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经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纵横于太平洋、印度洋,共渡沧海10万余里,出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时28年。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也有广泛的影响力。当时的西洋指的是中国南海以西,包括印度洋及其沿海地区。他们先后到达了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南洋群岛、印度、波斯、阿拉伯,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舰队出访,其最初的目的仅仅是为打开中国海上对外贸易的通道。但是,其历史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这一目标。这些航行,加深了中国和西洋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起到了对外宣传的重要作用,并且扩大了贸易,也引发了西洋各国人民到中国旅行的愿望。其影响之深远非出使的最初目的所能预见。并且,郑和本人也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其航海壮举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而且,技术、航程、规模、组织等方面也在当时世界上遥遥领先。
外国人来我国旅行的也很多。除了从“丝绸之路”到中国,许多是从“陶瓷之路”进来的。日本上三次男博士根据国外发现中国陶瓷的特点,推论出这条“陶瓷之路”是从中国的广州、泉州或扬州出发,经过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出土中国陶瓷的最西地点是埃及开罗南部的福斯塔特遗址。从阿拉伯到中国来的主要是商人,他们从波斯湾起航,经印度到达中国,以香料换取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织品。到宋代,中国在广州、杭州、泉州、扬州等港埠,开辟专供他们居住的“番坊”。元朝初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到中国。至唐代,日本先后19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文化,使团人数每次少则一二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4)科学考察旅行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很多专业技术水平都远远领先于当时世界其他国家,这就要求有众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专业研究。而很多的专业研究又都要求一定的旅行经历,这就形成了另一种旅行形式———专业旅行。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是郦道元、徐霞客和李时珍。郦道元有志于江河水利事业。其所著的枟水经注枠是为魏晋人的一部地理书枟水经枠做的注,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为了此书的写作,郦道元对于中原水利系统做了大量的实地勘察,对于我国中部130多条河流及1200多条水道都有调查研究。与此类似的,还有枟河水注枠及枟洛阳伽蓝记枠。其中,北魏杨铉写的枟洛阳伽蓝记枠是记述佛寺园林风物的建筑著作,以北魏洛阳的佛寺为中心,广泛记述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历史沿革、掌故传闻等,作者的写作也是建立在亲身游历的资料上。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历时数载,历尽千辛万苦,“远穷僻壤之产,险探山麓之华”,走遍了安徽、河南、河北、江西、江苏等地,搜集民间单方验方,最后写成医学经典枟本草纲目枠。徐霞客,江苏江阴人,终身从事游历,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和旅行家。从22岁起开始出游考察,他终身未娶,四海为家,以山水为伴,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种种艰险和困难,对山脉、水道、地质、地貌等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他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和研究的人,比欧洲对石灰岩的考察早100多年。他的枟徐霞客游记枠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一部文学著作。
(5)节庆聚游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重视节庆的民族传统,每逢佳节常常有各式各样的节庆聚会。春节的庙会、元宵节的灯市、清明节的踏青春游、端午节的龙舟庙会、中秋节的赏月家庭聚会、七夕节的观星鹊桥会、重阳节的登高舍等都会吸引各地的人们做长途或短途的旅行。其中的春节、中秋节聚会旅行类似今天的探亲旅游。
4.中国近代的旅游
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建社会闭关锁国的大门,西方商人、传教士、学者和一些冒险家纷纷到中国来。有的还在中国的名胜地区,如北戴河海滨、庐山等地,建造房屋,作为居住区,中国几乎成为外国冒险家的乐园。所以,外国人来华的旅行和旅游,与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与此同时,中国人出国旅行的人数也大大增加,其中有的是出国考察游历的旅行者,有的是出国自费留学的学生。
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留学热潮”。清政府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先后派了许多留学生到美国和欧洲国家去直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中国第一个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就是第一批去美国的幼童留学生。1873年,李鸿章和航政大臣沈葆桢奏请清政府批准,由福州船政学堂挑选学生到英、法学习,其中就有严复。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时,又派出大量留学生,其中以去日本者居多。至1906年,官费、自费留学生增至8000多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勤奋学习,了解国外各方面的情况,经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洗礼。所以,留学生中不少人如黄兴、陈天华、邹容、朱执信、吴虞、何香凝、廖仲恺等,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积极宣传者和实践者。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出于侵略扩张的目的,在中国修筑铁路,强设通商口岸。随着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国内交通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产生了中国近代旅游业。
虽然旅行和旅游在我国自古有之,但作为一项经济事业,旅游业在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出现。1923年,第一家旅行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4年后改为中国旅行社)诞生,中国才有了专门经营旅游的行业。当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的任务是:“导客以应办之事,助人以必需之便。”其业务如代订舟车舱,预定旅舍卧铺,制定团体旅行计划,以及公布轮船进出日期、火车往来时间等。1927年,该部组织了第一批国内旅游团由上海赴杭州游览,由于参加者甚多,故铁路局开专列运送。该部于1925年春季开始承办出国旅游业务,第一次组织了由20余人组成的赴日本“观樱花旅行团”,在3周时间内,游览了日本的长崎、京都、东京、大阪等地。1927年夏,该部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组织机构也相应扩大,在正副经理下特设七部一处,七部即运输、车务、航务、出版、会计、出纳、稽核,每部设正副主任1人;一处即文书处;此外还设置特约员1人。
近代时期的中国,除了出现旅行社外,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也曾利用外资在庐山、北戴河、莫干山、鸡公山等地建设了避暑山庄。在旅游促销方面,除了参加芝加哥、伦敦博览会外,还于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杭州举办过相当规模的国货博览会和西湖博览会。
由于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外有列强侵略,内有政府腐败,加上战争不断,所以旅游业虽已起步,却没有全面发展起来。
5.中国现代的旅游
中国的现代旅游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旅游历史。新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大体经过了初创、开拓、停滞和发展4个时期。
(1)初创时期(1949—1955年)
这一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增进与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宣传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旅游业首先经营的是国际旅游业务。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旅行社是厦门的华侨服务社。厦门于1949年10月17日解放,当时因美国和国民党军队、土匪的破坏,海陆空交通几近瘫痪。此时,滞留在厦门的上千名旅客无法出境,而在香港候轮的也有千余人。于是一些私人旅行社便应运而生。这些私人旅行社同客栈、汽车、船务公司层层加价,对旅客进行盘剥。为了保护华侨、侨眷的正当权益,便于他们出入境,1949年11月19日,厦门市有关部门接管了旧“侨务服务社”,并对其进行整顿,于同年12月正式开业,创立了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华侨服务社。随后,广东省的深圳、拱北、广州、汕头等十几个城市都建立起华侨服务社。从此,新中国旅游业从早期的公费接待少量观光团,发展到组织华侨、港澳同胞自费来祖国大陆观光、旅游、探亲。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