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赞卫夫人书
--(唐)韦续
如插花舞女,低昂一芙蓉;
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
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二。
【注释】
一、低昂:起伏;时高时低。
二、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对莲花及莲花在水面上的影子的描写。莲花一般是红色,在水面的倒影也显示红色。所以红莲映水莲花下面的水绿色,所以称碧沼。水里面的莲花的影子,看起来就像飘在水上一样,而且红色与霞光相像,所以称浮霞。
【语译】
卫夫人的书法犹如美丽的芙蓉怒放、仙娥翩跹起舞、娇艳的红莲映水,充溢着美感,独带女性特有的妩媚娇柔的风格。
【从诗词看甄嬛】
从小到大,就格外羡慕那些写得一手漂亮字体的朋友,洋洋洒洒,如蝶翩翩。每捧着远方文友一纸龙飞凤舞的来信,品读着信中的点滴、赏析着变化有序的手书字体,自觉那是何等美好,当属人间乐事一件。可惜,自觉书法并不出色,难为小时阿爹总要劳神督促,道是:“字如其人,当认认真真写字,明明白白做人!”
“字如其人”,最早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字如其人”,意谓人与字,字与人,二而一,一而二,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人。
清代周星莲的《临池管见》对“字如其人”表述得非常具体。他说:“余谓笔、墨之间,本足觇人气象,书法亦然。”
《甄嬛传》中,能写得一手好字的女人不多,除了宜修皇后之外,便当属甄嬛了。皇帝赞甄嬛的字如“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这一句“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便是当年书法家韦续赞扬卫夫人所用。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是东晋的一位女书法家。相传她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老师。《书法要录》说她的笔法融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体。她在其所著的《笔阵图》中说道:“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坠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
卫夫人年少好学,酷爱书法艺术,很早就以大书法家钟繇为师,得其规矩,特善隶书。据她自述:“随世所学,规摹钟繇,遂历多载。”她曾作诗论及草隶书体,又奉敕为朝廷写《急就章》。晋人钟繇曾称颂卫夫人的书法,说:“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充分肯定了卫夫人书法高逸清婉,流畅瘦洁的特色。这实际上是对钟繇书法风格的继承,但在钟繇瘦洁飞扬的基础之上,更流露出一种清婉灵动的韵味。唐代韦续则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连用三组美丽的形象来比拟其书法,可知卫夫人的书法充溢着美感,带有女性特有的妩媚娇柔的风格,又与钟繇迥异其趣。这是卫夫人结合自身气质特点,在学习钟繇基础之上的发展和创造。韦续因此将卫夫人归入著名书法家,列为上品之下,即第一等第三级。唐代李嗣真对此持相同意见,并指出卫夫人“正体尤绝”。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灌甚至把卫夫人的书法归入妙品,仅仅屈居最高一等神品寥寥数人之下。
自古以来,能写得一手好字的女人为数不多,能如卫夫人如此造诣的更是无人。所以一个女人能写得一手好字,留给他人的印象自是分外美好的,譬如甄嬛。
苏轼在《唐氏六人书后》中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楷书像人“站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他在《论书》中更进一步用人体构成五要素来比喻书法的构成和书法的五要素,他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这不能不说是对“字如其人”理论的一种创见。
清人王澍又给苏轼补充了三项内容,他说:“作字如人然。”怎么如人呢?“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可以把这八个字作这样理解,字的筋、骨、血、肉,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精、神、气、脉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则说:“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贤哲之士的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种种这些都是“字如其人”的淋漓表述。
说到书法,当然值得一提的,还有宜修皇后。宜修善书,且能左右双手同时书写文字。尽管皇帝对她的评价是:“字是好的,只是太过端正反而失了韵致。”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介绍张旭怎样借草书来抒发他的思想情绪,说其:“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张旭有什么高兴的事、生气的事,或窘迫穷因、忧伤悲痛,或愉悦闲逸、怨恨、思慕,或酣醉无聊、心中不平,只要有动于心,必借草书加以抒发。张旭所写的草书,总是凝聚着多变的心绪、复杂的心态,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
元人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对执笔写字的人的情绪和通过手中之笔书写出来的文字笔法的关系分析得极是精辟:“情有重轻,即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人欢喜时,心气和谐,写出来的字就舒放;人发怒时,心气粗闷,写来的字就险绝;人悲哀时,心气忧郁,写出来的字就内敛;人高兴时,心气平和,写出来的字就秀丽。总之,人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趣、向往追求都会从字的神采、风格上反映出来。
都道好的书法自有其深刻的含义,旁观者能从那一撇一捺、一竖一横中品味出书写之人的思想和情趣,而且一目了然、清晰明辨。唐朝张怀在《书艺》中说得清楚:“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只要认真观察,从好的书法作品和文章中,都可以很明白地看出作者的思想、志趣。
宜修从来不得皇帝的宠幸,长日寂寂以练字打发时光,经年累月不知不觉间竟也练就自己的一韵风格。只是胸怀之中那未得深爱、郁郁难解的心绪繁重,自然而然地也就流露在她所写的一笔一划之间了。
这一点,皇帝倒是看得透彻,只不过不爱便是不爱,世间情愫之事向来是强求不得的。既然没有感觉,也就唯有不闻不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