得的成果。
四大梆子剧种调演历时七年,充分检阅了我省实施“综合治理”以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人才,特别是在探索戏曲改革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略)
(2)“杏花奖”评演概况
1989年,经原山西省委副书记王茂林同志提议、省政府批准,设立了戏曲“杏花奖”,这也是我省戏曲类最高的政府奖。一开始为戏曲“杏花奖”,1992年改为戏剧“杏花奖”,2007年改为山西省“杏花奖”。从1989年至2007年,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为繁荣我省的文艺舞台,推动戏曲改革的深入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略)
(3)山西戏剧教学剧目汇演概况(略)
(4)全省小品、小戏、小剧种调演概况(略)
(5)其他省办评演(略)
(八)重要活动与事件
1.纪念庆典(略)
2.研讨与交流(略)
……
山西戏曲硕果累累,鼓舞人心;编修志书资料丰富,大有作为。
四、关于剧种志及其他相关志书的编纂
1.全面开展剧种志编纂工程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戏曲志·山西卷》编纂工作结束之前,编辑部就有过趁热打铁编纂剧种志的设想,在四大梆子剧种中有的已撰写出比较详细的编纂提纲(讨论稿)。但由于种种原因,此项工作未能落到实处,至今中断已近二十多年了。2003年初在临汾蒲剧院院长任跟心同志的努力下,在时任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同志的重视下,于2003年3月26日由省委宣传部主持召开了由临汾、运城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参加的《蒲州梆子志》编纂论证会。会上决定组织编纂《蒲州梆子志》,并提出先编《蒲州梆子志》,然后再编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以及其他剧种的剧种志。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这部包含1500多个条目和900多幅插图的154万字的《蒲州梆子志》,率先于2007年10月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志书记述了蒲州梆子的历史、现状和研究成果,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了蒲州梆子的衍变轨迹和艺术特色,使蒲州梆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以及对今后的繁荣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部剧种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在蒲州梆子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为山西其他剧种志的编纂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比如在“人物”条目的撰写中突破了“生不立传”的陈规,大大拓展了志书的内涵。
目前,《上党梆子志》初稿已成,一些有识之士就《中路梆子志》、《北路梆子志》的编纂也在着手准备,期待着编纂时机的早日到来。除此之外,诸如《山西道情志》、《山西秧歌志》、《晋南眉户志》、《上党落子志》等,也应及早纳入规划之列。全省应统一部署,协调力量,精心组织,不失时机地把山西剧种志的编纂工作抓紧抓好。
2.其他有关戏剧志书的编纂也应予以关注
戏曲志并非戏剧志,戏曲只是戏剧家族中的一个古老族群,其他成员还应包括话剧、歌剧、木偶戏、皮影戏等。《山西话剧志》、《山西歌舞剧志》、《山西木偶皮影志》等,在条件成熟时也应考虑,着手安排。先写史也可,及早积累史料,为下一步的编志提前做好准备。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山西文艺史料中,话剧、歌剧史料比较丰富,更需要有专人去集中搜集整理。
山西是一个文物大省、古建大省,戏史文物实物及史料在全国享有盛名。为研究山西的戏剧文物,山西师范大学还专门成立了戏剧文物研究所。在我们现已出版的综合性的戏曲志书中,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志其重点,略述皮毛,令人深感遗憾。如果能编纂一部图文并茂的《山西戏曲文物志》,其价值、其意义当不亚于一部剧种志。由此设想,有关部门不妨发起论证,认真研究,如能付诸实施开花结果,当是山西戏剧史乃至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大幸事,也是我们对山西境内价值连城的戏剧文物所应尽的一份责任与义务。
3.编纂戏剧志书要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
党和政府历来对史志编纂工作十分重视,从中央到县级,各级党政机构都设有党史办公室和地方志办公室这类常设机构。这些机构中的专家学者为数众多,且具有丰富的修志经验,同时也掌握着大量的史料信息,其中不乏文化艺术方面的史料与信息。我们要与这方面的单位与专家密切合作,求得支持。
在史料积累与保存方面,要记取《中国戏曲志·山西卷》的编纂教训,对史料要集中管理,统一使用,用毕妥善收藏,切勿散失于个人手中。在这方面,我所作为《中国戏曲志·山西卷》的编纂主体应当认真总结以往的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史料的收藏工作,千万不可重蹈覆辙。
转眼之间,距《中国戏曲志·山西卷》划定的下限年代1982年已经跨越了近二十五个年头。二十五年来山西戏曲成果喜人,山西经济更是飞速发展,如今的人均GDP已达1700美元,比二十五年前翻了好多倍。山西在全面步入小康中稳步前进,形势大好。如今我们高兴地看到研究学习历史文化的热潮正在兴起,山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机来到了。面对二十五年来山西戏曲的丰硕成果,我们重任在肩,应当树立信心,为搞好戏曲志书的编修与增订早做准备。
结论
1.重新审视山西历史文化的优势,只有将山西戏曲志的编修与增订工作做好,方无愧于山西。华夏文明看山西,足令世人瞩目的山西文化,为山西各类志书编纂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就文化艺术方面而言,除戏曲志外,诸如《山西话剧志》、《山西歌剧志》、《山西木偶皮影志》乃至《山西鼓乐志》、《山西美术志》、《山西舞蹈志》等等,应当立志的专著决不在戏曲一册。为此建议有关主管部门顺应时势,及早考虑,有计划地安排编纂各类志书。
2.科学组织、系统协调各剧种志的编纂,力争有序进行,逐一落实。最近出版的《蒲州梆子志》已开先例,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3.要搞好与各地史志办公室的协作,争取社会力量,重视圈外的专家。戏剧界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力量与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放眼社会,广罗人才。
4.借“非遗”之东风,大力宣扬申维辰同志《华夏之根》中的精辟论述,力争各级领导对盛世修志的认同与重视,为山西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参考书刊:
[1]《前进》杂志,2007年第11期(十七大文件汇编),《前进》杂志社。
[2]《华夏之根》,申维辰著,中华书局、山西教育出版社。
[3]《中国戏曲志·山西卷》,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文化艺术出版社。
[4]《蒲州梆子志》,蒲州梆子志编纂委员会,山西教育出版社。
[5]《蒲剧史魂》,墨遗萍著,山西省戏剧研究所。
[6]《中国戏曲志编辑手册》,中国戏曲志编辑部。
[7]《尧舜之风今犹在》,周希斌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8]《戏友》、《山西文化》、《三晋戏剧》、《蒲剧艺术》历年期刊。
(获山西省文联第七届文艺评论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