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说:“有两家供应商每年都有1000万元的供货值。其中一家公司是每个月都有100万到110万元的订单,而另一家企业可能则是上半年有500万元订单,而下半年的前几个月一直是虚空,直到年底的最后一个月才拿到另外500万元的订单。或者说在还款日期前一周,前一家公司的销售回款就已经达标了;而后一个企业在还款日期前,却还没有将应收账款回收到位。这样一来,前一家企业的信用值评分就肯定会高于后者,这就取决于前者的稳定性。”
由此得知,两种对于风险控制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显而易见,银行对风险的辨识是通过控制具体的交易信息审核来确定的。而金电联行(北京)有限公司则是先通过企业数据的汇总勾画出该企业的运行情况,通过这些数据推算出该企业在不同阶段的风险等级和触发点。换言之,他们已经可以提前预知企业是否存在风险,以及在哪个时间段会出现风险。
据范晓忻透露,这套系统在汽车、医药和商超等行业中已经广泛运行。而他们目前也已经能够做到提前6个月向银行提示风险。
金融与数据的结合,不仅让风险可量化、可评估,同时还让一些优质企业的信用也变得可量化、可评估。这种变化对银行而言,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服务成本。
在金电联行(北京)有限公司的模式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词汇就是动态信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动态信用,才使得金融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也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013年年底,金电联行(北京)有限公司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政府进行了合作。当时,辖区内的企业在贷款审批的过程中,都将其引入了他们的大数据客观信用模型。
范晓忻说:“我们在与地方园区的合作过程中发现,制造业的融资需求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差距很大,前者仅占后者的一部分。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前景来看,大量产业向服务业转型,一批批创新型企业、服务型企业涌现,届时他们同样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采访赛迪经智城市投融资咨询中心高级分析师江晶晶时,江晶晶说道:“一方面是在直接融资渠道上,由于上市门槛相对较高,很多中小科技企业根本无法达到上市标准;另一方面由于发债融资的适用范围比较狭隘,所以,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债权类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提供资金的欲望也没有那么强烈。”
此外,创新科技型的企业区同制造型企业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前者的业务核心并不建立在制造流程上,而是主要集中于人才的知识创造上。就这这一点而言,若是用传统的风险评估方式根本无法对这类企业进行全面覆盖。
范晓忻这样说道:“我们从2013年下半年便已经针对创新科技型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对其人力资本的信用和风险评估进行了建模。而且,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我们目前已经收集了上千家企业的信息。”天津某一开发区管委会融资办负责人表示:“如果能够实现企业信用的动态监控,一方面能够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使园区支持基金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我们也能根据企业的评估报告,让一些优惠条件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担忧不在少数,毕竟一个园区为吸引企业进驻,通常都会许下一些优惠的条件,但他们在实际审核过程中,只能依据企业提供的材料做一个审核测评,这样就难免有些企业会进行投机,做出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
想要解决融资难,终究只是要环绕一个问题,那就是解决融资的风险控制。而核心的因素就是对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做出一个真切的价值评估。
互联网+金融=?
事实上,两者的结合已经诞生出了很多的产物。这个公式的等号右边已经填上了很多词—余额宝、理财通、网上银行,等等。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写在右边的名词会越来越多。
除了以上的“顺风车”,在社交网站也有着这样的美丽“顺风车”故事。
在如今,拼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由于春运的压力,很多人都会在春节回家的时候选择拼车。从个人的角度分析,拼车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行为。彼此互相帮助,同时还可以节省成本;从社会角度来看,“拼车回家”既是对资源进行了合理利用,又可以有效分流火车、航空的旅客,有助于缓解“一票难求”的局面。
老徐就是一名“拼车族”老手,他说:自己已经有了五次拼车回家过年的经历了。在这五次拼车经历中,他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拼车信息的发布。老徐说,最早开始寻求拼车伙伴的方式就是询问身边的人,或者让朋友帮忙联系一下。但这种方式很有局限性,所以经常找不到人。但现在不一样了,只要在网络平台上发一个帖子,轻松操作,足不出户,就能够轻松集齐拼车的人。
但如今网上的平台实在太多了,老徐建议发帖也得挑地儿。他说:“拼车的帖子,我在很多地方都发过,比如一些论坛和社区,但基本上很难得到回应。所以,要想收到满意效果,就必须选择一个良好的发帖平台。而我就选择了58同城。在58同城这种生活服务类网站上发帖子后,没多久就有人联系我,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也方便了彼此。”
另外,58同城还根据以往经验为用户总结出了一些拼车注意事项。比如,上车前要核对车主的身份信息、签订拼车协议等。同时,58同城还为用户提供了拼车协议的模板和拼车诈骗实例,为拼车安全增添参考范例。
此外,我们还在网友分享的经验例子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李先生现在家住在北京,老家在长春。他也是众多“拼车族”的一员。而在他身上就发生了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事,那就是他在拼车过程中,把媳妇给“拼”回了家。
李先生说:“我老婆是邻县的,最初,她对于拼车并没有太大的欲望好感,觉得路途不顺。后来,我觉得一个姑娘家在外边不容易,而且也算是老乡。所以,我就决定先把她送回家,然后再折回去。后来,两人在路途中聊得很开心,彼此就留了联系方式,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当然,有趣的事情不止这一件。除了爱情,拼车还能将早已断了的联系拼起来。58同城用户小刘说:“去年,我在58同城发布了一条拼车信息,竟然拼上了早就不曾联系的大学同学。虽说有点难以置信,但这就是缘分!同时也挺庆幸自己选择了拼车,毕竟这就是拼车带来的。”
有关专家表示:“拼车是公民自身利益市场化整合的产物。它之所以能够兴起,与社会以及时下交通发展出现‘诟病’后的整体趋势有着必然的联系。不过不得不承认,如今拼车已然成为民间的‘春运’。”
看来,“顺风车”不仅带来了方便,还为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42.公众思维
在被信息包围的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公共领域和媒介空间中的一员,只有做到共建共享、互惠互助、协商合作,才能建造和维护好人们共有的家园。
在很久以前,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就在《再造新文明》一书中这样说道:“世界正迎来第三次浪潮的冲击。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和智能搜索引擎等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今天的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信息消费的大数据时代。”
当前,随着网络化生活催生的信息消费习惯不断融入生活中,个体的私域与公域正在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从商业消费到政治参与,从时政资讯到娱乐科技,人们正按照自己的信息消费习惯、内容偏好和行动逻辑,在定制图片、视频、文字、多媒体等信息数据的同时,不断地被制造和推衍出来一个个“数据王国”。
事实告诉我们,越是当人们频繁借助手机移动终端、社会化软件或自媒体通信工具,进行信息的浏览获取、信息的交互共享和电子商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应用的时候,一张张“信息图谱”和“数据网络”就在无形中编绘和完善起来。
或许正因为这样,预言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才会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这样说道:“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即将被大数据开启。就像我们能通过望远镜够感受宇宙,通过显微镜观测微生物一样,我们将通过大数据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在这个无处不计算、无处不分析的大数据时代,一个让人们可以主动而为的Web3.0的“拉时代”,正在逐步取代以前那个被动式的Web2.0的“推时代”。我们都知道,传统意义上的“推时代”,所注重的是个体借助某个特定的媒介资讯平台,以一个附属的参与性角色使信息之间可以交互共享和频繁更迭。相反的,“拉时代”则是指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关键中心。也就是说,这时的个体已从参与的角色转化为主动和生产的角色。
随着个体信息中心的生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中自媒体平台和社会化软件,自由操作手中所掌握的信息,成为信息的策源地和信息发射终端。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一方面,是来自不同信息终端以及不同发声源地的信息,这些信息资料和数据存在一些复杂化、歧义化、多元化等信息特征,让人们难以辨识这些信息的真假虚实。同时,这些信息中还存在一些人为的造谣和恶意诋毁扭曲的“小道消息”,给公共秩序的和谐造成一些威胁,甚至有可能在瞬间颠覆公共秩序、挑战社会的伦理底线,进而引发连锁反应的公共危机;另一方面,则是大数据时代开启的自助式信息服务平台,给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许多快捷、多样、前沿的信息资料,为人们的知识获取、资源整合以及现实转化和应用等,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我们来举个例子—马航MH370航班搜救事件。
马航事件可谓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很多人都带着善意,为航班上的、来自这13个国家的239人的生命进行祈福和祷告。但也有一些人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名侦探,不断传递和报道着失联飞机的最新进展。有人说飞机已经安全着陆,有人说飞机不幸坠海失事,也有人说飞机遭到了恐怖袭击……总之,各种五花八门的信息和流言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出来,一时间,“马航最新消息”满天飞。
面对这些不时传播出来的“最新消息”,人们的神经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冲击和挑战。对此,有人慨叹说:“在科技和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即便是全球多个国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去搜救,恐怕也难以有所收获。”
是啊!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在享受快捷便利的信息和数据之余,是不是应该认真对待一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呢?是不是应该去寻求真实的东西,而不是盲目地跟风呢?或许我们“无意”之间一次“信息发布”,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给他人带来无尽的麻烦和灾难。
因此,尽管大数据时代,有太多自发式的、随意性的或非理性的媒介讯息传播行为,但我们也应该及时地规避和管控这些行为,这样才能够使这个信息大时代更有效地促进人文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否则,人们自娱自乐式的情绪宣泄、编造一些谣言或者故意扭曲和传递数据等行为,将会无限加剧虚拟公共领域的信任裂痕,从而危害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正如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给人们的忠告:“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大数据的力量,不要被它的光芒迷惑,要学会发现它固有的瑕疵。”面对来势汹汹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必须大力倡导公共性价值建构,学会以维系公共领域的公共秩序为己任,这样才能最大范围地保证每一个社会共同体成员,都能够享受到大数据带给我们的快捷与便利、知识和财富。
因此,人们一方面要对沟通方式和协商机制进行完善,然后通过打造反应灵敏、快捷高效、价值中立的多中心公共治理协商机构,尽可能地对一些不合理的行为现象及时进行纠偏,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整合和凝聚社会共识。此外,人们还要强化“在场意识”,个体也好,媒介运营商或者公共信息媒介平台也罢,都要强化自身的公共责任意识,在最大程度保证信息用户直接利益关联的前提下,对强化信息和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使其具有权威性之后再行发布。
要对公共精神进行强化,通过知识教育和心智模式重构是很重要的一步。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引导人们超越狭隘的个体私域和自我利益,树立规则意识、底线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和公德意识,从而提高人们自身的思想境界和素质修养。
“百度大脑”向公众开放
“百度大脑”是一个拥有高达200亿个参数,并且拥有相当于2~3岁孩子智力的人工智能系统。在第四届技术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宣布开放全球首个大数据引擎,将百度大脑、开放云、数据工厂等核心数据能力开放出来。
“百度大脑”之所以能够称为大脑,与其自身所展现出来的优越性是紧密相连的。据悉,“百度大脑”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实现独立识别宝宝的哭声这项功能。以其成果之一的百度语音库为例,它在语音技术的相对错误率已经降低到了25%以上,而移动搜索中文语音的识别率也突破到了90%以上。