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献])介谒江宁梅谬,都御史成子也。家多藏金石善本,尽出示之,为具衣食楮墨,使专肄习。好石鼓文,李斯峄山碑、泰山刻石,汉开母石阙,[火][敦]煌太守碑,吴苏建国山碑,皇象天发神谶碑,唐李阳冰城隍庙碑、三坟记,每种临摹各百本。又苦篆体不备,写说文解字二十本。帝搜三代钟鼎,秦、汉瓦当、碑额。五年,篆书成。乃学汉分,临史晨前、后碑,华山碑,白石神君,张迁,潘校官,孔羡,受禅,大飨诸碑,各五十本。三年,分书成。石如篆法以二李为宗,纵横辟阖,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字体微方,与秦、汉当额为近。分书结体严重,约峄山、国山之法而为之。自谓:‘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鹄。’客梅氏八年,学既成,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游黄山,至歙,鬻篆于贾肆。编修张惠言故深究秦篆,时馆修撰金榜家,偶见石如书,语榜曰:‘今日得见上蔡真迹。’乃冒雨同访于荒寺,榜备礼客之于家。荐于尚书曹文埴,偕至京师,大学士刘墉、副都御史陆锡熊皆惊异曰:‘千数目年无此作矣!’[50]”可以说,邓石如在此后的岁月里,艺术上上下求索,终成一代宗师,为时人、世人所重、所宗。与他在循理书院这一时期的各种交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邓石如来讲,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这段人生经历,因为这一时期是他艺术、人生走向成功与飞跃的重要时期,甚至可以说是他人生的大转折。
何绍基对邓石如的推崇,不但在艺术上,更是在人格的魅力上。此见何绍基书丹所《邓石如墓志铭》。由于何绍基与程恩泽之关系,加之何绍基于邓石如有精深的研究,故邓石如、张佩芳、梁[山][献]的这段交游,何绍基应该是知晓的。
上面所考述,其落脚点是邓石如的书法转折,但也在表达另一意思即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张穆、何绍基都钟爱书法,在冥冥之中与邓石如建立的书法“情结”,这个“情结”应当说是张穆、何绍基建立友好交往的一个动力,一个切入点。
五
一个人的成长以及社会交游状况往往与其家庭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在封建社会里更是讲究门第出身,人与人的交往反映着门第与门第的交往、家族与家族的交往。表面上看是一个人一个人的交往,背后是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张穆出生于仕宦之家,其祖父张佩芳做过县令、州牧,其父张敦颐举嘉庆十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十九年授职编修,后曾任浙江、福建两省主考官。少时,张穆也曾随父母居于京都。同样何绍基有着与张穆相似的家庭背景。
总之,张穆与何绍基的交游关系除了二人自身的才学性情因素外,与其社会因素、家族历史因素都有关。前所论及程恩泽、祁隽藻、阮元均是显宦名臣,邓石如一代书法大师,这些对张何二人的或近、或远的影响因素,互相交织,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关系的文化现象,这个结构看似松散简单,但它的确有着内在的力量。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具体的。由此可见,文化现象的形成存在着复杂性和非表象性。
注释:
[1]张穆:“追怀文友三叠前韵”,诗载《斋诗集卷四》,《山右丛书初编·十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2]见缪荃孙篡辑《续碑传集》卷73,见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初版。
[3]参叶衍兰、叶恭绰:《清代学者象传》346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4]见康有为:《广艺舟双揖》“说分第六”,《历代书学论文卷》790页,上海书法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
[5]见《先考文安公墓表》载何绍基诗文集《东洲草堂文钞》1014页。
[6]参崔伟:《中国书法全集·何绍基》“年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另参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下册》“第七编第一章近代的诗文批评与词论”。
[7]参张继文《石州年谱》之“道光十九年己亥35岁”。
[8]参祁隽藻:《斋诗文集·序》,《山右丛书初编·十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9]参张穆:“程侍郎遗集序”《斋文集·卷三》,《山右丛书初编·十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10]见《石舟年谱·道光十五年三十一岁》引“程侍郎遗集送张石州归里五古四首”。
[11]《石州年谱》“道光十六年三十二岁”。
[12]见张穆《斋诗集卷一》,《山右丛书初编·十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13]转引自《石舟年谱·道光十七年三十三岁》。
[14]见张穆《先人父泗州府君事辑》载《斋文集·卷八》,《山右丛书初编·十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同[9]
[16]转引张穆《先大父泗州府君事辑》:“嘉庆三十二年丁亥三十六岁”,载《斋文集·卷八》,《山右丛书初编·十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17]同[16]
[18]见[10]
[19]同[9]
[20]同[19]
[21]参《赵婕妤玉印歌效昌谷体》,见张穆《斋诗集卷一》,《山右丛书初编·十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22]参《石舟年谱·道光二十三年三十九岁》所记。
[23]《斋文集·河秋涛序》,《山右丛书初编·十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24]柯劭[文][心]:《清史稿·列传一百七十二》中华书局,1981年版。
[25]清赵汝珍:《古玩指南·书画》,中国书店,1990年版。
[26]参张继文《石州年谱·道光十一年二十七岁》所引诗句。
[27]祁隽藻《亭诗集》。
[28]《历代书法论文选》630页,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79年)。
[29]《跋汪鉴斋藏虞恭公温公碑旧拓本》载《何绍基书论选注》56页。
[30]《斋文集卷三》。
[31]参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170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33]《斋诗集卷三》。
[34]《斋诗集卷四》。
[35]张穆:“乞子贞画竹兼约晚酌用山谷谢黄斌老送墨竹诗韵”诗载《斋诗集·卷四》,《山右丛书初编·十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36]张穆:“子贞七叠延年益寿瓦诗韵见示依次奉酬”诗载:《斋诗集·卷四》《山右丛书初编·十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37][38]见咸丰版《平定州志》。
[39]柯劭[文][心]《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艺术二》牛华书局。
[40]参梁[山][献]:《循理书院碑记》。
[41]《中国书法全集·邓石如卷》荣宝斋出版。
[42]《承晋斋积闻录·裴印本序》,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年。
[43]参《斋文集》,《山右丛书初编·十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44]《承晋斋积闻录·自书论跋》,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年。
[45]参《斋文集·卷四》,《山右丛书初编·十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46]安徽教育出版社《邓石如书法集》。
[47]同[46]
[48]柯劭[文][心]《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艺术二》中华书局。
[49]张穆《斋诗集·卷一》,《山右丛书初编·十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作者简介:子牧,本名赵维红,山西平定人,1968年12月生。大学毕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书法史。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获提名奖;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获三等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提名。有多篇论文发表在《书法研究》、《书法导报》等专业刊物上。
(获山西省文联第六届文艺评论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